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百科 > 百科
  • 徐悲鸿的故事

    1、与人打赌

    徐悲鸿先生刚刚去法国留学的时候,开始有一位外国同学瞧不起中国,徐悲鸿先生很义正言辞的对那个学生说:“既然你瞧不起我的国家,那么好,从现在开始,我代表我的国家,你代表你的国家,我们来等到毕业的时候再看。”此后,徐悲鸿先生发愤图强努力练习,钻研绘画。

    2、换伯年画

    徐悲鸿一生崇拜任伯年,自说是任伯年“后身”,因任伯年死的那天,正是徐悲鸿出生之日。

    想不到,任伯年五十六岁去世,徐悲鸿也只活了五十八岁。

    徐悲鸿注意收藏任伯年作品,但由于徐悲鸿不愿卖画,生活拮据,见到任伯年画,只能拿自己的画和别人交换。

    最初,徐画三、四张才换任画一张,后来逐渐减少,到四十年代,一张徐画就能换任画一张。

    徐悲鸿为任伯年编写了年谱。

    他在其中评价道,任伯年绘画最精彩处,在对象嘴和脚的描绘,挺拔而有力。

    3、枯枝朽木

    1929年9月,徐悲鸿由蔡元培引荐,就任北平大学艺术学院院长。

    徐悲鸿转而聘齐白石为教授。

    当时的北平画坛,死气沉沉,以摹仿古人为能事,保守势力相当顽固。

    木匠出生的齐白石大胆创新,变革画法,可惜,却得不到多少响应,北平画坛对他一片冷嘲热讽。

    当徐悲鸿乘坐四轮马车来到齐家时,齐白石为其诚心而感动:“我一个星塘老屋拿斧子的木匠,怎敢到高等学府当教授呢?”

    “你岂止能教授我徐悲鸿的学生,也能教我徐悲鸿本人啊!”徐悲鸿说,“齐先生,我徐某正要借重您这把斧子,来砍砍北平画坛上的枯枝朽木!”

    4、爱国故事

    “七七事变”后,日寇到处烧杀抢掠,使数以万计的难民逃离家乡。

    徐悲鸿冥思苦想:“该如何为国家。

    为人民、为抗战出一点力呢?”他决定去新加坡举办画展,筹款捐助难民,同时向海外华侨宣传抗战的道理。

    1938年岁末,他来到新加坡,正值盛暑天气。

    为了准备大量作品在画展上出售,每天站在画案前,挥汗如雨地作画,夜以继日地工作起来。

    一位华侨朋友劝阻他不必如此不分昼夜地作画,徐悲鸿说:“我是在为祖国苦难中的同胞作画啊!”

    日日夜夜的煎熬使徐悲鸿突然病倒了,腰部剧烈疼痛,他被迫在病床上躺了下来。

    腰疼尚未痊愈,他又顽强地拿起了画笔。

    画展如期开幕,华侨们踊跃支持祖国抗战,竞相购买徐悲鸿的作品。

    画展结束后,他把卖得的巨额画款,全部捐献用来救济难氏,自己分文不取,连路费也是自己负担。

    5、徐悲鸿励志学画

    一天,一个外国学生很不礼貌地冲着徐悲鸿说:“徐先生,我明白达仰很看重你,但你别以为进了达仰的门就能当画家。

    你们中国人就是到天堂去深造,也成不了才!”徐悲鸿被激怒了,但是他明白,靠争论是无法改变别人的无知和偏见的,务必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

    从此,徐悲鸿更加奋发努力。

    他像一匹不知疲倦的骏马,日夜奔驰,勇往直前。

    那个外国学生,看了徐悲鸿的作品,十分震惊。

    他找到徐悲鸿,鞠了一躬说:"我承认中国人是很有才能的。

    看来我犯了一个错误,用中国话来说,那就是'有眼不识泰山'。"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