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三十打一诗词

一、关于大年三十的诗句
《元日》作者是宋代文学家王安石。其全文诗句如下: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翻译】
阵阵轰鸣的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和暖的春风吹来了新年,人们欢乐地畅饮着新酿的屠苏酒。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他们都忙着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
《除夜太原寒甚》作者是明代文学家于谦。其全文诗句如下:
寄语天涯客,轻寒底用愁。
春风来不远,只在屋东头。
【翻译】
给远离家乡的人们说几句话:天气虽然有些寒冷,但又何必为此而不堪苦闷呢?春天不久就要来到了,春风就在屋子的东头。
二、关于大年三十的诗句
《元日》作者是宋代文学家王安石。
其全文诗句如下: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翻译】 阵阵轰鸣的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和暖的春风吹来了新年,人们欢乐地畅饮着新酿的屠苏酒。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他们都忙着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
《除夜太原寒甚》作者是明代文学家于谦。其全文诗句如下: 寄语天涯客,轻寒底用愁。
春风来不远,只在屋东头。 【翻译】 给远离家乡的人们说几句话:天气虽然有些寒冷,但又何必为此而不堪苦闷呢?春天不久就要来到了,春风就在屋子的东头。
三、大年三十 诗词
《除夕》
清代:乾隆
此日乾隆夕,明朝嘉庆年。
古今难得者,天地锡恩然。
父母敢言谢,心神增益虔。
近成老人说,云十幸能全。
《癸巳除夕偶成》
清代:黄景仁
千家笑语漏迟迟,忧患潜从物外知。
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
《卜算子(除夕)》
宋代:朱敦儒
江上见新年,年夜听春雨。
有个人人领略春,粉淡红轻注。
深劝玉东西,低唱黄金缕。
捻底梅花总是愁,酒尽人归去。
《鹧鸪天(丁已除夕)》
宋代:赵师侠
爆竹声中岁又除。顿回和气满寰区。
春见解绿江南树,不与人间染白须。
残蜡烛,旧桃符。
宁辞末后饮屠苏。
归欤幸有园林胜,次第花开可自娱。
《水调歌头(除夕)》
宋代:李处全
今夕定何夕,今夕岁还除。
团栾儿女,尽情灯火照围炉。
但惜年从节换,便觉身随日老,踪迹尚沈浮。
万事古如此,聊作旧桃符。
任东风,吹缟鬓,戏臞儒。
韶颜壮齿,背人去似隙中驹。
杯酌犹倾腊酒,漏箭已传春夜,何处不歌呼。
惟愿长穷健,命酹且欢娱。
《客中除夕》袁凯
今夕为何夕,他乡说故乡。
看人儿女大,为客岁年长。
戎马无休歇,关山正渺茫。
一杯柏叶酒,未敌泪千行。
四、大年三十 诗词
《除夕》 清代:乾隆 此日乾隆夕,明朝嘉庆年。
古今难得者,天地锡恩然。 父母敢言谢,心神增益虔。
近成老人说,云十幸能全。 《癸巳除夕偶成》 清代:黄景仁 千家笑语漏迟迟,忧患潜从物外知。
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卜算子(除夕)》 宋代:朱敦儒 江上见新年,年夜听春雨。
有个人人领略春,粉淡红轻注。 深劝玉东西,低唱黄金缕。
捻底梅花总是愁,酒尽人归去。 《鹧鸪天(丁已除夕)》 宋代:赵师侠 爆竹声中岁又除。
顿回和气满寰区。 春见解绿江南树,不与人间染白须。
残蜡烛,旧桃符。 宁辞末后饮屠苏。
归欤幸有园林胜,次第花开可自娱。《水调歌头(除夕)》 宋代:李处全 今夕定何夕,今夕岁还除。
团栾儿女,尽情灯火照围炉。 但惜年从节换,便觉身随日老,踪迹尚沈浮。
万事古如此,聊作旧桃符。 任东风,吹缟鬓,戏臞儒。
韶颜壮齿,背人去似隙中驹。 杯酌犹倾腊酒,漏箭已传春夜,何处不歌呼。
惟愿长穷健,命酹且欢娱。 《客中除夕》袁凯 今夕为何夕,他乡说故乡。
看人儿女大,为客岁年长。 戎马无休歇,关山正渺茫。
一杯柏叶酒,未敌泪千行。 。
五、大年三十的诗句
《除夜作》唐·高适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除夜有怀》唐·崔涂迢递三巴路,羁危万里身。
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人。渐与骨肉远,转于僮仆亲。
《除夜寄弟妹》唐·白居易感时思弟妹,不寐百忧生。万里经年别,孤灯此夜情。
病容非旧日,归思逼新正。早晚重欢会,羁离各长成。
《除夜宿石头驿》唐·戴叔伦旅馆谁相问?寒灯独可亲。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
寥落悲前事,支离笑此身。愁颜与衰鬓,明日又逢春。
《冬除夜书情》唐·卢延让兀兀坐无味,思量谁与邻。数星深夜火,一个远乡人。
雁翥天微雪,风号树欲春。愁章自难过,不觉苦吟频。
《除夜自石湖归苕溪》宋·姜夔笠泽茫茫雁影微,玉峰重叠护云衣。长桥寂寞春寒夜,只有诗人一舸归。
《除夜雪》宋·陆游北风吹雪四更初,嘉瑞天教及岁除。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
《祝英台近·除夜立春》宋·吴文英剪红情,裁绿意,花信上钗股。残日东风,不放岁华去。
有人添烛西窗,不眠侵晓,笑声转、新年莺语。旧尊俎。
玉纤曾擘黄柑,柔香系幽素。归梦湖边,还迷镜中路。
可怜千点吴霜,寒销不尽,又相对、落梅如雨。供参考。
六、关于除夕的诗歌
除夜
【宋】文天祥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
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
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如屠苏。千门万户瞳痛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除夕感怀
【清】谭嗣同
断送古今惟岁月,昏昏腊酒又迎年。
谁知羲仲寅宾日,已是共工缺陷天
元旦试笔(选一)
陈献章
天上风云庆会时 庙谟争遗草茅知
邻墙旋打娱宾酒 稚子齐歌乐岁诗
老去又逢新岁月 春来更有好花枝
晚风何处江楼笛 吹到东溟月上时
七、除夕夜守岁(打一歇后语)年终岁尾,不缺鱼米(打一字
除夕夜守岁(打一歇后语):除夕夜守岁——送旧迎新
年终岁尾,不缺鱼米(打一字):鳞
扩展资料:
除夕,即岁除之夜,它与岁首(新年)首尾相连。旧岁至此夕而除,第二天就换新岁了,故俗以为除夕。除夕作为年尾的节日,源自上古时代岁末除旧布新、祭祀祖先风俗。最早提及“除夕”这一名称的,是西晋周处撰著的地方风物志《风土记》。后又称除夕的前一天为小除,即小年夜;除夕为大除,即大年夜。另据《吕氏春秋·季冬记》中说,古人在新年的前一天用击鼓的方法来驱逐“疫疬之鬼”,每年将尽的时候要举行“大傩”的仪式,击鼓驱逐疫疠之鬼据说这也是当时“除夕”节令的习俗之一。除夕通常会被称为大年三十,但是其实由于阴历历法的原因,除夕的日期可能是十二月三十,也可能是十二月廿九,但不论如何,它都是阴历年的末尾。
除夕自古就有祭祖、守岁、团年饭、贴年红、挂灯笼等习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受中华文化的影响,除夕也是汉字文化圈国家以及世界各地华人华侨的传统节日。2007年,除夕依《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正式成为中国法定节假日。2014 年,除夕依国务院关于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决定进行调整,不再作为中国法定节假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