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百科 > 百科
  • 诗词达人事迹介绍

    一、收集诗人的故事和介绍

    李白(701-762),字太白,晚年自号青莲居士。

    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先世于隋末流徙西域,出生于当时唐安西大都护府所在的碎叶城(今吉尔斯坦境内)。天才横溢,被誉为谪仙人。

    其诗想象丰富,构思奇特,气势雄浑瑰丽,风格豪迈潇洒,是盛唐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 杜甫(712-770),字子美,其先代由原籍襄阳(今属湖北)迁居巩县(今属河南),为初唐诗人杜审言之孙。

    因诗中常自称少陵野老,又做过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少陵、杜工部,其诗善于选择具有普遍意义的社会题材,反映出当时政治的腐败,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人民的愿望,他的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开元盛世转向分裂衰微的历史过程,因被称为“诗史”。 诗风沉郁顿挫,语言精炼传神,对后世诗人影响极大。

    王维(701-761),字摩诘,原籍祁(今山西祁县),其父迁居于蒲州(今山西永济西),遂为河东人。开元进士。

    任过大乐丞、右拾遗等官,安禄山叛乱时,曾被迫出任伪职。其诗、画成就都很高,苏东坡赞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尤以山水诗成就为最,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故后世人称其为“诗佛”。

    孟浩然(689-740),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除了四十岁时到长安应过一次科考外,一直在家乡鹿门隐居读书、写诗自娱。

    诗多以山水田园为题材,是盛唐主要的山水田园诗人,与王维齐名,合称“王孟”。 王昌龄(约690-756?),字少伯,今陕西西安人,一说为南京人或山西太原人。

    开元十五年进士,一生只做过中下级官吏,安史之乱时,于还江宁途中被亳州刺史闾丘晓杀害。诗以写宫怨、边塞、送别为佳,尤长于七绝,有“七绝圣手”之称,时人推为“诗家天子”。

    岑参(715-770),南阳人,一说湖北江陵人,少时隐居河南嵩阳。 天宝三年进士,初为小官,后做过嘉州刺史等官,世称“岑嘉州”。

    诗以写边塞生活著称,与高适齐名,合称“高岑”。 韦应物(737-791?),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天宝末年曾在宫廷担任过玄宗的侍卫官,早年为人任侠,狂放不羁,后来发奋读书考中进士。

    因做过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

    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解(今山西运城县解州镇)人,世称柳河东。

    德宗贞元年九年进士,又举博学鸿词科。官礼部员外郎,因参与变革的王叔文集团,被贬为永州司马,后迁柳州刺史,人称柳柳州。

    诗文在当时都很有名,和韩愈共同领导了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孟郊(751-814),字东野,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早年隐居河南嵩山,四十多岁才中进士,只做过县尉一类的小官。

    一生困顿,性情耿介,诗多描写民间疾苦和炎凉世态。 语言力戒平庸,追求瘦硬奇僻的风格。

    与贾岛齐名,人称“郊寒岛瘦”。 陈子昂(661-702),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

    年轻时使年任侠,睿宗文明元年进士,武则天执政时,任时麟台正字、右拾遗等小官。他对自六朝以来浮华绮丽的诗风深感不满,力求改革,在诗歌创作与理论上都作出过重要贡献。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县)人,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幼孤贫刻苦好学,德宗贞元八年进士。

    曾任监察御史,因上疏请免关中赋役,贬为阳山县令。后随宰相裴度平定淮西迁刑部侍郎,又因上表谏迎佛骨,贬潮州刺史。

    做过吏部侍郎,死谥文公,故世称韩吏部、韩文公。是唐代古文运动领袖,与柳宗儿合称韩柳。

    诗力求险怪新奇,雄浑重气势。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号士。

    其先世为太原人,后迁居下圭(今陕西渭南),出生于河南新郑。 贞元十五年进士。

    元和时曾任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因得权贵,贬为江州司马,晚年好佛,又自号乐居士。他一生作诗很多,以讽喻诗为最有名,语言通俗易懂,被称为“老妪能解”。

    叙事诗哪《琵琶行》、《长恨歌》等也极有名。 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溪生。

    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开成进士。

    因处于牛李常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其诗构思新奇,风格农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写得缠绵悱恻,为人传诵。

    但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都爱西昆好,只恨无人作郑笺”之诮。 高适(702-765),字达夫,德州莜(今河北景县)人,少潦倒落拓,四十岁后举有道科中第,授封丘县尉,不久即辞去,后来在河西节度使歌舒翰幕中掌书记,接触了大漠神奇风光和戍边士卒的艰苦生活。

    其诗直抒胸臆,不尚雕饰,以七言歌行最富特色,大多写边塞生活,与岑参齐名,也称“高岑”。

    二、求诗词达人解析

    这是杜甫死的那年成前一年 (七六九——七七○)漂泊长沙时所作,尽管自救不暇,但他仍没忘记国家。

    大历三年(768)杜甫离开夔州东下江陵,但江陵的亲友并未给他什么帮助,处处受到冷遇。无奈之下,只得再南下公安、岳阳,去投奔潭州(治所在今长沙市)刺史韦之俊。

    孰知韦又于大历四年病故。从此,杜甫就漂泊在潭州到岳阳的船上,直到一年后病故。

    这首《楼上》大概就写于在潭州登楼之时。诗中虽有离乱之中孤苦无依、四处飘流的伤感,但并未忘记国家和民族的苦难,并对自己无法为国效力感到无奈和惭愧,可见其忧国忧民的情怀至死不渝,诗中的“恋阙劳肝肺,论材愧杞楠”足以证明这一点。

    整首诗围绕孤苦无依四处飘流的伤感和忧国忧民情怀这两个方面,在结构上交综翻叠:诗中第五句“恋阙劳肝肺”与第三句“皇舆三极北”相对,第六句“论材愧杞楠”与第四句“身事五湖南”相对,前者表现其忧国忧民情怀,后者抒发飘泊江湖无法为国效力的无奈和伤感;在呼应叠合之中给人一种开阖翻叠的美感。大意是:时代是“乾坤含疮痍”,而自己却是“无力整乾坤”;远望天地之大,竟一筹莫展,故只有徒劳无益地搔头,一次次将白玉发簪抽出来。

    国君远在东西南之北,我却在遥远的五湖之南。把忧国忧民的希望寄托在皇帝身上,关心至极,自己又惭愧没有出众的才具。

    流离失所的动乱中,一身尚不能自救,更何能报国,也只有老死湖南而已。

    三、三到五位千古风流人物的事迹简介、有关典故以及诗词

    陶渊明 ),又名潜,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自号五柳先生,晚年更名潜,卒后亲友私谥靖节。浔阳柴桑人(今九江市)人,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辞赋家、散文家、田园诗人、隐逸诗人。 《五柳先生传》就是对他很好的描述: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hào)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shì)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zhé)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ceng)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hè)穿结,箪(dān)瓢屡空,晏(yàn)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qián)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极其言兹若人之俦(chóu)乎?酣觞(shāng)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yú)?"

    四、古今名人简介,事迹谁介绍几个

    孔子是中国最伟大的哲学家,他概括了中国人的基本思想,成为独创一套信仰体系的鼻祖。

    他的哲学根基于人生道德和用道德典范来教育人、管理人的政治观念,贯穿于中国人的生活和文化之中长达两千年之久,对世界上许多人都产生过很大的影响。秦 始 皇 秦始皇是一位伟大的中国皇帝。

    他在位期间(公元前238~前210),用武力统一了中国,实行了一系列影响广泛的改革。随后中国之所以一直保持着文化统一,这些改革是一个主要因素。

    成吉思汗(铁木真) 铁木真九岁时,他父亲被一个敌对部落的成员杀害。岁岁月月,家中的幸存者一直在危难和贫困的边缘上挣扎。

    这是一个不幸的开端,但是后来铁木真的境况还更为恶劣得多。年青时,他在一次敌对部落的突然袭击中被俘。

    由于怕他逃跑,他们给他脖子上套了一个木枷。但是铁木真却在一片原始荒凉的国土上,由一个完全无依无靠、目不识丁的囚犯崛身而起,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人物。

    孟 子 中国哲学家孟子是孔子最重要的继承人。他的学说如在《孟子》中所阐述的,许多世纪在中国颇受崇拜。

    他常被称为“亚圣”,即在智慧上仅次于孔子。他大约是孔子后200年间的人。

    隋文帝(杨坚) 中国皇帝隋文帝(原名杨坚)成功地统一了历经数百年严重分裂后的中国。 自从那时起,中国在大多数的世纪里都保持着他所建立的政治统一,因而基本上是世界强大的国家之一。

    政治统一带来的一个重要结果是中国人——大体占世界总人口的五分之一——比欧洲、中东和世界上大多数其他地区的居民都少受战争恐怖的折磨之苦。老 子 在卷帙浩繁的中国书海当中,有一卷薄而又薄可能在国外拥有最多的译者和读者,这本书名叫《老子》或《道德经》。

    《道德经》是解释道教哲学的主要经文。虽然今天没有几个人自称是道教徒,但是除了孔子以外,再没有哪一位中国哲学家对人类思想的影响象老子那样广泛和持久。

    岳 飞 岳飞,南宋抗金名将,字鹏举,相州汤阴(今属河南)人。曾率岳家军英勇抗金,后被投降派秦桧等人诬陷,被杀害。

    祖冲之 祖冲之是南北朝时期杰出的科学家,在数学、天文历法,机械制造等领域都有卓越的贡献。祖冲之在世界数学史上第一次把圆周率计算到小数点后七位,并和儿子祖目恒一起导出了球的体积公式,祖冲之在三十六岁时修改了历法,编制了先进的大明历。

    他还设计制造了利用水力磨面的水碓磨,。制造了“千里船”等。

    蔡 伦 他总结了西汉以来麻质纤维造纸的经验,改进造纸术,制成优质纸张“蔡侯纸”。造纸是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四大发明之一,对世界文明的传播有过重要贡献。

    五、以诗词的形式歌讼优秀人物、先进事迹、突出成绩,表达后勤人的工作

    八尺将军千里骓,拔山扛鼎不妨奇。

    范增力尽无施处,路到乌江君自知。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白马饰金羁, 连翩西北驰。借问谁家子, 幽并游侠儿。

    少小去乡邑, 扬声沙漠垂。宿昔秉良弓, 楛矢何参差。

    控弦破左的, 右发摧月支。仰手接飞猱, 俯身散马蹄。

    狡捷过猴猿, 勇剽若豹螭。边城多警急, 胡虏数迁移。

    羽檄从北来, 厉马登高堤。长驱蹈匈奴, 左顾陵鲜卑。

    弃身锋刃端, 性命安可怀?父母且不顾, 何言子与妻?

    名编壮士籍, 不得中顾私。捐躯赴国难, 视死忽如归。

    俯首甘为孺子牛、蜡炬成灰泪始干。

    六、古代英雄人物事迹,简介,小故事,什么思想品德

    于谦简介:

    于谦(1398-1457),明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字廷益,号节庵。永乐进士,宣德初授御史,曾随宣宗镇压汉王朱高煦之叛。出按江西,颂声满道。五年(1430年),以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正统十一年(1446年)遭王振等迫害下狱论死。后因两省百姓官吏乃至藩王力请复任。十四年土木之变,明英宗被瓦剌俘获,他力排南迁之议,坚请固守,进兵部尚书。代宗立,整饬兵备,部署要害,亲自督战,率师二十二万,列阵北京九门外,破瓦剌之军。加少保,总督军务。也先挟英宗逼和,他以社稷为重君为轻,不许。也先以无隙可乘,被迫释放英宗。英宗既归,仍以和议难恃,择京军精锐分十团营操练,又遣兵出关屯守,边境以安。其时朝野多事,乃独运征调,悉合机宜,号令明审,片纸行万里外无不惕息。他忧国忘身,口不言功,自奉俭约,所居仅蔽风雨,但性固刚直,颇遭众忌。天顺元年(1457年)英宗复辟,石亨等诬其谋立襄王之子,被杀。成化初,复官赐祭,弘治二年(1489年)谥肃愍。万历中,改谥忠肃。有《于忠肃集》。

    英雄事迹:

    于谦的最大的贡献是北京保卫战胜利,。

    京师保卫战或称北京保卫战是明正统十四年(1449年)中国明朝在兵部尚书于谦领导下,将蒙古瓦剌首领也先所率攻打北京的大军击退的战争,取得了北京保卫战的胜利。

    正统十四年(1449年)八月十六日,明军主力在土木堡遭遇惨败,几乎全军覆没,明英宗也被俘,消息传到京城,皇宫上下惊慌一片。土木之变,使明王朝遇到严重的危机。危急之时时任兵部尚书的于谦加强战备。十八日,皇太后命郕王朱祁钰监国。 京城大官富户纷纷南逃,有的大臣也主张南迁。于谦、陈循、王直坚决反对,主张保卫京师为天下根本。于谦临危受命,任兵部尚书。朱祁钰九月六日即皇帝位,是为明代宗,遥尊明英宗为太上皇,以明年为景泰元年。也先挟明英宗要挟明廷之计不逞,遂于十月率大军进犯北京。十月十一日瓦剌军抵北京城下,列阵西直门外,把明英宗放置在德胜门外空房内。十三日,于谦、石亨率军与瓦剌军战于德胜门外,瓦剌军大败。随后又转战至西直门进攻明军,也被明军击退。

    瓦剌军不甘失败,又在彰义门组织进攻,明军佯装失利,瓦剌军追到土城,被潜伏在民居内的明军火枪手阻击,死伤无数,不得推进。加上天寒地冻,京师外围守军的奋力抵抗,到十一月八日,瓦剌军退出塞外,京师解严。

    于谦和主战派官员领导和组织的京师保卫战,取得了胜利,粉碎了瓦剌军企图夺取北京的野心,明王朝转危为安。

    小故事:

    明朝有一位著名的民族英雄,名叫于谦,他在明宣宗、英宗、景宗各朝,都做过不小的官。当时官场黑暗,营私舞弊贪赃受贿成风,于谦抱定"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志向,出淤泥而不染,清廉奉公,颇有政绩。

    据说,于谦当"兵部侍郎"时,有一次巡抚河南。其时朝中宦官王振专权,骄横跋扈,贪赃纳贿,无所不用其极。地方官进京或京官奉差外出回京,都须向他献纳金银珠宝等贡品礼物,如若不然,就会遭到种种非难、打击和排挤。于谦对王振的不法妄为,早已十分厌恶。这次回京之时,有人私下劝他带些绢帕、蘑茹、线香之类的土特产品?送给权贵们作个人情。于谦听了哈哈一笑,当即展纸挥毫,赋诗一首:绢帕茹蘑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

    然后,他果然不带一物,两袖清风地上路了。由此,"清风两袖" (或曰"两袖清风" )这个成语便常常被用来形容正直、清廉的品行。

    思想品德:

    于谦有着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他有着磊落的襟怀和崇高的人格。

    于谦诗词:

    明代于谦的《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译文

    (石头)只有经过多次撞击才能从山上开采出来。它把烈火焚烧看成平平常常的事,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

    七、关于朱淑真的事迹 诗集 优美诗文等 介绍一下

    诗集他们已经说了

    〖生查子·元夕〗(争议中,有人说是欧阳修的作品)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近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生查子〗

    寒食不多时,几日东风恶。无绪倦寻芳,闲却秋千索。

    减翠裙交,病怯罗衣薄。不忍卷帘看,寂寞梨花落。

    年年玉镜台,梅蕊宫妆困。今岁未还家,怕见江南信。

    酒从别后疏,泪向愁中尽。遥想楚云深,人远天涯近。

    〖谒金门·春半〗

    春已半,触目此情无限。十二阑干闲倚遍,愁来天不管。

    好是风和日暖,输与莺莺燕燕。满院落花帘不卷,断肠芳草远。

    〖江城子·赏春〗

    斜风细雨作春寒。对尊前,忆前欢,曾把梨花,寂寞泪阑干。

    芳草断烟南浦路,和别泪,看青山。

    昨宵结得梦夤缘。水云间,俏无言,争奈醒来,愁恨又依然。

    展转衾裯空懊恼,天易见,见伊难。

    〖减字木兰花·春怨〗

    独行独坐,独唱独酬还独卧。伫立伤神,无奈轻寒著摸人。

    此情谁见,泪洗残妆无一半。愁病相仍,剔尽寒灯梦不成。

    〖眼儿媚〗

    迟迟春日弄轻柔,花径暗香流。清明过了,不堪回首,云锁朱楼。

    午窗睡起莺声巧,何处唤春愁。绿杨影里,海棠亭畔,红杏梢头。

    八、古今名人简介,事迹谁介绍几个

    岳飞(1103年3月24日—1142年1月27日),精忠报国之人,著名军事家、民族英雄 [1] [2] 、抗金名将,字鹏举,南宋中兴四将(岳飞、韩世忠、张俊、刘光世)之一。

    死后谥武穆,后改谥忠武,汉族。河北西路相州汤阴县永和乡孝悌里(今河南省安阳市汤阴县城东30里的菜园镇程岗村)人。

    岳飞20岁投军抗金。绍兴十一年(1141年)十二月二十九日,秦桧以“其事莫须有”(难道没有这样的事吗)的罪名将岳飞治罪,在临安大理寺狱中被狱卒拉肋(猛击胸肋)而死,还有两种说法为“赐毒酒”而死和被吊死。

    正史中对岳飞之死没有详细记载。时年三十九岁。

    岳飞作为我国历史上的抗金民族英雄,其精忠报国的精神深受中国各族人民的敬佩。留有《岳武穆集》。

    存词3首。其率领的军队被称为“岳家军”,金人流传着“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名句,岳飞被诬害后金国人举国喝酒庆祝。

    表示对“岳家军”的最高赞誉。 李白(701年2月8日—762年12月),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贺知章评李白,李白亦自诩)。

    汉族,祖籍陇西成纪(现甘肃静宁),生于中亚西域的碎叶城(在今吉尔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凯克以东的托克马克市附近),4岁迁居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省江油市,这种说法以郭沫若为代表)。我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称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

    其诗风格豪放飘逸洒脱,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

    韩愈云:“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调张籍》)。

    唐朝文宗御封李白的诗歌、裴旻的剑舞、张旭的草书为“三绝”。李白的剑术在唐朝可排第二(在裴旻之下),但是,如果李白弃文从武,专心研究剑术,相信是不会亚于裴旻的。

    与李商隐、李贺三人并称唐代“三李”。李白在年轻的时候是一位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侠士(这与他的三大思想之一的侠士思想有关),《野史》上有若干关于这方面的记载。

    李白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静宁县),隋朝末年,因避乱(一说被流放)迁徙到中亚细亚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马克附近),李白即诞生于此。他的一生,绝大部分在漫游中度过。

    五岁时,其家迁入绵州彰明县(今四川江油)。二十岁时只身出川,开始了广泛漫游,南到洞庭湘江,东至吴、越,寓居在安陆(今湖北省安陆市)、应山(今湖北省广水市)。

    他到处游历,希望结交朋友,干谒社会名流,从而得到引荐,一举登上高位,去实现政治理想和抱负。可是,十年漫游,却一事无成。

    他又继续北上太原、长安,东到齐、鲁各地,并寓居山东任城(今山东济宁)。这时他已结交了不少名流,创作了大量优秀诗篇,诗名满天下。

    天宝初年,由道士吴筠推荐,唐玄宗召他进京,命他供奉翰林。不久,因权贵的谗言,于天宝三、四年间(公元744或745年),被排挤出京。

    此后,他在江、淮一带盘桓,思想极度烦闷。 李白生活在唐代极盛时期,具有“济苍生”、“安黎元”的进步理想,毕生为实现这一理想而奋斗。

    他的大量诗篇,既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繁荣气象,也揭露和批判了统治集团的荒淫和腐败,表现出蔑视权贵,反抗传统束缚,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积极精神。在艺术上,他的诗想象新奇,构思奇特,感情强烈,意境奇伟瑰丽,语言清新明快,气势雄浑瑰丽,风格豪迈潇洒,形成豪放、超迈的艺术风格,达到了我国古代积极浪漫主义诗歌艺术的高峰。

    存诗近千首,有《李太白集》,是盛唐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 集诗人、神仙家、驴友、纵横家为一身的伟大天才。

    民间流传,高力士曾为他脱靴,杨贵妃曾为他磨墨。 杜甫赞曰: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杜甫(712~770),字子美,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杜工部。原籍襄阳。

    一生坎坷。其诗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称为“诗史”。

    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被后世诗家尊为“诗圣”。

    汉族,河南巩县(今郑州巩义)人,原籍湖北襄阳。杜甫的远祖为晋代功名显赫的杜预。

    曾祖父杜依艺曾任巩令一职,祖父是初唐诗人杜审言官至膳部员外郎且有自己的自传,父亲杜闲有奉天令一职。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世称“诗圣”、世界文化名人,与李白并称“李杜”。

    杜甫曾任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因此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诗被誉为“诗史”。

    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杜甫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其中很多是传颂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别”,并有《杜工部集》传世;其中“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和《潼关吏》,“三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和《垂老别》。

    杜甫的诗篇流传数量是唐诗里最多最广泛的,是唐代最杰出的诗人之一,对后世影响深远。 杜甫与杜牧是远房宗亲,同为晋朝灭孙吴的大将杜预之后裔(杜甫为杜预二十世孙)。

    白居易(772~846)生于唐代宗大历七年,卒于武宗会昌六年。字乐天,晚号香山居士,汉族,河南新郑人,是。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