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延巳诗词赏析
1.求舞春风 冯延巳的诗词赏析
严妆才罢怨春风,粉墙画壁宋家东。
蕙兰有恨枝犹绿,桃李无言花自红。
燕燕巢时帘幕卷,莺莺啼处凤楼空。
少年薄幸知何处,每夜归来春梦中。
冯延巳词的特点,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因循出新。所谓“因循”,是说他的词继承花间词的传统,创作目的还是“娱宾遣兴”,题材内容上也没有超越“花间词”的相思恨别、男欢女爱、伤春悲秋的范围。所谓“出新”,是说他的词在继承花间词传统的基础上,又有突破和创新。
如冯延巳在表现爱情相思苦闷的同时,还渗透着一种时间意识和生命忧患意识。他在词中时常感叹人生短暂、生命有限、时光易逝。表现人生短暂的生命忧患意识,成为诗歌中常见的主题。但在词中,是冯延巳第一次在词中表现这种生命的忧患。人生本来就短暂,因此希望在有限的人生中充分享受爱情的幸福,在短暂的青春期及时享受爱情的欢乐,可偏偏“别离多,欢会少”。爱情失落的苦闷中又包含着一层生命短暂的忧患,这既强化了爱情失落的苦闷,也表现出了人生的悲剧,从而丰富了词作的思想内涵,提升了词的思想境界。
2.冯延巳《鹊踏枝》(谁道闲情抛掷久)赏析.不要叶嘉莹版本的~
鹊踏枝 谁道闲情抛掷久, 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 日日花前常病酒, 不辞镜里朱颜瘦. 河畔青芜堤上柳, 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 独立小楼风满袖, 平林新月人归后. [赏析] 冯延巳是五代南唐时人,曾位居宰相之职.说来也是奇怪,每到乱世的时候,总是出文人少出政治家.其中以两晋南北朝时期和五代十国时期为盛.也许因为乱世,文人更懂得生命、生活的可贵,而尽情地歌颂之,或者,文人感慨时局之乱,懂得排遣郁闷的心情.所以他们的作品比起一般时期的作品而言,更具真情实感!也因为战乱遗失,保留下来的不多而弥足珍贵!对他们的文章,后世读者因此带着这样的心情审读,多了份包容,少了些苛刻. 本词也被某些书刊收录在欧阳修作品里,但《阳春集》里收作为冯延巳的作品应是可信的,早在北宋初期就有传本. “谁道闲情抛掷久”,也有得出版物中是“抛弃”不是“抛掷”.从词意上理“抛弃”有遗弃、丢掉的意思;“抛掷”不是把东西抛开,而是搁置、闲置、遗忘的意思.单从本词词面看上阕“谁道”有反问、质疑之意,其中“久”和下一句“每到春来”,很显然是周而复始,有连续性的,遗忘之意显露殆尽,而不是“抛弃”掉了,彻底的意思;再联系全词,其中“闲情”实际上指与佳人相娱.“谁道闲情抛掷久”,劈空而来,来得很突兀,就像大声反驳别人对作者的质疑一般,这是一种艺术表现效果,也是一种写实,我们不妨想象一下:这是一首佳人埋怨作者时的辩解词,因为很长时间没有与佳人约会,突然造访,佳人顿时喜极而泣,一下子扑在作者的怀里,然后不断地捶打着作者进行撒娇,甚或是“几时得归来,香阁深关.待伊要,尤云殢雨,缠绣衾,不与同欢.尽更深,款款问伊”(柳永《锦堂春》)的场景,然后,作者为自己辩解,很委屈地娓娓道出这首词来.上阕大意应是:谁说我把你抛在脑后了?事实是我无时无刻不在想念你,即便每每春天来临,春光明媚令人心情豁然开朗之时,我惦念你的心情还是与往常一样沉重.我常常把院子里的花儿当作是你,与你觥筹交错,每次都喝得酩酊大醉,哪怕由此喝坏了身体,我也“与伊喝得人憔悴,朱颜渐瘦终不悔”. 下阕,夹叙夹议,以景反衬心情.“河畔青芜堤上柳”句突然一看,似乎“前不着村后不着店”,怎么会突然冒出这么一句来呢?其实作者名义上是写景,实际上是作者的一种惆怅和感叹!这样就承上启下了.河畔的青芜和堤上的杨柳还有盼头,每到春来就开始绿了,而我呢?却“此‘恨’绵绵无绝期”,与你相会却没有定数,不知是那一天啊!“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中的“新愁”是指除了“与佳人相会”外的另外的愁绪.为了与佳人相会而不得,作者有点生气了,拟人化地对着“新愁”发问,除了与心上人相思这种“愁”外,还有什么能岁岁年年这样折磨我?意即所有的“愁”都不及我对你思念而不得的那种“愁怨”.没有办法,我只得形单影只到小桥上去眺望你的方向,心里空落落的,久久不得平静.作者实写“风满袖”之“满”,实际上强烈地体现“心里之空”和“身体之羸瘦”;“袖”是“满”的,“心里却是空的”,不要看我的衣袖“丰满”了起来,实际上是风,而我还是因为思念你依然那样羸瘦.鲜明的对比,体现作者非凡的写作艺术.“平林新月人归后”,“平林”是风息,树林平静.“新月”是风起云涌,“月隐其行”,风息林平,月亮重新探出头来.意思是:你看,我对你的思念有多么厉害,“愁云密布”和树林摇曳不定也是因为我不平静心情所影响的,我离开之后,它们一切都恢复了平常. 有人认为这是一首刻画一男性青年失恋后痛苦心情的写照.“传统下的独白”却不这么认为,根据当时的社会环境和诸多文献资料分析,古代女性因男人抛弃或移情的情况比较多,而且也客观,男人却很少有这方面折磨的可能性不大.所以,笔者坚持认为这仍然是“闺怨”引发的词. (传统下的独白)。
3.冯延巳的鹊踏枝(梅落繁枝千万片)(1)赏析“一晌”一词使用的巧
(1)首先,写出时间跨度之长.从今朝的酒醒到傍晚的暮烟(上片“梅落繁枝千万片,犹自多情,学雪随风转”,这是写白天看到的,“过尽征鸿,暮景烟深浅”,这是写日落之时),从白天到日暮看出时间之久.其次,写出词人伫立楼上的凝望之情.从“梅落繁枝千万片”写起,到“楼上春山寒四面”的凝望,一直到“过尽征鸿”,诗人的感情始终专注于对远方入的思念.再次,“一晌”与“人不见”形成对比,主人公凭栏远眺,不见归人,突出了主人公的失落之感. 注:每一要点2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得满分4分. (2)梅花已经凋谢而不甘心零落,在零落飞下的瞬间也要显现出美丽的姿态,要学那雪花轻盈的在空中回旋起舞,(1分)“学雪随风转”,运用拟人手法,具体表现了梅花面对陨落所不甘丧失的美好的姿质.(1分)写出了所有有情的生命面临无常之际的缝绻哀伤,这正是自然界乃至人世千古共同的悲哀.(1分)这几句景物描写为写下面人的活动和愁苦(“昨夜笙歌容易散,酒醒舔得愁无限”)做了很好的铺垫(或者为写下面的内容张本).(1分) 注:四个要点,一条1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
4.求冯延巳的一首诗的赏析
53梅圣俞①《苏幕遮》词:“落尽梨花春又了。满地残阳,翠色和烟老。”②兴化刘氏③谓:少游一生似专学此种。余谓冯正中《玉楼春》词:“芳菲次第长相续,自是情多无处足。尊前百计得春归,莫为伤春眉黛促。”④少游一生似专学此种。
注解:①梅圣俞,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宣州宣城(今安徽宣城)人。因宣城古称宛陵,故世称宛陵先生。梅尧臣专力于诗歌,其诗开宋诗风气之先。
②梅尧臣《苏幕遮》草
露堤平,烟墅杳。乱碧萋萋,雨后江天晓。独有庾郎年最少。窣地春袍,嫩色宜相照。
接长亭,迷远道。堪怨王孙,不记归期早。落尽梨花春又了。满地残阳,翠色和烟老。
③兴化刘氏,刘熙载(1813—1881),字融斋,江苏兴化人。清末学者。
④冯延巳《玉楼春》
雪云乍变春云簇,渐觉年华堪纵目。北枝梅蕊犯寒开,南蒲波纹如酒绿。 芳菲次第长相续,自是情多无处足。尊前百计得春归,莫为伤春眉黛促。
今译:梅尧臣的《苏幕遮》词中云:“落尽梨花春又了。满地残阳,翠色和烟老。”刘熙载说:秦观一生好象专门学习这种意境。我认为冯延巳的《玉楼春》词:“芳菲次第长相续,自是情多无处足。尊前百计得春归,莫为伤春眉黛促。”这才是秦观一生用力所在。
赏析:同是伤春之作,梅词写得意境开阔,颇有唐诗余韵,冯词则显得意境幽婉深沉,秦观之词长于抒写离愁别恨,意境婉约,情调悲苦,以此而言,秦观之词更像承冯词而来,王国维独具慧眼,得之寰中矣。
5.谒金门 冯延巳 这首宋词的赏析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这样清新明丽的词句,令人心神摇荡,让人仿佛置身春风绿水之间,这词句就出自宰相词人冯延巳手笔。
冯延巳,一名延嗣,字正中。五代南唐广陵(今江苏扬州)人。官至宰相。工诗,尤喜乐府词,其词思深辞丽,韵逸调新,风格衰美。在他之前,“花间派”统治着词坛。他们的词,大都写男欢女爱、妇女容貌,题材狭窄,词风香艳,充满浓重的脂粉气。冯延巳的词逐渐摆脱了花间派词人对妇女容貌、服饰的描绘,而转向抒写人物的内心世界。语言也不象花间词人那样雕琢堆砌,比较清新流畅。他和李煜为首的南唐词人群,被后人称为“婉约派”。以区别于温庭筠为首的“花间派”。
冯延巳《阳春集》中名气最大的要数[谒金门]这首词。它一问世,就得到南唐中主李璟的赏识。请看他的[谒金门]: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挼(suī)红杏蕊。 斗鸭阑干独倚。碧玉搔头斜坠。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
这是一首女子怀春词。首二句写景。一个“皱”字形象地再现一池春水因微风拂过而在瞬间泛起层层涟漪的生动景象,可称为“词眼”。景中又寓有人情。唐诗中有“妾心古井水,波澜誓不起”的妙喻,此则大异其趣,以池水被春风吹皱的自然景象,写出独处深闺的女子春心萌动的微妙情态。人非草木,岂能无情?在阳光明媚、春意盎然的季节,焉能不心生波澜、春情荡漾?这完全是真情的自然流露。
起调两句景中见情,以下便推出了景中之人。一位怀春的女子漫步池畔溪边。她在芳香四溢的幽僻小径里,手中揉搓着红艳的杏花,逗引那双双对对的鸳鸯。一个“闲”字透露出她面对春光、百无聊赖的心理情状。逗引鸳鸯之后,她又来到养鸭的栏杆边,却无心观看鸭斗之戏,而低头沉思默想。心却不知飞向何处。以至连插发的碧玉簪歪斜着将要坠地也毫无知觉。这一系列的动作和细节,把人物心有所思、神情迷离的状况表现得活灵活现,惟妙惟肖。看似平静,实则躁动不安。
那么她的心病究竟是什么呢?“终日望君君不至”,一语道破天机。原来上述的一切活动,都是假象,词到此才揭出真情,布局立意十分巧妙。更妙的是结句“举头闻鹊喜”,失望中又陡然生出新的希望,而它来得又似乎过于突然和虚渺,笔意一波三折,有如神助。
全词以人物的动作、细节揭示内心世界,这是冯延巳词的特色,也是这首闺情词历久传诵不衰的原因。
冯延巳的词对后世影响较大,北宋词作的大家晏殊、欧阳修等都学过他的词。
6.冯延巳经典诗词有哪些
1、蝶恋花·谁道闲情抛弃久 五代:冯延巳 谁道闲情抛掷久。
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日日花前常病酒,敢辞镜里朱颜瘦。
河畔青芜堤上柳。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
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 译文: 谁说闲情逸致被忘记了太久?每到新春来到,我的惆怅心绪一如故旧。
为了消除这种闲愁,我天天在花前痛饮,让自己放任大醉,不惜身体消瘦,对着镜子自己容颜已改。 河边上芳草萋萋,河岸上柳树成荫。
见到如此美景,我忧伤地暗自思量,为何年年都会新添忧愁?我独立在小桥的桥头,清风吹拂着衣袖。只有远处那一排排树木在暗淡的月光下影影绰绰,与我相伴。
2、蝶恋花·窗外寒鸡天欲曙 五代:冯延巳 窗外寒鸡天欲曙,香印成灰,坐起浑无绪。 庭际高梧凝宿雾,卷帘双鹊惊飞去。
屏上罗衣闲绣缕,一饷关情,忆遍江南路。 夜夜梦魂休谩语,已知前事无寻处。
译文: 窗外,天还没亮,夜半寒鸡叫,天也将亮,香印烧了整晚,已成灰烬.起身坐起却没有任何心情,庭外的梧桐树凝结了整晚的雾气,卷起帘子的时候却惊飞了一对喜鹊。 罗衣搭在屏风上,懒得去拈针线,片刻的功夫却已动了情,从画屏上忆遍了江南的路.每晚做梦说梦话可休要乱说,因为早已经知道以前的事根本没有了踪影。
3、醉花阴·晴雪小园春未到 五代:冯延巳 晴雪小园春未到,池边梅自早。 高树鹊衔巢,斜月明寒草。
山川风景好,自古金陵道。 少年看却老,相逢莫厌醉金杯,别离多,欢会少。
译文: 雪后天晴,春天的脚步尚未踏进小园,池水清澈,池畔的梅花感受到春的气息,提前开放。高高的树木之巅,乌鹊含枝而至,精心建筑小巢,一轮斜月映照着园子里新生的芽草。
风景秀丽的山峦河川,就在自古闻名的金陵道。看起来,年轻人也已经不再年轻。
大家相逢,开怀痛饮莫辞醉,要知道,人生在世,离别时多,欢聚时少。 4、鹊踏枝·六曲阑干偎碧树 五代:冯延巳 六曲阑干偎碧树,杨柳风轻,展尽黄金缕。
谁把钿筝移玉柱,穿帘海燕双飞去。 满眼游丝兼落絮,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
浓睡觉来莺乱语,惊残好梦无寻处。 译文: 在绿阴丛中,一座别致、幽静的小楼悄然独立,曲曲折折的栏杆紧紧依偎着碧树,两者相映成趣。
春风和煦轻柔,鹅黄嫩绿、如丝如缕的杨柳在风中款款摆动腰肢,摇曳多姿。 春光明媚,晴空万里,游丝袅袅,柳絮翻飞,这已是暮春景象了,正当杏花盛开,娇艳无比之际,却下起了一阵小雨。
在如此深重的幽情之中,她不由沉沉睡去,正在睡酣梦甜之际,却被窗外清脆的莺啼声惊起,而美梦也再也无寻处了。 5、清平乐·雨晴烟晚 五代:冯延巳 雨晴烟晚。
绿水新池满。双燕飞来垂柳院,小阁画帘高卷。
黄昏独倚朱阑。西南新月眉弯。
砌下落花风起,罗衣特地春寒。 译文: 雨后初晴,傍晚淡烟弥漫,碧绿的春水涨满新池。
双燕飞回柳树低垂的庭院,小小的阁楼里画帘高高卷起。 黄昏时独自倚着朱栏,西南天空挂着一弯如眉的新月。
台阶上的落花随风飞舞,罗衣显得格外寒冷。
7.谒金门 冯延巳 这首宋词的赏析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这样清新明丽的词句,令人心神摇荡,让人仿佛置身春风绿水之间,这词句就出自宰相词人冯延巳手笔。
冯延巳,一名延嗣,字正中。五代南唐广陵(今江苏扬州)人。
官至宰相。工诗,尤喜乐府词,其词思深辞丽,韵逸调新,风格衰美。
在他之前,“花间派”统治着词坛。他们的词,大都写男欢女爱、妇女容貌,题材狭窄,词风香艳,充满浓重的脂粉气。
冯延巳的词逐渐摆脱了花间派词人对妇女容貌、服饰的描绘,而转向抒写人物的内心世界。语言也不象花间词人那样雕琢堆砌,比较清新流畅。
他和李煜为首的南唐词人群,被后人称为“婉约派”。以区别于温庭筠为首的“花间派”。
冯延巳《阳春集》中名气最大的要数[谒金门]这首词。它一问世,就得到南唐中主李璟的赏识。
请看他的[谒金门]: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闲引鸳鸯香径里。
手挼(suī)红杏蕊。 斗鸭阑干独倚。
碧玉搔头斜坠。终日望君君不至。
举头闻鹊喜。 这是一首女子怀春词。
首二句写景。一个“皱”字形象地再现一池春水因微风拂过而在瞬间泛起层层涟漪的生动景象,可称为“词眼”。
景中又寓有人情。唐诗中有“妾心古井水,波澜誓不起”的妙喻,此则大异其趣,以池水被春风吹皱的自然景象,写出独处深闺的女子春心萌动的微妙情态。
人非草木,岂能无情?在阳光明媚、春意盎然的季节,焉能不心生波澜、春情荡漾?这完全是真情的自然流露。 起调两句景中见情,以下便推出了景中之人。
一位怀春的女子漫步池畔溪边。她在芳香四溢的幽僻小径里,手中揉搓着红艳的杏花,逗引那双双对对的鸳鸯。
一个“闲”字透露出她面对春光、百无聊赖的心理情状。逗引鸳鸯之后,她又来到养鸭的栏杆边,却无心观看鸭斗之戏,而低头沉思默想。
心却不知飞向何处。以至连插发的碧玉簪歪斜着将要坠地也毫无知觉。
这一系列的动作和细节,把人物心有所思、神情迷离的状况表现得活灵活现,惟妙惟肖。看似平静,实则躁动不安。
那么她的心病究竟是什么呢?“终日望君君不至”,一语道破天机。原来上述的一切活动,都是假象,词到此才揭出真情,布局立意十分巧妙。
更妙的是结句“举头闻鹊喜”,失望中又陡然生出新的希望,而它来得又似乎过于突然和虚渺,笔意一波三折,有如神助。 全词以人物的动作、细节揭示内心世界,这是冯延巳词的特色,也是这首闺情词历久传诵不衰的原因。
冯延巳的词对后世影响较大,北宋词作的大家晏殊、欧阳修等都学过他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