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百科 > 百科
  • 中国古典诗词名篇选

    1.关于中国名胜古迹的古诗词最好更加详细一些

    情诗三百首辞典/宫云维编著, 2006诗词曲赋鉴赏/叶树发, 杜华平主编, 2006古诗词今唱:中小学语文古诗词歌曲集/王志新编著, 2006中国历代诗歌选:唐五代/林庚主编, 2006书家锦囊:传统节令诗稿/西子, 王志敏编著, 2006从诗到诗:中国古诗词英译/任治稷,余正译, 2006顾随诗词讲记/顾随讲;叶嘉莹笔记, 2006风雅百代存/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组编, 2006美人如玉剑如虹/孙涛编著, 2006楚辞/刘玉萍,王坚朗诵, 2006古诗源/刘玉萍,王坚朗诵, 2006中国历代诗歌选:先秦至隋代/林庚主编, 2006梅兰竹菊题画诗/马成志编, 200620世纪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史·诗歌卷/黄霖主编;羊列荣著, 2006诵读中国.小学卷.古典部分/中华书局编辑部编, 2006《诗品》译注/[南朝梁] 钟嵘著;周振甫译注, 2006古诗源/诸泉,傅英毅,熊蓉注释, 2006咏茶诗词曲赋鉴赏/李莫森编注, 2006诵读中国·古典部分·初中卷/中华书局编辑部编, 2006千家诗/刘玉萍,王坚朗诵, 2006中国古代文人人生方式与诗学特色/戴武军著, 2006莫砺锋诗话/莫砺锋著, 2006王国维评点的百首中国古代诗词/张弘, 俞伽编著, 2006升沉不过一秋风/孙涛编著, 2006声律启蒙·笠翁对韵/刘玉萍,王坚朗诵, 2006诗意的建筑:中国古代名建筑诗文赏析= Ancient Chinese poetry appreciation of the construction/马禄荷, 翟瑞祥, 刘自献主编, 2006孔子诗论的文化推绎/萧兵著, 2006学生版古诗学习辞典/刘琦主编, 2006神韵诗学/王小舒著, 2006洪恩古诗神童/北京洪恩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编], 2006中国古典诗词名篇选注集评/黄念然,胡立新,官春蕾著, 2006诵读中国·高中卷·古典部分/中华书局编辑部编, 2006抒情与描写:六朝诗歌概论/孙康宜著;钟振振译, 2006诵读中国·古典部分·大学卷/中华书局编辑部编, 2006诵读中国·初中卷·现当代部分/中华书局编辑部编, 2006中华传统节日诗词赏析/柏宏军编著, 2006神话与诗/闻一多著, 2006杜甫/陈才智编著, 2006辛弃疾/刘中昧编著, 2006诗词审美/张文勋著, 2005.1诗人爱旅游:中国名胜古迹六百首/陈振藩选注, 2005.07中国古代诗歌艺术精神/李达五编著, 2005.04历代诗词名句鉴赏/游光中主编, 2005.01中华诗词名句鉴赏辞典/傅德岷,卢晋主编, 2005为谁风露立中宵/孙涛编著, 2005古诗词中的逻辑/彭漪涟著, 2005中小学生必背古诗文:最新版/张秀玲,张晋萍主编, 2005诗词例话 [专著]/周振甫著, 2005朗诵诗歌/赵春香主编, 2005袖珍版漫画古诗词名句/董杰等编绘, 2005中国古代军事诗歌精选/郭春鹰,孙丕任,王维阁选评, 2005小小书童·认知系列·快乐读古诗/登亚工作室编绘, 2005在文本与历史之间:中国古代诗学意义生成模式探微/李春青著, 2005清诗三百首译析/刘琦,郭长海,吕树坤译注, 2005两宋文化与诗词发展论略/刘乃昌著, 2005王铎诗稿墨迹/江山编, 2005金元诗选/邓绍基选注, 2005金元诗选/邓绍基选注, 2005诗词欣赏入门/郭惠宇主编, 2005古典诗学的文化观照/莫砺锋著, 2005名家读古诗/西渡编, 2005魏晋诗歌艺术原论/钱志熙著, 2005你应该知道的中国古典诗词:插图珍藏本/王成纲主编;文怀沙等书画配图, 2005古诗绝唱100首:注音·散文·鉴赏·故事/康桥编著, 2005白居易/陈才智编著, 2005王维/陈殊原编著, 2005周振甫讲古代诗词/周振甫著, 2005苏轼/董森, 杨哲编著, 2005诗文地理/方东来主编, 2004.9学生古诗文鉴赏辞典 [专著]/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 编, 2004.5古代诗文阅读鉴赏指南/王先海,王树华编著, 2004.12岭南状元传及诗文选注/仇江,曾燕闻,李福标编, 2004.10唐伯虎文集/刘洪仁选注, 2004.07高中生必读必背古诗文/云山主编;徐姗姗,李子云编著, 2004.07中国茶诗/刘景文编著, 2004.05古意新声:汉英对照中国古典诗歌配画选·品赏本/朱纯深译, 2004.01古意新声:汉英对照中国古典诗歌配画选读·高级本/麻晓晴编, 2004古意新声:中国古典诗歌配画选读:汉英对照·中级本/陈月红编, 2004古意新声:中国古典诗歌配画选读:汉英对照·初级本/杨洋编, 2004巧学古诗/新雨编著, 2004文学作品赏析·中国古典诗歌/颜邦逸,赵雪沛编著, 2004楚辞/[(战国)屈原…[等]著];黄学森选注, 2004诗情词境堪吟哦:古典诗词学习例说/何庆善著, 2004楚辞/[(战国)屈原等著];刘庆华译注, 2004诗界革命与文学转型/张永芳著, 2004王维诗选注/[王维著];吴迪选注, 2004王维诗选注/[王维著];吴迪选注, 2004诗赋文体源流新探/韩高年著, 2004古诗鉴赏辞典/主编贺新辉, 2004横看成岭侧成峰:高考古诗经典分类鉴赏/杨翼等著, 2004千年经典绝妙诗文·美文卷/金元浦主编, 2004千家诗精选/王青子编, 2004国学经典·诗/谢佩嫒,李永田主编;杨小亮编著, 2004名家品诗坊·楚辞/姜亮夫等[编著];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编, 2004名家品诗坊·汉魏六朝诗/王运熙等[编著];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编, 2004名家品诗坊·汉魏六朝诗/王运熙等[编著];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编, 。

    2.中国古典诗文名篇

    我是古典文学专业出身,我来帮你列这份名单吧,保证精炼。

    古诗词部分: 初唐诗 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 陈子昂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杜审言 从军行 杨炯 滕王阁 王勃 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 盛唐诗 望月怀远 张九龄 山居秋暝 王维 与诸子登岘山 孟浩然 燕歌行 高适 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岑参 蜀道难 梦游天姥吟留别 李白 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李白 送友人 李白 将进酒 李白 兵车行 杜甫 旅夜书怀 杜甫 咏怀古迹五首(其三) 杜甫 客至 杜甫 中唐诗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柳宗元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 愈 西塞山怀古 刘禹锡 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於潜 七兄、乌江十五兄,兼示符离及下鄞弟妹 白居易 天上谣 李贺 晚唐诗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李商隐 安定城楼 李商隐 九曰齐山登高 杜牧 寄扬州韩绰判官 杜牧 长安晚秋 赵嘏 商山早行 温庭筠 唐五代词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 温庭筠 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 韦 庄 鹊踏枝(谁道闲情抛掷久) 冯延巳 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 李璟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李煜 乌夜啼(林花谢了春红) 李煜 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 李煜 北宋词 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 晏殊 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 欧阳修 苏幕遮(碧云天) 范仲淹 雨霖铃 柳永 水调歌头 苏东坡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东坡 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苏轼 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 晏畿道 清平乐(春归何处) 黄庭坚 踏莎行(雾失楼台) 秦观 横塘路(凌波不过横塘路) 贺铸 南宋词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李清照 满江红(怒发冲冠) 岳飞 卜算子(驿外断桥边) 陆游 扬州慢(淮左名都) 姜夔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古文部分: 春秋时期 郑伯克段于鄢 左 传 曹刿论战 左 传 子鱼论战 左 传 烛之武退秦师 左 传 召公谏厉王止谤 国 语 勾践复国 国 语 战国时期 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触龙说赵太后 战国策 谏逐客书 李 斯 卜居 屈 原 渔父 屈 原 宋玉对楚王问 宋 玉 汉文 廉颇蔺相如列传 史 记 荆轲传 史 记 报任少卿书 司马迁 汉魏文 过秦论上 贾 谊 论贵粟疏 晁 错 长门赋 司马相如 苏武传 汉 书 典论?论文 曹 丕 与吴质书 曹 丕 与杨德祖书 曹 植 前出师表 诸葛亮 后出师表 诸葛亮 六朝唐文 陈情表 李 密 兰亭集序 王羲之 归去来辞 陶渊明 桃花源记 陶渊明 五柳先生传 陶渊明 谏太宗十思疏 魏 徵 为徐敬业讨武曌檄 骆宾王 滕王阁序 王 勃 陋室铭 刘禹锡 阿房宫赋 杜 牧 师 说 韩 愈 进学解 韩 愈 祭十二郎文 韩 愈 张中丞传后叙 韩 愈 捕蛇者说 柳宗元 种树郭橐驼传 柳宗元 小石城山记 柳宗元 始得西山宴游记 柳宗元 岳阳楼记 范仲淹 训俭示康 司马光 鲁仲连义不帝秦 资治通鉴 醉翁亭记 欧阳修 秋声赋 欧阳修 辨奸论 苏 洵 留侯论 苏 轼 石钟山记 苏 轼 前赤壁赋 苏 轼 后赤壁赋 苏 轼 上枢密韩太尉书 苏 辙 游褒禅山记 王安石 明文 卖柑者言 刘 基 深虑论 方孝孺 瘗旅文 王守仁 项脊轩志 归有光 蔺相如完璧归赵论 王世贞 徐文长传 袁宏道 西湖杂记 袁宏道 清代 梅花岭记 全祖望 左忠毅公轶事 方苞 登泰山记 姚鼐。

    3.中国古典诗文名篇

    我是古典文学专业出身,我来帮你列这份名单吧,保证精炼。

    古诗词部分: 初唐诗 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 陈子昂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杜审言 从军行 杨炯 滕王阁 王勃 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 盛唐诗 望月怀远 张九龄 山居秋暝 王维 与诸子登岘山 孟浩然 燕歌行 高适 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岑参 蜀道难 梦游天姥吟留别 李白 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李白 送友人 李白 将进酒 李白 兵车行 杜甫 旅夜书怀 杜甫 咏怀古迹五首(其三) 杜甫 客至 杜甫 中唐诗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柳宗元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 愈 西塞山怀古 刘禹锡 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於潜 七兄、乌江十五兄,兼示符离及下鄞弟妹 白居易 天上谣 李贺 晚唐诗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李商隐 安定城楼 李商隐 九曰齐山登高 杜牧 寄扬州韩绰判官 杜牧 长安晚秋 赵嘏 商山早行 温庭筠 唐五代词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 温庭筠 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 韦 庄 鹊踏枝(谁道闲情抛掷久) 冯延巳 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 李璟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李煜 乌夜啼(林花谢了春红) 李煜 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 李煜 北宋词 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 晏殊 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 欧阳修 苏幕遮(碧云天) 范仲淹 雨霖铃 柳永 水调歌头 苏东坡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东坡 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苏轼 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 晏畿道 清平乐(春归何处) 黄庭坚 踏莎行(雾失楼台) 秦观 横塘路(凌波不过横塘路) 贺铸 南宋词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李清照 满江红(怒发冲冠) 岳飞 卜算子(驿外断桥边) 陆游 扬州慢(淮左名都) 姜夔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古文部分: 春秋时期 郑伯克段于鄢 左 传 曹刿论战 左 传 子鱼论战 左 传 烛之武退秦师 左 传 召公谏厉王止谤 国 语 勾践复国 国 语 战国时期 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触龙说赵太后 战国策 谏逐客书 李 斯 卜居 屈 原 渔父 屈 原 宋玉对楚王问 宋 玉 汉文 廉颇蔺相如列传 史 记 荆轲传 史 记 报任少卿书 司马迁 汉魏文 过秦论上 贾 谊 论贵粟疏 晁 错 长门赋 司马相如 苏武传 汉 书 典论?论文 曹 丕 与吴质书 曹 丕 与杨德祖书 曹 植 前出师表 诸葛亮 后出师表 诸葛亮 六朝唐文 陈情表 李 密 兰亭集序 王羲之 归去来辞 陶渊明 桃花源记 陶渊明 五柳先生传 陶渊明 谏太宗十思疏 魏 徵 为徐敬业讨武曌檄 骆宾王 滕王阁序 王 勃 陋室铭 刘禹锡 阿房宫赋 杜 牧 师 说 韩 愈 进学解 韩 愈 祭十二郎文 韩 愈 张中丞传后叙 韩 愈 捕蛇者说 柳宗元 种树郭橐驼传 柳宗元 小石城山记 柳宗元 始得西山宴游记 柳宗元 岳阳楼记 范仲淹 训俭示康 司马光 鲁仲连义不帝秦 资治通鉴 醉翁亭记 欧阳修 秋声赋 欧阳修 辨奸论 苏 洵 留侯论 苏 轼 石钟山记 苏 轼 前赤壁赋 苏 轼 后赤壁赋 苏 轼 上枢密韩太尉书 苏 辙 游褒禅山记 王安石 明文 卖柑者言 刘 基 深虑论 方孝孺 瘗旅文 王守仁 项脊轩志 归有光 蔺相如完璧归赵论 王世贞 徐文长传 袁宏道 西湖杂记 袁宏道 清代 梅花岭记 全祖望 左忠毅公轶事 方苞 登泰山记 姚鼐。

    4.中国诗词名篇赏析

    望岳唐代: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青年时代的作品,充满了诗人青年时代的浪漫与激情。

    全诗没有一个“望”字,却紧紧围绕诗题“望岳”的“望”字着笔,由远望到近望,再到凝望,最后是俯望。诗人描写了泰山雄伟磅礴的气象,抒发了自己勇于攀登,傲视一切的雄心壮志,洋溢着蓬勃向上的朝气。

    首句“岱宗夫如何?”写乍一望见泰山时,高兴得不知怎样形容才好的那种揣摹劲和惊叹仰慕之情,非常传神。岱是泰山的别名,因居五岳之首,故尊为岱宗。

    “夫如何”,就是“到底怎么样呢?”“夫”字在古文中通常是用于句首的语气助词,这里把它融入诗句中,是个新创,很别致。这个“夫”字,虽无实在意义,却少它不得,所谓“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

    可谓匠心独具。 接下来“齐鲁青未了”一句,是经过一番揣摹后得出的答案。

    它没有从海拔角度单纯形容泰山之高,也不是像谢灵运《泰山吟》那样用“崔崒刺云天”这类一般化的语言来形容,而是别出心裁地写出自己的体验──在古代齐鲁两大国的国境外还能望见远远横亘在那里的泰山,以距离之远来烘托出泰山之高。泰山之南为鲁,泰山之北为齐,所以这一句描写出的地理特点,在写其他山岳时不能挪用。

    明代莫如忠《登东郡望岳楼》特别提出这句诗,并认为无人能继。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两句,写近望中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是上句“青未了”的注脚。

    一个“钟”宇把天地万物一下写活了,整个大自然如此有情致,把神奇和秀美都给了泰山。山前向日的一面为“阳”,山后背日的一面为“阴”(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由于山高,天色的一昏一晓被割于山的阴、阳面,所以说“割昏晓”。

    这本是十分正常的自然现象,可诗人妙笔生花,用一个“割”字,则写出了高大的泰山一种主宰的力量,这力量不是别的,泰山以其高度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割断,形成不同的景观,突出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这里诗人此用笔使静止的泰山顿时充满了雄浑的力量,而那种“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风格,也在此得到显现。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两句,是写细望。见山中云气层出不穷,故心胸亦为之荡漾。

    “决眦”二字尤为为传神,生动地体现了诗人在这神奇缥缈的景观而前像着了迷似的,想把这一切看个够,看个明白,因而使劲地睁大眼睛张望,故感到眼眶有似决裂。这情景使泰山迷人的景色表现得更为形象鲜明。

    “归鸟”是投林还巢的鸟,可知时已薄暮,诗人还在望。其中蕴藏着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和对祖国山河的赞美之情。

    末句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写诗人从望岳产生了登岳的想法,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仙字精神。此联号为绝响,再一次突出了泰山的高峻,写出了雄视一切的雄姿和气势,也表现出诗人的心胸气魄。

    “会当”是唐人口语,意即“一定要”。如果把“会当”解作“应当”,便欠准确,神气索然。

    众山的小和高大的泰山进行对比,表现出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这正是杜甫能够成为一个伟大诗人的关键所在, 也是一切有所作为的人们所不可缺少的。

    这就是这两句诗一直为人们所传诵的原因。正因为泰山的崇高伟大不仅是自然的也是人文的,所以登上的极顶的想望本身,当然也具备了双重的含义。

    全诗以诗题中的“望”字统摄全篇,句句写望岳,但通篇并无一个“望”字,而能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可见诗人的谋篇布局和艺术构思是精妙奇绝的。这首诗寄托虽然深远,但通篇只见登览名山之兴会,丝毫不见刻意比兴之痕迹。

    若论气骨峥嵘,体势雄浑,更以后出之作难以企及。

    5.中国诗歌名篇分别有什么

    我所喜欢的中国古典诗词名篇,从周到清,按时间顺序排列如下,供参考:

    诗经:关雎(周南)、桃夭(周南)、氓(卫风)、伐檀(魏风)、硕鼠(魏风)、蒹葭(秦风)

    屈原:离骚

    汉乐府民歌:上邪、陌上桑

    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青青河畔草、迢迢牵牛星

    曹操:蒿里行、步出夏门行(东临碣石)、步出夏门行(神龟虽寿)、短歌行

    曹丕:燕歌行

    曹植:赠白马王彪

    阮籍:咏怀

    陶渊明:归园田居、归去来辞

    谢灵运:登池上楼

    南朝乐府民歌:西洲曲

    北朝乐府民歌:敕勒歌、木兰诗

    卢照邻:长安古意

    骆宾王:在狱咏蝉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杨炯:从军行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贺知章:咏柳、回乡偶书

    张九龄:望月怀远

    王之涣:登鹳雀楼、凉州词

    孟浩然:临洞庭、宿建德江、过故人庄、春晓

    崔颢:黄鹤楼、

    王昌龄:从军行、出塞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鸟鸣涧、相思

    李白:所有,篇篇都是经典

    高适:燕歌行、别董大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逢入京使

    杜甫:所有,篇篇都是经典

    张继:枫桥夜泊

    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韩愈:张籍

    柳宗元:调江雪

    刘禹锡:竹枝词、乌衣巷

    白居易:长恨歌、琵琶行李绅

    李贺:致酒行、雁门太守行

    杜牧:山行、过华清官、赤壁

    李商隐:无题、夜雨寄北

    温庭筠:商山早行、望江南

    李煜:相见欢、虞美人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晏殊:浣溪沙、蝶恋花、破阵子

    欧阳修:踏莎行、生查子、蝶恋花

    柳永:雨霖铃、蝶恋花、望海潮

    王安石:元日、泊船瓜洲

    苏轼:题西林壁、水调歌头、定风波、念奴娇(赤壁怀古)、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黄庭坚:登快阁

    晏几道:临江仙

    秦观:鹊桥仙、踏莎行

    周邦彦:苏幕遮

    李清照:如梦令、醉花阴、声声慢

    岳飞:满江红

    陆游:游山西村、钗头凤、卜算子(咏梅)

    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摸鱼儿、青玉案(元夕)、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姜夔:扬州慢、点绛唇

    文天祥:过零丁洋

    于谦:石灰吟

    纳兰性德:长相思

    龚自珍:己亥杂诗

    6.唐诗宋词名篇各30首(高中版),急需

    全是我的学校发的材料,我找了这些,希望对你有用.

    唐诗:

    1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王维<;观猎>,

    3王维<;使至塞上>,

    4王维<;山居秋暝>,

    5王维<;汉江临泛>,

    6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7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8王维<;相思>,

    9王维<;鸟鸣涧>,

    10张九龄<;望月怀远>,

    11孟浩然<;宿建德江>,

    12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13孟浩然<;春晓>,

    14孟浩然<;过故人庄>,

    15贺知章<;咏柳>,

    16贺知章<;回乡偶书>,

    17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18王昌龄<;芙蓉楼送别辛渐>,

    19王昌龄<;出塞>,

    20王之涣<;凉州词>,

    21王之涣<;登鹳雀楼>,

    22孟郊<;游子吟>,

    23李白<;望庐山瀑布>,

    24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25李白<;赠汪伦>

    26李白<;行路难>

    27李白<;静夜思>

    28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29李白<;将进酒>

    30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此外还有很多唐诗

    宋词:

    1范仲淹<;渔家傲>

    2柳永<;雨霖铃>

    3晏殊<;浣溪沙>

    4晏殊<;蝶恋花>

    5晏殊<;踏沙行>

    6宋祁<;玉楼春>

    7辛弃疾<;菩萨蛮 书江西造口壁>

    8苏轼<;水调歌头>

    9贺铸<;江城子>

    10苏轼<;蝶恋花>

    11辛弃疾<;新玉案>

    12晏殊<;破阵子>

    13辛弃疾<;摸鱼儿>

    14李清照<;如梦令>

    15陆游<;金错刀行>

    16李清照<;菩萨蛮>

    17李清照<;一剪梅>

    18李清照<;声声慢>

    19辛弃疾<;丑奴儿 书博山道中壁>

    20秦观<;鹊桥仙>

    21岳飞<;满江红>

    22苏轼<;念奴娇>

    23黄庭坚<;清平乐>

    24欧阳修<;生查子>

    25苏轼<;江城子>

    26周邦彦<;苏幕遮>

    27岳飞<;小重山>

    28陆游<;钗头凤>

    29陆游<;诉衷情>

    30陆游<;卜算子>

    还有很多,绝对不只30首

    7.关于古诗[急]

    诗中春 1.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孟浩然:《春晓》》 2.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3.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王维:《相思)) 4.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杜甫:《春夜喜雨)) 5.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6.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李绅:《悯农》) 7.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8.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己亥杂诗》) 9.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 10.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叶绍翁:《游园不值》) 诗中夏 1.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白居易:《观刈麦)) 2.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

    (李商隐:(晚晴)) 3.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谢灵运:(游赤石进帆海》) 4.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

    (杜甫:《夏夜叹》) 5.农夫方夏耘,安坐吾敢食。(戴复古:《大热》) 6.人皆苦炎热,我爱夏日长。

    (李昂:《夏日联句》) 7.残云收夏暑,新雨带秋岚。(岑参:《水亭送华阴王少府还县》) 8.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

    (范成大:《喜晴》) 9.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杜甫:《江村》) 10.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阳阴正可人。

    (秦观:《三月晦日偶题》) 诗中秋 1.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 2.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李峤:《风》) 3.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李绅:《悯农》) 4.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汉乐府?长歌行》) 5.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 6.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刘禹锡:《望洞庭》) 7.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刘禹锡:《秋词》) 8.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杜牧:《秋夕》) 9.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李煜:《虞美人》) 10.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 诗中冬 1.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杜甫:《兵车行》)' 2.秋月扬明恽,冬岭秀寒松。

    (陶渊明:《四时》) 3.南邻更可念,布破冬未赎。(陆游:《十月二十八日风雨大作》) 4.冬尽今宵促,年开明日长。

    (董思恭:《守岁》) 5.鸣笙起秋风,置酒飞冬雪。(王微:《四气诗》) 6.隆冬到来时,百花即已绝。

    (陈毅:《梅》) 7.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张谓:《早梅》) 8.儿童冬学闹比邻,据岸愚儒却子珍。

    (陆游:《秋日郊居》) 9.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白居易:《冬至夜思家》) 10.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杜甫:《小至》) 诗中山 1.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江雪》) 2.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王之涣:《登鹳雀楼》) 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4.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杜甫:《春望》) 5.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王维:《鹿柴》) 6.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李白:《关山月}) 7.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李白:《独坐敬亭山》) 8.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陶渊明:《归园田居》) 9.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10.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苏轼:《题西林壁》) 诗中水 1.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蒹葭》) 2.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曹操:<观沧海》) 3.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骆宾王:《咏鹅》)="">

    (李白:《望天门山》)) 5.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6.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赠汪伦》) 7.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刘禹锡:《竹枝词》) 8.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白居易:《忆江南》) 9.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杨万里:《小池》) 10.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苏轼:《题惠崇{春江晚景)》) 诗中日 1.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汉乐府?陌上桑》) 2.白日依山尽,黄河人海流。

    (王之涣:《登鹳雀楼)) 3.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杜甫:《绝句》) 4.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5.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6.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7.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 8.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王安石:《元日》) 9.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10.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李白:《望天门山》) 诗中月 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 2.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 3.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王维:《山居秋瞑》) 4.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卢纶:《塞下曲》) 5.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李白:《月下独酌》) 6.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李白:《古朗月行》) 7.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王维:《。

    8.屈原的诗词及赏析

    湘夫人屈原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

    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登白?兮骋望,与佳期兮夕张。

    鸟萃兮?中,罾何为兮木上?沅有?兮醴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荒忽兮远望,观流水兮潺?。

    麇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朝驰余马兮江皋,夕济兮西?。闻佳人兮召予,将腾驾兮偕逝。

    筑室兮水中,葺之兮荷盖。荪壁兮紫坛,*(采+匚的反方向)芳椒兮成堂。

    桂栋兮兰?,辛夷楣兮药房。罔薜荔兮为帷,擗蕙?兮既张。

    白玉兮为镇,疏石兰兮为芳。芷葺兮荷屋,缭之兮杜衡。

    合百草兮实庭,建芳馨兮庑门。九嶷缤兮并迎,灵之来兮如云。

    捐余袂兮江中,遗余?兮醴浦。搴汀洲兮杜若,将以遗兮远者。

    时不可兮骤得,聊逍遥兮容与。背景简介《湘夫人》选自《楚辞?九歌》。

    “九歌”本是古乐章名,在《楚辞》中则是一组诗歌的总称,共包括《国殇》、《湘君》、《湘夫人》等十一首诗。“九”是个虚数,表示很多的意思。

    王逸《楚辞章句》认为:“昔楚国南郢之邑,沅湘之间,起俗信鬼而好祠,起祠必作歌乐鼓舞以乐诸神。屈原放逐,窜伏其间,怀忧苦毒,愁思沸郁,出见俗人祭祀之礼,歌舞之乐,其辞鄙陋,因作《九歌》之曲,上陈事神之敬,下见己之冤结,托之一风谏。”

    大致言之成理。但将《九歌》完全定为屈原的自作心创,似有不妥。

    现在一般认为,《九歌》是屈原依据当地民间祭歌加工改写而成,无论从内容还是从形式上看,此说均可信。《湘君》和《湘夫人》是姊妹篇,都是祭祀湘水神的乐歌。

    湘君和湘夫人是湘江的一对恋人神,或谓夫妻神。《湘君》是以巫师扮演得的湘夫人的口吻,抒写追怀湘君的情景,《湘夫人》是以巫师扮演的湘军的口吻,抒写追怀湘夫人的情景。

    至于湘君和湘夫人作为湘水神的来历,则多有争论。当地流传最广的说法是:湘君就是古帝舜,他南巡时死于苍梧,葬在九嶷山。

    舜的妻子是尧帝的二女娥皇、女英,她们追随丈夫到沅湘,夫死而哭,泪水落在柱子上,使竹竿结满了斑点,“斑竹”之名即由此而来(见《述异记》)。后世所湘妃、湘夫人、湘妃竹诸说,均源于此。

    但传说就是传说,无所谓真假之辨。现在我们应当知道的是:这两首诗作中,有着丰厚的上古神话时代的历史文化积淀,并由此给它增添了浓郁的神秘浪漫色彩。

    内容述评一、神恋生活中期约难遇的悲剧情景这首诗的题目虽然是“湘夫人”,但诗中的抒情主人公却是湘君。诗中截取湘君与湘人爱情生活中的一个期约难遇的片段,着重抒写湘君的一系列追寻行为和心理活动,表现出湘君对湘夫人的真挚爱情和对幸福美满生活的追求。

    全诗大致可分四段,由于写的是神的爱情,意境朦胧难解,须潜心体悟。首四句是第一段,总提湘夫人期约难遇、湘君哀愁顿生的情景。

    从后文中“闻佳人召予,将腾驾兮偕逝”两句看,湘君与湘夫人似乎有过预约,湘君就是为赴约而匆匆赶来的。但来到期约地点一看,情况却发生了变化:“帝子降兮北渚”,湘夫人是来了,但却降临在北面那个小岛上,两个人只能隔水相望。

    这情景,就像《诗经?蒹葭》“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一样,可望而难即。“目眇眇兮愁予”,写他只能在渺渺茫茫、似有实无中遥望、追寻,于是一股失落的愁情就在心中升腾起来。

    而秋风??、水波荡漾、落叶飘零,则是通过写景来渲染这愁情。第二段十四句,都是写湘君在期约难遇后的追寻行为和心理活动。

    “登白?兮骋望,与佳期兮夕张”,写登高远望,日夜等待。“沅有?兮醴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是说在沅江、澧水相夫人往常出没的那些地方,本来应当有相遇表白的机会,但错过了,想来实在令人追悔、懊恼。

    “荒忽兮远望,观流水兮潺?”,是说湘君放眼追寻,到处都是浩渺烟波、潺?流水,没有相夫人的半点踪影,于是他的精神陷入了恍惚之中。“朝驰余马兮江皋,兮济兮西?”,写湘君在恍惚中仍日夜驰马沅、湘之间,颇是《蒹葭》中“溯洄”、“溯游”反复“从之”的情景。

    “闻佳人兮召予,将腾驾兮偕逝”,与其说是真有这样的召约,不如说是湘君的内心想望:在神志恍惚的追寻中,他耳边仿佛时时有相夫人的声音在呼唤自己一同飞向那幸福的爱情港湾。于是,诗意也就自然地过渡到第三段的幻境。

    在这第三段的行文中还穿插描述了“鸟何”、“罾何”、“觅何”、“蛟何”四种反常景象,那是对湘君期约难遇尴尬处境和懊恼心情的比况和烘染。第三段十六句,铺叙湘君在水中装修新房以迎娶相夫人的情景。

    这是在失望与希望的交织中,从恍惚神志中生发出来的虚幻空间。先写筑室建房、美饰洞房,再写彩饰门廊、迎接宾客,极尽排场,百般美化,物色华丽,情调欢快,充分显现出湘君对理想爱情生活的执著追求。

    最后六句是第四段,写湘君离开期约地点时的行为和心境。相夫人最终没能出现,湘君的心境也由梦幻回到无可奈何的现实。

    于是,他将自身的衣物抛入江中,遗赠信物以及寄托真情相思。采一枝芳香杜若留待以后送给“远者”,则意味着希望犹存,思念和追求还将继续。

    “时不可兮骤得,聊逍遥兮容与”,是劝自己把眼光放远,在旷达自解中见出对幸福爱情生活永不放弃的韧性。二、屈原的感情寄。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