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百科 > 百科
  • 中秋诗词郭沫若

    一、中秋节诗词有哪些

    中秋节古今诗词集锦 秋夜月 当初聚散。

    便唤作、无由再逢伊面。近日来、不期而会重欢宴。

    向尊前、闲暇里, 敛著眉儿长叹。惹起旧愁无限。

    秋蕊香引 留不得。光阴催促,奈芳兰歇,好花谢,惟顷刻。

    彩云易散琉璃脆,验前事端的。 风月夜,几处前踪旧迹。

    忍思忆。这回望断,永作终天隔。

    向仙岛,归冥路,两无 消息。 宣清 残月朦胧,小宴阑珊,归来轻寒凛凛。

    背银〔钅工〕、孤馆乍眠,拥重衾、醉魄犹 噤。永漏频传,前欢已去,离愁一枕。

    暗寻思、旧追游,神京风物如锦。 念掷果朋侪,绝缨宴会,当时曾痛饮。

    命舞燕翩翻,歌珠贯串,向玳筵前,尽是神 仙流品,至更阑、疏狂转甚。更相将、凤帏鸳寝。

    玉钗乱横,任散尽高阳,这欢娱 长相思(京妓) 画鼓喧街,兰灯满市,皎月初照严城。清都绛阙夜景,风传银箭,露?ソ鹁?。

    巷陌纵横。过平康款辔,缓听歌声。

    凤烛荧荧。 那人家、未掩香屏。

    向罗绮丛中,认得依稀旧日,雅态轻盈。娇波艳冶,巧笑依然,有意相迎。

    墙头马 上,漫迟留、难写深诚。又岂知、名宦拘检,年来减尽风情。

    望汉月 明月明月明月。争奈乍圆还缺。

    恰如年少洞房人,暂欢会、依前离别。 小楼凭槛处,正是去年时节。

    千里清光又依旧,奈夜永、厌厌人绝。 鹧鸪天 吹破残烟入夜风。

    一轩明月上帘栊。因惊路远人还远,纵得心同寝未同。

    情脉脉,意忡忡。碧云归去认无踪。

    只应曾向前生里,爱把鸳鸯两处笼。 十二时(秋夜) 晚晴初,淡烟笼月,风透蟾光如洗。

    觉翠帐、凉生秋思。渐入微寒天气。

    败叶敲窗 ,西风满院,睡不成还起。更漏咽、滴破忧心,万感并生,都在离人愁耳。

    天怎知、当时一句,做得十分萦系。夜永有时,分明枕上,觑著孜孜地。

    烛暗时酒 醒,元来又是梦里。 睡觉来、披衣独坐,万种无□?l情意。

    怎得伊来,重谐云雨,再 整馀香被。祝告天发愿,从今永无抛弃。

    苏轼《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西江月》 顷在黄州,春夜行蕲水中。

    过酒家饮酒,醉。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曲肱,醉卧少休。

    及觉已晓。乱山攒拥,流水铿然,疑非人世也。

    书此语桥柱上。 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

    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

    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 行香子 天与秋光,转转情伤,探金英知近重阳。

    薄衣初试,绿蚁新尝。 渐一番风,一番雨,一番凉。

    黄昏院落,凄凄惶惶,酒醒时往事愁肠。 那堪永夜,明月空床。

    闻砧声捣,蛩声细,漏声长。

    二、郭沫若咏月诗句有那些

    《对月》行么?

    月亮你照在我床前

    我是好久没有和你见面

    你那苍白色的面孔

    和我相别好像有好几十年

    我的眼中已经没有自然

    我老早就感觉着我的变迁

    但你那银灰色的世界

    终究是和我无缘

    我没有你那超然的情绪

    我没有你那幽静的心弦

    我所希望的是狂暴的音乐

    犹如鞑靼的鼙鼓声浪喧天

    或者如那浩茫的大海

    轰隆隆的鼓浪而前

    打在那万仞的岩头

    憾地的声音随水花飞溅

    啊,我的心中是这样的淡漠

    任有怎样的境地也难使我欢呼

    你除非照着几百万的农民

    在凯旋的歌中跳舞!

    其实除了后四句和郭沫若这首诗真不错

    三、郭沫若诗歌十首

    中折瀑奇峰传二百,大小有龙湫。

    我爱中折瀑,珠帘掩翠楼。新松待千尺,水量富更犹。

    作者 郭沫若 朝代 现代 体裁 无雾中游含鄱口偶成人到含鄱口,望鄱新有亭。湖山云里锁,天籁雾中鸣。

    无中实有有,有有却还无。东风吹万里,空山也画图。

    作者 郭沫若 朝代 现代 体裁 无宿庐山美庐一夕庐山宿美庐,美其合二而一乎!美龄美寇斯为美,涂炭涂穷岂异涂?浑身都是人民血,对面犹存虎豹居。中正题名文字在,教材反面胜于无。

    作者 郭沫若 朝代 现代 体裁 无春雷春雷动地布昭苏,沧海群龙竞吐珠。肯定秦皇功百代,判宣孔二有余辜。

    十批大错明如火,柳论高瞻灿若朱。愿与工农齐步伐,涤除污浊绘新图。

    作者 郭沫若 朝代 现代 体裁 七律水调歌头 归途不羡天池鸟,不慕北溟鱼。瞬息乘风万里,铁翼云中舒。

    才到新西比利,已过乌兰巴托,瀚海览无余。谁谓乾坤大?浑似一沤夫。

    高歌倦,雄谈歇,展画图。长城蓦地眼底,岪郁盘云途。

    地上山山横黛,天上人人俯首,又见昆明作者 郭沫若 朝代 现代 体裁 词。

    四、郭沫若的优美诗句~急了

    峨眉山上的白雪 峨眉山上的雪, 怕已蒙上了那最高的山巅? 那横在山腰的宿雾, 怕还是和从前一样的蜿蜒? 我最爱的是在月光之下, 那巍峨的山岳好象要成紫烟; 还有那一望迷离的银霭, 笼罩着我那寂寞的家园。

    啊,那便是我的故乡, 我别后已经十有五年。 那山下的大渡河的流水, 是滔滔不尽的诗篇。

    大渡河的流水浩浩荡荡, 皓皓的月轮从那岸升上。 东岸是一带常绿的浅山, 没有西岸的峨眉那样雄壮。

    那渺茫的大渡河的河岸, 也是我少年时爱游的地方; 我站在月光下的乱石之中, 要感受一片伟大的苍凉。 啊,那便是我的故乡, 我别后已经十有五年。

    在今晚的月光之下, 峨眉想已化成紫烟。

    五、郭沫若的优美诗句~急了

    峨眉山上的白雪峨眉山上的雪,怕已蒙上了那最高的山巅?那横在山腰的宿雾,怕还是和从前一样的蜿蜒?我最爱的是在月光之下,那巍峨的山岳好象要成紫烟; 还有那一望迷离的银霭,笼罩着我那寂寞的家园。

    啊,那便是我的故乡,我别后已经十有五年。那山下的大渡河的流水,是滔滔不尽的诗篇。

    大渡河的流水浩浩荡荡,皓皓的月轮从那岸升上。 东岸是一带常绿的浅山,没有西岸的峨眉那样雄壮。

    那渺茫的大渡河的河岸,也是我少年时爱游的地方; 我站在月光下的乱石之中,要感受一片伟大的苍凉。 啊,那便是我的故乡,我别后已经十有五年。

    在今晚的月光之下,峨眉想已化成紫烟。

    六、郭沫若诗词

    《我向你高呼万岁—斯大林元帅》 --郭沫若 我向你高呼万岁 斯大林元帅, 你是全人类的解放者, 今天是你的70寿辰, 我向你高呼万岁 。

    。 原子弹的威力在你面前只是儿戏 细菌战的威胁在你面前只是梦呓 你的光暖使南北两冰洋化为暖流 你的润泽使撒哈拉沙漠化为沃土 《腊梅花》(1958)节选 --郭沫若 在冬天开花已经不算稀奇, 掌握了自然规律可以改变花期。

    不是已经有短日照菊开在春天? 我们相信腊梅也可以开在夏季。 《献给在座的江青同志》节选 亲爱的江青同志, 你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

    你善于活学活用战无不胜的毛泽东思想 你奋不顾身地在文化战线上陷阵冲锋 使中国舞台充满了工农兵的英雄形象。 《水调歌头。

    庆祝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十周年》 --郭沫若1976年5月12日 四海《通知》遍 文革卷风云 阶级斗争纲举 达到刘和林 十载春风化雨 喜见山花烂漫 莺梭织锦勤 茁茁新苗壮 天下凯歌声 走资派 奋螳臂 邓小平 妄图倒退 奈“翻案不得人心” “三项为纲”批透 复辟罪行怒讨 动地走雷霆 主席挥巨手 团结大进军 《水调歌头。粉碎四人帮》 郭沫若1976年10月21日 大快人心事 揪出四人帮 政治流氓文痞 狗头军师张 还有精生白骨 自比则天武后 扫帚扫而光 篡党夺权者 一枕梦黄粱 野心大 阴谋毒 诡计狂 真是罪该万死 迫害红太阳 接班人是俊杰 遗志继承果断 功绩何辉煌 拥护华主席 拥护党中央。

    七、郭沫若的诗词你知道多少

    郭沫若无疑是百年中国书坛上一位领域纵横、触类旁通的大家。

    由于他的文化涉猎的宽广,学问建树的丰厚,以至于诸如《辞海》一类大型辞书条目,在其名下只来得及介绍他是一位诗人、剧作家,一位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一位翻译家,一位著名社会活动家,等等,而对于书法艺术的精深造诣和成就,则往往忽略不计了。 文化是相通的,书法艺术同样与人们的精神世界互为依托。

    自古以来,一切流芳史册的书法家必然饱有文化素养。历代的大书家,无一不是大文学家,大学问家。

    和古代书法名家一样,郭沫若不曾把书法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苦心研练,但是笔与纸墨,却同他的创作和学术生涯如影相随。 郭沫若出生在19世纪末四川大渡河畔一个叫做“沙湾”的小镇。

    祖辈并非书香世家,但是客家人的勤勉、节俭、发奋图强,使他自幼便得到接受严格传统教育的机会。临摹碑帖、勾勒画谱,是家塾和旧式学堂的必修课。

    在自传《少年时代》里,可以一睹他初露锋芒的书法才华。 辛亥革命后的第一个除夕,他为家乡父老大书特书庆贺推翻帝制的迎新对联,村镇上民情昂扬,场面好不热闹。

    随后而至的留学生活,成就了一个充满浪漫激情的爱国诗人。他活跃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历史背景之下,他的书法墨迹也亮相于更为广阔的社会舞台,出现在一部接一部的诗集和创造社的各种书刊封面上。

    在郭沫若的第一部诗集《女神》问世的时候,闻一多就把“时代肖子”的赞誉赋予了他。郭沫若一生不负此荣。

    注入时代精神,不仅是他从事文学创作与学术活动的动力,在他的书法作品中同样贯穿始终。大革命风起云涌,他投笔从戎,经历了北伐革命和南昌起义的枪林弹雨,遭遇到国民党当局的悬赏通缉。

    这血腥的通缉令迫使他在流亡日本的困境中度过10年光阴。革命高潮时,他有一往无前的勇气,挺身而出;革命退潮时,他有坚忍不拔的精神,埋头研究,补充自己。

    10年来,他把目光转向中国古代社会,转向甲骨文、钟鼎文,独辟以字证史的研究方法,以惊人的睿智完成了《甲骨文字研究》《两周金文辞大系》《石鼓文研究》等鸿篇巨制,成为中国古文字研究的垂世经典。 这些由作者手书影印而成的著作,即便从书法艺术的角度来审视,也堪让学界叹服。

    其笔墨之沉稳,使素纸生辉,其规模之宏大,非常人所及。 面对日本侵华战争的不断升级,身居敌国的郭沫若冒险踏上别妇抛雏、回国请缨之路,在民族存亡的危急时刻,成为抗战文化营垒中的一位领军人物。

    与抗战时期的诗歌、戏剧作品一样,他在书法创作中融入了浓郁的爱国情怀和社会使命感。在匮乏的物质条件下,常和傅抱石、李可染、关良等艺术家相聚一处,以文会友,作画题诗,举办展览义卖。

    咏屈原,赞水牛,点评戏剧人物……用诗书画这种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形式,砥砺着人们奋战到底的决心。 无怪乎于右任曾命笔称颂郭沫若:“光明是你,你是光明”。

    人生经历的丰富、文化底蕴的渊博,为郭沫若书法艺术奇葩的绽放提供了肥沃的土壤。新中国成立以后,即便众多国务在身,仍禁不住他在短暂的闲暇瞬间泼墨挥洒。

    他有着过人的精力,似乎不知疲惫为何物,凡足迹所到之处,便是吟诗挥毫之所。 他用笔墨,激扬着对历史文化的褒奖、对祖国河山的挚爱,寄寓着对同志、朋友的热忱,也从中享受到艺术劳动的快乐。

    才情四溢、性情爽朗、平易近人、有求必应,是郭沫若即兴挥毫亲历者的同感。这些亲历者中既有普通百姓,也不乏当今的学术大师,季羡林便是其中之一。

    他这样说道:郭老给我的印象是平易近人,绝对没有给我留下“我是院长,我是科学家”的印象。中国讲究诗、书、画三绝,要做到三绝不容易,但是历史上有不少人超过了三绝,首先是苏轼。

    他能诗、能书、能画、能词、能文,应是五绝。苏轼是四川人,郭老也是四川人,四川是出天才的地方。

    可我统计不出郭老有多少绝,总之他超过了苏轼。 驾驭笔墨的能力来自于日积月累的修养。

    这说法可以在郭沫若身上得到生动的印证。郭沫若外出视察的时候时常找不到像样的毛笔宣纸,但只要是情之所至,无论怎样的笔和纸,一样花开笔下,力透纸背,使在场的人拍手称快。

    现在,人们不难发现郭沫若当年在各地留下的题辞,有的书写于道林纸,有的竟以招待所的白布床单为底。正如书画名家许麟庐所说:善书者不择笔,不择纸。

    一般的书家写字只能用自己习惯的笔,郭老则不然,无论什么样的纸笔,他都能驾驭。他的书法和历代书家不一样,有个人风格,老气横秋,与众不同。

    郭沫若生前常抽空去荣宝斋写字看画。昔日荣宝斋的工作人员如今不少已是有名的鉴赏家。

    郭沫若留给他们的一个生动记忆是,写字不用叠格子,铺开宣纸,提笔蘸墨,从起笔到收尾,一气呵成,布局恰到好处。不愧是笔未到,意先行,如同将军布阵,百万大军了然于胸。

    郭沫若不仅在笔法上有新意,还是一位把现代标点与传统书法相结合的先行者。 在他录写的《胡笳十八拍》《蜀道奇》等名篇长卷中,由于标点符号的加入,使艰深难读的文辞变得比较容易理解了。

    这种打破陈规的书写方式和他早年积极推行中文期刊从右起竖列改为左起横排的做法。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