• 首页>百科 > 百科
  • 李苹香诗词

    1.写李叔同与福基爱情的美文

    李叔同,幼名成蹊,取“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之意。

    学名文涛,字叔同。法号弘一,世称弘一大师。

    清光绪六年(1880年)九月二十日生于天津河东地藏庵(今河北区粮店街陆家胡同)一官宦富商之家。1942年10月13日圆寂于泉州。

    他是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前驱,近代史上著名的戏剧家、艺术家、教育家、思想家、文学家、书画家、革新家。中国近现代佛教一位杰出高僧,又是国际上声誉甚高的知名人士。

    作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早期启蒙者,他一生在音乐、戏剧、美术、诗词、篆刻、金石、书法、教育、哲学、法学、汉字学、社会学等诸多文化领域中都有较高的建树,并先后培养了一大批优秀艺术人才。名画家丰子恺、音乐家刘质平等文化名人皆出其门下。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觚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这首《送别》曾经风靡大江南北,令多少人闻之动容,吟之落泪。这首词的作者就是一代大师李叔同。

    李叔同是中国艺术史上一位才情四溢的奇男子,也是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从一代情圣到一代圣僧,从李叔同到弘一大师,半生艺术半生佛,六十二载风与月。

    青年时进出名场,他是潇洒无羁的风流才子,后半生芒鞋布衲,他是苦修律宗的空门高僧。音乐,绘画,书法,篆刻,诗词,话剧,文学……他无一不精,无一不专。

    在历史上或许只有苏东坡的才情堪与之比肩。林语堂誉称他为那个时代最有才华的天才之一。

    因其出众的才华加上戏剧性的人生轨迹,他被世人视作一个神话般的传说,一座艺术的丰碑。 李叔同在中国近代艺术史上创出好多个第一,他最早把西洋绘画引入中国,开创用人体模特进行美术教学的先河,最早用五线谱教音乐,创办中国最早的话剧社……丰子恺、刘质平、吴梦非、潘天寿等一大批艺术名家,都是他的学生,然而这个“二十文章惊海内”的大才子却在盛壮之年突然遁入空门,令世人无比震惊,也留下了诸多揣测,更使得李叔同的人生显得扑朔迷离。

    李叔同出家究竟是什么原因?众说不一,有说缘于对爱情的绝望,有说出于对精神更高层次的追求,有说是看破红尘大彻大悟。是耶非耶? 李叔同的前半生除了艺术离不开爱情。

    年轻时的李叔同颇有些杜牧的风范,年少轻狂,风流倜傥。由于出身富贵人家,他可谓少不更事,与一帮诗文友吟风弄月,游山玩水,混迹于烟花艺馆之地,留下几多风流韵事。

    而他的婚姻也是传统包办的那种,他与妻子俞氏没有什么感情基础,他在柳巷青楼处却觅得几位红颜知己,虽两情相悦,但都因各种原因而作罢。他向往爱情,也渴望灵魂的归宿,然而在尘世中始终无法企及。

    爱情或许是李叔同人生最大的一个痛处。 都说真名士自风流。

    才冠四海名满天下的李叔同,自然拥有众多的粉丝。才子配佳人,自古亦然,于是乎一段段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就这样演绎开来。

    津门名伶杨翠喜、上海名妓李苹香、谢秋云,日本妻子福基…… 杨翠喜是李叔同的初恋情人,两人初识在一个诗情画意的夜晚。从相遇的那天晚上起,李叔同每晚都要到她唱戏的天津福仙楼戏园为她捧场,散戏后便提着灯笼陪送她回家,一路谈情说爱,你侬我侬。

    李叔同在戏剧方面本就有深厚的底蕴,于是他为她讲解其所演绎的戏曲中的历史背景、人物性格,甚至手把手指导杨翠喜舞台身段和唱腔。“燕支山上花如雪,燕支山下人如月;额发翠云铺,眉弯淡欲无。

    夕阳微雨后,叶底秋痕瘦;生怕小言愁,言愁不耐羞。晚风无力垂杨嫩,目光忘却游丝绿;酒醒月痕底,江南杜宇啼。

    痴魂消一捻,愿化穿花蝶;帘外隔花荫,朝朝香梦沾。”这是李叔同赠给杨翠喜的诗,可以想象那段时光是多么美好。

    但造化弄人,好景不长,李叔同身为豪门才子,他的家庭又如何能容许他爱上一个妓女戏子?在母命与爱情之间挣扎徘徊了很久之后,他放弃了爱情,与初恋情人伤感地分手。又一说是庆亲王奕劻之子载振到天津,看上了杨翠喜,段芝贵以巨资将杨翠喜买下,献给载振。

    李叔同痴情落空,后来看破红尘遁迹空门。 李叔同的第二个红颜知己便是才女名妓李苹香。

    李苹香以诗才驰名上海,颇受文人喜爱。1901年夏天,李叔同与母亲、妻子由天津迁往上海。

    那时,他因赞同康有为、梁启超变法而成了当局眼中的敌人,无奈避祸沪上。李叔同在上海的那几年,应该说是他人生中的低谷和消沉时期,也是思想的脱变期。

    他同一班公子哥们,经常出入于声色场所,与上海滩的名伶名妓们打得火热,他与沪上名妓朱慧百、李苹香和谢秋云等都是好友。但是,李淑同与李苹香的感情,远远超过了一般的交往。

    李叔同第一次来到李苹香的天韵阁,就以“惜霜仙史”之名赠李苹香七绝三首: 沧海狂澜聒地流,新声怕听四弦秋。如何十里章台路,只有花枝不解愁。

    最高楼上月初斜,惨绿愁红掩映遮。我欲当筵拼一哭,那堪重听《后庭花》。

    残山剩水说南朝,黄浦东风夜卷潮。《河满》一声惊掩面,可怜肠断玉人箫。

    后来,李叔同进入南洋公学学习,他与李苹香的交往更加频繁了。除了上课,他的空余时间几乎都是和李苹香待在一起。

    才子佳人,诗酒唱和,风花雪月,情深意长。然而。

    2.李叔同有哪些诗作

    李叔同 (1880-1942) 李叔同是我国近代史上著名的音乐家、教育家。

    作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早期启蒙者,他一生从事各种艺术活动,在音乐、戏剧、绘画、书法、诗词等艺术文化领域中都有较高的建树。同时还培养了一大批优秀艺术人才。

    李叔同1880年生於天津的一个进士、盐商家庭。小时候的他,知识面就很宽。

    少年时已擅长吟诗作画,写字刻印。1901年来到上海,在南洋公学读书,是教育家蔡元培先生的学生。

    在读书期间,李叔同仍然从事各种艺术活动。他文才超群,在"泸学堂"的徵文比赛中曾三次获首奖,深得人们的称赞。

    1905年至1910年间,他在日本东京上野美术专门学校学习西洋画和音乐,成为近代中国第一位出国学习音乐、绘画的进步知识分子,同时也是我国最早学习西洋音乐的人。他除了学习作曲理论之外,还主攻钢琴。

    1906年李叔同在日本编辑、出版了我国最早的一本音乐期刊《音乐小杂志》,并且在国内发行。他创办刊物的目的就是用音乐唤起民心,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在《音乐小杂志》中,还刊登了他创作的三首歌曲《我的国》、《春郊赛跑》和《隋堤柳》。1910年3月,李叔同回到祖国,先后任教於天津、上海,同时在《太平洋报》任音乐编辑。

    1913年任浙江第一师范音乐、美术教员,并兼任南京高等师范的音乐、美术教学工作。1918年到杭州虎跑寺出家,法名演音,号弘一。

    1942年病逝於福建泉州开元寺。 以下是他的几首诗: 遇风愁不成寐 世界鱼龙混,天心何不平。

    岂因时事感,偏作怒号声。 烛烬难寻梦,春寒况五更。

    马嘶残月坠,笳鼓万军营。 早秋 十里明湖一叶舟, 城南烟月水西楼, 几许秋容娇欲流, 隔著垂杨柳。

    远山明净眉尖瘦, 闲云飘忽罗纹绉, 天末凉风送早秋, 秋花点点头。 送别 长亭外,古道边, 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 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 知交半零落; 一杯浊酒尽余欢, 今宵别梦寒。

    长亭外,古道边, 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 夕阳山外山。

    春游 春风吹面薄于纱, 春人妆束淡于画, 游春人在画中行, 万花飞舞春人下. 梨花淡白菜花黄, 柳花委地芥花香, 莺啼陌上人归去, 花外疏钟送夕阳。 悲秋 西风乍起黄叶飘, 日夕疏林杪。

    花事匆匆,梦影迢迢, 零落凭谁吊。 镜里朱颜,愁边白发, 光阴催人老, 纵有千金,纵有千金, 千金难买年少。

    月夜 纤云四卷银河净,梧叶萧疏摇月影; 剪径凉风阵阵紧,暮鸦栖止未定。 万里空明人意静, 呀!是何处,敲彻玉磬,一声声清越度幽岭 呀!是何处,声相酬应,是孤雁寒砧并, 想此时此际,幽人应独醒,倚栏风冷。

    落花 纷,纷,纷,纷,纷,纷,。 惟落花委地无言兮,化作泥尘; 寂,寂,寂,寂,寂,寂,。

    何春光长逝不归兮,永绝消息。 忆春风之日暝,芬菲菲以争妍; 既乘荣以发秀,倏节易而时迁。

    春残,览落红之辞枝兮,伤花事其阑珊; 已矣!春秋其代序以递嬗兮,俯念迟暮。 荣枯不须臾,盛衰有常数; 人生之浮华若朝露兮,泉壤兴衰; 朱华易消歇,青春不再来。

    月 仰碧空明明,朗月悬太清; 瞰下界扰扰,尘欲迷中道; 惟愿灵光普万方, 荡涤垢滓扬芬芳, 虚渺无极,圣洁神秘, 灵光常仰望! 惟愿灵光普万方, 荡涤垢滓扬芬芳, 虚渺无极,圣洁神秘,灵光常仰望! 清凉歌 清凉月, 月到天心,光明殊皎洁。 今唱清凉歌,心地光明一笑呵! 清凉风, 凉风解愠,暑气已无踪。

    今唱清凉歌,热恼消除万物和! 清凉水, 清水一渠,涤荡诸污秽。 今唱清凉歌,身心无垢乐如何? 清凉,清凉,无上,究竟,真常。

    3.很久以前有一部濮存希主演的电影,讲的好像是李叔同的一生,这电影

    一轮明月剧情介绍 李叔同出生于天津豪门富户,因为是庶出,加上幼年失怙,于是过早地体验了人生的残缺。当年奥国公使送给父亲的一架钢琴,伴随他走过寂寞童年。李叔同初涉人生,探求中华文化底蕴,悲悯国家民族苦难,创作《祖国歌》,传颂大江南北。

    李叔同在音乐、诗词歌赋、篆刻、书法、绘画、表演诸方面造诣颇深,才华满身,一腔忧愤,常寄托于风情潇洒间,与坤伶杨翠喜、歌郎金娃娃、诗妓李苹香以艺事相往还。

    李叔同考取上海南洋公学,受业于蔡元培,邃觅群科,钻研法学。与黄炎培组织沪学会,宣讲进步思想。不久,蔡元培遭到通缉,黄炎培逃亡日本。李叔同寻求济世之途的梦想化为泡影。

    母亲去逝,李叔同运灵回津,反陈规陋习,采西式丧礼,自弹钢琴,唱悼歌,感人至深,轰动津门。李叔同了无牵挂,遂东渡日本。

    李叔同在日本学习油画,从事音乐、戏剧创作。创刊《音乐杂志》,发起组织春柳社,演出话剧《茶花女》。其间与日本姑娘雪子相恋结婚。

    李叔同回到阔别六年的祖国,正值辛亥革命成功,填《满江红》词,为共和欢呼,主编《太平洋报》副刊,尽情施展才华。旋即,中国陷入北洋军阀统治的黑暗年代,报社停刊,李叔同移席杭州浙江一师,由西装革履的翩翩公子,变为恂恂儒雅的布衣君子。是以艺术狂狷,裁成众多。创作了以《送别》为代表的一批优秀歌曲,在美术课中引入西画系统,首开裸体写生先河。言教之余,益以身教,莘莘学子,翕然从风。培养出丰子恺、刘质平等一批优秀学生。其间与夏丏尊为友,马一浮为师,刻意于自身修养,对佛学产生浓厚兴趣。于虎跑寺断食十七天,身心灵化,飘然出世。李叔同告别好友、门生和妻子,遁入空门,法号弘一。

    弘一从寂山师,闭关修律,数年写成《四分律比丘戒相表记》;从印光师仅七天,其“惜福”和“救世”的嘉言懿行,深刻影响了弘一以后的修行生涯。弘一律已至严,治学至勤,操行至苦,云游四方,恒跣足芒鞋,孑然一担。当他站在马一浮面前时,俨然是一颗充盈的般若种子;当他与夏丏尊重逢,不能不令其感动落泪;他与中外学者比肩而坐,僧俗殊途、尘净两致造成的矜持,使气氛寂寞凝注;门生丰子恺、刘质平奉上《护生画集》和《中文名歌五十首》,他以一颗深大的心谆谆教诲,指点迷津。

    弘一应闽南佛学院邀请前来讲律,太虚院长正准备去欧洲讲学。太虚希望弘一和他一起创建更伟大的佛教事业,如同当年弘一把西方的音乐、美术、戏剧引入中国一样,把佛教引向世界。弘一认为两人虽然门派不同,却是殊途同归。太虚推迟行期,期待弘一对闽南佛学院的颓势有所改变。弘一偶得太虚旧作《三宝歌》,欣然为之谱曲。《三宝歌》在佛学院传唱开来,对学僧起到教化心灵的作用,太虚深为感动。两位大师的合作传为千古佳话。

    弘一来青岛湛山寺讲律,受到僧俗两界热烈欢迎,报上还登了消息。专程从南方赶来听弘一讲律的青年学僧妙莲,见此情景,大失所望,当面指出弘一喜欢闻名利养、风光场面,不适合讲律。其实,弘一早已和湛山寺住持约法三章“不为人师、不开欢迎会、不登报扬名”,无奈亦然既成事实。弘一从善如流,不仅接受妙莲的批评,还和妙莲一起探讨佛教教育的未来。弘一在妙莲身上看到了佛教的希望。

    “七七事变”爆发,日寇大举入侵中国,弘一年近六旬,身患重病,依然积极参加抗日救亡,宣讲“念佛不忘救国”,亲自谱写抗战歌曲。

    一九四二年十月十三日,伟大的爱国者、中国近代艺术的先驱、南山宗第十一代祖师弘一大师,在悲欣交集中吉祥升西。

    赵朴初题诗:深悲早现茶花女,胜愿终成苦行僧。

    无数奇珍供世眼,一轮明月耀天心。

    4.唐景崧的生平事迹

    唐景崧(1841—1903),字维卿,桂林灌阳县人,清代同治四年(1865)进士,在皇帝主持之朝考中被选入翰林院任庶吉士,有如今天的见习生。

    三年后经考试派往吏部任候补主事。唐景崧在此打杂15年,加上3年庶吉士共18年,对从小立志“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他,总想寻机闯荡一番惊天动地之事业。

    与唐景崧家乡广西毗邻的越南是中国的藩属国。法国早就对越南存觊觎之心;第二次鸦片战争后,逐步将越南南方变成了它的殖民地。

    法国人对此还不满足,1882年4月间再次占领河内,其目标就是打开通向中国的陆路通道。清政府完全清楚法国占领越南北部后的危险,但在战火尚未燃烧到本国土之前,又不愿派清军直接与法军交火。

    当政的慈禧太后与大臣们绞尽脑汁,也拿不出好主意。时刻挂念桑梓而且熟悉家乡情况的唐景崧不失时机地给慈禧太后上折提出建议。

    太平天国运动失败以后,广西有一支打着黑旗的反清义军,为了避开清军的围剿,进入越南活动。其首领是博白籍的刘永福。

    黑旗军是一支战斗力很强的部队。当时在越南协助当局打击当地盗匪,维持社会治安,与越南官府及百姓和谐相处。

    小日子倒也过得马马虎虎,但他们毕竟是清国人,终究不能长久离乡背井寄人篱下;想回广西老家,又怕中国追究镇压,处境着实尴尬。唐景崧认为朝廷应该既往不咎,资助和招安这支黑旗军来与法军作战,既可避免中法直接开战,又可打击法军的气焰,使清廷保持决策的主动性与灵活性。

    此建议一出,慈禧太后十分赞赏,但鉴于清廷与黑旗军过节太深,又实在难于找到合适的沟通者。正为难之际,唐景崧挺身而出,毛遂自荐,请求前往越南招抚刘永福。

    慈禧大喜,便采纳了唐景崧的建议,要光绪下诏将他派往云贵总督岑毓英帐下听候差遣。1883年初,越法战争中,唐景崧奉岑毓英命孤身抵达越南保胜,劝刘永福内附抗法,为刘永福出谋献策;并亲身参与指挥了河内、山西两战役。

    黑旗军当年就取得了“纸桥大捷”, 击毙法军北圻舰队司令李威利上校。唐景崧以功赏四品卿衔。

    1884年中法战争爆发,唐景崧奔走于援越桂军、滇军、黑旗军和抗法越军之间做协调工作。清政府授予刘永福“记名提督”衔,赏戴花翎,拨给“黑旗军”饷银二万两及军械等。

    刘永福与唐景崧部配合,在抗法战争中起了重要作用。更关键的是唐景崧受两广总督张之洞派遣将法军的克星、已退隐的老将冯子材请出山领兵上阵,取得了镇南关大捷,并收复谅山、长庆等地,东线战场大获全胜。

    唐景崧还奉张之洞命募勇景字军4个营,他亲自率军独当一面,入越会同黑旗军、滇军围攻宣光法军。他与云贵总督岑毓英联手,组织和指挥了宣光攻坚战。

    在西线战场上也取得了临洮大捷和宣光大捷。法军遭遇亚洲“滑铁卢”的消息传至巴黎,好战的法国茹费里内阁即刻轰然倒台。

    后来,唐景崧以日记体文学形式,将自己1883年8月至1886年10月在越南协助刘永福抗法、广西关外守边、建景字军开入镇南关进攻法军的事迹,以及战后参与中越划界事宜,结集为《请缨日记》。 中法战争结束后,唐景崧以功“赏花翎,赐号迦春巴图鲁,晋二品秩,除福建台湾道”,当上了副省级巡视干部。

    唐景崧初到台湾,当地文化大多还停留在原住民的基础上,唐景崧办书院、兴科举、倡导修铁路,为发展生产,他走访民间,了解农桑之事,教化台南当地的少数民族。他在台任职时间并不长,做了不少造福台湾人民的事情。

    据载,唐景崧“颇好文事,聘进士施士洁主讲海东书院,建万卷堂,藏书富,饬纂台湾通志,自为监督,未成而遭割台之役。任兵备道,修葺旧有斐亭,组‘斐亭吟社’,自撰楹联悬挂亭柱,每逢春秋佳日,与台南进士、文人於道署内射虎助兴,后有《谜拾》问世,附於《斐亭诗畸》卷内,《澄怀园唱和集》是唐景崧及其僚友平日吟咏唱和之诗,为唐赞衮所辑。

    及任布政使驻台北,又时邀名士吟咏於官署,诗会时曾由海上运来数十盆牡丹,遂名为‘牡丹诗社’,亦多作诗钟。光绪19年(1893)1月取历年唱稿,分门编辑,录佳作十卷,命名《诗畸》,内唐景崧作品1301联,律诗68首,唐景崧在台南及台北带动地方文风,有功於诗歌传播。”

    光绪十七年(1891年)唐景崧升任布政使,即掌管财赋、民政的副省长;光绪二十年(1894年)10月31日署理台湾巡抚,正式当上了包揽行政、军事、监察等大权的省长。唐景崧就任之时。

    这一年(1894年)7月25日爆发的甲午中日战争已打了两个多月了。次年(1895)清军遭到惨败,4月17日,清政府与日本签订了卖国的《马关条约》,将台湾及澎湖列岛割让给日本。

    清政府的卖国罪行,激起了全体台湾人民的愤慨。唐景崧坚决反对割台,他7次致电清廷,表示“台湾属倭,万众不服”,“桑梓之地,义与存亡,愿与抚臣誓死守御,若战而不胜,待臣等死后,再言割地。”

    但是,决心出卖台湾的清政府,无动于衷,回电训斥唐景崧说:“台湾虽重,比起京师则台为轻。倘敌人乘胜直攻大沽,则京师危在旦夕。

    又台湾孤悬海外,终久不能据守……不可因一时义愤,遂忘以前所陈种种患害于不顾也”。1895年,5月18日,清政府派李鸿章之子李。

    5.李叔同(弘一法师)生平

    生平:( 2。作品: 送别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杯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早秋 十里明湖一叶舟,城南烟月水西楼, 几许秋容娇欲流,隔著垂杨柳。 远山明净眉尖瘦,闲云飘忽罗纹绉, 天末凉风送早秋,秋花点点头。

    春游 春风吹面薄于纱,春人妆束淡于画, 游春人在画中行,万花飞舞春人下。 梨花淡白菜花黄,柳花委地芥花香, 莺啼陌上人归去,花外疏钟送夕阳。

    悲秋 西风乍起黄叶飘,日夕疏林杪。 花事匆匆,梦影迢迢,零落凭谁吊。

    镜里朱颜,愁边白发,光阴催人老, 纵有千金,纵有千金,千金难买年少。 月夜 纤云四卷银河净,梧叶萧疏摇月影; 剪径凉风阵阵紧,暮鸦栖止未定。

    万里空明人意静, 呀!是何处,敲彻玉磬,一声声清越度幽岭 呀!是何处,声相酬应,是孤雁寒砧并, 想此时此际,幽人应独醒,倚栏风冷。 落花 纷,纷,纷,纷,纷,纷,。

    / 惟落花委地无言兮,化作泥尘; 寂,寂,寂,寂,寂,寂,。

    / 何春光长逝不归兮,永绝消息。

    忆春风之日暝,芬菲菲以争妍; 既乘荣以发秀,倏节易而时迁。 春残,览落红之辞枝兮,伤花事其阑珊; 已矣!春秋其代序以递嬗兮,俯念迟暮。

    荣枯不须臾,盛衰有常数; 人生之浮华若朝露兮,泉壤兴衰; 朱华易消歇,青春不再来。 月 仰碧空明明,朗月悬太清; 瞰下界扰扰,尘欲迷中道; 惟愿灵光普万方,荡涤垢滓扬芬芳, 虚渺无极,圣洁神秘,灵光常仰望! 惟愿灵光普万方,荡涤垢滓扬芬芳, 虚渺无极,圣洁神秘,灵光常仰望! 晚钟 大地沉沉落日眠,平墟漠漠晚烟残; 幽鸟不鸣暮色起,万籁俱寂丛林寒。

    浩荡飘风起天杪,摇曳钟声出尘表; 绵绵灵响彻心弦,□□幽思凝冥杳。 [绵]:帛系,[□]:目幻 众生病苦谁持扶?尘网颠倒泥涂污, 惟神愍恤敷大德,拯吾罪恶成正觉; 誓心稽首永皈依,瞑瞑入定陈虔祈。

    倏忽光明烛太虚,云端彷佛天门破; [倏]:[倏]字中[犬]字换为[火]字 庄严七宝迷氤氲,瑶华翠羽垂缤纷。 浴灵光兮朝圣真,拜手承神恩! 仰天衢兮瞻慈云,忽现忽若隐。

    钟声沈暮天,神恩永存在, 神之恩,大无外! 3。弘一大师行谊大事年表简化版 (详细版) 西元纪年 重要记事 一八八○ ★十月二十三日(农历九月二十日)辰时,生于天津河东区地藏前故居李宅。

    生后,取名文涛。行列第三。

    一八八四 ★五岁,八月五日,生父李世珍(筱楼)病逝。 一八九二 ★十三岁,攻各朝书法,以魏书为主,一生从未间断,终成一格。

    一八九七 ★十八岁,十二月与天津茶商俞氏之女缔婚 一八九八 ★十九岁,八月,戊戌政变失败,刻‘南海康梁是吾师’长印一颗,以示对旧政体的抗议。 先时在五月,奉母偕妻,南下上海,住法租界,加入上海‘城南文社’,开始文学活动。

    一八九九 ★二十岁,三月,全家移居‘城南草堂’,同时遍攻诗、词、金石、书、画、戏剧。在上海艺坛,出露头角。

    一九○○ ★二十一岁,三月加入‘上海书画家公会’为会员。 同年,长子李准出生。

    一九○一 ★二十二岁,四月,入蔡元培主持之‘南洋公学’经济特科就读,改名李广平。 一九○四 ★二十五岁,次子李端出生。

    国事日非,浪迹燕市,与上海名妓李苹香、朱惠百、杨翠喜为友,诗画往还。 一九○五 ★二十六岁,同年初,与许幻园、黄炎培等创办‘沪学会’。

    撰〈祖国歌〉。农历二月五日,生母王太夫人病逝上海寓所,哀痛万状,改名李哀;字惜霜。

    六月扶柩北上。七月二十九日在天津为母丧举行一次‘告别式’。

    去日本之前,填‘金缕曲’留别祖国。八月东渡日本。

    年底,办《音乐小杂志》,在国内发行。 一九○六 ★二十七岁,七月,参加东京‘随鸥吟社’,此后与东京诗人联吟赋诗多次。

    九月二十九日入上野美专,在上野攻西画之外,复在音乐专校攻钢琴,又学西洋戏剧于剧作家藤泽浅二郎之门。是年东,与留学生曾孝谷,组织‘春柳剧社’ 一九○七 清光绪三十三年(丁未) ★二十八岁,二月,因国内两淮水灾,假东京乐座演出《茶花女》;六月,于本乡座演出《黑奴吁天录》等名剧,以门票收入赈灾,这是中国人演话剧之开端。

    时李叔同先生,在《茶花女》中,饰女主角‘玛格丽特’,在《黑奴吁天录》中,饰‘爱米丽夫人’。 ★同年,结识日籍夫人诚子。

    一九一一 清宣统三年(辛亥) ★三十二岁,三月,在上野专校,学成归国。前后留学日本五年七个月之久。

    回国后,在‘天津工业专门学校’,任西洋画教席。 日籍夫人迳去上海,赁屋居于上海法租界。

    同年冬,国内盐业因清廷行政措施变革,导致家资数十万银元被倒,频临破产。 一九一二 民国元年(壬子) ★三十三岁,冬假正月,由天津至上海,与日籍夫人晤面。

    任教于‘上海城东女学’,同年三月,参加柳亚子主持之‘南社’。 不久,受聘先烈陈英士创办之《太平洋报》,任艺术编辑,与苏曼殊、柳亚子、陈兀我同事,并组织‘文美会’,编《文美杂志》。

    ★七月,《太平洋报》倒闭,受聘‘浙江两级师范’《茶花女》中,与夏?D尊、单不ㄏ等同事,主教音乐、西画。 ★十月十日,国民革命。

    6.弘一法师日本妻子简介

    侯,字息霜,别号漱筒。

    李叔同是著名音乐家、美术教育家、书法家、戏剧活动家,是中国话剧的开拓者之一。 李叔同是著名音乐家、美术教育家、书法家、戏剧活动家,是中国话剧的开拓者之一。

    他从日本留学归国后,担任过教师、编辑之职,后剃度为僧,法名演音,号弘一,晚号晚晴老人,后被人尊称为弘一法师。有很长的一段时期他们频频聚首,还在南洋公学学习时,除了上课,一有空他便朝她的香阁飞奔而来,她静坐在屋内等他,那时,他是她的摆钟,她准点等,他到点来。

    交往了6年,也相知6年,他们并没有相约要白头偕老,他终于归国,她告别故士别却樱花,随了他漂洋过海,她打算这辈子能与他白头偕老,天天,月月,年年,期待能象在日本一样能承接他们最美的爱,她告诉他,有他在的地方,她就有家。 他先是把她安置在了上海,再北上天津真会没有吗? 那一段段鲜活的爱。

    本文记述了弘一大师李叔同一生中与三个女性的情感纠葛,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李叔同的妻子是谁,也简单了解一下李叔同的日本妻子的事迹。同时,贴出李叔同油画《裸女》-疑似李叔同日本李叔同是中国话剧运动的先驱、中国话剧的奠基人。

    他是中国第一个话剧团体春柳社的主要成员。 1907年(清光绪三十三年)春节演出的那扯《茶花女》,是国人上演的第一部话剧,李叔同在剧中扮演女主角玛格丽特。

    后来,他的书法犹如浑金璞玉,清凉超尘,精严净妙,闲雅冲逸、富有乐感,朴拙中见风骨,以无态备万态,将儒家的谦恭、道家的自然、释家的静穆蕴涵书艺之中,闻字犹闻佛法,爱而宝之者顿生欢喜心,得者珍如拱璧,堪称中国 1913年受聘为浙江两级师范学校(后改为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音乐、图画教师。1915年起兼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音乐、图画教师,并谱曲南京大学历史上第一首校歌。

    1942年(壬午民国三十一年)63岁2月赴灵瑞山讲经。但弘一提出三约:一不迎,二不送,三不请斋。

    3月回泉州开元寺,后居温陵养老院。7月,在朱子“过化亭”教演出家剃度仪式。

    8月在开元寺讲《八大人觉经》。10月2日下午身体发热,渐示微疾。

    10月7日唤妙莲法师抵卧室写遗嘱。10月10日下午写“悲欣交集”4字交妙莲法师。

    10月13日晚7时45分呼吸急促,8时安详西逝,圆寂于泉州不二祠温陵养老院晚晴室。 前排从左到右:李莉娟(李叔同孙女)、李端(李叔同小儿子)、广洽法师、李莉娟母亲(摄于1980年代) 李叔同的妻子 她是诗妓 却是知已 她是上海的诗妓---李苹香,是香遍上海的名花,他是翩翩佳公子,一样的风华正茂,他们一见倾心。

    那年她22岁,他21岁。 初恋失败后他曾一度以为此生无爱,直至遇上她。

    遇上她,她才知道世上还能有这样的女子,有不枸一格的个性,有才情迸发的灵性,有万千洒脱的风情,有善解人意的心性。白天她象是太阳,暖,晚间她就是月亮,媚。

    在他看来她是一朵洁静的莲,尽管一不小心沦落风尘饱经世事,但她能逆来顺受,灿烂地欢娱,积极并且美丽。 她给自己的居室命名为““天韵阁”。

    他第一次踏入“天韵阁”时便赠她七绝三首,她大赞他的才华,同样用心地作诗回赠。 当文字遇上知音,近乎于爱遭遇爱。

    他来,她满心欢喜,她将备好的酒亲手斟满,他们相对地席地而坐,以诗酒唱和,忘形又情趣,兴致处,他们常常会相视而笑,每每有称心的诗词便会不约而同地击掌欢歌。 这样的快乐分明象梦,却又真实地存在着。

    妻子俞氏不具备的,她全有,在她这里,他得到了最好的情感补偿。有很长的一段时期他们频频聚首,还在南洋公学学习时,除了上课,一有空他便朝她的香阁飞奔而来,她静坐在屋内等他,那时,他是她的摆钟,她准点等,他到点来。

    交往了6年,也相知6年,他们并没有相约要白头偕老,他们珍惜着见面时的你侬我侬,积蓄着点点滴滴的重情蜜意。直至他母亲因病故世。

    母亲故去后,他感觉灵魂如游丝飞絮,飘荡无根,加之所追随的偶像蔡元培先生被当局揖拿,深感再不能在花丛征逐,于是决定远赴日本,临别,他赠她七绝四首,她同样以诗回赠。 一样的洒脱与干脆。

    26岁东渡日本,他考进了东京美术学院,计划学习西洋油画与剧本创作,将满腔的悲愤和一身的才情,埋藏在沉默的丹青与跳动的音符之间 。 在此期间,缘于偶然也趋于必然,他遇上了他红尘里最后的爱----雪子。

    她是爱人 也是妻子 雪子,一个樱花般的洁静的女子,在涩涩绽放的年华里遇上了她命里的人。 或许她等了17年,他盼了她26载,从降生第一天起,他们便开始了这样的等待与相遇。

    是天意。 那天,她象股轻风般从他的窗前一飘而过,他本能地用目光追寻着窗外的丽影,手中的画笔停在了空中,几分钟后冲出画室,他叫住她,她回首,朝他颔首地展颜一笑,明眸皓齿。

    站在她眼前的是一个外貌俊朗的青年,有一副魁梧的身材,穿着藏青色的和服,腰间系一条黑纱的腰带,三七分的发型,一脸的详和。初次见面便有了七分亲切,象是久违。

    他用日语夹着手势和她沟通,直言想邀请让她做他的裸体模特,她听后满脸羞涩但不置可否。彼此交流后,才知道她是房东的女儿。

    几天后,她轻盈地来,笑。

    7.电影一轮明月简介(不要照网上复制的,再详细一点)

    李叔同出生于天津豪门富户,因为是庶出,加上幼年失怙,于是过早地体验了人生的残缺。当年奥国公使送给父亲的一架钢琴,伴随他走过寂寞童年。李叔同初涉人生,探求

    中华文化底蕴,悲悯国家民族苦难,创作《祖国歌》,传颂大江南北。

    李叔同在音乐、诗词歌赋、篆刻、书法、绘画、表演诸方面造诣颇深,才华满身,一腔忧愤,常寄托于风情潇洒间,与坤伶杨翠喜、歌郎金娃娃、诗妓李苹香以艺事相往还。

    李叔同考取上海南洋公学,受业于蔡元培,邃觅群科,钻研法学。与黄炎培组织沪学会,宣讲进步思想。不久,蔡元培遭到通缉,黄炎培逃亡日本。李叔同寻求济世之途的梦想化为泡影。

    母亲去逝,李叔同运灵回津,反陈规陋习,采西式丧礼,自弹钢琴,唱悼歌,感人至深,轰动津门。李叔同了无牵挂,遂东渡日本。

    李叔同在日本学习油画,从事音乐、戏剧创作。创刊《音乐杂志》,发起组织春柳社,演出话剧《茶花女》。其间与日本姑娘雪子相恋结婚。

    李叔同回到阔别六年的祖国,正值辛亥革命成功,填《满江红》词,为共和欢呼,主编《太平洋报》副刊,尽情施展才华。旋即,中国陷入北洋军阀统治的黑暗年代,报社停刊,李叔同移席杭州浙江一师,由西装革履的翩翩公子,变为恂恂儒雅的布衣君子。是以艺术狂狷,裁成众多。创作了以《送别》为代表的一批优秀歌曲,在美术课中引入西画系统,首开裸体写生先河。言教之余,益以身教,莘莘学子,翕然从风。培养出丰子恺、刘质平等一批优秀学生。其间与夏?尊为友,马一浮为师,刻意于自身修养,对佛学产生浓厚兴趣。于虎跑寺断食十七天,身心灵化,飘然出世。李叔同告别好友、门生和妻子,遁入空门,法号弘一。

    弘一从寂山师,闭关修律,数年写成《四分律比丘戒相表记》;从印光师仅七天,其“惜福”和“救世”的嘉言懿行,深刻影响了弘一以后的修行生涯。弘一律已至严,治学至勤,操行至苦,云游四方,恒跣足芒鞋,孑然一担。当他站在马一浮面前时,俨然是一颗充盈的般若种子;当他与夏?尊重逢,不能不令其感动落泪;他与中外学者比肩而坐,僧俗殊途、尘净两致造成的矜持,使气氛寂寞凝注;门生丰子恺、刘质平奉上《护生画集》和《中文名歌五十首》,他以一颗深大的心谆谆教诲,指点迷津。

    弘一应闽南佛学院邀请前来讲律,太虚院长正准备去欧洲讲学。太虚希望弘一和他一起创建更伟大的佛教事业,如同当年弘一把西方的音乐、美术、戏剧引入中国一样,把佛教引向世界。弘一认为两人虽然门派不同,却是殊途同归。太虚推迟行期,期待弘一对闽南佛学院的颓势有所改变。弘一偶得太虚旧作《三宝歌》,欣然为之谱曲。《三宝歌》在佛学院传唱开来,对学僧起到教化心灵的作用,太虚深为感动。两位大师的合作传为千古佳话。

    弘一来青岛湛山寺讲律,受到僧俗两界热烈欢迎,报上还登了消息。专程从南方赶来听弘一讲律的青年学僧妙莲,见此情景,大失所望,当面指出弘一喜欢闻名利养、风光场面,不适合讲律。其实,弘一早已和湛山寺住持?虚约法三章“不为人师、不开欢迎会、不登报扬名”,无奈亦然既成事实。弘一从善如流,不仅接受妙莲的批评,还和妙莲一起探讨佛教教育的未来。弘一在妙莲身上看到了佛教的希望。

    “七七事变”爆发,日寇大举入侵中国,弘一年近六旬,身患重病,依然积极参加抗日救亡,宣讲“念佛不忘救国”,亲自谱写抗战歌曲。

    一九四二年十月十三日,伟大的爱国者、中国近代艺术的先驱、南山宗第十一代祖师弘一大师,在悲欣交集中吉祥生西。

    赵朴初题诗:深悲早现茶花女,胜愿终成苦行僧。

    无数奇珍供世眼,一轮明月耀天心。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