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百科 > 百科
  • 诗词鉴赏入门

    一、古诗赏析方法

    在最新的高考考试说明中,对古诗文的鉴赏有这样两个要求:一、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二、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

    在实际的考查中,诗歌鉴赏题的得分率一向偏低,很多同学都把它视为难以逾越的高峰,望而生畏,望而却步,以至做题时很遗憾地丢掉了应该得到的分数。 要解决好这个问题,同学们应该从两个方面进行训练:一方面广泛的积累,尽可能多的掌握古诗词。

    另一方面,就是要研究鉴赏技巧,它是应对考试的重要手段。关于积累,同学们要在平时多下功夫;关于技巧我就以2005年高考语文试题(山东卷)第16题为例谈几点。

    此题就是考察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考查文化素养和底蕴的题目。原题: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 江阴浮远堂 戴复古 横冈下瞰大江流,浮远堂前万里愁。 最苦无山遮望眼,淮南极目尽神州。

    〖注〗戴复古,字式之,号石屏,南宋后期诗人。 前人认为,"最苦无山遮望眼"在本诗中最具表现力,你对此有何看法?请作简要分析。

    答案:这首诗写作者登江阴浮远堂遥望中原时,因国土沦陷而产生的忧愁和痛苦,"最苦无山遮望眼"一句对此表现得最为强烈和集中。该句一反常人登高时希望极目远望的惯常心理,在写法上别出蹊径,通过诗人望之则不忍、不望又不能的矛盾心理,充分表达了国耻不报、国土不归的极度悲愤之情。

    解析: 一、每一首诗词的问世,都是作者情感的流露,都和作者当时所处的环境及作者的性格密切相关。所以注意积累古诗词的背景知识﹑注意诗歌提示性的信息(如题目﹑背景提示﹑注释等),这些是鉴赏古诗词首先须考虑的问题,有的还可能是理解诗歌的关键。

    初读原诗,注意作者戴复古下有注释,为南宋后期诗人,由此可以联想当时的背景,南宋非常懦弱,偏安一隅。戴复古就生于"吾国日以小,边疆风正寒"、"人以廉称少,官从辟奏多"的靡靡不振的南宋。

    其父戴敏愿山野吟诗而终身布衣不仕,名重当时。戴复古自晓事起便"遂笃意古律"。

    笃意古律,在台州海边一隅肯定缺少视角纵深,走,外面的世界多精彩。复古先生咬咬牙,离开了"吾家老茅屋,破漏尚可住"的故乡,迈开沉重的脚步,开始了他遥遥无期的漂泊旅程,一走就是50年。

    戴复古的漂泊,从他第一步起就充满深深的忧愁。面对"麦麦少朝充食,松明夜当灯,老妪逢人哭,吾儿死谢陵"的同胞,诗人激动了!诗人愤怒了!诗人流泪了!是汉子要拍案而起,是匹夫要高歌直前!带上这份冲动,诗人无法掷投梭标,无法谋略救国,且以他泣国哀民的诗文呵护疮痍的山河,一抒心中之豪情,一吐胸头之块垒。

    二、诗歌是文学作品中抒情的最好形式,从古到今都是这样。中国古代的诗歌表达相对含蓄,往往托物言志或写景抒情,我们鉴赏诗歌就是要品味出诗歌中所抒发的情。

    所以借助各种知识和信息,分析诗歌的情与景也是鉴赏诗歌的关键。诗歌中的情往往是隐含在各种描写中的,不是平白直露的,这就要求我们目的性很明确得去从各个角度剖析诗歌的各种技巧。

    "横冈下瞰大江流,浮远堂前万里愁",这首《江阴浮远堂》中表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词语就是"愁"。"万里愁"是诗人登浮远堂的感喟。

    "愁"本是无形之物;"万里"是虚指的数词,是一种夸张的说法。在这里诗人借助江、山来烘托表现这种深愁,于是使原来抽象的情感,显得十分形象、真切,直贯诗末。

    上联写江,是近瞰。诗人将"大江流"与"万里愁"并提,既是望江水生愁,于江水寄愁,也是借江水喻愁。

    长江万里,愁亦万里;江流不尽,愁也无尽;无"大江流",何言"万里愁"?下联点山,是远望。"最苦无山遮望眼,淮南极目尽神州",作者登上江阴浮远堂后,眺望而产生了山河破碎的感受,因无山遮隔,致使中原沦陷之地,尽在眼底,触目辛酸,令人生悲愁之感。

    借山寄愁,一反常人之法,以山遮断视线为愁,以不见所思为恨;却以无山遮掩为愁,以满目凄凉为恨,这就不能不望了。只因无山遮隔,才致使中原沦丧之地,尽收眼底,触目辛酸,令人生悲。

    由于"无山",故能"极目",因"极目"而视通万里,由此而生"万里愁"。 "最苦无山遮望眼"实际上是对"愁"的进一步解释,因此这一句在本诗中最具表现力,是借山寄愁的一种非常含蓄的表达。

    三、注意掌握一定的答题技巧。回答古诗鉴赏题,一般字数不会太多,但答题的内容要重点明确,顺序合理,用语准确,表达到位。

    如果语无伦次,用语模糊,即使理解对了,也可能丢分。 关于用语准确,表达到位,我建议大家掌握一些常用的名词术语:评价主旨类: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语言浅近易懂,主旨深远。

    言简意丰:语言简洁,内容丰富,意在言外,言外之意,言在此而意在彼,弦外音,味外味,言有尽而意无穷,含蓄蕴藉委婉不著一字,尽得风流。 语意含而不露,或表达得不明显,耐人寻味。

    分析手法类:卒章显志:在文章末尾点明主旨。画龙点睛:用一两句精彩的话点明主旨。

    直抒胸臆:直接抒发感情。托物言志象征:把要抒发的感情、阐发的思想借助于对某种事物或物品的描摹议论表达出。

    二、谈谈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有哪些,分别举例说明

    古典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一、了解作者所处时代背景和特定的写作背景。

    了解作者所处时代背景主要是要掌握与诗词有关的时代变化、国家动荡、重大事件、政策风尚等。如《蜀相》(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频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沾襟。” 杜甫因处“安史之乱”时期避乱之时,途经丞相祠堂,特往祭拜。

    因此,诗中颂赞之情,悼惜之意可见,隐隐济世之心可感。 再如《浪淘沙》(李煜):“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南唐后主李煜将江山玩掉了,现已成为北宋的阶下囚。

    因此,追想先前的荣华富贵,对比如今寒意不耐的凄凉处境,大有天上人间之感。“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只是真性抒写,可见后主本性难移。

    一句“流水落花春去也”可谓感伤之极。这也是至情之语,难怪赚取古今多少泪水!以上两首诗词,如果没有了解作者所处时代背景,就很难真正理解作者所抒写的思想情感。

    当然,作者写诗往往有着特定的写作背景,这主要包括作者自己的特定处境和心态与对方的特定处境和心态。这些也是鉴赏诗词要了解的。

    如《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孟浩然):“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

    这是孟浩然科场失败后所写的。再如《寄韩潮州愈》(贾岛):“此心曾与木兰舟,直到天南潮水头。

    隔岭篇章来华岳,出关书信过泷流。峰悬驿路残云断,海浸城根老树秋。

    一夕瘴烟风卷尽,月明初上浪西楼。”这是韩愈被流放到潮州后常与他一起“推敲”论诗的好友贾岛寄诗言情的。

    作者自己写诗时的特定处境和心态与寄诗的对方的特定处境和心态,如果我们不能很好了解,那么也就很难领会孟浩然的孤愁和“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的倾诉,也就很难领会贾岛“一夕瘴烟风卷尽,月明初上浪西楼。”

    的祝愿和期望。二、把握作者思想特点和诗词创作的风格流派。

    作家的独特思想和创作风格必然体现在其作品中。因此,把握作者思想特点和诗词创作的风格流派是诗词鉴赏的要点。

    平时对一些重要作家要有所了解。如:屈原、“曹操”、陶渊明、“王孟”、“高岑”、“李杜”、“元白”、李煜、“苏辛”、“姜柳”、李清照、文天祥、于谦、龚自珍、郑燮等等。

    下面举几首诗来谈一谈。首先让我们来看曹操的诗。

    《龟虽寿》(曹操):“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这是曹操北征乌桓凯旋而归的途中所写的组诗《步出厦门行》之一首。

    联系作者生平思想特点和诗词创作的风格流派,“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恐怕就不能只理解为:寿命长短在天,可保养身体,心情舒畅,也可使人长寿。想想看,曹操岂会是专于养生的道人!再来联系一下以上的诗句,我们就可以知道,原来曹操是在张扬人的能动性:千里马和有志之士,要在有限的生命中创造功业,这样便可延长自己的生命。

    再看《悲秋》(杜甫):“凉风动万里,群盗尚纵横。家远传书日,秋来为客情。

    愁窥高鸟过,老逐众人行。始欲投三峡,何由见两京。”

    联系杜甫忧国忧民的思想情怀,“始欲投三峡,何由见两京。”便不难理解,杜甫是多么渴望清除“安史”叛军,恢复失地,使江山归整啊!天宝十五载,杜甫挺身赴朝廷,独转陷贼中,因而怀念起鄜州的妻子。

    于是写下《月夜》(杜甫):“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始干。”

    管世铭云:“‘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伉俪之情也。”

    联系杜甫生平思想特点和诗歌创作的风格,可知本诗决非“婉约”之属。客中愁苦,长安苦衷,尽寓于此。

    如果再联系“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便可以明白“何时倚虚幌,双照泪始干。” 又何尝不包含着“长夜沾湿何由彻”的期盼和对家家能得以团圆的祝愿呢?再看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乍一看,本诗似乎抒写了一种狂放之情。

    可这又有悖于王维生平思想特点和诗歌创作的风格。仔细阅读,便可知道,原来诗人以裴迪比作春秋“楚狂”(《论语》)接舆,而把自己比为五柳先生陶渊明。

    再联系上面写景,可以知道,原来本诗通篇扣“闲居”,与“采菊东篱下,悠悠见南山”正属一格。王夫之评此诗曰:“以高洁写清幽,故胜。”

    当然,作家的思想和艺术风格常常是多样统一的。因此,在把握作者思想特点和诗词创作的风格流派时,一定要注意其复杂性和多样性。

    李白的《秋登宣城谢眺北楼》:“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诗人登高追怀谢眺,顿感虽与古人比肩而知己者却甚少。

    三、高中诗词鉴赏入门心得

    鉴赏诗词可是我的强项,我一般只扣一分,告诉你,答题要答分点,也就是学会踩分点,用序号表起来,1,2,3。.其次就是你的基本功,比如文言文的理解能力,还有你要知道很多表现手法,如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等等。要会判断诗词的主格调,是思乡还是离别,还是送别,还是闺怨等,这些东西都是要你熟记的,多用这些专业词汇。当然前提是你理解了这首诗词。要想理解诗词,首先找诗眼或词眼,眼是决定格调的。还有一些词,诗词中的一些动词你要特别注意,因为诗人都喜欢炼动词,如红杏枝头春意闹,这个闹字就是被诗人炼过的动词,通过这些动词来表达情感,还有炼形容词的,副词也有,不过动词和形容词居多,这个主要还是要多去感觉,如果你把握不准词,那你就从整体入手,从意境入手,把握诗词中的意象,比如,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泪眼,乱红,就是意象,能体现词人此时的感情。总之你还是要多做题,多总结,慢慢的就会有感觉了,我是过来人,相信我。希望能帮到你

    我这个是抓分的方法,等你高中毕业,如果你仍对诗词有兴趣,你可以深入研究,很有意思的。

    四、怎么进行古代诗词鉴赏

    略谈古典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 对学生来说,古典诗词的鉴赏有一定难度,这一方面是因为所读诗词甚少,另一方面也因为没有掌握鉴赏的基本方法。

    下面根据我自己的教学实践,略谈一下古典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 一、了解作者所处时代背景和特定的写作背景。 了解作者所处时代背景主要是要掌握与诗词有关的时代变化、国家动荡、重大事件、政策风尚等。

    如《蜀相》(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频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沾襟。”

    杜甫因处“安史之乱”时期避乱之时,途经丞相祠堂,特往祭拜。因此,诗中颂赞之情,悼惜之意可见,隐隐济世之心可感。

    再如《浪淘沙》(李煜):“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南唐后主李煜将江山玩掉了,现已成为北宋的阶下囚。因此,追想先前的荣华富贵,对比如今寒意不耐的凄凉处境,大有天上人间之感。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只是真性抒写,可见后主本性难移。一句“流水落花春去也”可谓感伤之极。

    这也是至情之语,难怪赚取古今多少泪水!以上两首诗词,如果没有了解作者所处时代背景,就很难真正理解作者所抒写的思想情感。 当然,作者写诗往往有着特定的写作背景,这主要包括作者自己的特定处境和心态与对方的特定处境和心态。

    这些也是鉴赏诗词要了解的。如《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孟浩然):“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

    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

    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这是孟浩然科场失败后所写的。

    再如《 寄韩潮州愈》(贾岛):“此心曾与木兰舟,直到天南潮水头。隔岭篇章来华岳,出关书信过泷流。

    峰悬驿路残云断,海浸城根老树秋。一夕瘴烟风卷尽,月明初上浪西楼。”

    这是韩愈被流放到潮州后常与他一起“推敲”论诗的好友贾岛寄诗言情的。作者自己写诗时的特定处境和心态与寄诗的对方的特定处境和心态,如果我们不能很好了解,那么也就很难领会孟浩然的孤愁和“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

    的倾诉, 也就很难领会贾岛“一夕瘴烟风卷尽,月明初上浪西楼。”的祝愿和期望。

    二、把握作者思想特点和诗词创作的风格流派。 作家的独特思想和创作风格必然体现在其作品中。

    因此,把握作者思想特点和诗词创作的风格流派是诗词鉴赏的要点。平时对一些重要作家要有所了解。

    如: 屈原、“曹操”、陶渊明、“王孟”、“高岑”、“李杜”、“元白”、李煜、“苏辛”、“姜柳”、李清照、文天祥、于谦、龚自珍、郑 燮等等。下面举几首诗来谈一谈。

    首先让我们来看曹操的诗。《龟虽寿》(曹操):“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这是曹操北征乌桓凯旋而归的途中所写的组诗《步出厦门行》之一首。联系作者生平思想特点和诗词创作的风格流派,“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恐怕就不能只理解为:寿命长短在天,可保养身体,心情舒畅,也可使人长寿。

    想想看,曹操岂会是专于养生的道人!再来联系一下以上的诗句,我们就可以知道,原来曹操是在张扬人的能动性:千里马和有志之士,要在有限的生命中创造功业,这样便可延长自己的生命。再看《悲秋》(杜甫):“凉风动万里,群盗尚纵横。

    家远传书日,秋来为客情。愁窥高鸟过,老逐众人行。

    始欲投三峡,何由见两京。”联系杜甫忧国忧民的思想情怀,“始欲投三峡,何由见两京。”

    便不难理解,杜甫是多么渴望清除“安史”叛军,恢复失地,使江山归整啊!天宝十五载,杜甫挺身赴朝廷,独转陷贼中,因而怀念起鄜州的妻子。于是写下《月夜》(杜甫):“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始干。” 管世铭云:“‘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伉俪之情也。”联系杜甫生平思想特点和诗歌创作的风格,可知本诗决非“婉约”之属。

    客中愁苦,长安苦衷,尽寓于此。如果再联系“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便可以明白“何时倚虚幌,双照泪始干。”

    又何尝不包含着“长夜沾湿何由彻”的期盼和对家家能得以团圆的祝愿呢?再看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乍一看,本诗似乎抒写了一种狂放之情。可这又有悖于王维生平思想特点和诗歌创作的风格。

    仔细阅读,便可知道,原来诗人以裴迪比作春秋“楚狂”(《论语》)接舆,而把自己比为五柳先生陶渊明。再联系上面写景,可以知道,原来本诗通篇扣“闲居”,与“采菊东篱下,悠悠见南山”正属一格。

    王夫之评此诗曰:“以高洁写清幽,故胜。” 当然,作家的思想和艺术风格常常是多样统一的。

    因此,在把握作者思想特点和诗词创作的风格流派时,一定要注意其复杂性和多样性。李。

    五、古代诗词赏析方法及步骤有那些

    诗歌鉴赏常常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鉴赏古代诗歌中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二是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三是考虑诗歌的表现手法,1、直抒胸臆3、情景交融5、用典抒情7、叙事抒情2、借景抒情4、托物抒情

    答题步骤

    (1)解释该词在诗句中的具体含义,要放在具体的语境中加以分析。

    (2)点明该词运用叠音的手法。

    (3)展开联想或想象,描述该词所在诗句的内容或景象。

    (4)分析该词烘托了怎样的景物意境,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塑造了怎样的人物形象,点明富有韵律感(音律美),增强了表达效果。

    这类题的答题模式:

    这首诗中( )是叠音词。这个词的意思是( ),描绘了( )画面,烘托了( )的意境,表达了( )情感,妙用叠音词,富有韵律感(音律美),增强表达效果。

    扩展资料:

    常见古代诗词的六种描写手法介绍:

    写景状物是古代诗歌中常见的内容之一,作者通过描写景物,可以渲染气氛,抒发情感,深化中心,推动情节发展。我们欣赏诗歌,除了读懂字面语意,提升思想素质和审美情感,还要关注诗人用语言写景状物的形式与技巧。

    描写手法主要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常见的描写鉴赏角度主要有以下六种:

    (1)侧面描写———衬托

    (2)各种修辞手法

    (3)正面描写———动静结合

    (4)正面描写———虚实结合

    (5)正面描写———色彩的渲染

    (6)正面描写———观察角度的变化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