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百科 > 百科
  • 有关'古诗词'的艺术字

    一、关于艺术的古诗词

    李凭箜篌引 《李凭箜篌引》是唐代诗人李贺的作品。

    此诗运用一连串出人意表的比喻,传神地再现了乐工李凭创造的诗意浓郁的音乐境界,生动地记录下李凭弹奏箜篌的高超技艺,也表现了作者对乐曲有深刻理解,具备丰富的艺术想象力。全诗语言峭丽,构思新奇,独辟蹊径,对乐曲本身,仅用两句略加描摹,而将大量笔墨用来渲染乐曲惊天地、泣鬼神的动人效果,大量的联想、想象和神话传说,使作品充满浪漫主义气息。

    作品原文 版本一 李凭箜篌引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白凝云颓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梦入坤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版本二 李凭箜篌引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⑴李凭:当时的梨园艺人,善弹奏箜篌。杨巨源《听李凭弹箜篌》诗曰:“听奏繁弦玉殿清,风传曲度禁林明。

    君王听乐梨园暖,翻到《云门》第几声?”“花咽娇莺玉嗽泉,名高半在玉筵前。汉王欲助人间乐,从遣新声坠九天。”

    箜篌引:乐府旧题,属《相和歌·瑟调曲》。箜篌:古代弦乐器。

    又名空侯、坎侯。形状有多种。

    据诗中“二十三丝”,可知李凭弹的是竖箜篌。引:一种古代诗歌体裁,篇幅较长,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有五言、七言、杂言。

    ⑵吴丝蜀桐:吴地之丝,蜀地之桐。此指制作箜篌的材料。

    张:调好弦,准备调奏。高秋:指弹奏时间。

    这句说在深秋天气弹奏起箜篌。⑶空白:一作“空山”。

    《列子·汤问》:“秦青抚节悲歌,响遏行云”。此句言山中的行云因听到李凭弹奏的箜篌声而凝定不动了。

    ⑷江娥:一作“湘娥”。李衎《竹谱详录》卷六:“泪竹生全湘九疑山中……《述异记》云:‘舜南巡,葬于苍梧,尧二女娥皇、女英泪下沾竹,文悉为之斑。

    ’一名湘妃竹。”素女:传说中的神女。

    《汉书·郊祀志上》:“秦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帝禁不止,故破其瑟为二十五弦。”这句说乐声使江娥、素女都感动了。

    ⑸中国:即国之中央,意谓在京城。⑹昆山玉碎凤凰叫:昆仑玉碎,形容乐音清脆。

    昆山,即昆仑山。凤凰叫,形容乐音和缓。

    ⑺芙蓉泣露、香兰笑:形容乐声时而低回,时而轻快。⑻十二门:长安城东西南北每一面各三门,共十二门,故言。

    这句是说清冷的乐声使人觉得长安城沉浸在寒光之中。⑼二十三丝:《通典》卷一百四十四:“竖箜篌,胡乐也,汉灵帝好之,体曲而长,二十三弦。

    竖抱于怀中,用两手齐奏,俗谓之擘箜篌。”“紫皇”:道教称天上最尊的神为“紫皇”。

    这里用来指皇帝。⑽女娲:中华上古之神,人首蛇身,为伏羲之妹,风姓。

    《淮南子·览冥训》和《列子·汤问》载有女娲炼五色石补天故事。⑾石破天惊逗秋雨:补天的五色石(被乐音)震破,引来了一场秋雨。

    逗,引。⑿坤山:一作“神山”。

    神妪(yù):《搜神记》卷四:“永嘉中,有神现兖州,自称樊道基。有妪号成夫人。

    夫人好音乐,能弹箜篌,闻人弦歌,辄便起舞。”所谓“神妪”,疑用此典。

    从这句以下写李凭在梦中将他的绝艺教给神仙,惊动了仙界。⒀老鱼跳波:鱼随着乐声跳跃。

    源自《列子·汤问》:“瓠巴鼓琴而鸟舞鱼跃。” ⒁吴质:即吴刚。

    《酉阳杂俎》卷一:“旧言月中有桂,有蟾蜍。故异书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树创随合。

    人姓吴名刚,西河人,学仙有过,谪令伐树。” ⒂露脚:露珠下滴的形象说法。

    寒兔:指秋月,传说月中有玉兔,故称。白话译文 在深秋的夜晚,弹奏起吴丝蜀桐制成精美的箜篌。

    听到美妙的乐声,天空的白云凝聚起来不再飘游。湘娥把泪珠洒满斑竹,九天素女也牵动满腔忧愁。

    出现这种情况,是由于乐工李凭在京城弹奏箜篌。乐声清脆动听得就像昆仑山美玉击碎,凤凰鸣叫;时而使芙蓉在露水中饮泣,时而使香兰开怀欢笑。

    清脆的乐声,融和了长安城十二门前的清冷光气。二十三根弦丝高弹轻拨,打动了高高在上的天帝。

    高亢的乐声直冲云霄,冲上女娲炼石补过的天际。好似补天的五彩石被击破,逗落了漫天绵绵秋雨。

    幻觉中仿佛乐工进入了神山,把技艺向女仙传授;老鱼兴奋得在波中跳跃,瘦蛟也翩翩起舞乐悠悠。月宫中吴刚被乐声吸引,彻夜不眠在桂树下逗留。

    桂树下的兔子也伫立聆听,不顾露珠斜飞寒飕飕!创作背景 此诗大约作于唐宪宗元和六年(811年)至元和八年(813年),当时李贺任职于长安,官奉礼郎(执掌祭祀的九品小官)。作品鉴赏 整体赏析 李凭是梨园弟子,因善弹箜篌,名噪一时。

    “天子一日一回见,王侯将相立马迎”,身价之高,似乎远远超过盛唐时期的著名歌手李龟年。他的精湛技艺,受到诗人们的热情赞赏。

    李贺此篇想象丰富,设色瑰丽,艺术感染力很强。清人方扶南把它与白居易的《琵琶行》、韩愈的《听颖师弹琴》相提并论,推许为“摹写声音至文”。

    诗。

    二、有关艺术魅力的古诗文

    中国五千年悠久文化,产生了许多的文字与文体,其中最有特色的,高度凝炼的便是诗歌,一首诗,就是一篇文章,甚至一本书,古诗散发出一种难以抗拒的魅力。

    读诗,让你成为一个有内蕴的人。王维的诗中有画,明明只是读诗,眼前却常常表现一幅幅画面。“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这些脍炙人口的诗句并没有新奇的结构,奇特的想象,绚丽的情思,有的只是平淡如水,近乎白话的语言,可却有一种难以言喻的魅力,使人一遍又一遍的去读去品。其实,做人何尝不是这样呢?追求名利,跟随潮流,让自己金光闪闪,其实只是为了掩饰自己空白而又自卑的心罢了。一个真正自信的,有才华的人并不需要这些外在的修饰,他仅仅是站在那里,就有一种让人折服的气场。“天然去雕饰,清水出芙蓉”的美才是真正的美,它是由内而外的。所以。读诗,让我们成为一个有内蕴的人吧!

    读诗,让你成为一个洒脱的人。时光易逝,一生几十年仿佛一眨眼就过去了,人于世光,如蚍蜉于天地,沧海之一粟,有时难免会产生一些伤怀。这时去读一读李白,苏轼的诗,去品味诗中的洒脱人生。“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的狂放,“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自信,“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淡然,他们活得随性,没有为世俗所累,难道不是这样吗?人生短短数十载,如果不能活得充实洒脱尽兴,岂不可惜?让我们做一个洒脱的人吧!

    读诗,让你成为一个正直的人。现在的人,少了一份“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决心,多了一份利欲熏心的贪婪,少了一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坚持,多了一份溜须拍马的奉承;少了一份“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俱欢颜”的博爱,多了一份自私的贪心。所以,读诗,让我们成为一个正直的人。

    古诗,就像茶一样,初入口只觉苦涩,但却有绵长的回味,期中蕴含了无数做人的道理,需要仔细品读,这大概就是古诗的魅力吧!

    诗词如歌,在平平仄仄中婉转悠扬,在抑扬顿挫里低回不尽,让人忘忧,使人开颜;诗词如画,在虫鱼鸟兽中描摹自

    然,在小桥流水中展现乾坤,为我们描绘出或凄美、或壮阔、或静谧、或热烈的绝美意境;诗词又像一位哲人,在历经千年后,向我们娓娓道来人生的真谛,激励我

    们走向生活,面对挑战。

    喜欢诗词,喜欢诗词的韵律美。谁不曾陶醉于诗词的天籁中?谁不曾被诗词的音韵之美拨动心弦而乐以忘忧、喜笑颜开?牙牙学语时,我们被父母教以“春眠不

    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虽然不通其意,但心中却有种异样的感觉;上小学时,我们背着手,昂着头,摇晃着脑袋朗诵“牧童骑黄牛,歌声

    振林越。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个个都瞪着无知的双眼,乐在其中;至于现在,当我在心中吟诵“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时,仍有一种异样的感

    觉——这就是诗词的音乐美所带来的美好体验。诗词如歌,让我们陶冶性情,促我们享受人生。

    喜欢诗词,喜欢陶醉于诗词的意境。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开始向往荒居野处的古人,携一张琴,捧一杯茶,于深山幽林之中偃仰啸歌,在千里澄江之上快乐垂钓。与

    自然同呼吸,和天地共变幻,倘佯在大自然奇妙的景物中。喜欢陶渊明式的隐居,“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淡观天边云卷云

    舒;沉醉于王维的山水田园,“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更流连于苏轼“水风清,晚霞明”的初晴凤凰山,“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西

    子湖畔……诗词如画,展现了自然万物的奇妙瑰丽,我只愿做一个画中人,永远陶醉在诗词的意境中。

    古诗词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从《诗经》起,一直到今天,古诗词以其广泛的内容,深邃的内涵,真挚的情感,承载着华夏民族辉煌的历史。古诗词正是先人给予我们的一份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三、关于艺术的古诗词

    李凭箜篌引 《李凭箜篌引》是唐代诗人李贺的作品。

    此诗运用一连串出人意表的比喻,传神地再现了乐工李凭创造的诗意浓郁的音乐境界,生动地记录下李凭弹奏箜篌的高超技艺,也表现了作者对乐曲有深刻理解,具备丰富的艺术想象力。全诗语言峭丽,构思新奇,独辟蹊径,对乐曲本身,仅用两句略加描摹,而将大量笔墨用来渲染乐曲惊天地、泣鬼神的动人效果,大量的联想、想象和神话传说,使作品充满浪漫主义气息。

    作品原文版本一李凭箜篌引吴丝蜀桐张高秋,空白凝云颓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梦入坤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版本二李凭箜篌引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注释译文词句注释⑴李凭:当时的梨园艺人,善弹奏箜篌。杨巨源《听李凭弹箜篌》诗曰:“听奏繁弦玉殿清,风传曲度禁林明。

    君王听乐梨园暖,翻到《云门》第几声?”“花咽娇莺玉嗽泉,名高半在玉筵前。汉王欲助人间乐,从遣新声坠九天。”

    箜篌引:乐府旧题,属《相和歌·瑟调曲》。箜篌:古代弦乐器。

    又名空侯、坎侯。形状有多种。

    据诗中“二十三丝”,可知李凭弹的是竖箜篌。引:一种古代诗歌体裁,篇幅较长,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有五言、七言、杂言。

    ⑵吴丝蜀桐:吴地之丝,蜀地之桐。此指制作箜篌的材料。

    张:调好弦,准备调奏。高秋:指弹奏时间。

    这句说在深秋天气弹奏起箜篌。⑶空白:一作“空山”。

    《列子·汤问》:“秦青抚节悲歌,响遏行云”。此句言山中的行云因听到李凭弹奏的箜篌声而凝定不动了。

    ⑷江娥:一作“湘娥”。李衎《竹谱详录》卷六:“泪竹生全湘九疑山中……《述异记》云:‘舜南巡,葬于苍梧,尧二女娥皇、女英泪下沾竹,文悉为之斑。

    ’一名湘妃竹。”素女:传说中的神女。

    《汉书·郊祀志上》:“秦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帝禁不止,故破其瑟为二十五弦。”这句说乐声使江娥、素女都感动了。

    ⑸中国:即国之中央,意谓在京城。⑹昆山玉碎凤凰叫:昆仑玉碎,形容乐音清脆。

    昆山,即昆仑山。凤凰叫,形容乐音和缓。

    ⑺芙蓉泣露、香兰笑:形容乐声时而低回,时而轻快。⑻十二门:长安城东西南北每一面各三门,共十二门,故言。

    这句是说清冷的乐声使人觉得长安城沉浸在寒光之中。⑼二十三丝:《通典》卷一百四十四:“竖箜篌,胡乐也,汉灵帝好之,体曲而长,二十三弦。

    竖抱于怀中,用两手齐奏,俗谓之擘箜篌。”“紫皇”:道教称天上最尊的神为“紫皇”。

    这里用来指皇帝。⑽女娲:中华上古之神,人首蛇身,为伏羲之妹,风姓。

    《淮南子·览冥训》和《列子·汤问》载有女娲炼五色石补天故事。⑾石破天惊逗秋雨:补天的五色石(被乐音)震破,引来了一场秋雨。

    逗,引。⑿坤山:一作“神山”。

    神妪(yù):《搜神记》卷四:“永嘉中,有神现兖州,自称樊道基。有妪号成夫人。

    夫人好音乐,能弹箜篌,闻人弦歌,辄便起舞。”所谓“神妪”,疑用此典。

    从这句以下写李凭在梦中将他的绝艺教给神仙,惊动了仙界。⒀老鱼跳波:鱼随着乐声跳跃。

    源自《列子·汤问》:“瓠巴鼓琴而鸟舞鱼跃。”⒁吴质:即吴刚。

    《酉阳杂俎》卷一:“旧言月中有桂,有蟾蜍。故异书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树创随合。

    人姓吴名刚,西河人,学仙有过,谪令伐树。”⒂露脚:露珠下滴的形象说法。

    寒兔:指秋月,传说月中有玉兔,故称。白话译文在深秋的夜晚,弹奏起吴丝蜀桐制成精美的箜篌。

    听到美妙的乐声,天空的白云凝聚起来不再飘游。湘娥把泪珠洒满斑竹,九天素女也牵动满腔忧愁。

    出现这种情况,是由于乐工李凭在京城弹奏箜篌。乐声清脆动听得就像昆仑山美玉击碎,凤凰鸣叫;时而使芙蓉在露水中饮泣,时而使香兰开怀欢笑。

    清脆的乐声,融和了长安城十二门前的清冷光气。二十三根弦丝高弹轻拨,打动了高高在上的天帝。

    高亢的乐声直冲云霄,冲上女娲炼石补过的天际。好似补天的五彩石被击破,逗落了漫天绵绵秋雨。

    幻觉中仿佛乐工进入了神山,把技艺向女仙传授;老鱼兴奋得在波中跳跃,瘦蛟也翩翩起舞乐悠悠。月宫中吴刚被乐声吸引,彻夜不眠在桂树下逗留。

    桂树下的兔子也伫立聆听,不顾露珠斜飞寒飕飕!创作背景此诗大约作于唐宪宗元和六年(811年)至元和八年(813年),当时李贺任职于长安,官奉礼郎(执掌祭祀的九品小官)。作品鉴赏整体赏析李凭是梨园弟子,因善弹箜篌,名噪一时。

    “天子一日一回见,王侯将相立马迎”,身价之高,似乎远远超过盛唐时期的著名歌手李龟年。他的精湛技艺,受到诗人们的热情赞赏。

    李贺此篇想象丰富,设色瑰丽,艺术感染力很强。清人方扶南把它与白居易的《琵琶行》、韩愈的《听颖师弹琴》相提并论,推许为“摹写声音至文”。

    四、关于艺术的诗句有哪些

    关于艺术的诗句具体如下:

    1. 《对琴酒》 唐代 白居易

    泠泠秋泉韵,贮在龙凤池。油油春云心,一杯可致之。

    自古有琴酒,得此味者稀。只应康与籍,及我三心知。

    2. 《琴》 唐代 王昌龄

    孤桐秘虚鸣,朴素传幽真。仿佛弦指外,遂见初古人。

    意远风雪苦,时来江山春。高宴未终曲,谁能辨经纶。

    3. 《听蜀僧濬弹琴》 唐代 李白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嵋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4. 《无题》 南宋 白玉蟾

    十指生秋水,数声弹夕阳。不知君此曲,曾断几人肠。

    心造虚无外,弦鸣指甲间。夜来宫调罢,明月满空山。

    声出五音表,弹超十指外。鸟啼花落处,曲罢对春风。

    5. 《风中琴》 唐代 卢仝

    五音六律十三徽,龙吟鹤响思庖羲。

    一弹流水一弹月,水月风生松树枝。

    五、描写艺术字的诗句

    观其力而不失,身姿展而不夸,笔迹流水行云.

    形容书法类的成语

    笔酣墨饱:笔墨运用得很畅快,很充分.多形容书法、诗文酣畅浑厚.

    笔走龙蛇:笔下龙蛇腾跃.形容书法笔势雄健洒脱.也代指挥毫写字.

    初写黄庭:黄庭:道家经典《黄庭经》,晋人有《黄庭经》小楷书帖.旧时评论书法有“初写黄庭,恰到好处”的成语.后用来比喻作事恰到好处.

    春蚓秋蛇:比喻书法拙劣,像春天蚯蚓和秋天蛇的行迹那样弯曲.

    剑拔弩张:剑从鞘里拔出来了,弓也张开了.形容形势紧张,一触即发.后也比喻书法雄健,有气势.

    举例发凡:左丘明为《春秋》作传,把《春秋》书法归纳为若干类例,加以概括的说明.后因称分类举例以说明一书的体例为“举例发凡”.参“发凡起例”.

    力透纸背:原指书法遒劲有力,现也用来形容诗文生动,深刻有力.

    龙飞凤舞:如龙飞腾,似凤飞舞.原形容气势奔放雄壮.现多形容书法笔势活泼,形容灵活熟练地书写,也形容栩栩如生的龙凤造型艺术.

    龙蛇飞动:形容书法笔势的劲健生动.苏轼《西江月·平山堂》词:“十年不见老仙翁,壁上龙蛇飞动.”

    鸾飘凤泊:鸾:传说中凤凰一类的鸟.原来形容书法潇洒,毫无拘束.也比喻进修生夫妻离散.

    鸾翔凤翥:翥:高高地飞起.比喻书法笔势飞动的姿态.

    美女簪花:形容书法或诗文风格的娟秀多姿.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