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幸的而最终获得幸福的名人事例 关于幸福的名人小事例
1、贝多芬
贝多芬28岁时,由于疾病,听觉就开始减退,到了48岁,再优美的歌声他也听不见了。
他只能用书写的方式来和别人交流。
即使这样贝多芬仍进行着创作。
他的不朽名作9部交响曲的后七部,都是在失聪的情况下完成的。
而其中的第三、第五、第六和第九部交响曲被认为是永恒的杰作。
他用敏锐的观察力来感受人类、社会和大自然.为了起草一部曲子,他经常花几个月甚至几年的时间反复推敲,精心锤炼。
例如第五交响曲的创作,他就花了八年的时间。
2、苏秦
战国时期的苏秦,虽然他有雄心壮志,但是由于他学识浅薄,于是造成他跑了许多地方最后都得不到重用。
再后来他下定决心要发奋读书,有时他读书读到深夜的时候,实在是感到疲倦、快要打盹的时候,他就用锥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刺得鲜血直流。
他用这种“锥刺股”的特殊方法,驱逐睡意,振作精神,坚持学习。
黄天不负有心人,后来他终于成为了著名的政治家。
3、张海迪
张海迪五岁时因患脊髓血管瘤,高位截瘫。
十五岁时随父母下放聊城莘县一个贫穷的小村子,为了学习医学知识,克服了残疾带来的种种困难。
编著了《生命的追问》、《轮椅上的梦》等书籍。
其中《轮椅上的梦》在日本和韩国出版。
4、华罗庚
初中毕业后,华罗庚曾入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就读,因学费而中途退学,故一生只有初中毕业文凭。
此后,他开始顽强自学,他用5年时间学完了高中和大学低年级的全部数学课程。
1928年,他不幸染上伤寒病,靠妻子的照料得以挽回性命,却落下左腿残疾。
20岁时,他以一篇论文轰动数学界,被清华大学请去工作。
从1931年起,华罗庚在清华大学边工作边学习,用一年半时间学完了数学系全部课程。
他自学了英、法、德文,先后在国外杂志上发表了多篇论文。
1936年夏,华罗庚被保送到英国剑桥大学进修,两年中发表了十多篇论文,引起国际数学界赞赏。
1938年,华罗庚访英回国,在昆明郊外一间牛棚似的小阁楼里,他艰难地写出名着《堆垒素数论》。
5、宋濂
宋濂小时候喜欢读书,但是家里很穷,也没钱买书,只好向人家借,每次借书,他都讲好期限,按时还书,从不违约,人们都乐意把书借给他,一次他借到一本书,越读越爱不释手,便决定把抄下来。
可是还书的期限快到了,他只好连夜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