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百科 > 百科
  • 寄奴诗词

    一、“寄奴曾住”是什么典故

    这首词的名字叫《京口北固亭怀古》,京口及现在的江苏镇江市。

    寄奴是宋武帝刘裕的小名,刘裕祖先是彭城人,后迁居京口,刘裕在此生长。 宋武帝 刘裕 (363-422) 宋武帝刘裕(363-422)字德舆,小名寄奴。

    祖籍彭城绥里(今江苏徐州),曾祖刘混时随晋室南迁,客居京囗(今江苏镇江)。 虽说刘裕是西汉楚元王刘交的后裔,其祖辈也不乏在朝显宦者,但到其父刘翘这一代时,家道明显衰落了。

    刘翘一生,仅居郡功曹(郡守属吏)职位。 少时,刘裕家贫,以种地、砍柴维持生计,但他性格强悍、坚韧,喜冒险。

    东晋孝武帝时,刘裕投身行伍,开始了戎马生涯。 刘裕初为北府旧将孙无终的司马,事迹不显。

    安帝隆安三年(399)十一月,孙恩从会稽(今浙江绍兴)起兵反晋,东南八郡纷起响应,朝野震惊。 晋廷忙派谢琰、刘牢之前往镇压。

    谢琰是著名的陈郡谢氏家族中的人物,刘牢之则为淝水战役中大破前秦苻坚的北府名将。 大概因为孙无终的荐举,刘裕转入刘牢之的麾下,当了一名参军。

    在转战三吴的几年中,刘裕屡充先锋,每战挫敌,其军事干略得到初步显露。他不仅作战勇猛,披坚执锐,冲锋陷阵,且指挥有方,富有智谋,善于以少胜多。

    当时诸将纵兵暴掠,涂炭百姓,独有刘裕治军整肃,法纪严明。 因讨乱有功,刘裕被封为建武将军,领下邳太守。

    他率水军继续追讨孙恩,迫使其投海而死。 孙恩起兵,消耗了晋廷兵力,造成京防空虚,这给盘踞长江上游军事重镇荆州、虎视三吴、伺机而动的桓玄以可乘之机。

    元兴元年(402),桓玄举兵东下,攻入建康,杀司马元显,收夺刘牢之兵权,以其堂兄桓修代之。 刘牢之惧祸而逃,后自缢身亡。

    刘裕审时度势,暂投桓玄以行韬晦。由于刘裕屡建军功,于北府旧部中颇有声望,故桓玄也不敢小视他。

    次年十二月,桓玄篡位,更对刘裕款待备至,恩宠有加。 桓玄的妻子刘氏颇能识人。

    她多次对其夫说:「刘裕行止有龙势虎志,看问题不同凡响,不会久居人下,宜尽早除之。 」桓玄却说:「我欲荡平中原,非此人不行,怎好杀他?等关陇平定,再作计议。

    」 正在桓玄盘算之际,刘裕也在暗中图谋桓玄了。他约何无终、刘毅等人于广陵(今江苏扬州)、历阳(今安徽和县)、京囗、建康四处举事,克期齐发。

    元兴三年(404)二月,刘裕以打猎为名,聚集百余人首先在京囗发难,杀死桓修。 刘毅也于广陵得手,诛桓修之弟桓弘。

    接着,众人推刘裕为盟主,传檄四方,各地纷起响应。桓玄见情势不妙,挟持晋安帝,轻舟逃逸江陵。

    三月,刘裕率兵进入建康,坐镇京师,指挥各路人马乘胜西进。经过一个多月的激战,桓玄被逼逃往西川,为益州都护冯迁所杀。

    次年三月,刘裕迎安帝复位。 为奖励刘裕再造晋室之功,安帝进刘裕为侍中、车骑将军、都督中外诸军事,掌握朝政。

    东晋自偏安以来,时时面临着北方的威胁。祖逖、庾亮、殷浩、桓温都曾先后北伐,但无一成功。

    为了提高自己的声望,刘裕决定兴师北上。 义熙五年(409),南燕主慕容德死,其侄慕容超袭位,纵兵肆虐淮北,掳去晋两郡太守,驱掠百姓千余家。

    刘裕因此上表北伐。三月,他统领晋军向北挺进。

    南燕大将公孙五楼见晋师威猛,向慕容超建议扼据大岘(今山东沂县),坚壁清野,但被拒绝。刘裕看准时机,冒险越过大岘山隘,一举攻克临胊(今山东掖县),夺得大量辎重。

    接着,晋军将士在刘裕的亲自鼓动下迅速进击,直逼燕都广固(今山东益都)。 慕容超遁入城中坚守不出。

    双方进入相持阶段。晋军一方面高垒重堑,将广固团团围住,以燕人之粮充实军用;一方面招降纳降,采取分化瓦解之策。

    南燕大将桓遵兄弟及徐州刺史段宏相继归附,尤其是尚书郎张纲被俘,对刘裕十分有利,最后正是利用他所设计的攻城器械拿下燕都,活捉了慕容超。 刘裕以广固久守不降为由,入城后,尽杀王公以下三千人以泄愤。

    齐境克服,刘裕本想停镇下邳,荡?鹾勇澹?锒髅梅蚵醇锒鞑胁浚芙谠フ拢ń窠髂喜 A踉2坏貌话嗍爻;鼐┖螅群蠖绞φ蜓孤⒔嗣鸶罹莩そ猩嫌蔚牧跻恪②圩菔屏Γ谱咚韭硇葜鼓戏匠鱿至税倌昀创游从泄囊煌尘置妗? 义熙十二年(416)一月,后秦主姚兴死,姚泓继位,内部叛乱送起,政权不稳。 刘裕认为这是灭亡后秦的良机。

    八月,刘裕以刘穆之任尚书左仆射,内总朝政,外供军粮,自己率大军分四路北伐。九月,刘裕?W达彭城。

    龙骧将军王镇恶、冠军将军檀道济领兵由淮、淝转向许、洛,后秦诸屯守皆望风降附,晋军进展神速。十月,王镇恶军占领洛阳。

    次年正月,刘裕留其子刘义隆镇守彭城,自率大军北上。 此时北魏派十万重兵驻守河北,并以游骑骚扰晋军。

    刘裕在行军中,虽常设奇阵或用大弩强槊击败魏军,但进军速度缓慢。王镇恶军由洛阳进抵潼关后,为秦主力守险以阻,檀道济军的粮道也为秦将姚绍截断。

    晋军一时处于危境。王、檀向刘裕求援,而刘裕却为北魏军牵制,自顾不暇。

    幸得当地百姓的帮助,潼关晋军才转危为安。七月,刘裕摆脱魏军,进至陕城;前锋沈田子攻入武关,进屯青泥(今陕西蓝田)。

    八月,刘裕至潼关,与诸部会合。 秦主姚泓为缓解两面受敌的危局,谋划先消灭沈。

    二、古文翻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翻译:偏僻荒凉的普通街巷,人们说这就是(当年)寄奴曾住过的地方 出自:宋代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原文: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翻译: 历经千古的江山,再也难找到像孙权那样的英雄。当年的舞榭歌台还在,英雄人物却随着岁月的流逝早已不复存在。

    斜阳照着长满草树的普通小巷,人们说那是当年刘裕曾经住过的地方。回想当年,他领军北伐、收复失地的时候是何等威猛。

    然而刘裕的儿子刘义隆好大喜功,仓促北伐,却反而让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乘机挥师南下,兵抵长江北岸而返,遭到对手的重创。我回到南方已经有四十三年了,看着中原仍然记得,扬州路上烽火连天的战乱场景。

    怎么能回首啊,当年拓跋焘的行宫外竟有百姓在那里祭祀,乌鸦啄食祭品,人们过着社日,只把他当作一位神祇来供奉,还有谁会问,廉颇老了,饭量还好吗? 扩展资料《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是南宋词人辛弃疾创作的一首词。作者是怀着深重的忧虑和一腔悲愤写这首词的。

    上片赞扬在京口建立霸业的孙权和率军北伐气吞胡虏的刘裕,表示要像他们一样金戈铁马为国立功。 下片借讽刺刘义隆表明自己坚决主张抗金但反对冒进误国的立场和态度。

    全词豪壮悲凉,义重情深,放射着爱国主义的思想光辉。词中用典贴切自然,紧扣题旨,增强了作品的说服力和意境美。

    作者信息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人。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

    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辛弃疾生于金国,少年抗金归宋,曾任江西安抚使、福建安抚使等职。

    著有《美芹十论》、《九议》,条陈战守之策。由于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山居。

    开禧北伐前后,相继被起用为绍兴知府、镇江知府、枢密都承旨等职。 开禧三年(1207年),辛弃疾病逝,年六十八。

    后赠少师,谥号“忠敏”。 辛弃疾支持北伐抗金的决策,但是对独揽朝政的韩侂胄轻敌冒进的作法,又感到忧心忡忡,他认为应当做好充分准备,绝不能草率从事,否则难免重蹈覆辙,使北伐再次遭到失败。

    辛弃疾的意见没有引起南宋当权者的重视,他来到京口北固亭,登高眺望,怀古忆昔,心潮澎湃,感慨万千,于是写下了这篇词中佳作。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三、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表现寄奴当年英勇气概的诗句

    1、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表现寄奴当年英勇气概: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2、全诗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xū),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bi)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3、注释 历经千古的江山,再也难找到像孙权那样的英雄。当年的舞榭歌台还在,英雄人物却随着岁月的流逝早已不复存在。

    斜阳照着长满草树的普通小巷,人们说那是当年刘裕曾经住过的地方。回想当年,他领军北伐、收复失地的时候是何等威猛! 然而刘裕的儿子刘义隆好大喜功,仓促北伐,却反而让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乘机挥师南下,兵抵长江北岸而返,遭到对手的重创。

    我回到南方已经有四十三年了,看着中原仍然记得扬州路上烽火连天的战乱场景。怎么能回首啊,当年拓跋焘的行宫外竟有百姓在那里祭祀,乌鸦啄食祭品,人们过着社日,只把他当作一位神祗来供奉,而不知道这里曾是一个皇帝的行宫。

    还有谁会问,廉颇老了,饭量还好吗? 4、作者简介 辛弃疾(1140-1207年),南宋爱国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

    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

    四、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化用了何人何诗

    这一句是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原句,并未化用何人何诗,只不过,其中的寄奴指的是南朝宋武帝刘裕。

    此词上片怀念刘裕,刘裕金戈铁马,战功赫赫,收复失地,气吞万里。对历史人物的赞扬,也就是对主战派的期望和对南宋朝廷苟安这一句是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原句,并未化用何人何诗,只不过,其中的寄奴指的是南朝宋武帝刘裕。

    此词上片怀念刘裕,刘裕金戈铁马,战功赫赫,收复失地,气吞万里。对历史人物的赞扬,也就是对主战派的期望和对南宋朝廷苟安求和者的讽刺和谴责。

    和者的讽刺和谴责。

    五、人道寄奴曾住,这个典故的详细故事

    南朝宋武帝刘裕字德舆,小名寄奴,先祖彭城人,后迁居京口,“曾住”的意思就是刘裕是在这里长大、生活过的地方。

    之后句子中提到的“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就是用一种时间的顺序,来讲述他从小到大的生活经历。 刘裕掌握东晋的实权后后发动过两次北伐战争,先后灭掉了南燕、后秦,收复洛阳、长安等地,当时几乎可以收复中原,是东晋历史上北伐中最成功、影响最深远的一次,也是从前的多次北伐都无法与之比拟的。

    作者在这里提到“寄奴曾住”是想到了刘裕的功勋让人非常钦佩,但是他曾经的遗迹却也再也找不到了,表现了作者无限景仰的感情。 扩展资料出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宋代·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翻译: 那些历经千古的江山,却找不到孙权那样的英雄。当年的舞榭歌台依旧在,英雄人物却已经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走远。

    斜阳照着长满草树的普通小巷,人们说那是当年刘裕生活过的地方。想起了当年,他领军北伐、收复失地时的英姿是何等的威武勇猛! 不过刘裕的儿子刘义隆却是个好大喜功的人,他仓促北伐,反而让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乘机挥师南下,因而遭到重创。

    我回到南方已经四十三年,仍然记得扬州一带烽火连天的战乱场景。 如何回首啊,当年拓跋焘的行宫外竟有百姓在那里祭祀,乌鸦啄食着祭品,人们过着社日,把他当作一位神祇来供奉着,而不知道这里原来是一个皇帝的行宫。

    还有谁会问,廉颇老了,饭量还可以吗?。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