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百科 > 百科
  • 小学唐代古诗词赏析

    一、小学人教版所有古诗和鉴赏

    小学古诗、词 语文第一册: 咏鹅 悯农 静夜思 唐 骆宾王 唐 李绅 唐 李白 鹅 鹅 鹅, 锄禾日当午, 床前明月光, 曲项像天歌。

    汗滴禾下土。 疑是地上霜。

    白毛俘绿水, 谁知盘中餐, 举头望明月, 红掌拨清波。 粒粒皆辛苦。

    低头思故乡。 《咏鹅》作者背景 骆宾王(约640-684),唐代诗人,婺州义乌(今浙江义乌)人。

    人小受过良好的教育,少年时就有诗名,擅长七言歌行和五言律诗,是“初唐四杰”之一。 注词释义 咏鹅:用诗词来赞美鹅。

    项:颈的后部。这里代指脖子。

    拨:划。 古诗今译 鹅,高昂着头颈朝着天,唱着歌。

    白色的羽毛悠悠浮动在绿水上,红色的鹅掌划动着清清的水波。 名句赏析 据说这首小诗是骆宾王七岁时所作。

    头一句三个鹅字,写出了孩子们初见鹅时的惊喜。接下来的三句话,写活了鹅的神态。

    那一群白鹅悠闲地游来,正昂着颈高叫着,像是在谈天,像是在以唱,更像是在向天歌唱。它们在水中游来游去,洁白的身体浮在绿水中,红红的鹅掌向后轻轻拨动着清清的河水,荡起一片涟漪。

    这是一幅多么轻松、快乐、自由,多么纯真美丽的画面啊!这是孩子们眼中的世界,是他们认识生活的开始,尤如小鸟冲向大自然,多么欢畅。它让我们体会到了童心的童趣,纯洁了我们的心灵。

    悯农 作者:【李绅】 年代:【唐】 体裁:【五古】 类别:【未知】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注释】: 禾:禾苗。 日当午:太阳当头直晒的时候,指中午。

    餐:饭。 皆:都是。

    【简析】: 这首悯农诗,写出了农民劳动的艰辛和对浪费粮食的愤慨。在盛夏的正午,农民顶着火辣辣的太阳锄地,汗水淼淌滴在庄稼地里。

    可是谁又知道,碗中的每一粒饭都包含着农民的辛苦啊!语文第二册: 草 春晓 古朗月行 登鹳雀楼 唐 白居易 唐 孟浩然 唐 李白 唐 王之涣 离离原上草, 春眠不觉晓, 小识不识月, 白日依山近, 一岁一枯荣。 处处闻啼鸟。

    呼作白玉盘。 黄河入海流。

    野火烧不尽, 夜来风雨声, 又疑瑶台镜, 欲穷千里目, 春风吹又生。 花落知多少。

    飞在青云端。 更上一层楼。

    寻隐者不遇 唐 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语文第三册: 悯农(二) 蚕妇 夜宿山寺 江雪 梅花 唐 李绅 宋 张俞 唐 李白 唐 柳宗元 宋 王安石 春种一粒粟, 昨日入城市, 危楼高百尺, 千山鸟飞绝, 墙角数枝梅, 秋收万颗子。 归来泪满巾。

    手可摘星辰。 万径人踪灭。

    凌寒独自开。 四海无闲田, 遍身罗绮者, 不敢高声语, 孤舟蓑笠翁, 遥知不是雪, 农夫犹饿死。

    不是养蚕人。 恐惊天上人。

    独钓寒江雪。 唯有暗香来。

    语文第四册: 小池 咏柳 村居 宋 杨万里 唐 贺知章 清 高鼎 泉眼无声惜细流, 碧玉妆成一树高, 草长莺飞二月天, 绿阴照水爱晴柔。 万条垂下绿丝绦。

    拂堤杨柳醉春烟。 小荷才露尖尖角, 不知绿叶谁裁出, 儿童散学归来早, 早有蜻蜓立上头。

    二月春风似剪刀。 忙趁东风放纸鸢。

    语文第五册: 江畔独步寻花 菊花 登飞来峰 鹿柴 江上渔者 唐 杜甫 唐 元稹 宋 王安石 唐 王维 宋 范仲淹 黄四娘家花满蹊, 秋丛绕舍似陶家, 飞来山上千寻塔, 空山不见人, 江上往来人, 千朵万朵压枝低。 遍绕蓠边日渐斜 闻说鸡鸣见日升。

    但闻人语响。 但爱鲈鱼美。

    留连戏蝶时时舞, 不是花中偏爱菊, 不畏浮云遮望眼, 返景入深林, 君看一叶舟, 自在娇鹰恰恰啼。 此花开尽更无花。

    自缘身在最高峰。 复照青苔上。

    出没风波里。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元日 唐 刘长卿 宋 王安石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柴门闻犬吠,风雨夜归人。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语文第六册: 四时田园杂兴 小儿垂钓 三衢道中 独坐敬亭山 宿建德江 宋 范成大 唐 胡令能 宋 曾几 唐 李白 唐 孟浩然 昼出耘田夜绩麻, 蓬头稚子学垂纶, 梅子黄时日日睛, 众鸟高飞尽, 移舟泊烟渚, 村庄儿女各当家。

    侧坐莓苔草映身。 小溪泛尽却山行。

    孤云独去闲。 日暮客愁新。

    童孙未解供耕织, 路人借问遥招手, 绿阴不减来时路, 相看两不厌, 野旷天低树, 也傍桑阴学种瓜。 怕得鱼惊不应人。

    添得黄鹂四五声。 只有敬亭山。

    江清月近人。 舟夜书所见 送元二使安西 清 查慎行 唐 王维 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语文第七册: 绝句 早发白帝城 滁州西涧 望庐山瀑布 唐 杜甫 唐 李白 唐 韦应物 唐 李白 两个黄鹂鸣翠柳, 朝辞白帝彩云间, 独怜幽草涧边生, 日照香炉生紫烟, 一行白鹭上青天。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上有黄鹂深树鸣。

    遥看瀑布挂前川。 窗含西岭千秋雪, 两岸猿声啼不尽, 春潮带雨晚来急, 飞流直下三千尺, 门泊东吴万里船。

    轻舟已过万重山。 野渡无人舟自横。

    疑是银河落九天。 山行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 杜牧 唐 王维 远上寒山石径斜, 独在异乡为异客, 白云生处有人家。

    每逢佳节倍思亲。 停车坐爱枫林晚, 遥知兄弟登高处, 霜叶红于二月花。

    遍插茱萸少一人。 清平乐 宋 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

    二、小学生古诗词赏析

    望庐山瀑布 李 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注释] 1.庐山:在江西省九江市南,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区。

    2.香炉:即香炉峰,在庐山西北,因形似香炉且山上经常笼罩着云烟而得名。 3.挂前川:挂在前面的水面上。

    4.九天:古代传说天有九重,九天是天的最高层。 [简析] 这是诗人李白五十岁左右隐居庐山时写的一首风景诗。

    这首诗形象地描绘了庐山瀑布雄奇壮丽的景色,反映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 首句“日照香炉生紫烟”。

    “香炉”是指庐山的香炉峰。此峰在庐山西北,形状尖圆,像座香炉。

    由于瀑布飞泻,水气蒸腾而上,在丽日照耀下,仿佛有座顶天立地的香炉冉冉升起了团团紫烟。一个“生”字把烟云冉冉上升的景象写活了。

    此句为瀑布设置了雄奇的背景,也为下文直接描写瀑布渲染了气氛。 次句“遥看瀑布挂前川”。

    “遥看瀑布”四字照应了题目《望庐山瀑布》。“挂前川” 是说瀑布像一条巨大的白练从悬崖直挂到前面的河流上。

    “挂”字化动为静,维纱维肖地写出遥望中的瀑布。 诗的前两句从大处着笔,概写望中全景:山顶紫烟缭绕,山间白练悬挂,山下激流奔腾,构成一幅绚丽壮美的图景。

    第三句“飞流直下三千尺”是从近处细致地描写瀑布。“飞流”表现瀑布凌空而出,喷涌飞泻。

    “直下”既写出岩壁的陡峭,又写出水流之急。“三千尺”极力夸张,写山的高峻。

    这样写诗人觉得还没把瀑布的雄奇气势表现得淋漓尽致,于是接着又写上一句“疑是银河落九天”。说这“飞流直下”的瀑布,使人怀疑是银河从九天倾泻下来。

    一个“疑”,用得空灵活泼,若真若幻,引人遐想,增添了瀑布的神奇色彩。 这首诗极其成功地运用了比喻、夸张和想象,构思奇特,语言生动形象、洗炼明快。

    苏东坡十分赞赏这首诗,说“帝遣银河一脉垂,古来唯有谪仙词”。“谪仙”就是李白。

    《望庐山瀑布》的确是状物写景和抒情的范例。 山上云雾缭绕,太阳照耀下的庐山香炉峰好似冒着紫色的云烟,远处的瀑布从上飞流而下,水花四溅,犹如天上的银河从天上落下来。

    三、小学生古诗赏析十首赏析要短50到100,易懂古诗要短br

    长相思 李白 长相思,在长安。

    络纬秋啼金井阑, 微霜凄凄簟色寒。 孤灯不明思欲绝, 卷帷望月空长叹。

    美人如花隔云端。 上有青冥之高天, 下有渌水之波澜。

    天长路远魂飞苦, 梦魂不到关山难。 长相思,摧心肝。

    李白七言歌行往往逞足笔力,写得豪迈奔放,但他也有一些诗篇能在豪放飘逸的同时兼有含蓄的思致。象这首《长相思》,大约是他离开长安后于沉思中回忆过往情绪之作,就显然属于这样的作品。

    “长相思”本汉代诗中语(如《古诗》:“客从远方来,遗我一书札。上言长相思,下言久离别”),六朝诗人多以名篇(如陈后主、徐陵、江总等均有作),并以“长相思”发端,属乐府《杂曲歌辞》。

    现存歌辞多写思妇之怨。李白此诗即拟其格而别有寄寓。

    诗大致可分两段。一段从篇首至“美人如花隔云端”,写诗中人“在长安”的相思苦情。

    诗中描绘的是一个孤栖幽独者的形象。他(或她)居处非不华贵--这从“金井阑”可以窥见,但内心却感到寂寞和空虚。

    作者是通过环境气氛层层渲染的手法,来表现这一人物的感情的。 先写所闻--阶下纺织娘凄切地鸣叫。

    虫鸣则岁时将晚,孤栖者的落寞之感可知。其次写肌肤所感,正是“霜送晓寒侵被”时候,他更不能成眠了。

    “微霜凄凄”当是通过逼人寒气感觉到的。而“簟色寒”更暗示出其人已不眠而起。

    眼前是“罗帐灯昏”,益增愁思。一个“孤”字不仅写灯,也是人物心理写照,从而引起一番思念。

    “思欲绝”(犹言想煞人)可见其情之苦。于是进而写卷帷所见,那是一轮可望而不可即的明月呵,诗人心中想起什么呢,他发出了无可奈何的一声长叹。

    这就逼出诗中关键的一语:“美人如花隔云端。”“长相思”的题意到此方才具体表明。

    这个为诗中人想念的如花美人似乎很近,近在眼前;却到底很远,远隔云端。 与月儿一样,可望而不可即。

    由此可知他何以要“空长叹”了。值得注意的是,这句是诗中唯一的单句(独立句),给读者的印象也就特别突出,可见这一形象正是诗人要强调的。

    以下直到篇末便是第二段,紧承“美人如花隔云端”句,写一场梦游式的追求。 这颇类屈原《离骚》中那“求女”的一幕。

    在诗人浪漫的幻想中,诗中人梦魂飞扬,要去寻找他所思念的人儿。然而“天长地远”,上有幽远难极的高天,下有波澜动荡的渌水,还有重重关山,尽管追求不已,还是“两处茫茫皆不见”。

    这里,诗人的想象诚然奇妙飞动,而诗句的音情也配合极好。 “青冥”与“高天”本是一回事,写“波澜”似亦不必兼用“渌水”,写成“上有青冥之高天,下有渌水之波澜”颇有犯复之嫌。

    然而,如径作“上有高天,下有波澜”(歌行中可杂用短句),却大为减色,怎么读也不够味。而原来带“之”字、有重复的诗句却显得音调曼长好听,且能形成咏叹的语感,正《诗大序》所谓“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即拉长声调歌唱),能传达无限感慨。

    这种句式,为李白特别乐用,它如“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等等,句中“之难”、“之日”、“之水”从文意看不必有,而从音情上看断不可无,而音情于诗是至关紧要的。再看下两句,从语意看,词序似应作:天长路远关山难(度),梦魂不到(所以)魂飞苦。

    写作“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不仅是为趁韵,且运用连珠格形式,通过绵延不断之声音以状关山迢递之愁情,可谓辞清意婉,十分动人。由于这个追求是没有结果的,于是诗以沉重的一叹作结:“长相思,摧心肝!”“长相思”三字回应篇首,而“摧心肝”则是“思欲绝”在情绪上进一步的发展。

    结句短促有力,给人以执着之感,诗情虽则悲恸,但绝无萎靡之态。 此诗形式匀称,“美人如花隔云端”这个独立句把全诗分为篇幅均衡的两部分。

    前面由两个三言句发端,四个七言句拓展;后面由四个七言句叙写,两个三言句作结。全诗从“长相思”展开抒情,又于“长相思”一语收拢。

    在形式上颇具对称整饬之美,韵律感极强,大有助于抒情。诗中反复抒写的似乎只是男女相思,把这种相思苦情表现得淋漓尽致;但是,“美人如花隔云端”就不象实际生活的写照,而显有托兴意味。

    何况我国古典诗歌又具有以“美人”喻所追求的理想人物的传统,如《楚辞》“恐美人之迟暮”。 而“长安”这个特定地点更暗示这里是一种政治的托寓,表明此诗的意旨在抒写诗人追求政治理想不能实现的苦闷。

    就此而言,此诗诗意又深含于形象之中,隐然不露,具备一种蕴藉的风度。所以王夫之赞此诗道:“题中偏不欲显,象外偏令有余,一以为风度,一以为淋漓,乌乎,观止矣。

    ”(《唐诗评选》) 古诗词赏析----李白:长相思·其一 《长相思·其一》 作者:李白 长相思,在长安。 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

    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 美人如花隔云端,上有青冥之高天,下有渌水之波澜。

    天长地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 长相思,摧心肝。

    【注解】: 1、络纬:又名莎鸡,俗称纺织娘。 2、金井阑:精美的井阑。

    3、簟色寒:指竹席的凉意。 【韵译】: 长相思呵长相思,我们相。

    四、小学生古诗赏析

    长相思 李白 长相思,在长安。

    络纬秋啼金井阑, 微霜凄凄簟色寒。 孤灯不明思欲绝, 卷帷望月空长叹。

    美人如花隔云端。 上有青冥之高天, 下有渌水之波澜。

    天长路远魂飞苦, 梦魂不到关山难。 长相思,摧心肝。

    李白七言歌行往往逞足笔力,写得豪迈奔放,但他也有一些诗篇能在豪放飘逸的同时兼有含蓄的思致。象这首《长相思》,大约是他离开长安后于沉思中回忆过往情绪之作,就显然属于这样的作品。

    “长相思”本汉代诗中语(如《古诗》:“客从远方来,遗我一书札。上言长相思,下言久离别”),六朝诗人多以名篇(如陈后主、徐陵、江总等均有作),并以“长相思”发端,属乐府《杂曲歌辞》。

    现存歌辞多写思妇之怨。李白此诗即拟其格而别有寄寓。

    诗大致可分两段。一段从篇首至“美人如花隔云端”,写诗中人“在长安”的相思苦情。

    诗中描绘的是一个孤栖幽独者的形象。他(或她)居处非不华贵——这从“金井阑”可以窥见,但内心却感到寂寞和空虚。

    作者是通过环境气氛层层渲染的手法,来表现这一人物的感情的。先写所闻——阶下纺织娘凄切地鸣叫。

    虫鸣则岁时将晚,孤栖者的落寞之感可知。其次写肌肤所感,正是“霜送晓寒侵被”时候,他更不能成眠了。

    “微霜凄凄”当是通过逼人寒气感觉到的。而“簟色寒”更暗示出其人已不眠而起。

    眼前是“罗帐灯昏”,益增愁思。一个“孤”字不仅写灯,也是人物心理写照,从而引起一番思念。

    “思欲绝”(犹言想煞人)可见其情之苦。于是进而写卷帷所见,那是一轮可望而不可即的明月呵,诗人心中想起什么呢,他发出了无可奈何的一声长叹。

    这就逼出诗中关键的一语:“美人如花隔云端。”“长相思”的题意到此方才具体表明。

    这个为诗中人想念的如花美人似乎很近,近在眼前;却到底很远,远隔云端。与月儿一样,可望而不可即。

    由此可知他何以要“空长叹”了。值得注意的是,这句是诗中唯一的单句(独立句),给读者的印象也就特别突出,可见这一形象正是诗人要强调的。

    以下直到篇末便是第二段,紧承“美人如花隔云端”句,写一场梦游式的追求。这颇类屈原《离骚》中那“求女”的一幕。

    在诗人浪漫的幻想中,诗中人梦魂飞扬,要去寻找他所思念的人儿。然而“天长地远”,上有幽远难极的高天,下有波澜动荡的渌水,还有重重关山,尽管追求不已,还是“两处茫茫皆不见”。

    这里,诗人的想象诚然奇妙飞动,而诗句的音情也配合极好。“青冥”与“高天”本是一回事,写“波澜”似亦不必兼用“渌水”,写成“上有青冥之高天,下有渌水之波澜”颇有犯复之嫌。

    然而,如径作“上有高天,下有波澜”(歌行中可杂用短句),却大为减色,怎么读也不够味。而原来带“之”字、有重复的诗句却显得音调曼长好听,且能形成咏叹的语感,正《诗大序》所谓“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即拉长声调歌唱),能传达无限感慨。

    这种句式,为李白特别乐用,它如“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等等,句中“之难”、“之日”、“之水”从文意看不必有,而从音情上看断不可无,而音情于诗是至关紧要的。再看下两句,从语意看,词序似应作:天长路远关山难(度),梦魂不到(所以)魂飞苦。

    写作“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不仅是为趁韵,且运用连珠格形式,通过绵延不断之声音以状关山迢递之愁情,可谓辞清意婉,十分动人。由于这个追求是没有结果的,于是诗以沉重的一叹作结:“长相思,摧心肝!”“长相思”三字回应篇首,而“摧心肝”则是“思欲绝”在情绪上进一步的发展。

    结句短促有力,给人以执着之感,诗情虽则悲恸,但绝无萎靡之态。 此诗形式匀称,“美人如花隔云端”这个独立句把全诗分为篇幅均衡的两部分。

    前面由两个三言句发端,四个七言句拓展;后面由四个七言句叙写,两个三言句作结。全诗从“长相思”展开抒情,又于“长相思”一语收拢。

    在形式上颇具对称整饬之美,韵律感极强,大有助于抒情。诗中反复抒写的似乎只是男女相思,把这种相思苦情表现得淋漓尽致;但是,“美人如花隔云端”就不象实际生活的写照,而显有托兴意味。

    何况我国古典诗歌又具有以“美人”喻所追求的理想人物的传统,如《楚辞》“恐美人之迟暮”。而“长安”这个特定地点更暗示这里是一种政治的托寓,表明此诗的意旨在抒写诗人追求政治理想不能实现的苦闷。

    就此而言,此诗诗意又深含于形象之中,隐然不露,具备一种蕴藉的风度。所以王夫之赞此诗道:“题中偏不欲显,象外偏令有余,一以为风度,一以为淋漓,乌乎,观止矣。”

    (《唐诗评选》) 古诗词赏析----李白:长相思·其一 《长相思·其一》 作者:李白 长相思,在长安。 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

    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 美人如花隔云端,上有青冥之高天,下有渌水之波澜。

    天长地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 长相思,摧心肝。

    【注解】: 1、络纬:又名莎鸡,俗称纺织娘。 2、金井阑:精美的井阑。

    3、簟色寒:指竹席的凉意。 【韵译】: 长相思呵。

    五、小学古诗词赏析,要详细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 白 扬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赏析】 王昌龄和李白都是唐时著名的诗人,两人是很要好的朋友。

    李白写这首诗的缘由,从诗题可以直接知道:李白听到好朋友王昌龄被贬谪(左迁)到荒远的龙标去的消息,遥对着朋友所在的方向,写下这首诗寄给他。 一二句写景叙事。

    在扬花落尽、子规悲啼的暮春时节,忽然听到好友远贬龙标的消息,这无异于晴天霹雳。在这暮春时节,作者眼前飘舞的只是零落的扬花,耳边听到的只是子规的悲啼。

    “扬花”,含飘零之感,唤起读者对王昌龄流落远方的担忧;“子规”,有离别之恨,触发宦游异乡的人们的心头的凄情;“五溪”,本已是偏远的地区;而“龙标”,却还在更荒僻的地方……这种种的愁情离绪叠加在一起,并以悲景衬托离情,表现出作者对好友旅途艰辛、贬所荒远的深深同情。 三四句借景抒情。

    “我”要将自己的这一片忧愁之心托寄给明月,让它伴随着好友一直到夜郎西。在这里,作者大胆想象,直接袒露自己听到朋友远谪后的内心情感。

    有道是“明月千里寄相思”,作者所寄的——是对好友身遭贬谪的同情,是对好友长途跋涉的担忧;是陪伴友人一同前行的一片深情,是告慰友人并不孤单的一种情怀……这些,真切地传达出作者经受友人遭贬的心灵震撼后的强烈的主观感情。 总的看来,全诗就事写景,借景抒情,特别是运用奇特的想象直抒胸臆,十分恰切地表达出作者对友人的不幸遭遇的急切关照和安慰之情,从而使这首诗成为友情诗中的名篇。

    六、唐代诗词赏析

    李白——《月下独酌》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时。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赏析: 描写诗人在月夜与“我外之我”的影子及月亮一同畅饮的情景, 以奇特的构思、浪漫的想象,深刻地表现出诗人的独斟独酌,及举 目无知音的孤独之情。 杜甫——《新婚别》 兔丝附蓬麻,引蔓故不长; 嫁妇与征夫,不如弃路旁。

    结发为妻子,席不暖君床。 暮婚晨告别,无乃太匆忙。

    君行虽不远,守边赴河阳。 妾身未分明,何以拜姑嫜。

    父母养我时,日夜令我藏。 生女有所归,鸡狗亦得将。

    君今往死地,沉痛迫中肠。 誓欲随君去,形势反苍黄。

    勿为新婚念,努力事戎行。 妇人在军中,兵气恐不扬。

    自嗟贫家女,久致罗襦裳。 罗襦不复施,对君洗红妆。

    仰视进鸟飞,大小必双翔。 人事多错迕,与君永相望。

    赏析: 这是一首悲壮的诗章。婚礼刚刚完毕,新婚夫妇尚未拜见姑嫜,新郎 却立即要奔赴战场出征打仗。

    诗中精心塑造了一个深明大义的少妇形象: 她对爱情、对丈夫忠贞不渝,惟愿“与君永相望”;可是为了百姓的安康, 对丈夫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鼓励丈夫“勿为新婚念”奋勇上战场。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