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百科 > 百科
  • 诗词章法——起承转合

    一、诗歌的章法结构有哪些

    诗歌的章法结构,可 以归结为“起”、“承”、“转”、“合”。

    律诗的起承转合比如,该仄字的时候,为了表达出平声字的效果,就会采用阴平。我们都知道,绝句有四句,律句,有八句。

    下面,就以律句为例,来交流起承转合。 律句,共八句起:就是起句,1,2句为起句承:就是承句,3,4句为承句,也就是颌联转:就是转句,5,6句为转句,也就是颈联合:就是合句,7,8句为合句起句如果有对仗,也称“首联”;合句如果有对仗,也称尾联七律、五律,都是按起承转合这四个部分来做的。

    首先,起承转合,这四个字,无论从字型还是字意上讲,都是完全不一样的因此,他们的作用,也完全是不一样的。这是第一点:起承转合,四者,同样重要。

    现在我们交流起承转合的第二点:独立性。 所谓独立性,是指四个部分里,随便哪个部分,与其他三个部分,是不同的。

    独立性,就是区别于其他三个部分的排它性、唯一性。比如,仰泳的时候,只能仰泳,使用别的姿势,就是错误。

    律诗中,起句就只能是起句,按照起句的要求去做。 可以对仗,也可以不对仗,这个根据内容,具体由自己把握。

    通常首句入韵(压韵),以不对仗为佳。首句不压韵,则以对仗为佳。

    交流起承转合的第三点:连贯性。青山横北廓,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我们根据李白的此首作品,来具体说连贯性。

    颌联的“此地”,就是连接起句的景。 把承句与起句,进行连接,不使其断裂。

    转句的“浮云”,对应承句的“孤蓬”。“浮云”接“万里”合句以“挥手”接转句的“故人”,也是同样的道理。

    这就好象刚才我们讲的混合泳。 四个动作,相互是连接的、连贯的,既是独立的,又具有连续性。

    不是游完了仰泳,爬上岸,再跳下去游,而是在池中,连续的动作。把这几个字联想成一幅画 果然起承转合 很是优美律句,共八句起:就是起句,1,2句为起句承:就是承句,3,4句为承句,也就是颌联转:就是转句,5,6句为转句,也就是颈联合:就是合句,7,8句为合句起句如果有对仗,也称“首联”;合句如果有对仗,也称“尾联”;七律、五律,都是按起承转合这四个部分来做的。

    首先,起承转合,这四个字,无论从字型还是字意上讲,都是完全不一样的因此,他们的作用,也完全是不一样的。正因为这四个部分的不一样性,才使律诗更美。

    那么,具体到创作过程中,就不可以把起句写成承句。

    二、诗歌的章法结构有哪些

    诗歌的章法结构为:起、承、转、合。

    1、起,是诗篇的开头,一般是落笔扣题,开门见山,起者或引事起,或就题起,或对景兴起,或比起;其中分明起、暗起、陪起、反起、引起、兴起等等。

    2、承,是承接上文,应注意与题目之关合,要扣合首联,连贯自然;要有意为之地去寻找既能承接“起”,又能启下的元素。

    3、转,是诗意转折,照顾前后,其基础是跟“承”有情绪逻辑上或事实逻辑方面的关系,把诗境向前推进一步。

    4、合,是全诗的结尾,要精炼含蓄,束收全篇。作为章法构成的结束,要与起相呼应,才能使构成在章法上融为一体。

    扩展资料:

    起、承、转、合之法,为自古以来众多诗人实践的总结。起、承、转、合,反映了近体诗章法结构的一般规律,但并非独一法门。诗贵自然,亦重体式结构上的多种变化。一首好诗,在章法上的最高要求是浑然一体,不辨起束,所谓“圆转如弹丸”,即指此而言。

    诗之起承转合章法,古今体本无殊异。古体不拘对偶,依其自然之音节,可以直抒胸臆。虽有字法、句法,然烹炼求工者无多。今体则有一定之格式,谋篇用字,遣词造句,非烹炼无以得工。因此今体诗不如古诗之高远浑厚。

    而诗法家数说:“绝句之法,要婉曲回环,删芜就简,句绝而意不绝,多以第三句为主,而第四句发之,有实接,有虚接,承接之间,开与合相关,反与正相依,顺与逆相应,一呼一吸,宫商自谐。大抵起承二句固难,然不过平直叙起,从容承之为是。至于宛转变化之工夫,全在第三句。若于此转变得好,则第四句如顺流之舟矣”。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起承转合

    三、诗歌中的起、承、转、合是什么意思

    “起承转合”是历代诗文作者在创作时总结出来的诗文结构方式之一,是诗文作者创作经验的体现,最早由元代范梓提出来的。

    那么,什么叫起承转合?所谓“起”,即开头。“承”在“起”后,是承接上一层而展开,包括顺接、反接和以类连比,甚至还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转”是接“承”而来,在内容上推进一层,转出他意。“合”就是诗文的结尾,即收合结尾,使诗歌的结构完整,往往是针对上面描述的内容作“集中”(合)的表现,或议论,或抒情,或寓情于景等。

    总之,诗文中的“起承转合”,也就是如何开头,如何发展,如何承转和如何收尾的结构问题。

    四、律诗起承转合,中间承转是两副对联

    浅谈格律诗的起承转合 所谓起承转合,是“诗文结构章法方面的术语。

    ‘起'是开端;‘承'是承接上文,加以申述;‘转'是转折,从另一方面立论;‘合'是结束全文。” 展开来说,起承转合就是创作诗文的基本章法。

    所谓‘起'就是“起头”,也可称之为“开头”或“开端”。“万事开头难”。

    古人创作诗歌非常重视起头,并且对起头有很多讲究,有所谓的明起、暗起、陪起、反起、逆起、单起、对起等等,或以景起,或以事起,或直抒胸意,或比兴寄托,或写景,或抒情,或叙事等等等等。诗文创作,头如果起得好,就能收到先声夺人之效;所谓‘承'就是承上启下,承接上文,引出下文,根据情路、景路、理路,将上下文之间紧紧地联系起来,上下关联,前后呼应,或总接,或分承,或暗接,或明顺,或舒缓,或湍急,或如徐徐春风,拂面而来,所谓‘转'就是转折、转换,由情转到景,由景转到情,由彼转到此,由此转到彼,由事转到理,由理转到事,由物转到人,由人转到物,或顺势而转,或乘势而上。

    一首诗写得好不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转',如果转得好,转得神,转得妙,转得出其不意,转得出神入化,就能使作品跌宕起伏,势若奔雷。 所谓‘合'就是结尾,结束全文。

    结尾往往是诗文的精华之所在,是作者抒发情感、表达志向的重要环节。一般来说,结尾有两种结法,一是明结,一是暗结。

    明结就是通过结尾直抒胸臆,阐明事理,抒发感慨和豪情;暗结则是以事说理,借景抒情,用事件和景物来传达、折射、暗示出作者的感情、寄托和抱负,给人以自由发挥和想象的空间。结尾往往是诗歌的高潮,合得好,合得妙,就能使作品气势磅礴,慷慨激昂,意境深远,引人深思,言虽止而意无穷。

    格律诗是唐人在古体诗的基础上创造的一种新的诗歌形式。相对与古体诗来说,格律诗增设了许多附加的限制,它不仅在韵律上有严格的规定,在格式上也有严格的限制,不可越雷池一步,如果越了雷池,就不是格律诗了。

    所以格律诗的创作比其它形式的诗歌创作,要复杂得多。 格律诗分律诗和绝句两大类。

    律诗又分为五律、七律和排律(本文不讨论排律)三种。五律和七律的格式为八句四联,两句一联。

    第一联称为首联,在章法上叫起句。第二联称为颔联,在章法上叫承句。

    第三联称为颈联,在章法上叫转句。第四联称为尾联,在章法上叫合句。

    一联之中上句称为发句(又叫起句),下句称为对句。中间的两联讲究对仗。

    绝句分为五绝和七绝。五绝和七绝的格式为四句两联。

    第一句和第二句称为首联,第三句和第四句称为尾联。按照《诗法源流》的解释,绝句就是“截句”,即截取律诗的四句,或截首尾二联,或截前两联,或截后两联,或截中间两联。

    从章法上看,首联的第一句为起句,第二句为承句。尾联的第一句为转句,第二句为合句。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