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百科 > 百科
  • 老子出关的古诗词

    老子出关的古诗词

    1.关于老子出关的诗文,多多益善

    汉·刘向《列仙传》:“老子西游,关令尹喜望见有紫气浮关,而老子果乘青牛而过也。”

    ps:

    老 子 故 宅

    [明]谢 江

    太白星傍飞紫阁, 洛阳羁客屡登游;

    乎观青嶂窗前拥,倒听黄河槛外流;

    细管疑从半天落,五云偏向蕊官浮;

    还丹妙诀人难遇,怅望函谷有跨牛。

    至老子庙应诏诗

    【南北朝】庾信

    虚无推驭辨。

    寥廓本乘霓。

    三门临苦县。

    九井对灵溪盛丹须竹节。

    量药用力圭。

    石似临卭芋。

    芝如封禅泥。

    毻毛新鹄小。

    盘根古树低。

    野戍孤烟起。

    春山百鸟啼。

    路有三千别。

    途经七圣迷。

    唯当别关吏。

    直向流沙西。

    2.有谁知道“老子出关”的典故

    虽然当年老子其人出关西走而莫知所终,但《老子》其书却在后世远播西方。据西方学者统计,从1816年至今,出版的各种西文版的《道德经》已有250多种,如今几乎每年都有一、两种新的译本问世。又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统计,在被译成外国文字发行量最大的世界文化名著中,《道德经》排名第二,仅次于《圣经》。当然,西方人迷恋《老子》,也是各取所需,各有所爱。如冯·布兰切勒的《老子〈道德经〉:美德之道》一书说老子如同基督教的上帝,具有博爱与宽容的精神;新教神学家尤利乌斯·格里尔则列举了《道德经》与《新约》的相似点80处;法国学者阿贝尔·雷米则说《老子》第十四章中就出现有“耶和华”三个汉字;德国人萨冯·施特劳的《老子》注释本则按照严密的德国唯心主义的逻辑体系重构五千言的结构图式;另有德国学者用格式塔心理学的模型来解读《老子》;弗兰克·劳埃德·赖特从《老子》的“当其无,有有之用”抽绎出建筑学上的空间与砖瓦匠同等重要的原则;美国卡普拉的《物理学之道》也指出西方近代物理学与《老子》的东方神秘主义有着相似性。此外,还有《老子》中的“雌”、“母”的隐喻,也引起了西方女权运动者的兴趣,练气功或柔道的人、传统医学的从业者、环保主义者、和平主义者、从《老子》寻找经营理念的商人以及要消解现代性的后现代主义者,都宣称从《老子》那里找到了精神养料与灵感源泉。甚至连俄国文豪托尔斯泰也用他那“对恶不抵抗”的学说来诠释《老子》的无为思想,把老子当成自己的同调;而前苏联的杨兴顺则认为《老子》的“无”不是“无物”而是“无有”,即穷人、无产者,他把《老子》说成是革命宣言。由此可见,《老子》一书在西方确是甚有影响。

    西方社会出现这种经久不衰的老子热与形形色色的老子观,其原因当是多方面的。一方面,1973年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帛书,《老子》甲、乙本与1993年湖北省荆门郭店村一座古墓中出土的楚墓竹简《老子》,无疑极大地激发了西方人研究《老子》的热情。另一方面,当代英国汉学家和哲学家克拉克的《西方人的道——道家思想的西方化》一书则把道家思想在西方的流行归结为西方人思维方式上的三个变化:希望过更好的生活,但要从传统宗教教条式信念的束缚中解放出来;透过克服身心二元论达到一种身心完整的生活;需要从更广的范围看待当代各种思想潮流。而这里更不应忽略的,是《老子》本身:其一,《老子》言简意深,哲理宏富,它虽然只有区区“五千言”——这个字数在当今评个哲学助教恐怕都不够格,但它浓缩了这位东方老人的大量的人生智慧和至理名言,而且它的诗化哲学的话语表达式往往寓意隐晦,言有尽而意无穷,也给后人的无限解读提供了广阔空间,犹如杜鹃鸟的一声不经意的啼鸣总能使富有想象力的诗人产生无尽的遐想。其二、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老子》的精神特质系反对文明的异化,它的自然无为、去伪存真、知足不争和贵柔守雌等理念,在文明高度发展因而其负面问题愈发显现的西方社会,自然会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认同。

    老子隐遁西走与《老子》走红西方,这一隐一显迥别,但有一个原因却是相同的,这就是反对文明的异化。看来,历史上的思想者与其思想每每会有不同的因缘际遇。兴衰替废,一切都因时间地点而异。

    3.老子出关

    老子(约公元前570?公元前471年),姓李名耳,字伯阳,又称老聃,中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老子曾在周国都洛邑任藏室史(相当于现在的国家图书馆馆长),博学多才。历史记载,老子晚年乘青牛云游天下,传讲道家学说以经国济世、开化西域。

    西行途中老子在函谷关(在今河南灵宝)被关令尹喜挽留著书,写下了中国思想史上的千古名篇《道德经》。关于老子此后的彳"T踪,有诸多说法。

    一种说法是老子点化了尹喜,尹喜托病辞官,随老子一路西行至盩厓(今陕西周至县)。老子观盩厓依山傍水、风景异常优美,遂在此驻足,并结草为楼修行说经,遗址即今存的楼观台。

    老子羽化后葬于距楼观台八公里的西楼观,故有学者将此地定为道教的发源地。 另一种说法是老子出关后骑着大青牛继 续西行,再往后就音信全无。

    有人说老子出散关,经流沙奔印度去了。还有人说晚年的老子在甘肃临洮落脚,为归隐的老者教炼内丹、养生修道,得道后在临洮超然台“飞升”。

    第三种说法认为,老子不是西去,而是东归。《庄子?天道篇》中有一段记载,叙说了老子从周王朝离职后便“归居”了。

    老子的故乡,位于今天的河南省鹿邑县,故称 “东归”。老子东归的事在《庄子》《韩非子》《吕氏春秋》,及儒家著作《礼记?曾子问》中都有记载。

    以目前所掌握的史料来看,只有老子退隐后东归的说法有文献根据,其他的说法,还有待学术界提供新证据。

    4.有谁知道“老子出关”的典故

    虽然当年老子其人出关西走而莫知所终,但《老子》其书却在后世远播西方。

    据西方学者统计,从1816年至今,出版的各种西文版的《道德经》已有250多种,如今几乎每年都有一、两种新的译本问世。又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统计,在被译成外国文字发行量最大的世界文化名著中,《道德经》排名第二,仅次于《圣经》。

    当然,西方人迷恋《老子》,也是各取所需,各有所爱。如冯·布兰切勒的《老子〈道德经〉:美德之道》一书说老子如同基督教的上帝,具有博爱与宽容的精神;新教神学家尤利乌斯·格里尔则列举了《道德经》与《新约》的相似点80处;法国学者阿贝尔·雷米则说《老子》第十四章中就出现有“耶和华”三个汉字;德国人萨冯·施特劳的《老子》注释本则按照严密的德国唯心主义的逻辑体系重构五千言的结构图式;另有德国学者用格式塔心理学的模型来解读《老子》;弗兰克·劳埃德·赖特从《老子》的“当其无,有有之用”抽绎出建筑学上的空间与砖瓦匠同等重要的原则;美国卡普拉的《物理学之道》也指出西方近代物理学与《老子》的东方神秘主义有着相似性。

    此外,还有《老子》中的“雌”、“母”的隐喻,也引起了西方女权运动者的兴趣,练气功或柔道的人、传统医学的从业者、环保主义者、和平主义者、从《老子》寻找经营理念的商人以及要消解现代性的后现代主义者,都宣称从《老子》那里找到了精神养料与灵感源泉。甚至连俄国文豪托尔斯泰也用他那“对恶不抵抗”的学说来诠释《老子》的无为思想,把老子当成自己的同调;而前苏联的杨兴顺则认为《老子》的“无”不是“无物”而是“无有”,即穷人、无产者,他把《老子》说成是革命宣言。

    由此可见,《老子》一书在西方确是甚有影响。 西方社会出现这种经久不衰的老子热与形形色色的老子观,其原因当是多方面的。

    一方面,1973年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帛书,《老子》甲、乙本与1993年湖北省荆门郭店村一座古墓中出土的楚墓竹简《老子》,无疑极大地激发了西方人研究《老子》的热情。另一方面,当代英国汉学家和哲学家克拉克的《西方人的道——道家思想的西方化》一书则把道家思想在西方的流行归结为西方人思维方式上的三个变化:希望过更好的生活,但要从传统宗教教条式信念的束缚中解放出来;透过克服身心二元论达到一种身心完整的生活;需要从更广的范围看待当代各种思想潮流。

    而这里更不应忽略的,是《老子》本身:其一,《老子》言简意深,哲理宏富,它虽然只有区区“五千言”——这个字数在当今评个哲学助教恐怕都不够格,但它浓缩了这位东方老人的大量的人生智慧和至理名言,而且它的诗化哲学的话语表达式往往寓意隐晦,言有尽而意无穷,也给后人的无限解读提供了广阔空间,犹如杜鹃鸟的一声不经意的啼鸣总能使富有想象力的诗人产生无尽的遐想。其二、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老子》的精神特质系反对文明的异化,它的自然无为、去伪存真、知足不争和贵柔守雌等理念,在文明高度发展因而其负面问题愈发显现的西方社会,自然会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认同。

    老子隐遁西走与《老子》走红西方,这一隐一显迥别,但有一个原因却是相同的,这就是反对文明的异化。看来,历史上的思想者与其思想每每会有不同的因缘际遇。

    兴衰替废,一切都因时间地点而异。

    5."老子出关"是关于什么典故

    史书说得不清楚: 《史记?老子列传》说:“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

    居周久之,见周之衰,?i(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

    ’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所终。” 刘向《列仙传》说:“后周德衰,乃乘青牛车去。

    入大秦,过西关。关令尹喜待而迎之,知真人也。

    乃强使著书,作《道德经》上下二卷。” 《后汉书》说:“或言老子西入夷狄为浮屠。”

    但古人没说清楚,咱们今天的人可以“研究”。甘肃人就研究得很“实在”: 甘肃省兰州市召开“首届老子文化国际论坛”,甘肃省政协研究员张炳玉和甘肃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研究员延涛发言。

    张炳玉说,经过大量史料的梳理研究和实地走访,他们探寻出老子在甘肃的大体行程线路是:出函谷关(今河南灵宝县东北),过散关(今陕西宝鸡市西南),入甘肃,经游天水、陇西、临洮、兰州、酒泉等地后,又回到陇西邑,落户临洮,最终在临洮东山“飞升”。 他还说得很多,你自己去看看,信不信是你自己的事。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