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百科 > 百科
  • 立秋的诗词赏析

    一、【诗歌鉴赏《立秋前一日览镜》诗人为什么说“生涯在境中”】

    万事销身外, 生涯在镜中. 惟将两鬓雪, 明日对秋风. 这首诗,当是诗人失意时的即兴之作,深含身世之慨和人生体验,构思精巧,颇有意趣. 失志不遇的悲哀,莫过于年华蹉跎而志业无成,乃至无望.如果认定无望,反而转向超脱,看破红尘.在封建士人中,多数是明知无望,却仍抱希望,依旧奔波仕途,甘受沦落苦楚.李益这诗即作是想,怀此情. 明天立秋,今天照镜子,不言而喻,有悲秋的意味.诗人看见自己两鬓花白如雪,苍老了.但他不惊不悲,而是平静淡漠,甚至有点调侃自嘲.镜中的面容,毕竟只表现过去的经历,是已知的体验.他觉得自己活着,这就够了,身外一切往事都可以一笔勾销,无须多想,不必烦恼,就让它留在镜子里.但是,镜外的诗人要面对明天,走向前途,该怎么办呢?他觉得明天恰同昨日.过去无成而无得,将来正可无求而无失.何况时光无情,明日立秋,秋风一起,万物凋零,自己的命运也如此,不容超脱,无从选择,只有在此华发之年,怀着一颗被失望凉却的心,去面对肃杀的秋风,接受凋零的前途.这自觉的无望,使他从悲哀而淡漠,变得异常冷静而清醒,虽未绝望,却趋无谓,置一生辛酸于身外,有无限苦涩在言表.这就是此诗中诗人的情怀. 诗题“立秋前一日”点明写作日期,而主要用以表示本诗的比兴寓意在悲秋.“览镜”,取喻镜鉴,顾往瞻来.前二句概括失志的过去,是顾往;后二句抒写无望的未来,是瞻来.首句,实则已把身世感慨说尽,然后以“在镜中”、“两鬓雪”、“对秋风”这些具体形象以实喻虚,来表达那一言难尽的的遭遇和前途.这些比喻,既明白,又含蓄不尽,使全篇既有实感,又富意趣,浑然一体,一气呵成. (倪其心)。

    二、古诗 《立秋》的意思是什么

    立秋

    年代:宋 作者: 刘翰

    乳鸦啼散玉屏空,一枕新凉一扇风。

    睡起秋色无觅处,满阶梧桐月明中。

    作品赏析

    [注释](1)乳鸦:幼小的乌鸦。(2)秋声:秋天西风吹得树木萧瑟作响的声音。(3)满阶梧叶:据说在立秋的时节,梧桐的叶子最先凋落。

    [译文]小乌鸦的鸣叫鸹耳,待乳鸦声散去时,只有玉色屏风空虚寂寞地立着。突然间起风了,秋风习习,吨觉枕边清新凉爽,就像有人在床边用绢扇在扇一样。睡眠中朦朦胧胧地听见外面秋风萧萧,可是醒来去找,却什么也找不到,只见落满台阶的梧桐叶,沐浴在朗朗的月光中。

    (满意请采纳,谢谢。)

    三、杜甫的《立秋》全诗

    立秋后题 唐代:杜甫 日月不相饶,节序昨夜隔。

    玄蝉无停号,秋燕已如客。 平生独往愿,惆怅年半百。

    罢官亦由人,何事拘形役。 注释:此诗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乾元二年立秋次日所作。

    《唐书》本传:甫为华州司功,属关辅饥,弃官客秦州。此诗盖欲弃官时作。

    前四句写秋后之景,后四句所题之意。以秋燕公自喻,言将去华,如燕离巢,故云如客。

    是年公四十八,今云半百,举成数而言也。 ①鲍照诗:"日月流迈不相饶。

    " ②江淹诗:"凄凄节序高。" ③《庄子》:"江海之士,山谷之人,轻天地、细万物而独往也。

    " ④《归去来辞》:"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 “何事拘行役,罢官亦由人?”这是一种追问,是一种反思,这种追问和反思虽然以问句的方式出现,但是诗人显然并不祈求别人的回答。

    他的问题是给自己的,虽然在诗中他没有给我们一个明确的回答,但是循着这种追问和反思,我们能够明白,诗人所置身的华州已然开始慢慢淡去,而一个不清晰的远方在黑暗中慢慢开始浮现并给他招手。 。

    四、古诗 《立秋》的意思是什么

    立秋年代:宋 作者: 刘翰乳鸦啼散玉屏空,一枕新凉一扇风。

    睡起秋色无觅处,满阶梧桐月明中。作品赏析[注释](1)乳鸦:幼小的乌鸦。

    (2)秋声:秋天西风吹得树木萧瑟作响的声音。(3)满阶梧叶:据说在立秋的时节,梧桐的叶子最先凋落。

    [译文]小乌鸦的鸣叫鸹耳,待乳鸦声散去时,只有玉色屏风空虚寂寞地立着。突然间起风了,秋风习习,吨觉枕边清新凉爽,就像有人在床边用绢扇在扇一样。

    睡眠中朦朦胧胧地听见外面秋风萧萧,可是醒来去找,却什么也找不到,只见落满台阶的梧桐叶,沐浴在朗朗的月光中。(满意请采纳,谢谢。)

    五、关于描写立秋的古诗词有哪些 立秋习俗

    导读: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立秋时节来临,就预示着夏天即将离去,秋天就要到来,大暑时节已经和我们告别,再也不用躲在家里不敢出门了。

    而且古人喜欢通过咏秋抒发感慨,留下了不少以立秋为题材的诗词,那么,关于描写立秋的古诗词有哪些呢?万年历小编为大家搜集了一些立秋的古诗词,一起来鉴赏吧!一、《立秋》杜甫兹晨戒流火,商飙早已惊。云天收夏色,木叶动秋声。

    二、《立秋前一日览镜》[唐] 李益万事销身外,生涯在镜中。惟将两鬓雪,明日对秋风。

    三、《立秋》[宋] 刘翰乳鸦啼散玉屏空,一枕新凉一扇风。睡起秋声无觅处,满阶梧桐月明中。

    三伏带一秋,还有二十四个秋老虎。四、《秋词二首》[唐]刘禹锡【其一】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其二】山明水净夜来霜, 数树深红出浅黄。

    试上高楼清入骨, 岂如春色嗾人狂。五、《立秋日登乐游园》[唐] 白居易独行独语曲江头,回马迟迟上乐游。

    萧飒凉风与衰鬓,谁教计会一时秋?六、《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宋·陆游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难望王师又一年。

    七、《山居秋暝》唐·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八、《秋夕》唐·杜牧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九、《中秋月》宋·苏轼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十、《秋夜曲》唐·王维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

    六、诗歌鉴赏《立秋前一日览镜》

    《立秋前一日览镜》万事销身外,生涯在镜中。惟将两鬓雪,明日对秋风。 是唐代诗人李益的作品。

    李益(748-829)唐代诗人。字君虞。陇西姑臧(今甘肃武威)人。家居郑州(今属河南)。公元769年登进士第,公元783年登书判拔萃科。因仕途失意,客游燕赵。公元797年任幽州节度使刘济从事。公元800年南游扬州等地,写了一些描绘江南风光的佳作。公元820年后入朝,历秘书少监、集贤学士、左散骑常侍等职。公元827年以礼部尚书致仕。他是中唐边塞诗的代表诗人。

    首先要对作者生平有一些大致了解,然后联系前后句,才好体会此句的韵味。这些体会往往与作者个性也有很大关系。作者一生仕途起起落落,经历很多事情之后,如今两鬓如雪,明天就是入秋了,四时风物本来就容易引起人的种种情思,秋天因为草木由盛转衰,更容易引起人对事物由盛转衰的感慨。

    秋风将至,作者联系自身一生为官,现如今早已是两鬓如雪,感慨系之,无限悲思,仿佛万事皆休,唯有此衰老之身体伴随自己的。因此,这首诗一开始就把自己的感慨直接表达出来了。“万事销身外,生涯在镜中”万事皆消,照镜中白发,一生的坎坷经历就在那两鬓白发之上显现出来了。所以说“生涯在镜中”。以上供参考。

    七、诗歌鉴赏《立秋前一日览镜》

    万事销身外, 生涯在镜中。

    惟将两鬓雪, 明日对秋风。

    这首诗,当是诗人失意时的即兴之作,深含身世之慨和人生体验,构思精巧,颇有意趣。

    失志不遇的悲哀,莫过于年华蹉跎而志业无成,乃至无望。如果认定无望,反而转向超脱,看破红尘。在封建士人中,多数是明知无望,却仍抱希望,依旧奔波仕途,甘受沦落苦楚。李益这诗即作是想,怀此情。

    明天立秋,今天照镜子,不言而喻,有悲秋的意味。诗人看见自己两鬓花白如雪,苍老了。但他不惊不悲,而是平静淡漠,甚至有点调侃自嘲。镜中的面容,毕竟只表现过去的经历,是已知的体验。他觉得自己活着,这就够了,身外一切往事都可以一笔勾销,无须多想,不必烦恼,就让它留在镜子里。但是,镜外的诗人要面对明天,走向前途,该怎么办呢?他觉得明天恰同昨日。过去无成而无得,将来正可无求而无失。何况时光无情,明日立秋,秋风一起,万物凋零,自己的命运也如此,不容超脱,无从选择,只有在此华发之年,怀着一颗被失望凉却的心,去面对肃杀的秋风,接受凋零的前途。这自觉的无望,使他从悲哀而淡漠,变得异常冷静而清醒,虽未绝望,却趋无谓,置一生辛酸于身外,有无限苦涩在言表。这就是此诗中诗人的情怀。

    诗题“立秋前一日”点明写作日期,而主要用以表示本诗的比兴寓意在悲秋。“览镜”,取喻镜鉴,顾往瞻来。前二句概括失志的过去,是顾往;后二句抒写无望的未来,是瞻来。首句,实则已把身世感慨说尽,然后以“在镜中”、“两鬓雪”、“对秋风”这些具体形象以实喻虚,来表达那一言难尽的的遭遇和前途。这些比喻,既明白,又含蓄不尽,使全篇既有实感,又富意趣,浑然一体,一气呵成。

    (倪其心)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