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百科 > 百科
  • 对李清照诗词的研究

    1.研究李清照在宋词中的地位

    李清照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名字被用作外太空环形山的女性。

    “ 大河百代,众浪齐奔,淘尽万古英雄汉;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只(枝)女儿花。” 形容的便是李清照。

    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前此太白,故称词家三李。

    (沈去矜) 清照以一妇人,而词格乃抗轶周柳,虽篇帙无多,固不能不宝而存之,为词家一大宗矣。(《四库提要》) 李易安词,独辟门径,居然可观,其源自淮海、大晟,而铸语则多生造,妇人有此,可谓奇矣。

    (《白雨斋词话》) 清照文词绝妙,鬼斧神工,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被尊为婉约宗主,是中华精神文明史上的一座丰碑。 不仅文学方面,在史学方面她的《金石录》同样有着极高的文学价值。

    2.求李清照研究心得论文 800字

    高一课题研究——李清照

    经高一这一学期,我们语文组研究了李清照。在我们研究的这些日子里,我们了解到了李清照的生平介绍,故事背景,写作思路,词的风格特点

    李清照,一位"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的文学奇女子.她的词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独树一帜,自成一家,被称为"易安体",李清照也因此成为一代"婉约词宗"那么李清照又是凭借着什么"独树一帜,自成一家"的呢?

    少妇时期的李清照情肠婉转,白花正艳,热烈缠绵。便有“何须浅碧轻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的自信;有“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多愁善感. 晚年的李清照承受着国破家亡,丧夫寡居之痛,面临着物事人非,颠沛流离的战乱现实.这个花一样的女人伤感,憔悴,甚至凋零,其必定会引出"授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的伤感;"风住尘香花已尽"的物事人非;还有那"满地黄花堆积"的冷清,凄惨。这些词句,那些花儿都是词人绝望的悲鸣,无助的呻吟哀哀欲绝,让人感到撕心裂肺,催人泪下。李清照晚年的写花词也喻示着她这朵“词中之花”已是桑榆暮景,即将珠沉玉陨。这位好与花为伴的女词人把她杰出的人格精神及特殊时代背景下种种际遇的复杂体验都潜注于对这些花的描写之中,使她成为一个独特的“花间”女性词人。

    每一篇文学作品,即使是一首诗,一首词,都应该是作者心灵深处的呐喊,都应该充满着真切的感情。在祖国的文学史上,多少千古传诵的名篇,无一不是个人遭际的真实宣泄。抑郁悲愤的屈原如此,悲天悯人的杜甫如此,豪迈奔放的李白如此,忧郁千愁的李清照更是如此。提起忧郁,往往会使人想到消极颓废与悲观绝望。然而,人类文明史上许多伟大人物都与忧郁结下了不解之缘。孟子就曾说过:"君子有终生之忧",亚里斯多德也说:"一切伟人都是孤独、忧郁的。" 宋代女词人李清照也始终未能摆脱忧郁情绪的缠绕,她用整个生命与毕生的心血所精心构筑的艺术世界也被浓浓的忧郁情调笼罩着,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李清照词全集》中49首词,几乎都写到了"愁"。但是,忧郁情调对于李清照及她的词的创作来说,并不像有的论者所指摘的那样,是给她的词作成就带来某种损害的。我认为,李清照词中的"愁",正是她复杂情感的全部人格的真诚袒露。她那由乡关之思,身世之苦,丧失亲人的悲哀和理想破灭的失望等等交织而成的"愁",并由此而带来的沉痛而凄厉,深刻而感人的巨大审美力量,正是李清照终身追求的美学理想。

    经过我们小组的共同研究,我们更加了解李清照了,也对她的词产生了更大的兴趣,这对我们以后的学习无疑是一种很大的帮助,所以这次的课题研究让我增长了知识,也让我更加了解到古诗词中的魅力所在!

    3.苏轼和李清照的诗词风格有什么不同

    苏轼 1.苏轼的词.苏轼是北宋继柳永之后第二位对词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的词人.但他的词在当时引发了两种绝然不同的争论:一方面,有人充分肯定其对词的开拓和革新之功;另一方面,也有人认为他"以诗为词",要非本色. 2.苏轼词在内容方面的突破.苏轼的词被称为"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他的词可分为三类1)抒情词.苏轼的抒情词具有严肃博大的特点,具体包括从政之情,爱国之情,怀古之情,人伦之情等.(2)咏物词.苏轼词中约有30首咏物词.他的咏物词形神兼备,富有寄托,代表作有《卜算子》(缺月挂疏桐)和《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等.(3)农村词.苏轼的农村词约有10多首,代表作为《浣溪沙》五首,时作者在徐州任上. 3.苏轼词在风格上的突破.苏轼词风可分三类1)豪放风格.这是苏轼故意追求的理想风格,他以充沛激昂甚至悲凉的感情融入词中,写人状物以慷慨豪迈的形象和阔大雄壮的场面取胜,代表作有《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2)旷达风格.这是最能代表苏轼思想和性格特点的词风.(3)婉约风格.苏轼婉约词的数量在其词的总数中占有绝对多的比例,这些词感情纯正深婉,格调健康高远,也是对传统婉约词的一种继承和发展. 李清照擅长写词,早年曾写过一篇《词论》,提出词“别是一家”的说法,是宋代重要的词论.她学识渊博,才华出众,工于诗词,长于文赋,精通音律,善作书画.这样一位多才多艺的女作家,不但在中国文学史上是少有的,而且在世界文学史上也是罕见的. 李清照的词,具有女性独有的细腻,这使她成为婉约派的代表.这位南北宋之交的词作大家,其词的内容虽然没有摆脱爱情与离愁别恨的传统范围,但在南渡后,她的词更多地表现出对国家、人民和个人际遇的深沉伤感.她的词对女性内心世界的严肃而深刻的描绘,于委婉细腻中一洗以往词作的妩媚不实的气氛,给词坛带来清高的意趣、淡远的情怀、空灵的意境,使她最终成为宋代词坛的杰出女作家. 传统上对李清照词的研究,都以赵宋南渡为界(1127年)分为前后两期,并在此基础上讨论李词风格的演变.后陈祖美先生在《李清照评传》中又提出了三期说,即赵明诚“天台之遇”前为第一期,从赵“天台之遇”到赵宋南渡为第二期,以后为第三期.但是无论是“二期说”还是“三期说”,分期依据上都存在问题.笔者分析了李清照的词作和生活经历,以及前人对李清照的研究成果,认为李词应以赵明诚“天台之遇”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后期词风既有很大的差异性,在某些方面又有前后贯通的一致性.。

    4.研究李清照的词有何价值和意义

    李清照的词多描写少女、少妇的闺中生活,如《如梦令》、《怨王孙》两首词,于轻快活泼的画面中见作者开朗欢乐的心情和轻松悠闲的生活。

    《醉花阴》中含蓄地述说闺中的寂寞和对爱情的向往。《凤凰台上忆吹箫》、《一剪梅》等小词也都是她的闺情名篇。

    南渡后,生活的苦难使她的词风趋于含蓄深沉。《菩萨蛮》、《念奴娇》、《声声慢》等词表现了词人长期流亡生活的感受。《永遇乐》在这类词中为代表之作。元霄佳节,词人远离那些香车宝马之邀,独自品尝战火后的凄清,这首词中,她已从自怜漂零之苦进而担忧现实的隐患了。到了《渔家傲》一词,虽然还有无所归处的痛苦感慨,但激昂的格调已表达了词人欲摆脱苦闷、追求自由的愿望。

    李清照词风婉约,她的艺术特征表现在:1?善于抒情造境。她善于把强烈的感情熔铸在艺术形象里,造成一种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她还善于从描绘一段情节、一个思想曲折中,显示出感人的意境来。2?造语浅显新奇。李词语言既浅显自然,又新奇魂丽,富于表现力。她的词用典不多,却善于运用口语、市井俗语,使词写得明白而家常。李词的音节和谐,流转如珠,富有音乐美。

    千古风流八咏楼,江山留与后人愁。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这两首绝句列入晚唐人诗集中,可谓风格相近。其他如《浯溪中兴颂诗和张文潜》(二首)咏史感时,笔力雄健。还有如〈钓台〉,残句“南渡衣冠少王导,北来消息欠刘琨。”等无不反映李清照忧国忧民的胸怀,毫无个人哀怨,与她的词风形成鲜明的对照。

    李清照的诗词两种截然不同的风格当然不能用身世经历来给以简单解释。为什么同样一个人在不同的文学样式里,会表现出完全不同的风格呢?这只能从文学本身去找答案。词作为一种文学样式,起于唐,于五代时得到发展,至宋而大盛。有极强的音乐性,是依谱而填词。格律远过于律诗,正如李清照〈词论〉所论“诗文分平仄,词分五音,又分五声,又分六律,又分清浊轻重。”李清照在〈词论〉中认为词别是一家,应该与诗有不同的表现领域。她在评论不同词人时对北宋三位大诗人的词作说了如下一段话:“至晏元献、欧阳永叔、苏子瞻,学际天人,作为小歌词,直如抽酌蠡水于大海,然皆句读不葺之诗尔”,而对后来的以词名家的几位词作者,只是从艺术角度提出了批评,体裁上是没有问题的。由此可见李清照所以形成不同文学样式的不同风格,主要是她对 不同文学样式应该表现不同内容的观念而产生的,而她的身世经历找到了词这种最佳表现形式,也确实达到了一个高峰。而在她的诗里仍然继承了传统的“诗言志”的诗教,表现了女诗人对国事的关怀,对无能的南宋小朝廷的谴责。

    到这里我们可以认为李清照的两种不同风格的形成,主要是她对诗、词两种形式,应该表现不同内容的理论观念的实践。

    她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是忧国忧民的胸怀,毫无个人哀怨的思想.

    李清照词作中花意象的数量相当多,基本集中在梅,菊,桂、荷、海棠等花。这种选取既与她身世经历有关,也与宋代的社会政治背景有关,花意表现了女词人对美与生命的追求与爱情,是女词人的心声,也是民族与社会的心声,同时,女词人喜欢将花意象与特定的时间,季节,气候,心境等联系在一起,表现了女性特有的心灵历程.

    5.研究李清照在宋词中的地位

    李清照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名字被用作外太空环形山的女性。

    “ 大河百代,众浪齐奔,淘尽万古英雄汉;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只(枝)女儿花。” 形容的便是李清照。

    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前此太白,故称词家三李。(沈去矜)

    清照以一妇人,而词格乃抗轶周柳,虽篇帙无多,固不能不宝而存之,为词家一大宗矣。(《四库提要》)

    李易安词,独辟门径,居然可观,其源自淮海、大晟,而铸语则多生造,妇人有此,可谓奇矣。(《白雨斋词话》)

    清照文词绝妙,鬼斧神工,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被尊为婉约宗主,是中华精神文明史上的一座丰碑。

    不仅文学方面,在史学方面她的《金石录》同样有着极高的文学价值。

    6.李清照诗词的创作特点的研究,能不能讲的详细一些(最好可以和她

    最有才华的女人,生于名宦之家,幼时过目不忘,出语惊人,博览群书。齐鲁壮丽的山川涵育了清照的创作灵性,少女时代即名噪一时,崭露峥嵘。

    婚后,清照与丈夫情投意合,如胶似漆,“夫如擅朋友之胜”。然而好景不长,朝中新旧党争愈演愈烈,一对鸳鸯被活活拆散,赵李隔河相望,饱尝相思之苦。

    后来金人铁蹄南下,南宋王朝腐败无能,自毁长城。赵明诚空怀满腔热血,可惜出师未捷身先死。目睹国破家亡,清照“虽处忧患穷困而志不屈”,在“寻寻觅觅、冷冷清清”的晚年,她殚精竭虑,编撰《金石录》,完成丈夫未竟之功。

    因此可说李清照的作品是和愁字分不开的,从开始的情愁,到家破人亡的家愁,再到江山沦陷的国愁。这纷繁的愁绪令她一步步地迈上了文学的圣殿。真可谓万古愁心!

    清照文词绝妙,鬼斧神工,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被尊为婉约宗主,是中华精神文明史上的一座丰碑。

    不仅文学方面,在史学方面她的《金石录》同样有着极高的文学价值。

    李清照的词可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词主要描写伤春怨别和闺阁生活的题材,表现了女词人多情善感的个性。如《如梦令》描写惜春怜花的感情:

    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 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另一首:《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 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她因赵明诚外出而作的相思怨别词,更是情意深挚,别具一格。如《醉花阴》描写女词人在「佳节又重阳」时,倍感孤寂,于是以黄花自喻说:

    薄雾浓云愁永昼 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 玉枕纱厨 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 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 帘卷西风 人比黄花瘦

    构思新颖,意趣高雅,不是一般男性作家代言体怨词所能相比的。又如《一剪梅》下片抒发词人盼望丈夫来信的心情: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 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 却上心头

    她的后期词则充满了「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浓重伤情调,从而表达了她对故国、旧事的深情眷恋。如《声声慢》上片表现词人「寻寻觅觅」,又无所寄托的失落感,以及在「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环境中独自伤心的神态。下片触景生情、悲秋自怜:「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 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 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 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 怎一个愁字了得」全词语言明白、节奏急促,情调凄婉。另一首有名的《永遇乐》由「元宵佳节」引起感伤,追怀往日的「李清照故居中州盛日」。下片写到:

    中州盛日 闺门多暇 记得偏重三五 铺翠冠儿

    捻金雪柳 簇带争济楚 如今憔悴 风鬟霜鬓

    怕见夜间出去 不如向 帘儿底下 听人笑语

    全词流露出对国家变故、昔乐今哀的深切悲痛之情,后来宋末词人刘晨翁读此词,不禁「为之唳下」。

    李清照的词独具一家风貌,被后人称为「易安体」。李词的主要特点有:一是以其女性身份和特殊经历写词,塑造了前所未有的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从而扩大了传统婉约词的情感深度和思想内涵。二是善于从书面语言和日常口语里提炼出生动晓畅的语言;善于运用白描和铺叙手法,构成浑然一体的境界。

    7.赵明诚对李清照诗词的影响

    李清照能够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女词人,除了得益于她的天赋才气之外,更得益于她与丈夫赵明诚长期异地分居及以后中年丧夫所造成的性压抑之苦。

    心理学大师弗洛伊德的理论研究表明:一个人如果长期遭受性压抑,则这些被压抑的性能量就会转而寻求其它突破口以求得发泄。如果这种发泄是积极正面的、富于建设性的、有益于社会发展有助于人类进步的,则是一种升华,反之则是堕落。

    如果这个突破口是文学,那么这种发泄就变成了一种审美宣泄。 纵观李清照之词,其最经典之作大部分都出自她与赵明诚欲聚不能、天各一方之时及中年丧夫之后。

    在第二次政治风波中,赵明诚被诬陷关进牢房,李清照遂也陷入焦虑、寂寞和伤心之中: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如梦令》) 风定落花深,帘外拥红堆雪。

    长记海棠开后,正是伤春时节。酒阑歌罢玉尊空,青缸暗明灭。

    魂梦不堪幽怨,更一声啼鴂。(《好事近》) 莫许杯深琥珀浓,未成沈醉意先融,疏钟己应晚来风。

    瑞脑香消魂梦断,辟寒金小髻鬟松,醒时空对烛花红。(《浣溪纱》) 临高阁,乱山平野烟光薄。

    烟光薄,栖鸦归后,暮天闻角。断香残香情怀恶,西风催衬梧桐落。

    梧桐落,又还秋色,又还寂寞。(《忆秦娥》) 这些充满闺怨的词都直接倾诉了她孤寂郁闷而无奈的心境。

    又后来,赵明诚北上做官,重返仕途。而李清照则独自留在青州,二人遥分两地,这对她来说无疑是一场身心的煎熬: 萧条庭院,又斜风细雨,重门须闭。

    宠柳娇花寒食近,种种恼人天气。险韵诗成,扶头酒醒,别是闲滋味。

    征鸿过尽,万千心事难寄。楼上几日春寒,帘垂四面,玉阑干慵倚。

    被冷香消新梦觉,不许愁人不起。清露晨流,新桐初引,多少游春意!日高烟敛,更看今日晴未?(《念奴娇》) 红藕香残玉蕈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一剪梅》)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东篱把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醉花阴》) 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

    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倚遍阑干,只是无情绪。

    人何处,连天芳草,望断归来路。(《点绛唇》) 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

    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

    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

    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

    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凤凰台上忆吹箫》) 这些词充满幽怨和相思之苦,我们可以想见独守闺房中的李清照是忍受着何等的性压抑之苦,而写作成了她唯一有效的排遣之道。

    至于再后来,赵明诚的早逝,更让李清照遭受到了最不幸的人生结局——中年丧夫。正所谓“女人三十如狼四十如虎”,在这如狼似虎之际,在这性需求最强烈之时——丈夫死了。

    这教人如何堪受?至此写作更成了她赖以排遣孤寂苦闷的不二法门,而也就是此时,她的词作的艺术成就也达到了她一生中的顶峰,也是中国历史上闺怨诗词的一个顶峰。凄美至极,哀怨至极,情真意切,入骨三分。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那首给人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的《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读至此有些读者可能会觉得奇怪,为什么李清照不改嫁还要继续忍受亡夫后的性压抑之苦?宋朝对妇女的贞节要求极为严厉,正所谓“饿死事小,失节事大”,也不知道是哪个王八蛋说的,反正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男人,然后这一代又一代的男人又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女人,何况李清照出身书香仕宦之家,父亲李格非丈夫赵明诚及其父赵挺之皆在朝中为过官,在这样的地位和家世背景之下,她更不能随便改嫁。 也有读者可能会说那李清照可以通过手淫来解除性压抑嘛!一方面,女人不似男人,动辄手淫,其频率远不及男人,更何况是在那样一个封建保守的时代。

    另一方面,手淫也不能代替正常的性释放。因此性压抑依然得不到有效解除。

    还有些读者可能会说带给李清照痛苦的主要是爱情上的天各一方和感情上的极度思念,而性压抑只是次要的。而事实上,爱情只不过是性爱的高级热身而已。

    因此归根结底还是性的问题。 我们可以设想,如果李清照婚后从此过着幸福的生活,那么她将很难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女词人,也由此可见性压抑在这一过程中所起着的重要作用。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