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赏析诗词鉴赏题库
一、【高中古诗词鉴赏题要有答案的20篇以上】
2010年高考题(10年全国卷Ⅰ)1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咏素蝶诗 刘孝绰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 .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注}刘孝绰(481-539):南朝梁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文名颇盛,因恃才傲物,而为人所忌恨,仕途数起数伏.(1)这首咏物诗描写了素蝶的哪些活动?是怎样描写的?(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提示】追随着蜜蜂围绕着绿色的蕙兰飞,为了躲避黄雀藏在绿叶之中,在太阳的映照之下忽然争着飞起,趁着风一起归去.在花中出没,顺着高低不同的绿叶飞翔.写了素蝶的远近高低不同方位的动作,采用细节描写,以蜂、雀、日、风、花、叶作衬托.(2)这首诗有什么含意?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5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提示】托物言志,写自己徒负才华,只能追随他人,仕途起起伏伏,不能为人赏识,施展才能.(10年全国卷Ⅱ)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梦中作①欧阳修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棋罢不知人换世②,酒阑③无奈客思家.【注】①本诗约作于皇佑元年(1049),当时作者因支持范仲淹新政而被贬谪到颍州.②传说晋时有一人进山砍柴,见两童子在下棋,于是置斧旁观,等一盘棋结柬,斧已拦掉.回家后发现早已换了人间.③酒阑:酒尽. (1)这首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答; (2)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有什么特色?答: (1)解析:本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路暗花迷”表现了作者对前途的迷茫,结合注释可知这是因为仕途失意所致,“无奈”“思家”等词语则表现了无可奈何之情和渴望回家之情,故答案为:表现了①因仕途失意而对前途忧虑和无可奈何的心情;②希望脱离官场返回家乡的心情(2)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本诗最明显的写作特色是四个场景组合在一起,一句一个场景;夜、笛、千山月,路、百种花,这些景物表达了作者对前途的迷茫,是以景写情,情景交融;在修辞上使用了工整的对仗.故答案为:①一句一个场景;②以景写情,情景交融;③对仗十分工巧.(10年北京卷)13.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7分)古风 (其三十九)李白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霜被群物秋,风飘大荒寒.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白日掩徂晖①,浮云无定端.梧桐巢燕雀,枳棘②栖鸳鸾③.且复归去来,剑歌《行路难》. 注:①徂辉:落日余晖. ②枳棘:枝小刺多的灌木. ③鸳鸾:传说中与凤凰同类,非梧桐不止,非练食不食,非醴泉不饮.①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前四句,写诗人等高望远,看到天高地阔、霜染万物的清秋景象,奠定了全诗昂扬奋发的基调. B.诗中“荣华东流水”与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古来万事东流水”表达的意思有相似性.C.七、八句借助于描写白日将尽、浮云变幻的景象,形象而含蓄的表达了诗人对世事人生的感受.D.九、十句的意思是本应栖息于梧桐的鸳鸾竟巢于恶树之中,而燕雀却得以安然地宿在梧桐之上②结合全诗,简述结尾句“剑歌行路难”所表达的细想感情.(4分)这是李白诗“登高望四海①”(《古风》其三十九).这首诗与《行路难》是同时期的作品.诗中借景寓情,抨击统治者的昏庸腐败.“梧桐巢燕雀,枳棘栖鸳鸾”,就是对权贵当道、才能之士被压抑的混乱现象的揭露.①、四海,指天下.②、漫漫,广阔无边.③、被,覆盖.大荒,广阔的原野.两句意为:秋霜覆盖,万物凋零;北风飘拂,原野荒寒.④、两句意为:荣华富贵象东流水一样,转瞬消逝;人间万事如波浪起伏,变化多端.⑤、徂(cú)晖,夕阳的余辉.⑥、帜棘,有刺的灌木.鸳,通“鵷”.相传鵷雏非梧桐不栖.两句意为:梧桐本是鸳鸾栖息的树木,现在却被燕雀在上面作窠;帜棘本是燕雀集聚的地方,现在反成了鸳鸾栖身之处.⑦、归去来,回去吧.东晋诗人陶明渊明不愿逢迎权贵,弃官还乡,曾作《归去来辞》.《行路难》,乐府“杂曲歌辞”调名.两句意为:还是回家去吧,弹剑高歌《行路难》.参考答案:(1)(3分) A(2)(4分)要点:对荣华易逝、世事多舛的人生境遇的感慨;对黑白颠倒、小人得志的社会现实的不满;对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自身遭际的激愤. (10年山东卷)14.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8分)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 阮籍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适逢商风①起,羽翼自摧藏.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但恨处非位,怆悢②使心伤.[注]①商风:秋风. ②怆悢(liàng):悲伤.(1)诗中“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四句体现了“凤凰”怎样的品性?(3分)(2)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5分)译文:据说在山间树林中有一种奇异的鸟,自己说是“凤凰”.清晨醒来喝的是甘甜的泉水,傍晚栖息在高高的山岗上.它一声高吭的鸣叫可以响彻九州大地,伸长脖子可以远望到最。
二、诗歌鉴赏题:(5分)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阮籍林中有奇鸟,自
小题1:高洁;志向远大 (答超凡脱俗,清高或心忧天下均可)小题1:表现手法:托物言志(或者比兴、象征)1分分析:以凤凰自喻,(或者象征诗人自己),抒发了诗人孤独无奈的苦闷心情和壮志难酬的悲伤情怀。
(2分) 小题1: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根据凤凰“饮醴泉”、“栖山冈”、“彻九州”、“望八荒”的举动,可以初步判断出凤凰志向远大。结合后面的几句及作者阮籍《咏怀》组诗的特点,可以初步判断为“高洁”。
小题1: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和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和情感。可以回答托物言志、象征、比兴其中的一种,这也是“咏怀”诗歌的总的特点。
至于情感,显然作者以凤凰自比(自况),根据它的心情“催藏”、“恨”、“心伤”几个词及伤心的原因的描写“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和 “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但恨处非位,怆悢使心伤”可以推知,作者是孤独苦闷、壮志难酬。
三、谁能给我10个左右的诗歌鉴赏题目
1 塞下曲 李益 蕃州部落能结束,朝暮驰猎黄河曲。
燕歌未断塞鸿飞,牧马群嘶边草绿。 出塞 马戴 金带连环束战袍, 马头冲雪过临洮。
卷旗夜劫单于帐, 乱斫胡兵缺宝刀。 [注] 蕃州:泛指西北地区。
黄河曲:黄河河套一带。结束:装束打扮。
(1)这两首诗都表现了守边将士的慷慨豪情,但两首诗用以表现将士豪情的内容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这种不同。(4分) (2)这两首诗在任务外貌和场面描写中都能用传神的文字透露出任务的精神风貌。
请从两首诗中分别选出一个具有这一特点的字词作简要分析。(4分) 2 江城子 苏轼 湖上与张先同赋,时闻弹筝。
凤凰山下雨初晴,水风清,晚霞明。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
何处飞来双白鹭,如有意,慕娉婷。 忽闻江上弄哀筝,苦含情,谴谁听!烟敛云收,依约是湘灵。
欲待曲终寻问取,人不见,数峰青。 ①开头三句写景,其主要作用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上片运用多种手法描写弹筝女,请择其一种作具体分析。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下片重在写音乐,最后三小句诗意味深长,试作简要评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丹阳送韦参军 严维 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暮春浐水送别 韩琮 绿暗红稀出凤城①,暮云楼阁古今情。
行人莫听宫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 【注】①凤城:京城。
(1)两首送别诗都写到的“水”,各有什么寓意?请作简要说明。(4分) (2)《暮春浐水送别》是怎样融情于景的?请作简要赏析。
(4分) 4 [双调] 沉醉东风 白朴黄芦岸白苹渡口,绿杨堤红蓼滩头。虽无刎颈交,却有忘机友。
点秋江白鹭沙鸥。傲杀人间万户侯,不识字烟波钓叟。
补注:忘机友:古人称毫无机巧之心的朋友。傲杀:傲视 (1)曲中刻画的烟波钓叟是一个怎样的艺术形象。
(4分) (2)开头两句和“点秋江白鹭沙鸥”句,皆为景物描写,试析其对刻画烟波钓叟这个艺术形象有何作用。(4分) 5 落日怅望 马戴 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
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 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
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 (1)请赏析“千里片时间”一句的妙处。
(3分) (2)沈德潜评此诗云:“意格俱好,在晚唐中可云轩鹤立鸡群矣。”这里所说的“意”是指诗的思想感情,所谓“格”,主要是指谋篇布局方面的艺术技巧。
如果不管格律,把此诗次序稍作颠倒,即成下面这首诗:“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
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
比较改动后的诗与原诗在谋篇布局上各自的特点及效果。(5分) 6 凤栖梧 无名氏① 绿暗红稀春已暮,燕子衔泥,飞入垂杨处。
柳絮欲停风不住,杜鹃声里山无数。 竹杖芒鞋无定据,穿过溪南,独木横桥路。
樵子渔师来又去,一川风月谁为主。 注:①《全宋词》将其编为无名氏词。
(1)本词上阕在写景上具有怎样一些特点?(2分) (2)上下两阕表达了作者怎样一些情怀?结合有关词句,简要且合理地分析。(4分) 7 蝶恋花 苏 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消,多情却被无情恼。 (1)“绿水人家绕”中的“绕”字,有的版本写作“晓”。
你认为哪个字更恰当?为什么? (3分) 答: (2)俞陛云在《宋词选释》中对这首词的上阕做过这样的整体评价:“絮飞花落,每易伤春,此独作旷达语。”你同意他的看法吗?为什么?请结合词的内容简要赏析。
(5分) 答: 8 [双调]殿前欢 对菊自叹 张养浩 可怜秋,一帘疏雨暗西楼。黄花零落重阳后,减尽风流。
对黄花人自羞。花依旧,人比黄花瘦。
问花不语,花替人愁。 (1)这首曲中“花依旧,人比黄花瘦”是借用了 朝词人 《醉花阴》中“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一句。
(2分) (2)曲题为“对菊自叹”,作者在曲中感叹自己什么?(2分) (3)这首曲层层深入地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情感,请对此作具体分析。(4分) 9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六首① (其五) [宋]杨万里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②得行人错喜欢。
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 注:○1此诗是绍熙三年(1192)诗人在建康江东转运副使任上外出纪行之作。
松源、漆公店,地名,在今皖南山区。 ○2赚:骗。
(1)有人说第二句“赚”字运用最精巧,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作简要分析。3分 答: (2)有人认为三四两句在承接二句解释悬念后,运用拟人手法,表达了一个缺乏思想准备的行人,下了一个山头后,又遇到一个山头时的沮丧;但也有人认为诗歌形象反映了行人由意外,惊诧,直至恍然大悟的心理过程。
你赞同哪种。
四、古诗鉴赏题题目和答案
10★★三江小渡 杨万里 【作者】 宋 杨万里 【原文】溪水将桥不复回,小舟犹倚短篙开。
交情得似山溪渡,不管风波去又来。 【注解】 将:行,流过。
【译文】溪水流过桥后就不再回来,小船还得靠短篙撑开。交情就是要像山溪渡那样恒久不变,不管风吹浪打永远还在。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这首诗主要采用对比手法,用“溪水将桥不复回”与“不管风波去又来”进行对比,突出友情的恒久不变。
此外,运用比喻,直接把“交情”比做“山溪渡”,借自然界的“风波”象征社会风浪,从而突出了诗的主旨。 【阅读训练】 1、诗人采用什么手法表达作品的主旨?试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答:全诗采用对比、比喻以及象征等手法。用“溪水将桥不复回”与“不管风波去又来”进行对比;以“山溪渡”比喻“交情”;赋予“山溪渡”、“风波”象征意义,从而表达了友情恒久不变,能经得起风浪考验的主旨。
(先判断,再分别结合原诗作答。) 2、本诗的“诗眼”是什么? 答:交情(交情得似山溪渡:我们的友情将像这山溪渡一样经得起社会风云的考验。
五、古代诗歌鉴赏试题几种常见设题模式及解答思路(一)
王晓晨 对于诗歌鉴赏试题的解答,同学们总是望而生畏,没有思路,抓不住关键,无法组织语言,最终得分不高。
其实平时的学习中要自觉地进行文化知识储备,具备了相关的知识和经验之后并善于运用所掌握的规律去解答,这样就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这里我用以管窥豹的方式来探究一下几种常见诗歌鉴赏试题的设题模式以及组织语言的思路。
一、形象意境类1、题目类型1)XXX的寓意是什么?XXX指什么?XXX在诗中是什么意思?描绘了怎样的形象,景物/形象有什么特点2)这首(句)诗表现了什么样的情景,表达了怎样的意思;营造了什么样的气氛(氛围)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展现(描写)了怎样的画面(景物),表达了(抒发)诗人什么样的情感(情怀)?3)这首(句)诗刻画了怎样的人物形象;分析诗中诗人的形象特征;人物有着怎样的精神品质和情感。2、解题思路和格式 形象类:找到诗人描绘的形象的有关的诗句——分析形象的基本含义——结合文章的主旨分析诗人为什么要写这一形象——指出描绘形象的作用或效果。
意境类:找出诗中的物象、意象——展开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既要忠实于原诗又要力求语言优美——点明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分析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或给人什么样的启示和思考。 人物类:找到诗中描写人物性格、精神、品质或情感的句子——用四字的词语概括其特点——点明人物的具体身份(征人、思妇、官员、百姓、旅人……)3、涉及的术语 意境的风格:雄浑开阔、雄奇瑰丽、恢宏高远、浩瀚辽阔、意境优美、朦胧渺远、苍凉悲壮、清新明丽、宁静恬淡、凄清冷落、冷森幽僻…… 意象的:栩栩如生、形象逼真、跃然纸上、活灵活现、惟妙惟肖 人物的:孤高傲岸、豁达坦荡、正直耿介、谨慎细致、豪放开朗、柔婉细腻、不随波逐流、飘逸潇洒等4、典题分析: 《阮 郎 归*客中见梅》赵长卿 年年为客遍天涯。
梦迟归路赊。无端星月浸窗纱。
一枝寒影斜。肠未断,鬓先华。
新来瘦转加。角声吹彻《小梅花》。
夜长人忆家。1)这首词的题目是“客中见梅”请结合全词分析梅花形象特点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诗词形象的把握,首先要找到描写梅花的诗句以及其意象的传统内涵。
答案:梅花清俊高洁雅致,词中以梅花象征客子(基本含义)。“年年为客”“鬓先华”“忆家”刻画出一位长久漂泊异地岁暮年老怀念家乡的游子形象,词中梅枝“寒影斜”,清峻的精神,正是客子凄清的思乡精神。
将梅花之伤心难堪与客子之伤心难堪交织,将梅枝月下寒影之意象与客子羁劳憔悴之形象印合为一境(结合诗句具体来谈)。梅花又隐然指向所忆之家园,抒发愁怅之同时也含有一种高致(拓展深化)。
2)“无端星月浸窗纱 。一枝寒影斜。”
描绘出一种怎样的画面?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意境的理解和想象。把握诗歌的意境要设身处地地去想象此时此地此景中的此情,借助诗歌的术语,联系诗歌具体内容,注意各个意象的特点,表现出情感,再现出生动的诗中情景。
答案: 诗人在榻上辗转,忽尔见到那浸透了月光的窗纱上,映现出一枝梅花横斜的姿影。月光溶溶,柔和似水,星光点点,闪铄其间,愈发衬托出梅枝清峻 。
此诗一笔便写出梅花清绝,孤高的特点,同时衬托出凄清宁静的夜,映衬了作者孤苦思乡之情。 《夜 归》 周密 夜深归客依筇行, 冷磷依萤聚土塍。
村店月昏泥径滑,竹窗斜漏补衣灯。[注]筇:此代指竹杖。
“竹窗斜漏补衣灯”这一耐人寻味的画面中蕴含了哪些?请简要赏析。 分析:本题需要注意再现诗歌的情景,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要充分调动想象联想的能力 答:这幅画面描绘的是诗人想象(见到)的情景:竹篱茅舍中,一缕昏黄的灯光从竹窗里斜漏出来。
青灯之下,诗人日思夜盼的妻子(母亲)正在一针一线地缝补着衣服。诗人那怀乡思归的急切心情,家中亲人对游子的关切和思念之情,正从这幅画面中流溢出来。
二、情感主旨类1、题目类型 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反应了怎样的社会现实?表现了什么样的情趣?主旨是什么?或结合意境提问就某联或某一句发问……2、解题思路和格式 所抒感情:通过什么内容+抒发(寄予、揭露)什么样的感情 概括主旨:这是一首什么(类型)诗+诗歌各句分别写了什么+通过什么手法+抒发了什么情感+总体的评价3、涉及的术语 评价主旨的:言近旨远、言简义丰、意在言外、言在此而意在彼、言有尽而意无穷、委婉含蓄、语意含而不露、表达不明显耐人寻味。不落俗套、别具一格、自出机杼、不落窠臼、颇具匠心 评价情感:感情细腻真挚、震撼人心、以情动人、潸然泪下、黯然神伤 一切景语皆情语、4典题分析 《闺 情》 李 端 月落星稀天欲明,孤灯未灭梦难成。
披衣更向门前望,不忿朝来鹊喜声! 最后一句表现了诗中人物怎样的心情,请具体分析。 答:“不忿朝来鹊喜声 ”这不仅是对一只鸟儿的恼恨,这里凝聚着的是对丈夫痴恋的深情、多年来独守空房的痛苦以及不能把握自己命运的无望的怨叹。
(分析情感)它不仅带着口语色彩,充满生活气息,而且传神地表现出少妇对远行不归的丈夫的痴恋和怨艾,使人对封建时代独守空闺的同情。(分析本句的艺术效果。
六、怎样才能找到古诗词赏析的选择题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赏析】: 洛城就是现在河南的洛阳,在唐代是一个很繁华的都市,称为东都。一个春风骀荡的夜晚,万家灯火渐渐熄灭,白日的喧嚣早已平静下来。
忽然传来嘹亮的笛声,凄清婉转的曲调随着春风飞呀,飞呀,飞遍了整个洛城。这时有一个远离家乡的诗人还没入睡,他倚窗独立,眼望着“白玉盘”似的明月,耳听着远处的笛声,陷入了沉思。
笛子吹奏的是一支《折杨柳》曲,它属于汉乐府古曲,抒写离别行旅之苦。古代离别的时候,往往从路边折柳枝相送;杨柳依依,正好借以表达恋恋不舍的心情。
在这样一个春天的晚上,听着这样一支饱含离愁别绪的曲子,谁能不起思乡之情呢?于是,诗人情不自禁地吟了这首七绝。 这首诗全篇扣紧一个“闻”字,抒写自己闻笛的感受。
这笛声不知是从谁家飞出来的,那未曾露面的吹笛人只管自吹自听,并不准备让别人知道他,却不期然而然地打动了许许多多的听众,这就是“谁家玉笛暗飞声”的“暗”字所包含的意味。“散入春风满洛城”,是艺术的夸张,在诗人的想象中,这优美的笛声飞遍了洛城,仿佛全城的人都听到了。
诗人的夸张并不是没有生活的依据,笛声本来是高亢的,又当更深人静之时,再加上春风助力,说它飞遍洛城是并不至于过分的。 笛声飞来,乍听时不知道是什么曲子,细细听了一会儿,才知道是一支《折杨柳》。
所以写到第三句才说“此夜曲中闻折柳”。这一句的修辞很讲究,不说听了一支折柳曲,而说在乐曲中听到了折柳。
这“折柳”二字既指曲名,又不仅指曲名。折柳代表一种习俗,一个场景,一种情绪,折柳几乎就是离别的同义语。
它能唤起一连串具体的回忆,使人们蕴藏在心底的乡情重新激荡起来。“何人不起故园情”,好象是说别人,说大家,但第一个起了故园之情的不正是李白自己吗? 热爱故乡是一种崇高的感情,它同爱国主义是相通的。
自己从小生于斯、长于斯的故乡,作为祖国的一部分,她的形象尤其难以忘怀。李白这首诗写的是闻笛,但它的意义不限于描写音乐,还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这才是它感人的地 方。
提问/此诗作者在什麽心镜下写成的? A.闻笛思乡 B.赏景 C.玩物 D.忧国 选A。
七、高考语文诗词鉴赏该如何答
鉴赏口诀:一.看类型。
从诗歌内容的角度来看,古典诗歌的考查基本类型有以下几类。①送别类。
②怀古类。③思乡怀人类。
表达对家乡或亲人思念为主。④战争或边塞类。
⑤闲适类。⑥借景抒情类。
⑦托物言志类。⑧爱情类。
⑨民生类。 以上九种类弄,只要学生掌握住基本的阅读水平,在认真阅读原诗二至三遍后,基本可以定住类型。
二.定感情。意象找到之后,全诗感情自然显现。
能够表现诗歌感情色彩的词语有:愉悦、欢快、激愤、沉痛、悲愤、哀伤、悲凉、赞美、仰慕、惜别、依恋、豪迈、闲适、恬淡、迷恋、热爱、忧愁、寂寞、伤感、孤独、烦闷、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三.定主旨。
即确定诗歌所表现的思想内容,这是诗歌创作的核心,同时也是诗歌鉴赏的核心。诗歌的思想内容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热爱祖国大好河山、忧国忧民、怀古伤今、反对战争、追求和平、蔑视权贵、愤世嫉俗、怀才不遇、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登高览胜、惜春悲秋、忆友怀旧、思乡念亲、相知相亲、别恨离愁等。
四.找意象(典故)。诗歌鉴赏的重点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正确把握诗歌所描写的意象,即诗歌中所描写的形象(人、物、景、事)。
而古代诗歌当中许多的意象都是有它们各自的喻意的。虽然这种意象的喻意在不同的意境当中有可能有不同,但多数情况之下却是有其共通之处的五.找技巧。
一首诗歌写的好坏,与它所采用的表达技巧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而表达技巧又要从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三个方面去分析。六.品风格。
“风格”是指由于作者的生活经历、艺术素养等造成的不同的创作特色。如李白之诗清新飘逸,杜甫之诗沉郁顿挫,陶渊明之诗冲淡平和,王维之诗诗中有画,韩愈的诗深奥险怪,白居易的诗通俗鲜明。
再如,按词论家说,苏轼、辛弃疾之词豪迈奔放,柳永、李清照之词婉约含蓄。诗歌鉴赏的最后,或者说到了细微之处,要让学生体会出作者的语言风格及语言所要达到的表达效果。
而与相关的一些术语有:刚健、雄奇、悲壮、旷达、苍凉、沉郁、飘逸、含蓄、缠绵、清新、明丽、秀丽、恬淡、凄美、明快等。语言表达效果:真挚感人、动人心魄、催人泪下、意境高远、情景交融、耐人寻味、言有尽而意无穷。
诗歌内容、思想情感一、诗歌内容分类赠友送别诗、借景抒情诗、思妇闺情诗、托物言志诗、咏史怀古诗羁旅行役诗、边塞征战诗、即景抒怀诗、山水田园诗送别诗多是叮咛对方,赞颂对方。或诉依依别情或言别后的思念。
咏古诗多是对古代人或事的凭吊。或为缅怀先贤,追慕古人,或表达自己建功立业的愿望,或诉自己生不逢时的感慨,或感叹昔盛今衰,借古讽今。
战争诗要么表现保家卫国的豪情,要么表现舍身杀敌的壮烈,要么表现战士凯旋的豪迈,要么表现对战争的厌恶,揭露战争带给亲人、家乡、人民的苦难,控诉封建统治者发动战争的罪恶。边塞诗则为对边塞军旅生活的描写,或表现边塞苦寒的生活环境,或表现壮丽的边塞风光。
思乡诗、闺怨诗及羁旅行役诗则重在表现对亲人的思念,或表达妇女的柔情别绪、忧愁伤感。或表现游子异地生活的凄楚辛酸和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写景抒情诗和咏物言志诗(包括山水田园诗,隐逸诗等),往往表现诗人自己与众不同、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质,或者表达自己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伤感,或者表现其他或喜或悲或忧的复杂怀感,或者表现祖国山河的壮丽,表达对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有的则借景(物)来表达自己远大的志向和自己高尚的本质。
二、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情感1、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如:杜牧《过华清宫》(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反映离乱的痛苦 如: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峰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同情人民的疾苦 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居易《卖炭翁》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如:杜甫《登楼》(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
这是一首感时抚事的诗。作者写登楼望见无边春色,想到万方多难,浮云变幻,不免伤心感喟。
进而想到朝廷就象北极星座一样,不可动摇,即使吐蕃入侵,也难改变人们的正统观念。最后坦露了自己要效法诸葛亮辅佐朝廷的抱负,大有澄清天下的气概。
全诗即景抒情。2、建功报国建功立业的渴望 如:曹操《龟虽寿》(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年,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陆游《书愤》(早岁那知世事艰)保家卫国的决心 如:王昌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
报国无门的悲伤 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 如:苏轼《水调歌头?赤壁怀古》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如:屈原《涉江》3、思乡怀人羁旅愁思 如:孟浩然《宿建德江。
八、古诗赏析的题目~~
这是一首田园诗。
描写初夏的乡村,雨后新晴,诗人眺望原野所见到的景色。诗的开头两句,总写新晴野望时的感受:经过雨水的冲涤,空气中无丝毫尘埃,显得特别明净清新;极目远眺,原野显得格外空旷开阔。
诗人一下了就抓住了环境的特征,仅仅用“原野旷”、“无氛垢”六个字,便把此情此境真切地再现出来。而且将读者也引进这一特定情境中去,随着诗人一起远眺。
纵目四望,周围是一片多么秀丽的景色啊!远处,可以遥遥望见临靠着河边渡头的城门楼;近处,可以看到村边的绿树紧连着溪流的入河口。这在平时都不能看得如此清晰分明。
田野外面,银白色的河水闪动着粼粼波光,因为雨后水涨,晴日辉映,比平时显得明亮;山脊背后,一重重青翠的峰峦突兀而出,峰峦叠现,远近相衬,比平时更富于层次感。这一组风景镜头,紧紧扣住了雨后新晴的景物特点。
随着目之所及,由远而近,又由近及远,有层次,有格局,有色彩,有亮度,意境清幽秀丽,俨然构成了一幅天然绝妙的图画。 然而,这样一幅画,还只能说是静物写生,虽则秀美,毕竟显得有点空旷,缺乏活力。
王维作为山水诗和山水画的大师,是深深懂得这一点的。因而在最后两句中,他便给这幅静态画面加上了动态的人物:“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虽然是虚写,却给原野平添了无限生意,能让人想见初夏田间活跃的情状并感受到农忙劳动的气氛。这样一笔,整个画面都活起来了。
这首诗基调明朗、健康,表现了诗人爱自然、爱田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诗人对自然美有敏锐的感受,他善于抓住景物特征,注意动静结合,进行层次分明的描绘,给读者以美的艺术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