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百科 > 百科
  • 叶姓的诗词

    一、关于叶姓的诗句古诗

    ◆叶姓排行目前,叶姓在中华百家大姓中排名第49位,尤以福建、台湾、广东、江苏、江西等地人数最多,分布最密集。

    海外则依然以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最多,叶姓华人,已经遍布全球很多地方。◆姓氏源流叶(Yè 叶)姓源出有四:1、出自芈姓,颛顼后裔叶公之后,以封邑为氏。

    据《风俗通义》及《通志·氏族略·以邑为氏》等资料所载,颛顼后人沈诸梁,又称叶公,叶公即成语“叶公好龙”中的叶公,原名沈诸梁,字子高,系春秋时期楚国左司马沈尹戌之子,才能出众,楚惠王时期被任命为楚国北边要邑叶邑的行政长官,因楚县尹通称为“公”,故称“叶公”。叶公在叶邑兴修水利,使当地的生存环境有了较大的改善,邑人“莫不欣戴”。

    他平定白公之乱,身兼要职而不恋权位,激流勇退并归隐终老于叶邑。其后裔以邑为氏,叶邑成为叶氏祖地,叶公成为叶氏始祖。

    2、出自叶调国。叶调为古国名,故地在今天印度尼西亚爪哇岛或者苏门答腊岛,东汉永建六年曾经遣使中国,建立友好关系,叶调国来中国的移民多以叶为姓,传名竹帛。

    3、出自中国古姓。中国古姓中的“叶阳氏”、“叶大夫氏”今天已经见不到。

    按照两字姓、三字姓转为单字姓的规律,叶阳氏、叶大夫氏后来也改为叶氏。4、出自其他源流和少数民族有叶姓:① 据《姓氏考略》所载,我国古代南方少数民族日南郡(今越南境内)蛮有以叶为姓者。

    如春秋时吴国人叶雄即是南方少数民族的后裔。② 满族纳喇氏、叶赫勒氏、德昂族亥氏,台湾土著、彝、蒙、土家、锡伯、保安、回、苗等民族均有叶姓。

    得姓始祖:叶子高。上古时代,颛顼的后裔陆终有六子,其中幼子名季连。

    季连的后裔曾做过周文王的老师,被周成王追封在荆山(今湖北省西部)一带,立国为荆,定都丹阳,后迁都于郢,改国号为楚。春秋时,楚庄王曾孙戌,在楚平王时任沈县(今安徽省临泉县)尹,其后人便以沈为氏。

    戌后任楚国左司马,他为人正直,疾恶如仇,深得楚人的敬重。楚昭王十八年(公元前498年),在与吴军打仗时英勇战死,楚昭王遂封他的儿子沈诸梁在叶为尹。

    沈诸梁承其父志曾平定白公胜的叛乱以复惠王,为楚国立下大功,被封到南阳,赐爵为公,世人尊为叶公。于是其后人便以邑为氏,沈诸梁则被尊为叶姓始祖,因其字号子高,后人也习惯称其为叶子高。

    ◆迁徙分布1、叶公去世后,经历战国时代,秦国灭楚之际,其后裔为避免灭族之祸,其中一支或者数支改沈为叶,尊沈诸梁为始祖,辗转迁居于河北河间、陕西雍州、江苏下邳。这就是叶县虽然是叶姓的祖地,而叶姓族人并不多,河南一带的叶姓,多为后来南迁重返故乡留下来的原因。

    2、西晋末年,由于各少数民族问鼎中原,流徙到陕西、河北的叶姓后裔一部分向南迁徙,一部分重返中原,此时形成了以“南阳叶氏”为代表的望族概念。3、唐宋时期是叶姓迁徙最频繁时期,这次因支系较多,迁徙往返不定,有避唐末之乱的,有在宋朝为官随宋室南渡的,其中从河南叶县迁居固始、光山的一支对叶姓以后的流徙有很大的影响。

    宋末迁往福建的叶昂、叶洙、叶霆成为安柄、佛岭、莲溪叶姓的始祖。世居下邳的叶姓,此时也大量迁居浙江括州、宁波一带。

    唐宋时期,也是叶姓名人辈出的时期,叶姓成为江南的著姓。4、明清之际,随着西方工业文明的兴起,沿海一带的有志之士,纷纷到海外发展,其中就有叶姓名流。

    明朝过海去台湾的人为数不少,到清代去台湾的开创基业的更多。可以说江苏、浙江、江西、广东的叶姓客家人,没有那个分支不 出海发展,现居港、澳、台各地的叶氏都是其后裔。

    叶姓在台湾人口有20余万,在各大姓中排名第20位。5、清末民初,沿海和港、澳、台的叶氏后裔开始发展到南洋诸国,特别是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最多,美、加、澳、日等国也出现了叶姓的贤达与精英。

    旅居马来西亚的叶亚来,其后裔在马来群岛成为大族。目前,叶姓经历了数千年的繁衍,此时已是足迹遍天下了。

    尤以福建、台湾、广东、江苏、江西等地人数最多,分布最密集。海外则依然以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最多,叶姓华人,已经遍布全球很多地方。

    叶姓在当今中华百家大姓中排行第四十九位,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四一。◆历史名人叶 适:温州永嘉(今属浙江省)人,宋代唯物主义哲学家、思想家,永嘉学派的集大成者,官至礼部侍郎,著有《习学记言》、《水心先生文集》等。

    叶 欣:上海松江人,清代著名画家,为“金陵八家”之一。叶 燮:吴江(今属江苏省)人,清代文学家,长于论,著有《原诗》等书。

    叶 紫:湖南益阳人,现代小说家。作品有《丰收》、《山村一夜》和《星》等。

    叶 挺:广东省惠阳人,中国无产阶级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始人之一。领导过“八一”南昌起义,参加过广州起义。

    后任新四军军长,因飞机失事而遇难身亡。叶仁遇:宋代著名画家,所绘题材多取自江南市肆风俗田家景物。

    叶梦得:宋代吴县人,著名文学家,官至户部尚书,著有《石林春秋传》、《石林居士建康集》、《石林词》、《石林诗话》等书。叶向高:今福建省福清人,明代万历年间任礼部尚书、东阁大。

    二、关于叶的诗词

    描写夜的诗词:

    春夜喜雨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秋夜寄邱员外

    (韦应物)

    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

    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

    描写叶子的诗:

    叶落 白居易

    烦暑郁未退,凉飙潜已起。

    寒温与盛衰,递相为表里。

    萧萧秋林下,一叶忽先委。

    勿言微摇落,摇落从此始。

    三、姓叶的诗人是谁

    叶绍翁 南宋诗人,字嗣宗。祖籍建安(今福建建瓯),本姓李,后嗣于龙泉(今属浙江)叶氏。

    生于公元1127年12月24日,卒不详。他长期隐居钱塘西湖之滨,与葛天民互相酬唱。他写的《游园不值》广为传诵。

    叶绍翁是江湖派诗人,他的诗以七言绝句最佳,如《游园不值》:"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历来为人们所传诵。其他如《夜书所见》写儿童夜挑促织,景象鲜明,反衬出客中的孤寂;《嘉兴界》写江南水乡景色,颇饶风味;《田家三咏》写田家的生活片断,平易含蓄,词淡意远,耐人寻味。另外,周密《齐东野语》载其咏史诗《汉武帝》一首,颇尽讽刺揶揄之能事。 叶绍翁诗集《靖逸小集》,有《南宋群贤小集》本。他别著《四朝闻见录》,杂叙宋高宗、孝宗、光宗、宁宗四朝轶事,颇有史料价值,有《知不足斋丛书》本、《丛书集成》本。

    四、写叶子的诗词

    叶子

    这不知名的金色的蝴蝶,

    是秋天破碎后纷飞的残片,

    象青涩的童话凋落在,

    温暖的阳光里。

    那脆弱的颤抖的精灵,

    飞不出这注定的距离,

    也飞不出四季。

    ——抄于网络

    诗经 瓠叶

    幡幡瓠叶,采之亨之,君子有酒,酌言尝之。

    有兔斯首,炮之燔之,君子有酒,酌言献之。

    有兔斯首,燔之炙之,君子有酒,酌言酢之。

    有兔斯首,燔之炮之,君子有酒,酌言酬之。

    诗经 匏有苦叶

    匏有苦叶,济有深涉。深则厉,浅则揭。

    有渳济盈,有鷕雉鸣。济盈不濡轨,雉鸣求其牡。

    雝雝鸣雁,旭日始旦。士如归妻,迨冰未泮。

    招招舟子,人涉昂否。人涉昂否,昂须我友。

    早秋客舍 杜牧

    风吹一片叶,万物已惊秋。

    独夜他乡泪,年年为客愁。

    别离何处尽?摇落几时休?

    不及磻溪叟,身闲长自由。

    落叶 孔绍安

    早秋惊落叶,飘零似客心。

    翻飞未肯下,犹言惜故林。

    和杜录事题红叶 白居易

    寒山十月旦,霜叶一时新。

    似烧非因火,如花不待春。

    连行排绛帐,乱落剪红巾。

    解驻篮舆看,风前唯两人。

    一叶落 白居易

    烦暑郁未退,凉飙潜已起。

    寒温与盛衰,递相为表里。

    萧萧秋林下,一叶忽先委。

    勿言微摇落,摇落从此始。

    醉中对红叶 白居易

    临风杪秋树,对酒长年人。

    醉貌如霜叶,虽红不是春。

    槐叶冷淘 杜甫

    青青高槐叶,采掇付中厨。新面来近市,汁滓宛相俱。

    入鼎资过熟,加餐愁欲无。碧鲜俱照箸,香饭兼苞芦。

    经齿冷于雪,劝人投此珠。愿随金騕褭,走置锦屠苏。

    路远思恐泥,兴深终不渝。献芹则小小,荐藻明区区。

    万里露寒殿,开冰清玉壶。君王纳凉晚,此味亦时须。

    月夜梧桐叶上见寒露 戴察

    萧疏桐叶上,月白露初团。滴沥清光满,荧煌素彩寒。

    风摇愁玉坠,枝动惜珠干。气冷疑秋晚,声微觉夜阑。

    凝空流欲遍,润物净宜看。莫厌窥临倦,将晞聚更难。

    一叶落 李存朂

    一叶落,搴珠箔。

    此时景物下萧索。

    画楼月影寒,西风吹罗幕。

    吹罗幕,往事思量着。

    莲叶 李群玉

    根是泥中玉,心承露下珠。

    在君塘下种,埋没任春浦。

    柳州二月榕叶落尽偶题 柳宗元

    宦情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迷。

    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

    红叶 罗隐

    不奈荒城畔,那堪晚照中。

    野晴霜浥绿,山冷雨催红。

    游子灞陵道,美人长信宫。

    等闲居岁暮,摇落意无穷。

    落叶 齐己

    落多秋亦晚,窗外见诸邻。

    世上谁惊尽,林间独扫频。

    萧骚微月夜,重叠早霜晨。

    昨日繁阴在,莺声树树春。

    落叶 王建

    陈绿向参差,初红已重叠。

    中庭初扫地,绕树三两叶。

    红叶 吴融

    露染霜干片片轻,斜阳照处转烘明。

    和烟飘落九秋色,随浪泛将千里情。

    几夜月中藏鸟影,谁家庭际伴蛩声。

    一时衰飒无多恨,看着清风彩剪成。

    岳州看黄叶 张说

    白首看黄叶,徂颜复几何。

    空惭棠树下,不见政成歌。

    霜叶飞 方千里

    塞云垂地,堤烟重,燕鸿初度江表。露荷风柳向人疏,台榭还清悄。恨脉脉、离情怨晓。相思魂梦银屏小。奈倦客征衣,自遍拂尘埃,玉镜羞照。无限静陌幽坊,追欢寻赏,未落人后先到。少年心事转头空,况老来怀抱。尽绿叶红英过了。离声慵整当时调。问丽质,从憔悴,消减腰围,似郎多少。

    五、高分《加》求才华横溢的高人,叶姓男孩想取一个唐宋诗句里的名字,

    叶惊秋

    《竹马子》

    登孤垒荒凉,危亭旷望,静临烟渚。对雌霓挂雨,雄风拂槛,微收烦暑。渐觉一叶惊秋,残蝉噪晚,素商时序。览景想前欢,指神京,非雾烟深处。

    叶成幄

    《女冠子》

    淡烟飘薄。莺花谢、清和院落。树阴翠、密叶成幄。麦秋霁景,夏云忽变奇峰、倚寥廓。皮暖银塘,涨新萍绿鱼跃。想端忧多暇,陈王是日,嫩苔生阁。

    叶归程

    《临江仙》

    淡水三年欢意, 危弦几夜离情。 晓霜红叶舞归程。 客情今古道, 秋梦短长亭。 绿酒尊前清泪, 阳关迭里离声。 少陵诗思旧才名。 云鸿相约处, 烟雾九重城。

    六、描写叶子的诗句及它的赏析,谁有,快

    绮罗香 红叶 年代:【宋】 作者:【张炎】 体裁:【词】 万里飞霜,千林落木,寒艳不招春妒。

    枫冷吴江,独客又吟愁句。正船舣、流水孤村,似花绕、斜阳归路。

    甚荒沟、一片凄凉,载情不去载愁去。长安谁问倦旅。

    羞见衰颜借酒,飘零如许。谩倚新妆,不入洛阳花谱。

    为回风、起舞尊前,尽化作、断霞千缕。记阴阴、绿遍江南,夜窗听暗雨。

    绮罗香 红叶 年代:【宋】 作者:【王沂孙】 体裁:【词】 玉杵馀丹,金刀剩彩,重染吴江孤树。几点朱铅,几度怨啼秋暮。

    惊旧梦、绿鬓轻凋,诉新恨、绛唇微注。最堪怜,同拂新霜,绣蓉一镜晚妆妒。

    千林摇落渐少,何事西风老色,争妍如许。二月残花,空误小车山路。

    重认取,流水荒沟,怕犹有、寄情芳语。但凄凉、秋苑斜阳,冷枝留醉舞。

    【注释】: 情感备至,而万物皆可为文。王沂孙的故国之恋在落叶、红叶、新月、春水等身上,皆可寄寓。

    此词是为赏红叶而作,意在为红叶传神,却被写得如此凄美,实则寄寓词人一片怜爱哀婉的情绪。 “玉杵余丹,金刀剩彩,重染吴江孤树”。

    玉杵,是仙人捣药用的 ,丹即方士炼丹的朱砂。六朝、隋、唐至宋,有立春制作剪彩树的民间习俗 。

    “剪彩花前燕始飞 ”,“剪彩作新梅”,都是用红绡剪花,唐崔信明有“枫落吴江冷”句,得句一时,第三句就是用此诗意。枫树新出红叶,象是仙人杵下余留的丹砂,是宫廷剪花剩下的红绡。

    作者把枫树写得清美而孤单。 “ 几点朱铅 ,几度怨啼秋暮”。

    枫叶上的红色,已经经过几番暮秋凉雨。词人在这句赋予枫叶可以怨啼的感情,用拟人化的效果,准确而生动地表达了枫叶的变化。

    “惊旧梦、绿鬓轻凋,诉新恨、绛唇微注”青色的枫叶,在秋天变红,恰似旧梦消逝堪惊,绿鬓已容易地凋谢了。红色枫叶又像微点绛唇 ,在诉说新恨。

    “最堪怜,同拂新霜,绣蓉一镜晚妆妒。”紧承上文。

    用“怜”“爱”表达枫叶之变化 。“绣蓉”,如锦绣似的芙蓉,即荷花,“镜”指水面 。

    红荷对经霜枫叶之红艳生妒,则枫叶颜色之惹人怜爱可知。王沂孙意在表达出,芙蓉仍是荷花 ,池水却成妆镜 。

    一“妒”字,把荷花人格化。为什么不是“芙蓉如面”的美人临镜晚妆,嫉妒枫叶之艳色?因为前有“同拂新霜”一句,则知非与枫叶同时之植物秋荷莫属也。

    下片由“爱”生“ 怜 ”,写出怜惜红叶之意味。“千林摇落渐少”秋天到了 ,“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宋玉《九辩》),“何事西风老色,争妍如许”。

    只有枫叶独自鲜红如初。西风中的深老的颜色,因何还能这样争研斗美 ?“二月残花,空误小车山路”。

    平铺开来,对红叶之貌美,极度赞扬。 “重认取、流水荒沟,怕犹有、寄情芳语 ”。

    用唐人御沟红叶题诗的典故用来 。借指红叶虽已落下,但自然有情有义。

    唐宣宗宫女有《题红叶》诗 :“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

    这里说更应再仔细辨认一下荒沟流水中的红叶,希望有唐宫女一样的寄托情思的芳美诗句在上面。 “但凄凉、秋苑斜阳 ,冷枝留醉舞。”

    照应“重染吴江孤树。”白居易《醉中对红叶》:“醉貌如霜叶,虽红不是春。”

    比红为醉酒之貌。姜夔《法曲献仙音》词:“ 谁念我重见冷枫红舞 ”,枫叶红了,是天冷之故 。

    “但”字承上转折 ,御沟题诗的红叶已不见了,只有斜阳临照和冷枫上的红叶依旧 。从“ 秋苑”到“醉舞”烘托出一种凄凉境界。

    以“ 凄凉 ”二字包领,表现了万分无可奈何的情绪。 红叶即是枫叶。

    在这首咏红叶词中,词人抒发对秋天枫叶的自我感受。随心想象,因而写得是一片怜爱哀惋情绪 。

    词为赏红叶而写 ,所以意在为红叶传神,红叶却被赋予幽美而孤寂凄清的作者自己的感情色彩。 作者因寄所托,反映了自己一种心境。

    题红叶 年代:【唐】 作者:【宣宗宫人】 体裁:【五绝】 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 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

    注释 这首诗相传为唐宣宗时宫人韩氏所写。关于这首诗,有一个动人的故事。

    据《云溪友议》记述,宣宗时,诗人卢渥到长安应举,偶然来到御沟旁,看见一片红叶,上面题有这首诗,就从水中取去,收藏在巾箱内。后来,他娶了一位被遣出宫的姓韩的宫女。

    一天,韩氏见到箱中的这片红叶,叹息道:「当时偶然题诗叶上,随水流去,想不到收葳在这里。」这就是有名的「红叶题诗」的故事。

    从诗的内容看,很象宫人口吻。它写的是一个失去自由、失去幸福的人对自由、对幸福的向往。

    诗的前两句「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妙在只责问流水太急,诉说深宫太闲,并不明写怨情,而怨情自见。一个少女长期被幽闭在深宫之中,有时会有流年侯水、光阴易逝、青春虚度、红颜暗老之恨,有时也会有深宫无事、岁月难遣、闲愁似海、度日如年之苦。

    这两句诗,以流水之急与深宫之闲形成对比,就不着痕迹、若即若离地托出了这种看似矛盾而又交织为一的双重苦恨。诗的后两句「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运笔更委婉含蓄。

    它妙在曲折传意,托物寄情,不从正面写自己的处境和心情,不直说自己久与人间隔离和渴望回到人间,而用折射手法,从侧面下笔,只对一片随波而去的红叶致以殷勤的祝告。这里,题诗人对身受幽囚的愤懑、对自由。

    七、叶字开头的诗句有哪些

    1、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 宋 · 晏殊《破阵子·春景》

    译文:黄鹂的歌声萦绕着树上枝叶,只见那柳絮飘飞。

    2、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 宋 · 周邦彦《苏幕遮·燎沉香》

    译文:荷叶上初出的阳光晒干了昨夜的雨,水面上的荷花清润圆正,每一片荷叶都挺出水面。

    3、叶叶相交通,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 —— 汉 · 佚名《孔雀东南飞 / 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译文:各种树叶叶叶相连通,中间又有一对双飞鸟,鸟名本是叫鸳鸯,它们抬起头来相对鸣叫,每晚都要鸣叫一直叫到五更。

    4、叶声落如雨,月色白似霜。 —— 唐 · 白居易《秋夕》

    译文:夜风拂过,树叶纷纷下落好似雨声闯入耳中,皎洁的月光似清霜铺满大地。

    5、叶润林塘密,衣干枕席清。 —— 唐 · 杜甫《水槛遣心二首》

    译文:花叶被雨水淋得湿润,树林里密密麻麻地布满水洼,我的衣服和枕席也干了。

    八、关于柴扉的诗句

    1、尘榻为子下,柴扉为子开。——王灼

    2、沙路萦纡处,柴扉荡析馀。—— 俞德邻【桐庐县作】

    3、落叶积莓苔,柴扉半不开。——释子淳 【冬日寄住庵僧】

    4、花径呼童扫,柴扉为客开。—— 区元晋【饮郭都谏别墅 其二】

    5、我屋云山下,柴扉也不扃。——【山居】

    6、柴扉堪泄泄,诗酒静相供。——郭之奇 【题驿舍画屏二首 其二】

    7、积雪断山路,柴扉昼不开。——顾清 【题张性夫小景四绝句 其四】

    8、柴扉闲永日,稚子汲寒泉。—— 谢榛【北园夏日】

    9、野浦冻云深,柴扉晚烟薄。——敦敏 【访曹雪芹不值】

    【关于柴扉的古诗】:

    《游园不值》

    宋代诗人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诗意】:

    这首小诗写诗人春日游园所见所感。此诗先写诗人游园看花而进不了园门,感情上是从有所期待到失望遗憾;后看到一枝红杏伸出墙外,进而领略到园中的盎然春意,感情又由失望到意外之惊喜,写得十分曲折而有层次。尤其第三、四两句,既渲染了浓郁的春色,又揭示了深刻的哲理。全诗写得十分形象而又富有理趣,体现了取景小而含意深的特点,情景交融,脍炙人口。

    【作者】:

    叶绍翁,字嗣宗,号靖逸,龙泉(今浙江丽水市龙泉市)人,南宋中期文学家、诗人。祖籍建阳。原姓李,后嗣于龙泉叶氏,祖父李颖士于宋政和五年(1115)中进士,曾任处州刑曹,后知余姚。南宋建炎三年(1129),颖士抗金有功,升为大理寺丞、刑部郎中,后因赵鼎党事,被贬。绍翁因祖父关系受累,家业中衰,少时即给龙泉叶姓为子。光宗至宁宗期间,曾在朝廷做小官,与真德秀过从甚密。叶绍翁著有《四朝闻见录》,补正史之不足,被收入《四库全书》。诗集《靖逸小稿》、《靖逸小稿补遗》,其诗语言清新,意境高远,属江湖诗派风格。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