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百科 > 百科
  • 人教版初中古诗词赏析

    一、初中语文的所有古诗以及赏析

    诗歌鉴赏五步法【第一步】先看一下诗歌是哪一类(按表现手法分为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按内容分为田园诗、边塞诗等)古诗一般选择唐诗宋词,以抒情诗居多,抒情诗可分写景抒情,借古感怀,托物言志。

    写景抒情诗主要把握景和情的关系;借古感怀诗,一般要把握古和今的关系,可以以古喻今,也可以古讽今;托物言志诗主要领悟物和志的关系,借何物显何志,这是第一步。【第二步】到诗词的后半部分去找诗的中心(作者要抒的情,要表达的志)。

    【第三步】看诗词的前半部分,想一想,写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构成什么画面,这些画面有什么特点,对诗歌的中心有什么作用(这实际是景情相融,就是把握意境)。【第四步】做到五必看 :①必看题目(题目常常是诗眼,或中心事件,有助于了解诗的内容);②必看作者(知人论世,了解作者风格);③必看注释(可以借此了解诗歌的感情基调,难懂的知识典故,有时答案也在其中);④必看名句(中心句、诗眼常常在此。

    诗歌鉴赏也常常是名句的鉴赏);⑤必看题干(题干的指向性很强,必须看清要求,必须结合原诗内容、题干作答,不能空洞的阐述概念。答案必须有针对性、指向性,一定要问什么,答什么,要什么,给什么,这一点非常重要,可谓重中之重)。

    【第五步】看一看诗歌运用了哪些手法,这样古诗鉴赏就很容易做了。组织成文时一般可用这样的表达程式:这是一首什么类型的诗,诗人摄取了哪些景物组成了怎样一幅画卷(或通过什么形象的描写刻画),从中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在艺术特色上,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起到了怎样的表达效果。或这样表述: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

    下面是对初中一些诗词名句的赏析:一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过故人庄》)这两句诗用词形象生动,诗中有画。

    一个“合”字,表现了绿树环抱相拥的情态,突出了村边绿树的茂盛。一个“斜”字,形象地描画出了村外青山由近及远伸向远方的景象,富有诗情画意。

    二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此句是以水喻愁的名句,运用比喻、设问、夸张的修辞方法将无形的“愁”比作有形的“一江春水”永流不尽,形象地写出了愁之深。

    怀念故国之情,情思更为深厚,含蓄地显示出愁思的长流不断,无穷无尽。三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过零丁洋》)这句诗 以磅礴的气势、高亢的情调收束全篇,表现出他的民族气节和舍身取义的生死观。致使全篇由悲而壮,由郁而扬,形成一曲千古不朽的壮歌。

    四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李白《渡荆门送别》)此句中“随”字化静为动,将群山与原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真切的表现出来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尽”字表达了刚从三峡中出来的诗人顿时喜悦开朗的心情。

    此句写出了诗人坐在船上举目所见的景色变化,写出了诗人与故乡依依惜别的感情。五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游山西村》)这是一联脍炙人口的名句。 上句通过一个“疑”字,把徐行山村而周围山峦重迭、流水萦绕的迷路的感觉,刻画得形神毕现;下句承上,把移步换形所见之繁花似锦的春日美景,描绘得宛然在目。

    这样使感觉的形象与视觉的形象有机结合在一起,构成一幅优美动人而又奇妙的画面。当人们吟诵这两句诗时,不单是欣赏这难以言状的美妙的山村自然风光,而是从中领悟到它所蕴含的哲理思想的启示——只要人们正视现实,面对重重艰难险阻,不退缩,不畏惧,勇于开拓,发奋前进,那么,前方将是一个充满光明与希望的崭新境界。

    六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这两句诗形容诗人行踪飘忽不定与自己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采用比喻和对偶的修辞方法,浮云和落日也都有了人情味,给人生动的形象感,富有感染力。

    七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疆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 《凉州词》)从诗歌的意象上看,葡萄酒、夜光杯、琵琶声,意象鲜明,有着浓郁的边塞色彩和鲜明的军旅生活特征;从感情角度来看,诗人以明快的语言,豪放的笔调表现了一群将士征战前的悲壮心情,激起征戍将士的无限感慨;从用词上说这里的“催”字用的精妙,转折突然,将士正欲开怀畅饮,琵琶弦音急促,又催出征,令人陡升感慨。

    八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这是马致远散曲的代表作之一.这首小令仅五句28字,语言极为凝炼却容量巨大,寥寥数笔就勾画出一幅悲绪四溢的“游子思归图”,淋漓尽致地传达出漂泊羁旅的游子心。它字字写秋光秋色,又字字写人意人情,以“秋”染“思”,又以“思”映“秋”,紧紧扣住“思”字,含蓄深挚地表达了“天涯沦落人”'的凄寂、苦闷和无法解脱的“断肠”之情。

    九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初逢席上见赠》)这一句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

    作者在这里以“。

    二、人教版初中所有的诗词赏析

    1.《论语十则》中,指出学习与思考必须紧密结合的句子是:学则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借题发挥,教育弟子勤学好问的句子是: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在生活中,我们要表示应当向有长处的人学习,常用“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来表示;阐述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的句子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阐述读书求学问的态度是以求学为快乐的句子是: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感叹时光易逝,以勉励自己和学生要珍惜时间求学的句子是: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2.《扁鹊见蔡桓公》中,引申出一个成语是:讳疾忌医;蔡桓公用“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来表达对医生的反感。 3.《过故人庄》中,描写乡村秀丽景色的诗句是: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表现对朋友、对乡村的依恋之情的句子是: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4.《钱塘湖春行》中,写出莺燕报春的句子是: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写野花与春草的诗句是: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5.《书湖阴先生壁》中运用拟人手法,赋予山水生命感情,突出它们与人的关系的诗句是: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6.《游山西村》中,表现感到困惑时,突然见到希望的诗句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两句话是这首诗的诗眼,富有哲理。

    在《桃花源记》中,与以下两句诗意境相似的成语是:世外桃源。 7.《木兰诗》中描写木兰勤劳孝顺的诗句是: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描写出片前的准备的诗句是: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描写北方战场寒冷,环境艰辛的诗句是: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描写战事频繁持久,战斗激烈悲壮的诗句是: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侧面描写木兰战功显赫的诗句是: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表现木兰不慕高官厚禄的高尚品质,也反应北朝人民热爱和平,追求安定生活的诗句是: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表现木兰从军谨慎、机智的诗句是: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成语“扑朔迷离”出自本诗,其原句是: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8.《望岳》中,包含一切有所作为的人都应具有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哲理的诗句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9.《西江月》中,畅谈丰收,欢快之情与自然之景融为一体的诗句是: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10.李清照《如梦令》中,追忆郊游地点、时间及由于景色迷人而忘了归路的诗句是: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起承上启下的诗句是:兴尽晚回舟。 第二册 11.《桃花源记》中,描写老人和小孩神情的句子是: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成语“无人问津”出自本文,其原句是:后遂无问津者。

    12.《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写送别的地点和友人要去的地方的诗句是: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劝慰友人不要哀伤,表达出诗人豁达、爽朗的胸怀的诗句是: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写出四海之内有知心朋友,就是在天涯海角也还是近邻一样的亲近的诗句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13.《黄鹤楼》中,以写景出名的诗句是: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表现游子的悲苦心情的诗句是: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与此诗句有相同意境的《天净沙?秋思》中的句子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4.《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表达了诗人豁达的胸怀和奋发向上、努力进取的精神的诗句是: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15.《愚公移山》中,愚公移山的原因是: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移山的目标是:指通豫南,达于汉阴;移山得到众人相助的句子是: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跳往助之;表现挖山艰难和决心坚定的句子是: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相信能搬走大山的理由是: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

    16.《陋室铭》中,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写居室环境的句子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写与人交往的语句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以古代名贤自况的句子是: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17.《爱莲说》中,点明主旨、最能概括莲高贵品质、表明作用独爱莲的句子是:莲,花之君子者也;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相对比,集中表现莲高洁品质,现在人们常用来比喻某些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而又洁自好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写君子行为方正,通达事理,不攀附权贵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18.《观书有感》中,富有哲理的诗句是: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19.《清平乐?村居》中,写小儿顽皮淘气的句子是: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第三册 20.《使至塞上》中,写塞外奇特美丽风光的千古名句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21.《论诗》中,常用来赞美人才的出现,人才辈出,也用来表示一代新人过去,又有一代新人出现,长江后浪推前浪的诗句是: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22.《春望》中,言明春望所见的诗句是: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表现诗人对家人的眷念之情的句子是: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三、初中人教版的诗词赏析(全部)

    表现手法:

    a、表达方式:叙述、描写(动静结合、虚实相生、点面结合、正侧结合、白描、工笔、乐景写哀等) 议论(叙议结合、寓理于事、寓理于景) 抒情(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

    b、表达技巧:比兴、用典、联想、对比、铺垫、渲染、烘托、欲扬先抑、借古讽今、借景抒情、借人映己

    修辞: 比喻、比拟、排比、对比、对偶、夸张、借代、互文、反复

    结构:层层深入、开门见山、先总后分、先景后情、卒章显志、过渡、铺垫、伏笔

    四、初中语文古诗名句及赏析(人教版)

    一、掌握必要的赏析(鉴赏)知识

    意境:是诗中意与境两个因素的和谐统一,是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写的生活图景的有机结合。

    抒情方式: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

    表现手法:如烘托,衬托,虚实,托物言志,借物抒情等。

    1 托物言志。 “ 桃源望断无寻处”( 秦观 《踏莎行·郴州旅舍》),借“世外桃源” 无处可寻,表达自己孤独抑郁的心情。

    2 动静结合。“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王维《汉江临眺》),城市、天空本是静态事物 ,因作者泛舟江上 ,产生错觉。

    3 渲染烘托。“千骑卷平冈”“倾城随太守”(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中“卷”“倾城”突出随从人数之多,气势之盛,渲染出出猎阵势的雄武。

    4 虚实相生。“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杜甫《春夜喜雨》)两句皆为虚景,要注意与现实景况的区别。

    5 映衬手法。包括正衬和反衬。正衬手法如“小园香径独徘徊”,衬托出主人公生活的闲适。反衬手法有:⑴ 以乐景写哀情;⑵对比。“纷纷暮雪下辕门 ”、“风掣红旗冻不翻”。其中一点红色更显出周围的苍白寒冷。

    6 借古喻今。“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杜牧《江南春》)借南朝前事暗合今朝政事,诗人借以讽喻统治者不要大兴土木,浪费民财。

    7 典故、用事。好用典故似乎是词人的专长。“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 ,射天狼”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等都是。

    风格流派:由于作家的生活经历,感情气质,艺术素养等各不相同,因而在创作中表现出各自独特的格调、气派和趣味,这就形成了作品的不同风格。比如李白的飘逸洒脱,杜甫的沉郁顿挫,苏轼的旷达豪放,柳永的柔美婉丽等。了解诗人的风格,有利于把握他们在诗中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语言特色:清新——用语新颖,平淡——质朴真切,绚丽——绚烂奇幻,明快——一语破的,含蓄——意在言外,简洁——言简意赅。

    二、名句理解或赏析

    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悠然”写出了作者那种恬淡、闲适、对生活无所求的心情。“见”表现出诗人看到山不是有意而为之,而是在采菊之间无意中山的形象映入眼帘。好象自己的心早已和山融为一体了。能达到这种境界,正是心灵自由而平静的美好结局。

    2“但使愿无违”的“愿”如何理解?

    从字面上看“我的意愿”是有个好收成,其实更蕴含了不要在那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自我的意思。

    3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渐欲”渐渐就要;“才能”刚刚能够。都表现出事物在发展变化

    4赏析《观沧海》中“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这是全诗的高潮,作者运用丰富奇特的想象,大胆地夸张将眼前海上的景色和自己的雄心壮志融合在一起,创造了一种宏大的意境,

    五、初中语文古诗名句及赏析(人教版)

    一、掌握必要的赏析(鉴赏)知识 意境:是诗中意与境两个因素的和谐统一,是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写的生活图景的有机结合。

    抒情方式: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 表现手法:如烘托,衬托,虚实,托物言志,借物抒情等。

    1 托物言志。 “ 桃源望断无寻处”( 秦观 《踏莎行·郴州旅舍》),借“世外桃源” 无处可寻,表达自己孤独抑郁的心情。

    2 动静结合。“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王维《汉江临眺》),城市、天空本是静态事物 ,因作者泛舟江上 ,产生错觉。

    3 渲染烘托。“千骑卷平冈”“倾城随太守”(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中“卷”“倾城”突出随从人数之多,气势之盛,渲染出出猎阵势的雄武。

    4 虚实相生。“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杜甫《春夜喜雨》)两句皆为虚景,要注意与现实景况的区别。

    5 映衬手法。包括正衬和反衬。

    正衬手法如“小园香径独徘徊”,衬托出主人公生活的闲适。反衬手法有:⑴ 以乐景写哀情;⑵对比。

    “纷纷暮雪下辕门 ”、“风掣红旗冻不翻”。其中一点红色更显出周围的苍白寒冷。

    6 借古喻今。“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杜牧《江南春》)借南朝前事暗合今朝政事,诗人借以讽喻统治者不要大兴土木,浪费民财。

    7 典故、用事。好用典故似乎是词人的专长。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 ,射天狼”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等都是。 风格流派:由于作家的生活经历,感情气质,艺术素养等各不相同,因而在创作中表现出各自独特的格调、气派和趣味,这就形成了作品的不同风格。

    比如李白的飘逸洒脱,杜甫的沉郁顿挫,苏轼的旷达豪放,柳永的柔美婉丽等。了解诗人的风格,有利于把握他们在诗中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语言特色:清新——用语新颖,平淡——质朴真切,绚丽——绚烂奇幻,明快——一语破的,含蓄——意在言外,简洁——言简意赅。 二、名句理解或赏析 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悠然”写出了作者那种恬淡、闲适、对生活无所求的心情。

    “见”表现出诗人看到山不是有意而为之,而是在采菊之间无意中山的形象映入眼帘。好象自己的心早已和山融为一体了。

    能达到这种境界,正是心灵自由而平静的美好结局。 2“但使愿无违”的“愿”如何理解? 从字面上看“我的意愿”是有个好收成,其实更蕴含了不要在那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自我的意思。

    3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渐欲”渐渐就要;“才能”刚刚能够。都表现出事物在发展变化 4赏析《观沧海》中“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这是全诗的高潮,作者运用丰富奇特的想象,大胆地夸张将眼前海上的景色和自己的雄心壮志融合在一起,创造了一种宏大的意境,。

    六、求人教版初二上语文六单元诗歌赏析

    《送友人》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赏析】: 这是一首充满诗情画意的送别诗,诗人与友人策马辞行,情意绵绵,动人肺腑。

    首联“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点出告别的地点。诗人已经送友人来到了城外,然而两人仍然并肩缓辔,不愿分离。

    只见远处,青翠的山峦横亘在外城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绕城东潺潺而过。这两句,“青山”对“白水”,“北郭”对“东城”,首联即写成工丽的对偶句,确是别开生面;而且“青”、“白”相间,色彩明丽。

    “横”字勾勒青山的静姿,“绕”字描画白水的动态。诗笔挥洒自如,描摹出一幅寥廓秀丽的图景。

    中间两联切题,写离别的深情。颔联“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此地一别,离人就要象蓬草那样随风飞转,到万里之外去了。此二句表达了对朋友飘泊生涯的深切关怀。

    落笔如行云流水,舒畅自然,不拘泥于对仗,别具一格。颈联“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却又写得十分工整,“浮云”对“落日”,“游子意”对“故人情”。

    同时,诗人又巧妙地用“浮云”、“落日”作比,来表明心意。天空中一抹白云,随风飘浮,象征着友人行踪不定,任意东西;远处一轮红彤彤的夕阳徐徐而下,似乎不忍遽然离开大地,隐喻诗人对朋友依依惜别的心情。

    在这山明水秀、红日西照的背景下送别,特别令人留恋而感到难舍难分。 这里既有景,又有情,情景交融,扣人心弦。

    尾联两句,情意更切。“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送君千里,终须一别。“挥手”,是写了分离时的动作,那么内心的感觉如何呢?诗人没有直说,只写了“萧萧班马鸣”的动人场景。

    这一句出自《诗经。 车攻》“萧萧马鸣”。

    班马,离群的马。诗人和友人马上挥手告别,频频致意。

    那两匹马仿佛懂得主人心情,也不愿脱离同伴,临别时禁不住萧萧长鸣,似有无限深情。马犹如此,人何以堪!李白化用古典诗句,著一“班”字,便翻出新意,烘托出缱绻情谊,可谓鬼斧神工。

    这首送别诗写得新颖别致,不落俗套。诗中青翠的山岭,清澈的流水,火红的落日,洁白的浮云,相互映衬,色彩璀璨。

    班马长鸣,形象新鲜活泼。自然美与人情美交织在一起,写得有声有色,气韵生动。

    诗的节奏明快,感情真挚热诚而又豁达乐观,毫无缠绵悱恻的哀伤情调。 这正是评家深为赞赏的李白送别诗的特色。

    七、求人教版初中语文所有六册书的课外古诗赏析

    七年级上册龟虽寿(曹操) 过故人庄(孟浩然) 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夜雨寄北(李商隐) 泊秦淮(杜牧)浣溪沙(晏殊)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杨万里) 如梦令(李清照)观书有感(朱熹)七年级下册山中杂诗(吴均) 竹里馆(王维) 峨眉山月歌(李白)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逢入京使(岑参) 滁州西涧(韦应物) 江南逢李龟年(杜甫)送灵澈上人(刘长卿)约客(赵师秀) 论诗(赵翼)8上长歌行(少壮不努力)(汉乐府) 早寒江上有怀(孟浩然) 野望(王绩)送友人(李白) 黄鹤楼(崔颢) 秋词(刘禹锡) 鲁山山行(梅尧臣)浣溪沙(苏轼)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8下八年级下册赠从弟 刘桢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渭城春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李白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愈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无题 李商隐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相见欢 李煜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登飞来峰 王安石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清平乐·村居 辛弃疾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九年级上册观刈麦 白居易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月夜 刘方平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商山早行 温庭筠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照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卜算子·咏梅 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破阵子 晏殊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

    浣溪沙 苏轼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缲车。牛衣古柳卖黄瓜。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醉花阴 李清照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山坡羊·骊山怀古 张养浩骊山四顾,阿房一炬,当时奢侈今何处? 只见草萧疏,水萦纡。

    至今遗恨迷烟树。列国周齐秦汉楚,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

    朝天子·咏喇叭 王磐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身价。

    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哪里去辨甚么真共假?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九年级下册从军行 杨炯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月下独酌 李白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相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羌村三首 (之三) 杜甫群鸡正乱叫,客至鸡斗争。驱鸡上树木,始闻叩柴荆。

    父老四五人,问我久远行。手中各有携,倾榼浊复清。

    “莫辞酒味薄,黍地无人耕。兵戈既未息,儿童尽东征。”

    请为父老歌,艰难愧深情。 歌罢仰天叹,四座泪纵横。

    登楼 杜甫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岑参君不见走马川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

    八、求九上人教版任意一首古诗的赏析与评价

    刘方平《月夜》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1]。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赏析】 刘方平,开元、天宝时人,隐居颖阳太谷,高尚不仕。

    《唐才子传》称他“神意淡泊,善画山水”,“工诗,多悠远之思;陶写性灵,默会风雅。故能脱略世故,超然物外”。

    《全唐诗》录存其诗二十六首。 唐诗中,以春和月为题的不少。

    或咏春景而感怀,或望明月而生情思。此诗写春,不唯不从柳绿桃红之类的事物着笔,反借夜幕将这似乎最具有春天景色特点的事物遮掩起来,写月,也不细描其光影,不感叹其圆缺;而只是在夜色中调进半片月色,这样,夜色不至太浓,月色也不至太明,造成一种蒙胧而和谐的旋律。

    此诗首揭“更深”二字,为以下景色的描绘确定了基调,也给全诗笼罩一种特殊氛围。“月色半人家”是“更深”二字的具体化,接下的一句“北斗阑干南斗斜”,是“更深”于夜空的征象,两句一起造成春夜的静穆,意境深邃。

    月光半照,是因为月轮西斜,诗以星斗阑干为映衬,这就构成两句之间的内在关联。 恬谧的春夜,万物的生息迁化在潜行。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正是诗人全身心地去体察大自然的契机而得到的佳句。从虫介之微而知寒暖之候,说明诗入有着深厚的乡村生活的根柢。

    因此。这两句非一般人所能道。

    没有长期乡村生活经验的入。 固然说不出;便是生活在乡村,也并非人人都说得出来。

    今夜虫鸣,究竟是第一回还是第几回,谁去注意它,这须得有心人。还应该有一颗诗心。

    一个“新”字,饱含对乡村生活的深情,既是说清新,又有欣悦之意。 诗中说“春气暖”自“今夜”始,表明对节候变化十分敏感,“偏知”一语洋溢着自得之情。

    写隔窗听到虫声,用“透”。给人以生机勃发的力度感。

    窗纱的绿色,夜晚是看不出的。这绿意来自诗人内心的盎然春意。

    至此,我们就可以明白:诗人之所以不描写作为春天表征的鲜明的外在景观。而是借助深夜景色气氛来烘托诗的意境,就是因为这诗得之于诗人的内心。

    诗人是以一颗纯净的心灵体察自然界的细微变化的。诗的前二句写景物,不着一丝春的色彩.却暗中关合春意,颇具蕴藉之致。

    第三句的“春气暖”。结句的“虫声”,“绿窗纱”互为映发。

    于是春意俱足。但这声与色,仍从“意”(感觉)中来。

    诗人并非唯从“虫声”才知道春气已暖,“春气暖”是诗人对“今夜”的细微感觉,而“虫声”只是与其感觉冥合的一个物候。 因此,诗的意蕴是深厚的。

    构思的新颖别致,决定于感受的独特。 唐代田园诗成为一个重要流派,也不乏名家。

    然而。能仿佛陶诗一二者并不多见。

    象本诗这样深得陶体真趣的。就更为寥寥。

    评价 宋苏轼的“春江水暖鸭先知”是享有盛誉的名句,实际上刘方平几百年前就在《月夜》诗中成功地表现过这种诗意体验就是虫声新透绿窗纱”写敏感的虫儿首先感知春天的信息,从而情不自禁地鸣叫起来。 春气暖,虫先知,诗人在“新透窗纱”的“虫声”中感到春天的来临,感受细腻敏锐,贴近生活,富于哲理,落笔新颖别致,不落俗套,与苏轼“春江水暖鸭先知”有异曲同工之妙。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