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百科 > 百科
  • 两言诗词

    两言诗词

    1.二言句诗词

    梁刘勰《文心雕龙.章句》指出:“二言肇于黄世,竹弹之谣是也。”所谓竹弹之谣即《弹歌》“断竹、续竹,飞士、逐肉”,据说是黄帝时代的歌谣,公认是原始社会诗歌,是二言诗之始。《竹弹谣》载于《吴越春秋》。《周易》中也保存了一些古代歌谣,如《屯.六二》通篇都是以二言为句。

    后人也将各句第二字相叶的诗篇称为二言诗。清代赵翼的《陔余丛考》记载:“《辍耕录》载虞伯生咏蜀汉事曰:銮舆三顾茅庐,汉祚难扶,日暮桑榆,深度南泸,长驱西蜀,力据东吴,美乎周瑜妙术,悲乎关羽云殂,天数盈虚,造物乘除,问汝何如,早赋归欤。此又通首皆二字一韵,更前人所未有也。中州韵入声似平声,故蜀、术等字皆与鱼、虞相叶。古来通篇二言诗,惟此一首。” 三言诗以三字为句,故名。 清 赵翼 《陔馀丛考·三言诗》:“三言诗,《金玉诗话》谓起於 高贵乡公 。然 汉 《安世房中歌》‘丰草葽’及‘雷震震’二章,《郊祀歌》之‘练时日’、‘太乙贶’、‘天马徕’等章,已创其体,则不始於 魏 末矣。 刘勰 又引《喜起歌》为三言之首,而谓诗之有三、五言,多成於 西汉 ,盖《国风》:‘山有榛’、‘隰有苓’,《周颂》:‘绥万邦’、‘屡丰年’之类。古诗中原有此句法,特 汉 初以之为全篇,遂成此三言之一体耳。” 后人将杜牧的《清明》由七言诗改为三言诗

    清明节,雨纷纷;

    路上人,欲断魂。

    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指,杏花村。

    2.两言五字古诗

    1.鹿柴 ---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2.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3.送别 ---王维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4.相思 --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5.杂诗 --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6.送崔九 --裴迪 归山深浅去,须尽丘壑美。

    莫学武陵人,暂游桃源里。 7.终南望馀雪 --祖咏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8.宿建德江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9.怨情 --李白 美人卷珠帘,深坐蹙蛾眉。

    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10.八阵图 --杜甫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11.登鹳雀楼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12.送灵澈 --刘长卿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13.弹琴 --刘长卿 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14.送上人 --刘长卿 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 莫买沃洲山,时人已知处。 15.秋夜寄邱员外 --韦应物 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

    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 16.听筝 --李端 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17.新嫁娘 --王建 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

    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 18.玉台体 --权德舆 昨夜裙带解,今朝〔虫喜〕子飞。

    铅华不可弃,莫是藁砧归。 19.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20.行宫 --元稹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21.问刘十九 --白居易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22.何满子 --张祜 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 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

    23.登乐游原 --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24.寻隐者不遇 -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25.渡汉江 --李频 岭外音书绝,经冬复立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26.春怨 --金昌绪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27.哥舒歌 --西鄙人 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 至今窥牧马,不敢过临洮。

    28.独坐敬亭山--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29.玉阶怨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30.对雪献从兄虞城宰 昨夜梁园里。 弟寒兄不知。

    庭前看玉树。 肠断忆连枝。

    31.口号 食出野田美。 酒临远水倾。

    东流若未尽。 应见别离情。

    32.别东林寺僧 东林送客处。 月出白猿啼。

    笑别庐山远。 何烦过虎溪。

    33.八阵图 --杜甫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34. 即事 百宝装腰带 真珠络臂鞲 笑时花近眼 舞罢锦缠头 35.因崔五侍御寄高彭州一绝 百年已过半 秋至转饥寒 为问彭州牧 何时救急难 36 绝句 江边踏青罢 回首见旌旗 风起春城暮 高楼鼓角悲 37.王录事许修草堂资不到聊小诘 为嗔王录事 不寄草堂资 昨属愁春雨 能忘欲漏时 38. 武侯庙 遗庙丹青古 空山草木长 犹闻辞后主 不复卧南阳 39. 规雁 东来万里客 乱定几年归 肠断江城雁 高高正北飞 40.渡汉江 岭外音书绝,经冬复立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41. 长干行--崔颢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 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3.二言句诗词

    梁刘勰《文心雕龙.章句》指出:“二言肇于黄世,竹弹之谣是也。”

    所谓竹弹之谣即《弹歌》“断竹、续竹,飞士、逐肉”,据说是黄帝时代的歌谣,公认是原始社会诗歌,是二言诗之始。《竹弹谣》载于《吴越春秋》。

    《周易》中也保存了一些古代歌谣,如《屯.六二》通篇都是以二言为句。后人也将各句第二字相叶的诗篇称为二言诗。

    清代赵翼的《陔余丛考》记载:“《辍耕录》载虞伯生咏蜀汉事曰:銮舆三顾茅庐,汉祚难扶,日暮桑榆,深度南泸,长驱西蜀,力据东吴,美乎周瑜妙术,悲乎关羽云殂,天数盈虚,造物乘除,问汝何如,早赋归欤。此又通首皆二字一韵,更前人所未有也。

    中州韵入声似平声,故蜀、术等字皆与鱼、虞相叶。古来通篇二言诗,惟此一首。”

    三言诗以三字为句,故名。 清 赵翼 《陔馀丛考·三言诗》:“三言诗,《金玉诗话》谓起於 高贵乡公 。

    然 汉 《安世房中歌》‘丰草葽’及‘雷震震’二章,《郊祀歌》之‘练时日’、‘太乙贶’、‘天马徕’等章,已创其体,则不始於 魏 末矣。 刘勰 又引《喜起歌》为三言之首,而谓诗之有三、五言,多成於 西汉 ,盖《国风》:‘山有榛’、‘隰有苓’,《周颂》:‘绥万邦’、‘屡丰年’之类。

    古诗中原有此句法,特 汉 初以之为全篇,遂成此三言之一体耳。” 后人将杜牧的《清明》由七言诗改为三言诗清明节,雨纷纷;路上人,欲断魂。

    问酒家,何处有?牧童指,杏花村。

    4.二言到三言有哪些有名的诗

    梁刘勰《文心雕龙.章句》指出:“二言肇于黄世,竹弹之谣是也。”所谓竹弹之谣即《弹歌》“断竹、续竹,飞士、逐肉”,据说是黄帝时代的歌谣,公认是原始社会诗歌,是二言诗之始。《竹弹谣》载于《吴越春秋》。《周易》中也保存了一些古代歌谣,如《屯.六二》通篇都是以二言为句。

    后人也将各句第二字相叶的诗篇称为二言诗。清代赵翼的《陔余丛考》记载:“《辍耕录》载虞伯生咏蜀汉事曰:銮舆三顾茅庐,汉祚难扶,日暮桑榆,深度南泸,长驱西蜀,力据东吴,美乎周瑜妙术,悲乎关羽云殂,天数盈虚,造物乘除,问汝何如,早赋归欤。此又通首皆二字一韵,更前人所未有也。中州韵入声似平声,故蜀、术等字皆与鱼、虞相叶。古来通篇二言诗,惟此一首。” 三言诗以三字为句,故名。 清 赵翼 《陔馀丛考·三言诗》:“三言诗,《金玉诗话》谓起於 高贵乡公 。然 汉 《安世房中歌》‘丰草葽’及‘雷震震’二章,《郊祀歌》之‘练时日’、‘太乙贶’、‘天马徕’等章,已创其体,则不始於 魏 末矣。 刘勰 又引《喜起歌》为三言之首,而谓诗之有三、五言,多成於 西汉 ,盖《国风》:‘山有榛’、‘隰有苓’,《周颂》:‘绥万邦’、‘屡丰年’之类。古诗中原有此句法,特 汉 初以之为全篇,遂成此三言之一体耳。” 后人将杜牧的《清明》由七言诗改为三言诗

    清明节,雨纷纷;

    路上人,欲断魂。

    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指,杏花村。

    5.古诗二言至五言是什么

    首先这几个概念不是独立的,他们有时是相互交叉的。

    古代诗歌分两类,一是古体诗,一是近体诗。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

    绝句 中国诗体。又称截句、断句、绝诗。

    每首四句,通常有五言、七言两种。简称五绝、七绝,也偶有六绝。

    它源于汉及魏晋南北朝歌谣。唐以后盛行近体绝句,格律同于八句律诗中的前、后或中间四句。

    所以,唐人有的在诗集中把绝句归于律诗。后来也有学者认为绝句是截于律诗之半而成。

    绝句灵活轻便,适于表现一瞬即逝的意念和感受,广为诗人所采用,创作之繁荣超过其他,绝句也被人视作唐人乐府(后面还有详细说明)。 律诗 中国近体诗的一种。

    格律严密。发源于南朝,律诗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每首分别为五言、六言、七言句,简称五律、六律、七律,其中六律较少见。

    通常的律诗规定每首8句。如果仅6句,则称为小律或三韵律诗;超过8句 ,即10句以上的 ,则称排律或长律。

    通常以8句完篇的律诗,每2句成一联,计四联,习惯上称第一联为破题,第二联为颔联、第三联为颈联、第四联为结句。每首的二、三两联(即颔联、颈联)的上下句必须是对偶句。

    排律除首末两联不对外,中间各联必须上下句对偶。小律对偶要求较宽。

    律诗要求全首通押一韵,限平声韵;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律诗每句中用字平仄相间。上下句中的平仄相对,有“仄起”与“平起”两式。

    另外,律诗的格律要求也适用于绝句。 总而言之,区别在于绝句是四句,律诗是八句。

    古体诗 古体诗又称古诗、古风,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杂言诸体。后世使用五言、七言较多。

    五言简称“五古”,七言简称“七古”。古体诗不拘句数,不求对仗,也不大讲平仄,用韵较为自由。

    近体诗 近体诗是相对古体诗而言的,产生较晚,起源于南朝,至唐初成熟。其中的律诗,形式固定,格律严密,每首八句。

    单句叫出句,双句叫对句,合起来称为一联。一二句叫首联,三四句叫颔联,五六句叫颈联,七八句叫尾联。

    颔联、颈联一般要对仗。首句可用韵可不用韵,通常押平声韵。

    五言简称“五律”,七言简称“七律”,十句以上的称排律。其中的绝句,又称绝诗、截句。

    它好像截取律诗的一半,每首四句。就其规格看,有的后一联对仗,类似律诗的首联、颔联;有的前一联对仗,类似律诗的颈联、尾联;有的两联都对仗,类似律诗的颔联、颈联;有的不用对仗,类似律诗的首联和尾联。

    绝句的韵脚在二、四两句,通常押平声韵。第一句如押韵,也押平声字。

    绝句有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两种,简称“五绝”和“七绝”。 汉乐府 在中国中古时期的汉魏两晋南北时代,中央政府一直设置着管理音乐和歌曲的专门官署乐府,负责采集和编制各种乐曲,配诗演唱。

    这些配乐演唱的诗歌,就称为乐府诗,也简称乐府。 在体式上,乐府诗以五言为主,兼有七言及杂言。

    句式比较灵活自由,语言自然流畅,通俗易懂,琅琅上口,生活气息非常浓厚。他的思想性主要有:1、反映的是老百姓被君主、官吏所奴役和迫害的痛苦;2、反映的是人民群众流离失所的痛苦;3、批判了上层社会的腐朽生活。

    他的艺术性主要有;1、叙事性成分占很大比重,并通过叙事塑造人物形象,从乐府开始,中国叙事诗开始了新纪元;2、比兴的大量运用,是以前诗歌所没有的;3、形式多样,有四言句,有五言句 ,有杂言句,语言活泼生动。乐府民歌继承和发扬了《诗经》的传统,思想性和艺术性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它与近体诗的区别是:句式比较灵活自由,比兴的大量运用,形式多样,语言活泼生动。而绝句,律诗讲究严格的格律、平仄、押韵,讲究语言的凝练,意境的营造等。

    竹枝词 唐代乐府曲名。也称竹枝、竹枝子。

    本巴渝(今四川东部)一带民间歌曲。崔令钦《教坊记·曲名》中已载有“竹枝子”,则在唐玄宗朝已采入教坊。

    中唐前期诗人顾况已有《竹枝词》之作。唐穆宗朝,刘禹锡为夔州刺史时,根据民歌改作新词11首,歌咏巴山蜀水自然风光、人民习俗、男女恋情,也曲折透露了自己被压抑的心情,语言通俗优美。

    每首七言四句,形同七绝,其《竹枝词九首》前有《引》说:“四方之歌,异音而同乐。岁正月,余来建平(今四川巫山县),里中儿联歌《竹枝》,吹短笛,击鼓以赴节。

    歌者扬袂睢舞,以曲多为贤。聆其音,中黄钟之羽,卒章激迂如吴声。

    虽伧□不可分,而含思宛转,有淇、澳之艳音。昔屈原居沅、湘间,其民迎神,词多鄙陋,乃为作《九歌》,到于今荆楚鼓舞之。

    故余亦作《竹枝》九篇,俾善歌者□之,附于末,后之聆巴□、知变风之自焉。”当时白居易也有《竹枝》。

    其后作者颇多,大都用来写人情风土,有民歌色彩。 唐代《竹枝词》歌词不甚拘平仄,可歌唱。

    后来用为词牌。《词谱》载皇甫松二体,一为两句两平韵,一为两句两仄韵,均单调14字;孙光宪一体,单调28字,四句三平韵,注云:“刘、白《竹枝词》俱拗体七言绝句,此独婉谐。”

    三体每句于第四字、第七字后分别用“竹枝”、“女儿”为和声,也和刘、白之作不同,故《词谱》录以为式 参考资料: 。

    6.忧郁的两句古诗

    白居易——《长相思》

    汴水流,泗水流,

    流到瓜洲古渡头,

    吴山点点愁。

    思悠悠,恨悠悠,

    恨到归时方始休,

    月明人倚楼。

    陆游 钗头凤

    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

    错,错,错。

    春依旧,人空瘦,泪痕红邑鲛绡透。

    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莫,莫,莫。

    唐婉 钗头凤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

    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栏。

    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长似秋千索。

    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妆欢。

    瞒,瞒,瞒。

    醉花阴 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南唐·李璟《摊破浣溪沙》

    手卷真珠上玉钩,

    依前春恨锁重楼。

    风里落花谁是主?

    思悠悠。

    青鸟不传云外信,

    丁香空结雨中愁。

    回首绿波三峡暮,

    接天流。

    枫桥夜泊

    张 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7.请您分别写两句“借物言志或抒情”的古诗

    中考语文总复习资料汇编(古诗名句分类集成) 诗中春 1.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孟浩然《春晓》) 2.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3.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王维《相思》) 4.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杜甫《春夜喜雨》) 5.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6.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李绅《悯农》) 7.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8.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己亥杂诗》) 9.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贺知章《咏柳》) 10.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叶绍翁《游园不值》) 诗中夏 1。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白居易《观刈麦》) 2。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

    (李商隐《晚晴》) 3。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

    (谢灵运《游赤石进帆海》) 4。 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

    (杜甫《夏夜叹》) 5.农夫方夏耘,安坐吾敢食。(戴复古《大热》) 6.人皆苦炎热,我爱夏日长。

    (李昂《夏日联句》) 7.残云收夏暑,新雨带秋岚。(岑参《休亭送华瞬王少府还县》) 8.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

    (范成大《喜晴》) 9.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亭幽。(杜甫《忸村》) 10.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阳阴正可人。

    (秦观《三月晦日偶题》) 诗中秋 1.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 2.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李峤《风》) 3.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李绅《悯农》) 4.常恐秋节至,煜黄华叶衰。

    (《汉乐府·长歌行》) 5.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 6.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刘禹锅《望洞庭》 7.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刘禹锡《秋词》) 8。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杜牧《秋夕》) 9.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李煜《虞美人》) 10.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遭中》 诗中冬 1.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

    (杜甫《兵车行》) 2.秋月扬明晖,冬岭秀寒松。 (陶渊明《四时》) 3.南邻更可念,布破冬未赎。

    (陆游《十月二十八日风雨大作》) 4.冬尽今宵促,年开明日长。(董思恭《守岁》) 5.鸣笙起秋风,置酒飞冬雪。

    (王缴《四气诗》 6.隆冬到来时,百花亦已绝?(陈毅《梅》) 7.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张谓《早梅》) 8.儿童冬学闹比邻,据岸愚懦却子珍。

    (陆游《秋日郊居》) 9.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自居易《冬至夜思塞》) 10.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杜甫《小至》) 诗中山 1。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柳宗元《江雪》) 2。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王之涣《登鹳雀楼》) 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 4。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入。

    (杜甫《春望》) 5.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王维《鹿柴》) 6.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李白《关山月》) 7.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李白《独坐敬亭山》) 8.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陶渊明《田园田居》) 9.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10.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苏轼《题西林壁》) 诗中水 1.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蒹葭》) 2.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曹操《观沧海》) 3.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骆宾王《咏鹅》) 4.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李白《望天门山》) 5.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游山西村》) 6.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赠汪伦》) 7.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刘禹锝《竹枝词》) 8.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白居易《忆江南》) 9.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杨万里《小池》) 10.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苏轼《题惠崇〈春江晚景〉》) 诗中日 1.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

    (《汉乐府·陌上桑》) 2.白日依山尽,黄河人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3.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杜甫《绝句》) 4.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刘长舞《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5.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 6.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7.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白居易《忆江南》) 8.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元日》) 9.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另样红。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10.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李白《望天门山》) 诗中月 1。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 2。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孟浩然《宿建德江》) 3。 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瞑》) 4。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卢纶《塞下曲》) 5。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 6。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李白《古朗月行》) 7。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 8。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9。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8.两句古诗

    长安古意

    【唐】卢照邻

    长安大道连狭斜,青牛白马七香车。

    玉辇纵横过主第,金鞭络绎向侯家。

    龙衔宝盖承朝日,凤吐流苏带晚霞。

    百丈游丝争绕树,一群娇鸟共啼花。

    啼花戏蝶千门侧,碧树银台万种色。

    复道交窗作合欢,双阙连甍垂凤翼。

    梁家画阁天中起,汉帝金茎云外直。

    楼前相望不相知,陌上相逢讵相识。

    借问吹箫向紫烟,曾经学舞度芳年。

    <;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 >

    比目鸳鸯真可羡,双去双来君不见。

    生憎帐额绣孤鸾,好取门帘帖双燕。

    双燕双飞绕画梁,罗纬翠被郁金香。

    片片行云著蝉鬓,纤纤初月上鸦黄。

    鸦黄粉白车中出,含娇含态情非一。

    妖童宝马铁连钱,娼妇盘龙金屈膝。

    御史府中乌夜啼,廷尉门前雀欲栖。

    隐隐朱城临玉道,遥遥翠幰没金堤。

    挟弹飞鹰杜陵北,探丸借客渭桥西。

    俱邀侠客芙蓉剑,共宿娼家桃李蹊。

    娼家日暮紫罗裙,清歌一啭口氛氲。

    北堂夜夜人如月,南陌朝朝骑似云。

    南陌北堂连北里,五剧三条控三市。

    弱柳青槐拂地垂,佳气红尘暗天起。

    汉代金吾千骑来,翡翠屠苏鹦鹉杯。

    罗襦宝带为君解,燕歌赵舞为君开。

    别有豪华称将相,转日回天不相让。

    意气由来排灌夫,专权判不容萧相。

    专权意气本豪雄,青虬紫燕坐春风。

    自言歌舞长千载,自谓骄奢凌五公。

    节物风光不相待,桑田碧海须臾改。

    昔时金阶白玉堂,即今唯见青松在。

    寂寂寥寥扬子居,年年岁岁一床书。

    独有南山桂花发,飞来飞去袭人裾。

    十里平湖 ——《倩女幽魂》

    十里平湖霜满天

    寸寸青丝愁华年

    对月形单望相互

    只羡鸳鸯不羡仙

    表达了互相钟情的男女恋人相互之间的情谊,所谓“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只要能厮守一生,连神仙也不愿意做。

    补充:

    此诗原无出处,大意是参考《白衣卿相诗集-别思》一诗。如果硬要说作者,则应该是《倩女幽魂》一片的编剧阮继志或监制徐克,因这首诗首出徐克导演的《倩女幽魂》中的一幅画上,原文应该是:“十里平湖霜满天,寸寸青丝愁华年。对月形单望相护,只羡鸳鸯不羡仙”,不过在此之前,1959年李翰祥导的《倩女幽魂》,则有:“十里平湖绿满天,玉簪暗暗惜华年。若得雨盖能相护,只羡鸳鸯不羡仙”,可见徐版又改自李版。

    参考:/f?kz=591941

    附:

    白衣卿相《别思》

    十里长亭霜满天,青丝白发度何年?

    今生无悔今生错,来世有缘来世迁。

    笑靥如花堪缱绻,容颜似水怎缠绵?

    情浓渺恰相思淡,自在蓬山舞复跹。

    唐-卢照邻《长安古意》

    借问吹萧向紫烟,曾经学舞度芳年。

    得成比目何辞死,顾作鸳鸯不羡仙。

    9.律诗分为

    律诗发源于南朝齐永明时沈约等讲究声律、对偶的新体诗,至初唐沈佺期、宋之问时正式定型,成熟于盛唐时期。

    律诗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每首分别为五言、六言、七言句,简称五律、六律、七律,其中六律较少见。通常的律诗规定每首8句。

    如果仅6句,则称为小律或三韵律诗;超过8句 ,即10句以上的 ,则称排律或长律。通常以8句完篇的律诗,每2句成一联,计四联,习惯上称第一联为破题(首联),第二联为颔联、第三联为颈联、第四联为结句(尾联)。

    每首的二、三两联(即颔联、颈联)的上下句必须是对偶句。排律除首尾两联不对外,中间各联必须上下句对偶。

    小律对偶要求较宽。律诗要求全首通押一韵,限平声韵;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律诗每句鸡哗惯狙甙缴轨斜憨铆中用字平仄相间。

    上下句中的平仄相对,有“仄起”与“平起”两式。另外,律诗的格律要求也适用于绝句。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