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与书法教学设计
1.求小学硬笔书法的教案
一、组织教学: 稳定学生情绪。
二、讲授新课: 临摹,是学习书法的第一步,是习字过程的必经阶段。但从学习的目的来说,却不能以此为止境。
在初学的时候,总是越摹越不对,越临越不像,甚至无意再临摹下去了。不如干脆自己来个创造吧!这种想法是不对的,因为,古代优秀的书法作品,是积累了很多年和无数人的写字经验(直接地学习和间接地学习)而创造出来的。
所谓创造,并不是凭空出现,而是在继承了前人的经验以后,再进一步发挥个人的创造性。只能是由学习中间达到熟能生巧,融会贯通,然后可以自出新意,变化笔法,别具形体,创造出自己的独特风格。
要知道号称“书圣”的王羲之,也是从艰苦的实践和体验中成长起来,不是生来就是大书家的。 1、摹法: (1)描红:初学写字,要先描“红模”。
红模是印好的红字范本,用墨笔照样填上;填得多了,手就熟了,对于每个字的形体,在心中手上都能有个大概。 (2)摹书:把油纸或其他透明而不浸墨的纸,罩在碑、帖上面来摹写,古人叫作“响拓”。
初学写字不先摹写,就不容易入手,如用透明的纸蒙在上面,笔随影写,练习久了,字的结构自然就会写好,所以“对临”(是对着碑、帖临写的意思)之先,应从摹写开始,可以事半功倍。 2、临法: (1)方格临写: 凡是临写楷书,要用有方格的纸来临,这是为把字体大小、笔画长短排列匀称。
将碑、帖放在对面或旁边,看一字,临一字。 (2)去格临写:如临行、草书,应用无格的纸,就其行笔连接的地方,注意临写;所以用无格的纸,是为了免受拘束。
(以上两种方法都算作“对临”。) (3)分临:就碑、帖中笔画最清楚无缺损的字选择一个,把这一个字分拆开来,看它一点一画的安顿,学它的结构;再看它每一点、一画的起止转折,学它的笔法。
每天一字,至多三、五字,不可贪多。 (4)空临:古人学习书法,随时随地都能用功,就是用一枝竹筷或用手指代笔,坐着无事,画沙、画地;睡在床上,画被、画腹;甚至书空作势,只要胸中具有碑、帖字体的笔画结构的印象,用指画空临,也可以收到效果。
(5)背临:平时将所临写的碑、帖,熟记心中,临写的时候,将碑、帖合起来,照它的笔法、结构,背着摹仿,写完之后,用原碑、帖来对照,如果发现有不对的地方,随时重写更正。凡经过更正的字体,印象较深,以后便不易忘记,能收到较大的效果。
3、摹临法: 同时摹临:先用透明不渗墨的纸,将所要临写的碑、帖摹出,然后用较薄的纸,罩要摹本上,再对照碑帖临写出来。既摹之后,对于结构、笔法已经大概明了,再加临写,形体和精神,更可以结合起来,这对于学习书法是很有益处的。
从前王羲之说:“始书之时,不可看其形势,一遍正手脚,二遍得形势,三遍微微似本,四遍加以遒润,五遍益加抽拔,如其生涩,不可便休,两行三行临之,为取滑健能,不计其遍数。”(《笔势论》)他所说的一遍正手脚,是说写第一遍的时候,要先把字的手脚端正起来,手脚就是字的笔画,横、坚、撇、捺之类,先把它摆端正了;第二遍得形势,形势就是每个字的形体,因为第一遍,只能将手脚安放端正,不暇注意全体,到了第二遍就应该注意每一个字的整体位置;第三遍微微似本,既在第一遍端了手脚,第二遍注意到整体结构,现在第三遍就应该求其稍微像原本了。
这是专指结构而言,到了第四遍,就是应该注意笔法的时候,所以说:“加以遒润”。“遒”是运笔沉着有劲,这是说运笔不论方、圆,笔画总要挺拔;“润”是笔墨秀健不枯槁的意思,行笔太快,墨气不匀,写出来的字,干燥枯焦,当然不会秀润;行笔太慢,笔画滞肥,墨气钝涩,这样“润”倒“润”了,却以不“遒”,就像一个胖子徒有虚肉,不见筋骨,臃肿无力;行笔应该是不快不慢,从容运行,写出字来,不肥不瘦,自然会秀润有劲;最末写到第五遍,已经到了熟能生巧的火候,所以说:“益加抽拔”。
“抽拔”的意思,就是笔能提得起来(在新学写字的时候,笔是塌在纸上,提不起来的。),灵活运笔,纵横挥毫。
如果运笔还是生涩,则并末达到纯熟,仍要多写,不得计较遍数。以上是指练字的一个阶段来讲的。
写到某一阶段可以达到某种程度,逐步深入逐步提高。只要按步就班地学习,自然会有成功的一天。
俗话说:“字无百日功”,就是说,要经久不断的练习,才会见到功效。 4、读碑、帖法: 上面所说摹、临的方法,是学习书法必经的阶段,决不可少的。
而帮助摹、临,使得进步更快,还有读碑、帖的一种方法。我们在不临写的时候,把碑、帖摊开来对它的一笔一画,以至字体的结构变化仔细端详。
其次,再研究它的笔法,对它的起笔、住笔和运笔中间的转折,都一一加以领会。这样,对于临碑、帖是有极大帮助的。
三、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临、摹的方法,知道了临、摹是学习书法的必经之路,也就是要继承传统,只有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才能有所创新,所以我们要努力学好书法基本功。 布置下堂课学具准备。
(教学参考) 书法家刻苦学习的故事 故事之一 《智永和尚的“退笔冢”》 隋唐时代的著名书法家智永和尚,是王羲之的七世孙。据说他。
2.20古诗两首教案
译文:
我家画中洗砚池边的梅树,花开朵朵,都是用淡淡的墨水点染而成。它不需要别人夸奖颜色美好,只要留下充满乾坤的清香之气。
疑难点注释:①墨梅:水墨画的梅花。 ②洗砚池:写字、画画后洗笔洗砚的池子。王羲之有“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传说。这里化用这个典故。诗人与晋代书法家王羲之同姓,故说“我家”。
[注释]
1. 墨梅:水墨画的梅花。
2. 洗砚池:写字、画画后洗笔洗砚的池子。王羲之有“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传说。这里化用这个典故。
3.淡墨:水墨画中将墨色分为几种,如,淡墨、浓墨、焦墨。这里是说那朵朵盛开的梅花,是用淡淡的墨迹点化成的。
4.清气:清香的气味。
5.乾坤:天地。
[简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墨梅就是水墨画的梅花。诗人赞美墨梅不求人夸,只愿给人间留下清香的美德,实际上是借梅自喻,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态度以及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
开头两句“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直接描写墨梅。画中小池边的梅树,花朵盛开,朵朵梅花都是用淡淡的墨水点染而成的。“洗砚池”,化用王羲之“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典故。诗人与晋代书法家王羲之同姓,故说“我家”。
三、四两句盛赞墨梅的高风亮节。它由淡墨画成,外表虽然并不娇妍,但具有神清骨秀、高洁端庄、幽独超逸的内在气质;它不想用鲜艳的色彩去吸引人,讨好人,求得人们的夸奖,只愿散发一股清香,让它留在天地之间。这两句正是诗人的自我写照。王冕自幼家贫,白天放牛,晚上到佛寺长明灯下苦读,终于学得满腹经纶,而且能诗善画,多才多艺。但他屡试不第,又不愿巴结权贵,于是绝意功名利禄,归隐浙东九里山,作画易米为生。“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两句,表现了诗人鄙薄流俗,独善其身,孤芳自赏的品格。
这首诗题为“墨梅”,意在述志。诗人将画格、诗格、人格有机地融为一体。字面上在赞誉梅花,实际上是赞赏自己的立身之德。
[墨梅]单用墨画的梅花。 [池头]池边。 [洗砚(yan)池]洗毛笔、砚台的池塘。[淡墨痕]淡黑色的痕迹,指花的颜色。[清气]清香的气味。[乾(qian)坤(kun)]指天地。
诗意:
这幅画画的是我家洗砚池旁边的一棵树,每一朵梅花都呈现出淡淡的黑色,没有鲜艳的色彩。我不需要别人夸它颜色多么漂亮,只要它能在天地之间留下清淡的芳香。
一“淡”一“满”尽显个性
——《墨梅》赏析
梅花,开放在万花凋零的严寒季节,她傲冰斗雪既有清肌玉骨的仙姿,又能先于众花报春,寒气愈重,其清香愈加芬芳。因此古人常把她作为坚强品格和高贵气节的象征。本课的墨梅,指只用水墨不用颜色画成的梅花,看上去十分的高雅大方。本诗作者王冕是元末明初人,被称为“画梅圣手”。这是一首作者自己题咏自己所画梅花的诗作。诗中所描写的墨梅劲秀芬芳、卓然不群。
古人写诗,注重炼字。诗中(亦指画中)的梅花生长在作者日日洗涤笔砚的池水边,那一朵朵开放的梅花都呈现出淡淡的墨痕。一、二两句运用白描手法写梅花的形态,一个“淡”字既道出画梅花的技法,又刻画出梅花朴素淡雅、傲立于严寒的风骨,令人耳目为之一新。
再看末句,诗人为什么特别爱画不着颜色的淡墨梅花呢?原来他并不希罕那些庸俗的人们夸奖梅花的颜色艳丽,只求保留那清新的香气充塞在天地之间。一个“满”字,不仅传神地写出了梅香的充盈激荡,而且使得诗人人格魅力的凸现与辐射分外的耀眼!这种不流于世俗、傲骨铮铮的气节正是作为诗人的王冕的志趣所在,这种不追求虚浮绮丽的外表而钟情于梅花精神的表现方法正是作为画家的王冕的巧夺天工之处。
“画梅须具梅气骨,人与梅花一样清。”人们是这样称赞王冕的。现实中的王冕与他笔下的梅花一样,坚贞不屈、孤芳自赏。相传由于王冕的画画得特别的好。当地的县官和一个有权势的大财主慕他之名,几次想见他都遭到了拒绝,最后,当县官亲自下乡见他时,他听到消息后赶紧躲了起来,又让县官吃了闭门羹。因而《墨梅》这首诗不仅反映了他所画的梅花的风格,也反映了作者的高尚情趣和淡泊名利的胸襟,鲜明地表明了他不向世俗献媚的坚贞、纯洁的操守。
在这首诗中,一“淡”一“满”尽显个性,一方面,墨梅的丰姿与诗人傲岸的形象跃然纸上;另一方面令人觉得翰墨之香与梅花的清香仿佛扑面而来!从而使“诗格”、“画格”、人格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出处:百度百科
3.和书法有关的古诗词
1、兴来书自圣,醉后语尤颠。——唐代:高适《醉后赠张九旭》
译文:兴致一来书法自然天成,醉酒之后语言尤其豪放癫狂。
2、河图八卦出,洛范九畴初。——唐代:李峤《书》
译文:书法是中国文化的起始源头,洛河的存在才导致了《洛书》的出现。
3、少年上人号怀素,草书天下称独步。——唐代:李白《草书歌行》
译文:小小少年,小小和尚,名号怀素。你的草书堪称风格迥异,独步天下。
4、丹鼎乍调云母屑,蛮笺初写洛川神。右军书法是前身。——清代:徐釚《浣溪沙 寿云间宗人五十,宗人为相国曾孙,年少从军,兼工书法》
释义:炼丹用的鼎没有调出云母碎屑,第一次用高丽纸写洛川神。右军将军王羲之的书法是前身。
5、前朝书法孰为盛,苏黄米蔡得其正。法度难以晋魏论,气象可与欧虞并。——元代:唐珙《题王逸老书饮中八仙歌》
释义:前代书法谁为大,苏轼、黄庭坚、米芾、蔡京能够态度品行正派。法律难以晋魏论,气象可以与欧虞都。
4.古诗所见的教案怎么写
一、课文概述《所见》是人教版实验教材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3课,是一首古诗,属于精读课文。
袁枚的《所见》写的是“意欲捕鸣蝉”的情趣,它简短的文字中蕴含着无穷的意境,让人产生无尽的遐想,回味无穷。它贴近学生的生活,从不同侧面表现了夏天的情趣,与本单元 “快乐的夏天 ”主题相吻合。
二、教学理念古诗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古典文学中的精华,古代教育学家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诗言志,诗传情,古诗凝炼,魅力无穷。
常吟古诗,可以陶冶情操,丰富想象,还可以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兴趣和敏感力,有益于培养他们的诗学素养。应当说古诗就像一杯陈年醇香的佳酿,滋养着炎黄子孙的血脉;又如一枚磁石,凝聚吸引着民族的魂魄。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当充分重视古诗教学,并力求探索出教学古诗的新思路:立足诗词,放眼于培养学生的诗学素养;淡化诗意,品析诵读,尊重个性化理解;多元教学,渲染意境,入情入境 。三、学生认知基础分析一年级的孩子在学前就有一定的古诗积累,诗歌特有的韵文形式利于学生朗读,教材为诗歌选配的画面生动、形象,降低了理解和感悟内容的难度。
诗句中的文字注音,对于有一定自读能力的孩子来讲难度不大。但教者应通过多种手段帮助学生理解重点词语,以利于学生对诗句内容的理解感悟。
古诗词源于生活,引导学生把在生活中观察到、体验到的东西用古诗词进行表达,也能促进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与感悟。四、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与能力:(1)会认10个二类字,能正确认读书写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古诗,背诵古诗。2、过程与方法:以学定教,引导学生读通古诗。
鼓励学生用动作,联系生活实际等方法理解生字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观察能力和评价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古诗的学习,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进面体会诗歌的韵味和美好意境,受到美的感染熏陶。4、学习重、难点:学会生字,有感情的吟诵古诗。
五、教学方法1、课前准备,搜集一些赞美夏天的小诗。2、强调课前预习,了解古诗 ,认读生字 。
2、谈话法、合作交流法。3、感悟法: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交流的过程中,营造学诗氛围。
4、诵读法:多形式诵读,感受古诗的韵律美,意境美。4、想象法:让学生开启想象的闸门,进入古诗意境。
5、联系生活法:将课堂与生活有效整合,知道夏天是美好的,会发生很多有趣的事,从而热爱夏天,受到美的感染熏陶。六、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多媒体课件。
七、课时设计13、古诗《所见》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新人教版第二册第四组教材:《所见》教学目标:1、认识10个生字,会写“诗、林”等六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激发学生朗读古诗的兴趣。重、难点:学会生字,有感情地朗诵、背诵古诗。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词卡片。教学方法:1、强调课前预习,了解课文,认读生字,并学会组词。
2、谈话法、合作交流法。3、阅读感悟法:引导学生在自主阅读、交流的过程中感悟课文内涵,提高语文素养。
4、学习探究法。5、想象法:让学生开启想象的闸门,揣摩作者内心,产生情感共鸣。
6、联系生活法。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教学过程:一、导入:1、引导学生背诵有关春天的古诗。
(师:小朋友,你们会背有关春天的古诗吗?谁来背背?今天我们来学习有关夏天的古诗。板书:古诗)(设计意图:激发起学生对再次学习古诗的兴趣)2、(出示课文插图):古时候有个大诗人叫袁枚,他在一个夏日去树林里,树林里的画面吸引了他,于是他把他所看见的画面写成了一首小诗《所见》(板书课题)(请大家伸出小手跟老师一齐来写课题《所见》,并齐读两次。)
(设计意图:揭题,让学生了解作者创作《所见》的情境。)二、初读古诗、识字1、引导学生看课文情境朗读视频后说话:诗人看到了什么?师根据生回答板书:牧童 黄牛 林 蝉2、师:让我们一起走进古诗《所见》。
(播放音乐,师范读课文)(多么有意思的一首小诗呀,你们想读吗?请小朋友打开13课,自由读课文《所见》)(设计意图:让学生初步接触课文、感受课文。)3、学生自由读古诗,遇到不会的生字多读几次,要求将古诗读正确、读通顺。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初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在教学中,初读课文,引导学生通过读题质疑,围绕课题提问题,带着自己的问题自由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然后,根据学生的问题及时地去梳理,整理出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初读课文之后,交流解决问题。着重体现自主与探究式学习,增强学生读书的目的性。)
4、(看到同学们读得津津有味,生字宝宝也跑出来跟你们见面了。看,它们来了)学习生字词(出示课件):古诗、所见、林樾、牧童、黄牛、闭口、立正自由拼读--看拼音个别读--去拼音读--开火车读--齐读(字词理解指导:“牧童”、“蝉”出示蝉的图片、“闭口”、“立正”用动作来表达)5、学会了生字,那我们有什么好办法把生字记下来呢?出示生字:诗、林、立、童、黄、闭)让学生两人一组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识记。
5.和书法有关的古诗词
1、兴来书自圣,醉后语尤颠。
——唐代:高适《醉后赠张九旭》 译文:兴致一来书法自然天成,醉酒之后语言尤其豪放癫狂。 2、河图八卦出,洛范九畴初。
——唐代:李峤《书》 译文:书法是中国文化的起始源头,洛河的存在才导致了《洛书》的出现。 3、少年上人号怀素,草书天下称独步。
——唐代:李白《草书歌行》 译文:小小少年,小小和尚,名号怀素。你的草书堪称风格迥异,独步天下。
4、丹鼎乍调云母屑,蛮笺初写洛川神。右军书法是前身。
——清代:徐釚《浣溪沙 寿云间宗人五十,宗人为相国曾孙,年少从军,兼工书法》 释义:炼丹用的鼎没有调出云母碎屑,第一次用高丽纸写洛川神。右军将军王羲之的书法是前身。
5、前朝书法孰为盛,苏黄米蔡得其正。法度难以晋魏论,气象可与欧虞并。
——元代:唐珙《题王逸老书饮中八仙歌》 释义:前代书法谁为大,苏轼、黄庭坚、米芾、蔡京能够态度品行正派。法律难以晋魏论,气象可以与欧虞都。
6.课文和古诗词在写教学设计有什么区别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并掌握课后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3)了解诗句意思。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朗读理解诗意,感悟是诗歌的含义。
(2)通过背诵积累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懂得在人生路上要不怕艰难,勇于开拓进取。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2.了解诗句的意思。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 生字卡片 多媒体课件
7.梦想与担当为主题的诗
刚刚接过铜牌,拿在手里,沉甸甸的像一份责任,古铜泛出华夏民族固有的肤色,305道光芒仿佛来自遥远的诗经的照耀。
现在,由我代表学校对争创省级中华诗词教育先进单位的有关情况做一个简单的回顾。众所周知,诗词是国粹,中国历来重视诗教,学校则当仁不让成为诗教的主战场。
诗是什么?在互联网+时代为什么我们还需要诗?诗评家徐敬亚认为,“诗曾经成为启蒙者的英雄旗帜,也充当过贵族把玩的手绢儿”,我理解,诗可以是号角、匕首和投枪,也可以是医治浮躁时代病的镇静剂,宅男宅女自我救赎的灵魂安慰剂。90岁高龄的叶嘉莹在《人间词话七讲》一书中写道:“读诗和写诗是生命的本能。”
的确如此,在座的有几个“吟诗只为稻梁谋”?2015年中国诗坛出现两件大事:汪国真去世,余秀华走红,他们的一来二往纯属巧合,同时也预示一个“高大上”的诗歌励志时代的终结,和一个诗歌平民化时代的回归。余秀华在一次采访中说,“诗歌不能说是信仰,但它在很多时候帮助了我,也给了我十几年的生命力。
诗歌陪伴了我的生活,让我懂得,生活里有很多幸福和不幸,你只能顺其自然地活着。”我想这正是当下诗歌的价值所在。
诗歌就像自由的小鸟,“小鸟虽小,可它玩的却是整个天空。”所以我认为,虽然诗歌不是生活的全部,但是诗歌可以让生活充满诗意。
因而诗教恰逢其时,势在必行。我校中华诗词教育先进单位的争创工作启动于2014年10月,当时宣城市、宁国市统一部署创建“中华诗词之市(乡)”,同时,中华诗词学会积极推动各地申报中华诗词教育先进单位。
宁国中学经历了70多年的办学历程,在推进素质教育之时,制定了“努力塑造人格健全,志向远大,基础扎实,素质全面的优秀人才”的培养目标,以及“以人为本、和谐发展;以德为首,活动育人;以实为要,质量立校”的办学理念,而诗教活动与以上培养目标、办学理念高度契合,学校领导也高度认同诗词教育对中学生回归传统和人文素养的提升意义非比寻常,钟时珍校长就多次说过:“没有高考,就没有宁中的今天;只有高考,就没有宁中的明天!”做为省级示范学校,宁国中学想借此良机趁热打铁开展申报争创工作,让中华诗词教育更多地走进校园、走进课堂、走进活动,以提高全体学生诗词素养和综合素质,为他们的终生幸福奠定基础。后来获悉,在宁国市与我们同时申报的有八家单位,通过层层筛选,我校终于成为唯一一家申报成功的省级中华诗词教育先进单位。
让全校师生栖息在诗意的校园,美好的梦想由此启程。 俗话说得好:“千招万招,不落实就是虚招;千条万条,不落实等于白条。”
一年以来,我校在开展诗词教育方面组织严密细致,活动丰富多彩,成果多种多样,可以用“一二三四五六七”来加以概括。“一”就是一个保障,学校把诗词教育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成立了以书记为顾问、校长为组长的诗教领导小组,副组长是几位校长,成员是各部门正职,制定详细方案、行事历,并且进行分工合作,下设秘书处,以确保诗词教育有秩序、出成效。
“二”就是两个社团,热爱诗词的教师成立南山诗社,党委书记李为民担任首任社长,目前成员9名;学生成立踏莎行古风社,成员50多人。他们是诗歌的铁粉和骨干,在他们的辐射引领下宁中诗歌圈子变得越来越大。
“三”就是三个阵地,课堂是诗歌教育的主阵地,不仅语文学科“课前吟一吟”,还渗透到人文学科和书法课堂教学中,南山诗社成员李宗阳老师还开设选修课——《酒风诗韵 醉美李白》讲座,受到学生欢迎。教研处要求文科教师期末撰写一篇运用诗歌进行教学的体会或教学设计,做为本学期的工作小结,并纳入教研组考核中。
德育活动是诗词教育的第二阵地,如德育处、团委经常开展经典诗书读书活动、元旦诗文诵读比赛、端午节读诗写诗(词)征文、中秋(国庆)赏月吟诗等活动。校报《南山风》(开辟“诗词天地”专版)、校刊《晶晶》是诗词教育的第三个阵地,编发师生诗词作品,营造浓厚的诗意校园氛围。
“四”就是四个维度,活动按照读诗(课前吟一吟、诵读比赛)、赏诗(QQ群“每周一诗”)、用诗(五四爱国诗词书法比赛)、写诗(三行诗、敬亭山杯和安迪杯征文比赛)四个不同维度来设计,完成诗教的育人目标。“五”就是五项常规,围绕诗教主要开展五个方面的活动,包括诗歌诵读比赛、诗歌创作征文、诗歌研讨交流(如开展李为民诗词鉴赏会)、采风(青龙双林行)、编印出版作品。
“六”就是六个结合,即将诗词教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相结合,与课堂教学相结合,与书法教育、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与课程改革相结合,与德育实践活动相结合,与教师培训相结合,培养教师的“书香气质”。“七”就是七种成果,一年多以来,宁国中学诗词教育取得丰硕的成果:1、在诵读比赛方面,宁中学生代表队《甲午》荣获宣城市第四届中华诗文诵读一等奖;2、在诗歌创作参赛中,学生参加宣城市“敬亭山杯”、宁国市“安迪杯”诗歌征文评比大面积获奖;3、在宣城市诗词书法比赛中,我校有6人荣获一二三等奖;4、宁中师生诗歌作品集——《南山集》已进入。
8.书法进课堂 老师怎么办
新学期开学前夕,教育部下发《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要求今年秋季起,在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中,按照课程标准要求开展书法教育,其中三至六年级的语文课程中,每周安排一课时的书法课。
这是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的又一次实质性改革。那么,小学语文教师应如何面对书法进课堂呢? 一、澄清认识。
领会课程理念 把书法课纳入小学课程,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有赞同的,有反对的,有担忧的,有怀疑的……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对此必须要有正确的认识。 开展书法教育是语文教学的需要。
识字写字是小学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指导学生把汉字写得正确、工整、美观,可以提高运用汉字这一交际工具的准确性和效率,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同时,学生通过长期的写字训练,可以提高审美情趣,陶冶高尚情操,养成认真严谨的作风,培养坚强不懈的意志和毅力,有利于提高道德、文化素养。所以,《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每个学段都要指导学生认真写字,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提高书写质量。
指导学生写一手规范的汉字是语文教师责无旁贷的事情。 开展书法教育是语文教学的强化。
根据小学生识字的规律和语文学习的需要,整个小学阶段的每一篇精读课文都安排了一定字数的写字量,要求学生通过写字及时巩固识字。随着年级的升高,写字内容和数量逐渐增加,要求也随之提高。
如第一学段写800个左右,第二学段累计写1600个左右,第三学段累计写2500个左右;五、六年级每组课文后面还寄排“读读写写”,要求学生写本组课文所学的生字新词;从三年级开始要求学生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可见,写字是学生天天进行的一种语文学习实践活动,是语文教师一直面对且必须重视的一项常规性教学工作,指导学生写字就是书法教育的过程,说明小学生的书法教育是有基础的,并非零起点。
教育部提出书法进课堂的规定,旨在要求学校和教师加强写字教学,改变当前因电脑、手机的普及,中小学生的汉字书写能力有所削弱的现状。小学语文教师要认真领会《意见》精神,切实加强写字教学,有效提高学生的书写能力。
二、厘清关系。明确教育目标 众所周知,写字与书法既有密切的联系,又有本质的区别。
写字是记录语言文字符号系统的手段之一,以实用为其主要目的,书写时要做到点横有别,撇竖分明,准确而清晰地写出汉字字形,不能随意增删笔画的数量,改变笔画的长短或挪动笔画的位置,否则就会造成错字或别字。书法是书写汉字的艺术,是汉字的本身结构与书家的审美意识之完整统一,可以为人们提供审美价值,有抒发作者思想感情和供人观赏的双重目的。
写字与书法相辅相成,写字是书法的基础,书法是写字在内涵上的拓展,在艺术上一的升华。 小学书法教育要以写字训练为主、书法欣赏为辅,注重规范书写,力求工整美观。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遵循学生识字和语文学习的规律,本着打好技能基础、坚持循序渐进、注重书法修养、提高文化素质的原则,分学段设计教学目标:一至三年级着重训练硬笔书写;三年级开始硬笔软笔兼学,并指导欣赏书法,提高审美情趣。各学段的学习内容和目标如下表所示。
目前,全国几乎没有一套适合小学生学习的书法教材,这就要求教师因地制宜,充分利用语文教材资源,自行开发书法教育课程,将汉字书写练习同语文教学内容相结合,根据学段特点,合理安排书法教育内容,精心设计教学方案,使书法教育与语文教学齐头并进,相得益彰。 第一学段,主要用硬笔书写笔画简单的字,要严格按照书写的规律,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笔画少到笔画多、由独体到合体”的练字原则。
如,在一年级入学开始,可以先练习简单的如“一、二、三、工、土、王”等横画的字,然后练习如“十、千、千、川、午”等竖画的字,进一步学习撇、捺后,练习“人、大、合”等字。这样由最基本的笔画练起,有规律地练习,有利于学生掌握写字技能。
同时,可以推荐学生欣赏《庞中华小学生必背古诗词硬笔楷书字帖(1-2年‘级)》,让他们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第二学段,主要用硬笔书写每一课的生字新词: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侧重练习书写笔画简单和笔画较少的字。
可以推荐欣赏名家真迹《小学生毛笔字帖》,让学生在读帖中发现正楷毛笔字的笔画规律和特征,从中得到审美教育。 第三学段,主要用硬笔书写每一课的生字和每组课文后面“读读写写”中的词语;用毛笔书写楷书,也应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原则,可以挑选笔画合适的生字让学生练习书写。
同时可以推荐欣赏书法大师的真迹(柳、赵、颜体)、《小学生毛笔字帖》,让学生在书写与读帖中体会汉字的优美。 三、讲究策略。
培养书写技能 在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中开展书法教育,首要目标是培养学生写好字。在书法课上,针对不同学段的学生,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写字兴趣,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传授写字方法,强化写字训练,是语文教师的首要任务。
‘ 第一学段是书法教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