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日友好的诗词
一、急求有关中日友好关系的古诗词
李白——《哭晁卿衡》
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
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
【赏析】:
晁衡,又作朝衡,日本人,原名阿倍仲麻吕。唐开元五年(717),随日本第九次遣唐使团来中国求学,学成后留在唐朝廷内作官,历任左补阙、左散骑常侍、镇南都护等职。与当时著名诗人李白、王维等友谊深厚,曾有诗篇唱和。天宝十二载,晁衡以唐朝使者身份,随同日本第十一次遣唐使团返回日本,途中遇大风,传说被溺死。李白这首诗就是在这时写下的。
晁衡和日本使团离开长安一同归国。唐玄宗还写了一首《送日本使》的五言律诗,以表达热情欢送,全诗为:日下非殊俗,天中嘉会朝。念余怀义远,矜尔畏途遥。涨海宽秋月,归帆驶夕飙。因惊彼君子,王化远昭昭。
晁衡,又作朝衡,字巨卿,还入了唐朝的国籍。他在中国一直生活了三十余年,历仕玄宗、肃宗、代宗三朝。他长期旅居中国,也常常怀念故国,他在一首题为《长安望月》的诗中写道:
辽阔长天玉镜升,仰首遥望动乡情。犹是当年春日月,曾在三笠山顶明
晁衡在长安遇见了日本遣唐使藤原清河,他就急欲随藤原回国探亲。他的要求得到了玄宗的准许。他写了《衔命还国作》一诗:
衔命将辞国,非才忝侍臣。天中恋明主,海外忆慈亲。
伏奏违金阙,騑骖去玉津。蓬莱乡路远,若木故园林。
西望怀恩日,东归感义辰。平生一宝剑,留赠结交人。
这首诗抒写了晁衡既怀念故园,又流连大唐的矛盾心理。
晁衡临行时,长安的友人纷纷为他送行。玄宗、王维、包佶等人还作诗赠别。王维写了《送秘书晁监还日本国》的诗相赠,诗曰:
积水不可极,安知沧海东。九州岛何处远?万里若乘空。
向国唯看日,归帆但信风。鳌身映天黑,鱼眼射波红。
乡树扶桑外,主人孤岛中。别离方异域,音信若为通。
在当时的科学水平和技术条件下,横渡大海去到日本,是一件生死难以预料的冒险行为,王维在诗中就写出了他的迷茫和担忧,字里行间漾溢着他对晁衡深厚诚挚的友情。
在《全唐诗》里,我还查到了诗人包佶的一首送别诗《送日本国聘贺使晁巨卿东归》:
上才生下国,东海是西邻。九译蕃君使,千年圣主臣。
野情偏得礼,木性本含仁。锦帆乘风转,金装照地新。
孤城开蜃阁,晓日上朱轮。早识来朝岁,涂山玉帛均。
包佶在诗中对晁衡的才学、人品称赞有加,对他渡海一事,包佶要比王维乐观一些,色彩也较为明丽,还希望晁衡探亲后,早日回到唐朝。
藤原与晁衡先由陆路从长安到苏州,然后在苏州乘船出发回日本。不幸船至琉球,海上忽遇风暴恶浪,船舶漂流到了越南。公元753年,在长安误传出他们所乘舟船倾覆遇难的消息。李白等朋友们听到晁衡遇难的噩耗后,十分悲痛,李白写了一首《哭晁衡》的诗,诗云:
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悟。
http://www.china.com.cn/culture/txt/2007-04/07/content_8080448.htm
二、中日友好的诗句
第一首万里长城十亿兵, 国难岂待儿孙平。
愿提十万虎狼旅, 跨马扬刀入东京。第二首雄师百万何壮哉,华夏今日多良才。
壮士年年思灭日,豪杰何曾忘征台。第三首那怕华夏全是坟,也要杀光日本人。
宁肯大陆长满草,也要收复钓鱼岛。第四首弹指往事转瞬间,更念抗日烽火天。
健儿慷慨生死别,买断忠义不用钱。 出雄师,捷报传,伤痕累累也难免。
华夏山河啼血笑,珍惜胜利六十年。 第五首原创:渔家傲 狂飙怒潮何处是? 中华神州百万里。
资讯频传愤满纸! 振臂呼, 匹夫皆爱天下事。 寄语滔滔东海水, 何日驾舟踏失地? 我等白头真老亦! 恨无寐, 鬓丝几缕家国里。
第六首 原创:蔑东瀛 硝烟散尽六十年,蠢蠢欲动窥疆边。 经济侵略文代武,处心积虑暗藏奸。
东瀛孤岛浊浪逐,船坚炮利蓄势发。 窜改课本狼子心,何顾东亚百万骨。
中华怒吼出檄文,岂容倭寇害子孙! 万众一心生死赴,抗日自有后来人! 第七首那时我叫大唐, 威震世界我强盛无比。 你赤着双脚、衣衫褴褛。
诚惶诚恐你走进我的光辉大殿里。 我记得我叫秦的时候曾让徐福, 带领三千童男童女, 远渡东海, 扎根到你那里。
因此我认定: 有我的血液流到你的血管里。 对于你的潦倒, 我没有嫌弃。
我给了你锦衣朝服, 我盛唐全部礼仪、和那双你穿到现在的木屐。 你千恩万谢, 满口“哈依、哈依”。
你藏不住那贪婪的目光, 我告诫自己-- 这是一个人面兽心的家伙,就象在图上: 它的形状象一只可恶的虫蚁。 仁至义尽我送你回去, 还教给你我盛世的全部礼仪。
你走之后我轻声自语: “它还会回来”-- 我等着你。 当我叫明的时候我等到了你。
你手拿倭刀, 穿着我教你做的唐衣。 你说你并不得已, 因为后面有驱赶你的丰臣秀吉。
杀人放火你奸淫掠虏, 戚家儿郎把你赶下海去。 用东海水我洗着伤口, 贼心不死的禽兽-- 我等着你! 日月如梭我身染重疾, 东方的巨人渐渐不能自己。
围攻撕咬我的兽群中, 我又看见了你: 强盗火拼你咬走了俄国熊罴, 独占我北方要地。 贪心不足你膨胀的恶欲。
终于到了“九.一八”那是一九三一, 血肉从我身上分离, 于是有了伪满供你驱骑。 欲壑难平你得寸进尺, 疯狂的野兽你竞妄想把世界归己。
一九三七的七月七, 我的胸膛上你印上了铁蹄。 作威作福你那么得意, 心在淌血我把仇恨铭记。
多行不义你必自毙, 自作自受-- 蘑菇云中你看见了自己的广岛和长崎。 夹着尾巴你滚了回去, 还有那面沾满血腥的膏药旗。
跟在霸强后面, 你又觉得有势可倚。 偷机取巧你开始发迹, 一夜之间你觉得富得无人可比。
不改的本性让你又暗藏杀人的利器, 打着自卫的幌子想把世人蒙弊。 为富不仁你开始觉得自己家里挤, 又妄想到我的岛上来“钓鱼”! 伤疤犹在你就忘了痛, 参拜亡灵的政客们啊, 在靖国神社你们是否看见了东条英机? 往日的屈辱我怎能忘记? 昨天的病夫现在已有了强壮的身躯! 睁大眼睛我看你要向何处去? 还想再来吗? --世世代代我等着你! 狼生的孩子仍然要吃肉, 魔鬼释缚后还会害人。
鬼魂在庙宇里在受膜拜, 人人都知道你贼心不死。 多少年来我受了你多少凌辱和欺骗, 强霸面前你又有狗仗人势, 又见到膏药旗在我的家里?! 我知道,你早晚还会回来, 如同饿狼常来觅食。
子弹上膛的猎枪手中拿紧吧, 我世世代代等着你! -----我等着你!!。
三、急求有关中日友好关系的古诗词
李白——《哭晁卿衡》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
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赏析】:晁衡,又作朝衡,日本人,原名阿倍仲麻吕。
唐开元五年(717),随日本第九次遣唐使团来中国求学,学成后留在唐朝廷内作官,历任左补阙、左散骑常侍、镇南都护等职。与当时著名诗人李白、王维等友谊深厚,曾有诗篇唱和。
天宝十二载,晁衡以唐朝使者身份,随同日本第十一次遣唐使团返回日本,途中遇大风,传说被溺死。李白这首诗就是在这时写下的。
晁衡和日本使团离开长安一同归国。唐玄宗还写了一首《送日本使》的五言律诗,以表达热情欢送,全诗为:日下非殊俗,天中嘉会朝。
念余怀义远,矜尔畏途遥。涨海宽秋月,归帆驶夕飙。
因惊彼君子,王化远昭昭。晁衡,又作朝衡,字巨卿,还入了唐朝的国籍。
他在中国一直生活了三十余年,历仕玄宗、肃宗、代宗三朝。他长期旅居中国,也常常怀念故国,他在一首题为《长安望月》的诗中写道: 辽阔长天玉镜升,仰首遥望动乡情。
犹是当年春日月,曾在三笠山顶明晁衡在长安遇见了日本遣唐使藤原清河,他就急欲随藤原回国探亲。他的要求得到了玄宗的准许。
他写了《衔命还国作》一诗: 衔命将辞国,非才忝侍臣。天中恋明主,海外忆慈亲。
伏奏违金阙,騑骖去玉津。蓬莱乡路远,若木故园林。
西望怀恩日,东归感义辰。平生一宝剑,留赠结交人。
这首诗抒写了晁衡既怀念故园,又流连大唐的矛盾心理。晁衡临行时,长安的友人纷纷为他送行。
玄宗、王维、包佶等人还作诗赠别。王维写了《送秘书晁监还日本国》的诗相赠,诗曰: 积水不可极,安知沧海东。
九州岛何处远?万里若乘空。 向国唯看日,归帆但信风。
鳌身映天黑,鱼眼射波红。 乡树扶桑外,主人孤岛中。
别离方异域,音信若为通。 在当时的科学水平和技术条件下,横渡大海去到日本,是一件生死难以预料的冒险行为,王维在诗中就写出了他的迷茫和担忧,字里行间漾溢着他对晁衡深厚诚挚的友情。
在《全唐诗》里,我还查到了诗人包佶的一首送别诗《送日本国聘贺使晁巨卿东归》: 上才生下国,东海是西邻。九译蕃君使,千年圣主臣。
野情偏得礼,木性本含仁。锦帆乘风转,金装照地新。
孤城开蜃阁,晓日上朱轮。早识来朝岁,涂山玉帛均。
包佶在诗中对晁衡的才学、人品称赞有加,对他渡海一事,包佶要比王维乐观一些,色彩也较为明丽,还希望晁衡探亲后,早日回到唐朝。 藤原与晁衡先由陆路从长安到苏州,然后在苏州乘船出发回日本。
不幸船至琉球,海上忽遇风暴恶浪,船舶漂流到了越南。公元753年,在长安误传出他们所乘舟船倾覆遇难的消息。
李白等朋友们听到晁衡遇难的噩耗后,十分悲痛,李白写了一首《哭晁衡》的诗,诗云: 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悟。
http://www.china.com.cn/culture/txt/2007-04/07/content_8080448.htm。
四、找一首关于中日友好往来的古诗并且写感想800字
哭晁卿衡 李白 日本晁卿辞帝都, 征帆一片绕蓬壶。
明月不归沉碧海, 白云愁色满苍梧。 诗的标题“哭”字,表现了诗人失去好友的悲痛和两人超越国籍的真挚感情,使诗歌笼罩着一层哀惋的气氛。
“日本晁卿辞帝都”,帝都即唐京都长安,诗用赋的手法,一开头就直接点明人和事。诗人回忆起不久前欢送晁衡返国时的盛况:唐玄宗亲自题诗相送,好友们也纷纷赠诗,表达美好的祝愿和殷切的希望。
晁衡也写诗答赠,抒发了惜别之情。 “征帆一片绕蓬壶”,紧承上句。
作者的思绪由近及远,凭借想象,揣度着晁衡在大海中航行的种种情景。“征帆一片”写得真切传神。
船行驶在辽阔无际的大海上,随着风浪上下颠簸,时隐时现,远远望去,恰如一片树叶飘浮在水面。“绕蓬壶”三字放在“征帆一片”之后更是微妙。
“蓬壶”即传说中的蓬莱仙岛,这里泛指海外三神山,以扣合晁衡归途中岛屿众多的特点,与“绕”字相应。同时,“征帆一片”,飘泊远航,亦隐含了晁衡的即将遇难。
“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这两句,诗人运用比兴的手法,对晁衡作了高度评价,表达了自己的无限怀念之情。
前一句暗指晁衡遇难,明月象征着晁衡品德的高洁,而晁衡的溺海身亡,就如同皓洁的明月沉沦于湛蓝的大海之中,含意深邃,艺术境界清丽幽婉,同上联中对征帆远航环境的描写结合起来,既显得自然而贴切,又令人无限惋惜和哀愁。末句以景写情,寄兴深微。
苍梧,指郁洲山,据《一统志》,郁洲山在淮安府海州朐山东北海中。晁衡的不幸遭遇,不仅使诗人悲痛万分,连天宇也好似愁容满面。
层层白色的愁云笼罩着海上的苍梧山,沉痛地哀悼晁衡的仙去。诗人这里以拟人化的手法,通过写白云的愁来表达自己的愁,使诗句更加迂曲含蓄,这就把悲剧的气氛渲染得更加浓厚,令人回味无穷。
诗忌浅而显。李白在这首诗中,把友人逝去、自己极度悲痛的感情用优美的比喻和丰富的联想,表达得含蓄、丰富而又不落俗套,体现了非凡的艺术才能。
李白的诗歌素有清新自然、浪漫飘逸的特色,在这首短诗中,我们也能体味到他所特有的风格。虽是悼诗,却是寄哀情于景物,借景物以抒哀情,显得自然而又潇洒。
李白与晁衡的友谊,不仅是盛唐文坛的佳话,也是中日两国人民友好交往历史的美好一页。
五、描写中外友好诗句
送僧归日本贯休焚香祝海灵,开眼梦中行。
得达即便是,无生可作轻。流黄山火著,碇石索雷鸣。
想到夷王礼,还为上寺迎。送僧归日本齐己日东来向日西游,一钵闲寻遍九州。
却忆鸡林本师寺,欲归还待海风秋。送朴山人归日本无可海霁晚帆开,应无乡信催。
水从荒外积,人指日边回。望国乘风久,浮天绝岛来。
傥因华夏使,书札转悠哉。送僧归日本钱起上国随缘住,来途若梦行。
浮天沧海远,去世法舟轻。水月通禅观,鱼龙听梵声。
惟怜一灯影,万里眼中明。和袭美重送圆载上人归日本国陆龟蒙老思东极旧岩扉,却待秋风泛舶归。
晓梵阳乌当石磬,夜禅阴火照田衣。见翻经论多盈箧,亲植杉松大几围。
遥想到时思魏阙,只应遥拜望斜晖。送日本使明皇帝日下非殊俗,天中嘉会朝。
念余怀义远,矜尔畏途遥。涨海宽秋月,归帆驶夕飙。
因惊彼君子,王化远昭照。送秘书晁监还日本国王维积水不可极,安知沧海东。
九州何处远,万里若乘空。向国唯看日,归帆但信风。
鳌身映天黑,鱼眼射波红。乡树扶桑外,主人孤岛中。
别离方异域,音信若为通。送褚山人归日本贾岛悬帆待秋水,去入杳冥间。
东海几年别,中华此日还。岸遥生白发,波尽露青山。
隔水相思在,无书也是闲。
六、找一首关于中日友好往来的古诗并且写感想800字
哭晁卿衡
李白
日本晁卿辞帝都, 征帆一片绕蓬壶。
明月不归沉碧海, 白云愁色满苍梧。
诗的标题“哭”字,表现了诗人失去好友的悲痛和两人超越国籍的真挚感情,使诗歌笼罩着一层哀惋的气氛。
“日本晁卿辞帝都”,帝都即唐京都长安,诗用赋的手法,一开头就直接点明人和事。诗人回忆起不久前欢送晁衡返国时的盛况:唐玄宗亲自题诗相送,好友们也纷纷赠诗,表达美好的祝愿和殷切的希望。晁衡也写诗答赠,抒发了惜别之情。
“征帆一片绕蓬壶”,紧承上句。作者的思绪由近及远,凭借想象,揣度着晁衡在大海中航行的种种情景。“征帆一片”写得真切传神。船行驶在辽阔无际的大海上,随着风浪上下颠簸,时隐时现,远远望去,恰如一片树叶飘浮在水面。“绕蓬壶”三字放在“征帆一片”之后更是微妙。“蓬壶”即传说中的蓬莱仙岛,这里泛指海外三神山,以扣合晁衡归途中岛屿众多的特点,与“绕”字相应。同时,“征帆一片”,飘泊远航,亦隐含了晁衡的即将遇难。
“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这两句,诗人运用比兴的手法,对晁衡作了高度评价,表达了自己的无限怀念之情。前一句暗指晁衡遇难,明月象征着晁衡品德的高洁,而晁衡的溺海身亡,就如同皓洁的明月沉沦于湛蓝的大海之中,含意深邃,艺术境界清丽幽婉,同上联中对征帆远航环境的描写结合起来,既显得自然而贴切,又令人无限惋惜和哀愁。末句以景写情,寄兴深微。苍梧,指郁洲山,据《一统志》,郁洲山在淮安府海州朐山东北海中。晁衡的不幸遭遇,不仅使诗人悲痛万分,连天宇也好似愁容满面。层层白色的愁云笼罩着海上的苍梧山,沉痛地哀悼晁衡的仙去。诗人这里以拟人化的手法,通过写白云的愁来表达自己的愁,使诗句更加迂曲含蓄,这就把悲剧的气氛渲染得更加浓厚,令人回味无穷。
诗忌浅而显。李白在这首诗中,把友人逝去、自己极度悲痛的感情用优美的比喻和丰富的联想,表达得含蓄、丰富而又不落俗套,体现了非凡的艺术才能。
李白的诗歌素有清新自然、浪漫飘逸的特色,在这首短诗中,我们也能体味到他所特有的风格。虽是悼诗,却是寄哀情于景物,借景物以抒哀情,显得自然而又潇洒。
李白与晁衡的友谊,不仅是盛唐文坛的佳话,也是中日两国人民友好交往历史的美好一页
七、描写中外友好诗句
送僧归日本 贯休 焚香祝海灵,开眼梦中行。
得达即便是,无生可作轻。 流黄山火著,碇石索雷鸣。
想到夷王礼,还为上寺迎。 送僧归日本 齐己 日东来向日西游,一钵闲寻遍九州。
却忆鸡林本师寺,欲归还待海风秋。 送朴山人归日本 无可 海霁晚帆开,应无乡信催。
水从荒外积,人指日边回。 望国乘风久,浮天绝岛来。
傥因华夏使,书札转悠哉。 送僧归日本 钱起 上国随缘住,来途若梦行。
浮天沧海远,去世法舟轻。水月通禅观,鱼龙听梵声。
惟怜一灯影,万里眼中明。 和袭美重送圆载上人归日本国 陆龟蒙 老思东极旧岩扉,却待秋风泛舶归。
晓梵阳乌当石磬,夜禅阴火照田衣。见翻经论多盈箧,亲植杉松大几围。
遥想到时思魏阙,只应遥拜望斜晖。 送日本使 明皇帝 日下非殊俗,天中嘉会朝。
念余怀义远,矜尔畏途遥。涨海宽秋月,归帆驶夕飙。
因惊彼君子,王化远昭照。 送秘书晁监还日本国 王维 积水不可极,安知沧海东。
九州何处远,万里若乘空。向国唯看日,归帆但信风。
鳌身映天黑,鱼眼射波红。乡树扶桑外,主人孤岛中。
别离方异域,音信若为通。 送褚山人归日本 贾岛 悬帆待秋水,去入杳冥间。
东海几年别,中华此日还。岸遥生白发,波尽露青山。
隔水相思在,无书也是闲。
八、那首唐诗是体现中外友好的
哭晁卿衡 作者: 李白 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
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 【蓬壶】蓬莱 【明月】指品质高洁的晁衡 【赏析】: 晁衡,又作朝衡,日本人,原名阿倍仲麻吕。
唐开元五年(717),随日本第九次遣唐使团来中国求学,学成后留在唐朝廷内作官,历任左补阙、左散骑常侍、镇南都护等职。与当时著名诗人李白、王维等友谊深厚,曾有诗篇唱和。
天宝十二载,晁衡以唐朝使者身份,随同日本第十一次遣唐使团返回日本,途中遇大风,传说被溺死。李白这首诗就是在这时写下的。
诗的标题“哭”字,表现了诗人失去好友的悲痛和两人超越国籍的真挚感情,使诗歌笼罩着一层哀惋的气氛。 “日本晁卿辞帝都”,帝都即唐京都长安,诗用赋的手法,一开头就直接点明人和事。
诗人回忆起不久前欢送晁衡返国时的盛况:唐玄宗亲自题诗相送,好友们也纷纷赠诗,表达美好的祝愿和殷切的希望。晁衡也写诗答赠,抒发了惜别之情。
“征帆一片绕蓬壶”,紧承上句。作者的思绪由近及远,凭借想象,揣度着晁衡在大海中航行的种种情景。
“征帆一片”写得真切传神。船行驶在辽阔无际的大海上,随着风浪上下颠簸,时隐时现,远远望去,恰如一片树叶飘浮在水面。
“绕蓬壶”三字放在“征帆一片”之后更是微妙。“蓬壶”即传说中的蓬莱仙岛,这里泛指海外三神山,以扣合晁衡归途中岛屿众多的特点,与“绕”字相应。
同时,“征帆一片”,飘泊远航,亦隐含了晁衡的即将遇难。 “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
这两句,诗人运用比兴的手法,对晁衡作了高度评价,表达了自己的无限怀念之情。前一句暗指晁衡遇难,明月象征着晁衡品德的高洁,而晁衡的溺海身亡,就如同皓洁的明月沉沦于湛蓝的大海之中,含意深邃,艺术境界清丽幽婉,同上联中对征帆远航环境的描写结合起来,既显得自然而贴切,又令人无限惋惜和哀愁。
末句以景写情,寄兴深微。苍梧,指郁洲山,据《一统志》,郁洲山在淮安府海州朐山东北海中。
晁衡的不幸遭遇,不仅使诗人悲痛万分,连天宇也好似愁容满面。层层白色的愁云笼罩着海上的苍梧山,沉痛地哀悼晁衡的仙去。
诗人这里以拟人化的手法,通过写白云的愁来表达自己的愁,使诗句更加迂曲含蓄,这就把悲剧的气氛渲染得更加浓厚,令人回味无穷。 诗忌浅而显。
李白在这首诗中,把友人逝去、自己极度悲痛的感情用优美的比喻和丰富的联想,表达得含蓄、丰富而又不落俗套,体现了非凡的艺术才能。 李白的诗歌素有清新自然、浪漫飘逸的特色,在这首短诗中,我们也能体味到他所特有的风格。
虽是悼诗,却是寄哀情于景物,借景物以抒哀情,显得自然而又潇洒。 李白与晁衡的友谊,不仅是盛唐文坛的佳话,也是中日两国人民友好交往历史的美好一页。
日前,上海鲁迅纪念馆收到一份厚礼——鲁迅于1935年亲笔书写的赠送给日本友人增井经夫的唐代诗人刘长卿名句《听弹琴》。条幅全文为:“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增井先生雅属 鲁迅。”
且不论诗中流露出引对方为知己的深情厚谊,单就长63.5厘米,宽34.2厘米的条幅尺寸在鲁迅真迹中也算得上大型。鉴于如今拍卖市场上95%的鲁迅手迹皆为赝品,这件见证中日友好交流源远流长的证物就显得弥足珍贵。
捐赠手迹的古西阳子女士是鲁迅生前好友田中庆太郎的外孙女,增井经夫的女儿。田中庆太郎比鲁迅年长一岁,上世纪初曾在北京居住和学习,为日本学界公认的中国古籍版本、目录学权威。
回国后继承父业,经营“文求堂”书店,以销售中国古籍、出版相关学术著作闻名遐迩。1932年,“文求堂”出版了《鲁迅创作选集》,收有《孔乙己》、《药》、《阿Q正传》、《故乡》等著名作品。
鲁迅读后发现了一些错讹,即作正误表,寄给田中,田中非常重视,马上印刷了“鲁迅创作选集正误表”插入书中,并寄给鲁迅。由此,鲁迅与田中庆太郎友谊日增。
得知鲁迅在上海文坛的境遇并不是太好,1935年12月,田中庆太郎的女婿、东京东洋高等女子学校讲师增井经夫先生来沪考察旅行,受岳父田中庆太郎委托,邀请鲁迅去日本写作、疗养。鲁迅婉拒。
为表达谢意,鲁迅在1935年12月14日下午手书唐代刘长卿五绝《听弹琴》条幅赠增井经夫先生。当天,《鲁迅日记》记载:“为增井君作字一幅。”
1992年,增井经夫逝世后,这幅珍贵的墨迹由其女儿古西阳子女士保存。 去年7月,田中庆太郎的孙女山口由纪子和丈夫到上海鲁迅纪念馆参观,无意中看到了一本名为《鲁迅与日本友人》的书,书中专门有一章写到鲁迅和田中庆太郎、增井经夫的交情,夫妻俩看后非常感动,回国后立马将此事告诉了古西阳子女士,经过仔细考察,从保存和安全以及研究的专业角度来看,古西阳子毅然决定将这幅鲁迅书法真迹捐赠给上海鲁迅纪念馆。
古西阳子说:“父亲临去世前说,这是一件传家宝,要好好保护,将来捐给对中日文化有研究的单位。上海鲁迅纪念馆,是父亲这件珍品最好的收藏地。”
上海鲁迅纪念馆副馆长王锡荣告诉早报记者,古西阳子女士无偿捐赠鲁迅手迹一事在日本方面得到了诸多关注,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