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少游诗词《好事近》鉴赏
一、秦观的好事近赏析
春路雨添花,花动一山春色。行到小溪深处,有黄鹂千百。
飞云当面化龙蛇,夭矫转空碧。醉卧古藤阴下,了不知南北。
【赏析】
据《冷斋夜话》:“少游既谪归,尝于梦中作《好事近》,有云……果至藤州,方醉起,以玉盂汲泉,笑逝而化。”从词的内容看,为记梦之作有些依据。词中境界,尤朦胧奇幻,若梦中景观。上片写梦中春游。雨花山色,小溪黄鹂,声色俱佳。花动而一山春色皆动,溪深而千百黄鹂争鸣,境象空濛幽丽,若神界仙境。下片写飞云走雾,龙蛇幻化,在碧空翻卷起雄劲的画图。词人在这仙幻的奇异世界里陶醉了!醉饮后在古藤荫下酣然入睡,暝懵间忘却了人世。其中主旨与词人《醉乡春》“急投床,醉乡广大人间小”的感慨如出一辙,均表现出失意词人的厌世心态。联系秦观逝于藤州的史实推断,这很可能是秦观的绝笔词。至于宋僧惠洪所谓“笑逝而化”云云,殆小说家言,不足为据。此词构思超脱空灵,虚实结合,行笔自然流畅而富浪漫情调,具有高格调的审美品位。
二、《好事近》赏析
首二句,点明了作者自己从湓口坐船而来,到了黄昏时,就停留在散花洲准备夜宿。散花洲这个地名,前面介绍了,是有典故的。陆游的一生中,曾在散花洲夜宿过两次,写这首词时,是第二次。陆游是爱国诗人,是很想收回金国所占失地的有理想、有抱负的爱国诗人,我们都学过他“家祭勿忘告乃翁”那样情怀的诗句。而当他到了散花洲时,应该会对孙权在散花洲犒劳赤壁之战大胜的周瑜及将士这段历史有很深的感慨。陆游的抱负实现了吗?一直到他80多岁去世时,都是没有实现的。而且,我们从这段时期他的平生简介中了解到,陆游在从福建专管茶盐的提举改任到江西做提举,应该是离朝廷又近了一点,心中是有希翼在的,可提举又并不是个什么很大的官职。我们还了解到,陆游在这段时间,是个被同僚认为“不拘礼法,恃酒颓放”的人,那么,他对实现抱负,又的确是抱有怀疑的态度。他应该一直都有一种矛盾的心理。这十多首《好事近》词,就写于东归江行途中。
次两句,就描绘了陆游欣赏到的薄暮中散花洲两岸的美丽风景。这里应该是写的春夏之交时的景色。白苹和红蓼,色彩就很醒目了,再加上新绿的大背景,多么地美。蓑,我认为这里是指的船上覆盖的草顶,才比较恰当。当然,也有可能是人身上穿的蓑衣。但全首词都没有写有雨,没有雨,一般自然不会穿蓑衣。“映一蓑新绿”的意思,应该是绿色的大背景,绿树、绿草、绿水映衬着这一艘小船(一蓑就是代指小船了),把小船都映衬得似乎染上了一层新绿。色彩明快、对比强烈的美,在这二句中表现得非常好,可以想象出画面,像一幅山水画。读到这里,想象中陆游的心情应该是闲适遣玩般的兴致吧。标准答案的赏析是:““蓑”字勾连“新绿”,“新绿”如蓑,引人联想,近观长短参差,远望绵延润泽,形象生动。“映”字体物甚细,将绿草与前句之白苹、红蓼相映衬,构成一幅深浅对比、冷暖交融的色彩丰富的美景,足以怡悦人心。”我不懂“‘新绿’如蓑”是什么意思?而且也未见有表示“冷暖交融”的词语。“冷”指的白色?“暖”指的红色?那“绿”指的呢,是什么?看标准答案,我首先想起的是郭敬明的“华丽”词句,其次想起的是道家的“玄之又玄”。“华丽”词句隐含的是浮浅空洞,“玄之又玄”隐含不知所云。
到了下阙,作者的心情转变了,变得低回沉郁起来。首先谈到了“酒”,只要有“酒”的地方,那就是“家”。你想,一个心情好的人,会以“酒”为“家”吗?不过是借酒消愁而已。“菱芡四时足”,是对上一句的补充。陆游幻想就这样坐着船,到处漂泊,喝喝酒,反正有吃的,就这么什么也不想,什么也不用想不用做,放纵生涯算了,不管什么理想、抱负了就好。等夜宿一晚,到明天又顺着风前行,那前面江南江北是什么样子的,就随它去吧,我懒得想了。这里“江南江北”仍是有含义的。江南是南宋管辖,江北大部分地区被金国所占。那么,陆游是真的什么也不想了吗?他的理想抱负,想收回复地的理想,就这么轻易的放弃了?我们知道,他并没有,一直到老,他都是积极的。标准答案说下阙是:下片紧扣江行特点,抒发了自己只需以酒为伴、生活上别无奢求,乘风顺流、随意飘荡、处处为家的旷达自适的情怀。 我认为他并没有像苏轼、欧阳修那样的旷达自适的心情。下阙写得沉郁,在表面的词意思下,还隐藏着更多的难言的心情。从“任”字就可以看出这点,如果很自适,他不会使用这个“任”字。平时我们口头语有“任他去”,不管他的意思。是不是带有一点无可奈何又赌气的意味呢?而且,他仍是为官的,而且一直都在做官,到他70多岁了,皇帝诏他仍是出来做了官的。他不是范蠡,他并不是那种无所求的人,所以,标准答案所说的,就有一定的问题。
整首词,我认为表达了陆游当时矛盾的心理。这种矛盾的心理,是陆游无意识中从词句中表达出来的,有叶嘉莹先生所说的“具含了花间词之深微幽隐富含言外意蕴的特色”,虽然说,陆游的词还算不上最好的词,他一生中所作的词留下来的只有130首,而诗却有9300首之多。他的诗比词写得好的数量多。
三、韩元吉的“好事近”这首词如何鉴赏
公元1172年十二月,时任礼部尚书的韩元吉被任命为正使、利州观察使郑兴裔为副使,到金朝 去祝贺万春节(金主完颜雍生辰)。
全国人在汴梁设宴席为二人饯行。席间词人触景生情,万感交 集,便赋词一首。
词寄给陆游以后,陆游又写下《得韩无咎书寄使虏时宴东都驿中所作小阕》一诗, 可以用这首词来进一步了解本词。 诗云:“大梁二月杏花开,锦衣公子乘传来。
桐阴满第归不得,金 辔玲珑上源驿。上源驿中捶画鼓,汉使作客胡作主。
舞女不记宣和妆,庐儿(侍从)尽能女真语。书 来寄我宴时词,归鬓知添几缕丝。
有志未须深感慨,筑城会据拂云祠。” 这首小词可谓字字哀婉,句句凄切,表达了词人对祖国深沉的热爱。
汴京原是宋朝的故都,那 里有北宋的宫殿、苑囿和宗庙,特别是上源驿这地方,本来赵匡胤策划陈桥兵变、夺取后周政权、奠 定宋朝基业的发祥地,可是经过“靖康之变”,这里却成了金人的土地。如今韩元吉要去宋朝的故 都、宋朝的发祥之地,江山依旧,物是人非,悲痛万分。
词的上阕引用具有相似情境的典故,抒写此时此际的痛苦。据《明皇杂录》记载,天宝末年,安 禄山叛军攻陷东都洛阳,大会凝碧池,命令戏子表演歌舞,他们皆欷戯泣下,乐工雷海青则掷乐器于 地,面西痛哭。
身陷囹圄的王维听到这一事情,暗地里写了一首诗:“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官何日再 朝天?秋槐叶落深宫里,凝碧池头奏管弦。 ”诗中所描写的为战争过后皇宫的荒凉景象,表达了自己 的哀苦心境。
韩元吉此词,在措词与构思上,都与王维诗相似。但所写的矛盾更加尖锐,感情更加 沉痛。
因为作者是这种矛盾冲突的真实体验者,对心灵的震动更加激烈。“凝碧池”虽是用虚构的 手法用典故来比喻现今之事,而一个“旧”字,则有深沉的含义。
偏偏就在这宋朝旧时“虏使迎饯之 所”,听到宋朝旧时的教坊音乐,金人成了主人,汉使反成了客人,整个历史来了一个颠倒。这对于 一个忠于宋朝的使者来说,心灵上的震动该有多么激烈!上源驿的一草一木,教坊乐中的一字一 腔,无不啮噬着他的心灵。
于是词人从心中发出一声哀叹:“多少梨园声在,总不堪华发! ”这是一个 从声音到外貌的转化,其中蕴含着复杂的心理矛盾,以及词人不尽的悲痛之情^因为这音乐能触发 人的悲愁,而悲愁又易催人衰老,所以说“总不堪华发”。 词人用短短几字形象传神地概括了自己在 特定环境下的特定心理过程,极具艺术价值。
词的下阕,构思尤为巧妙。开头两句,点明了写作时间和事件发生的环境,并用杏花以自况: “杏花无处避春愁,也傍野烟发。”
以虚带实,兴寄遥深,饱含了词人复杂的情绪。所谓写实,是指杏 花在二月间开花,而金人正在这时在汴京宴请宋使,时令正相符^金人的万春节在其中都燕山(今 北京市)举行庆典,韩元吉此行的目的地为燕山。
其到汴京的时间,大约为陆游诗中说的二月中旬。 杏花无法避开料峭的寒风、连绵的春雨,终于绽放于战后那荒凉的土地上。
词人也像杏花一样,虽 欲避开与他敌对的金人,但又因身负使命,被迫参与宴会,聆听令人肝肠寸断的教坊音乐。词人以 杏花自喻,形象美丽而高洁,以野烟象征战后荒凉景象,亦极富意境。
“无处避春愁”为本词词眼。 有此五字,则使杏花拟人化,并通过读者的想象,使杏花与词人产生形象上的联系。
这就是美学上 所说的愁情。 结尾二句仍以拟人化的手法,表达词人无限的悲痛。
北宋汴京御沟里的水,本是长年流淌的Q 可是经过战争的破坏,它已经阻塞了,干涸了,再也听不到潺潺流淌的声音。 如果寻常人来看如此 寻常的事情,倒没有什么感觉,可是对韩元吉这位宋朝的使臣来说,却让他产生不尽的悲伤。
因为 他胸中怀有黍离之悲、故国之思,想要发泄出来,却有碍于当时的处境。只好强忍泪水,让它咽入腹 中。
但词人又难以抑制这种情感,于是赋予御沟流水以人的灵性,说它之所以不流,是因为理解到 词人无穷的感怆,怕听到呜咽的水声会引起抽泣,这样的描写是非常准确而又深刻的。 读者阅读至 此,不禁在感情上也会引起共鸣。
四、如何鉴赏杨万里的“好事近”这首词
这首词咏月,不过直接写月的只有“月色已如玉”一句。
月的形和神,均是衬托出来的。 衬托月亮,多写云彩,常语说:“烘云托月。”
杨万里抛开这一陈旧的路子不走,采用了纯新的方 式。上阕以谷、斋、竹作陪衬。
诚斋是作者的书斋名,作者的花园名为万花川谷。“月未到诚斋”,自 然不无遗憾;但“先到万花川谷”,倒也令人愉悦,这里同样属于词人。
况且,也不必为诚斋惋惜,因 为“不是诚斋无月,隔一庭修竹”,月照幽篁,别有一番滋味。这半阕中,同是月光,在万花川谷的当 是朗照,在“一庭修竹”的当是疏淡,在诚斋的却又是幽明。
——同样的月色竟有这许多的情态,层 次十分鲜明,所以尽管上阕无一字直接写月,却又处处烘托月之妩媚Q上阕是以物托月,下阕则以 月自托。 词中说:今天才是十三,月色已如美玉,若到秋光奇艳的十五十六,它定然更不寻常!此处 是以十三之月衬托十五、十六之月,然而由于本篇是咏写今夜月色,所以句中又用满月衬托十三的 月色:现实的月同遥想的月交相辉映,则更见其妙了。
词人的作品十分看重“活法”“透脱”。 这首咏月词,初时只能看见全篇仅有一句写月,而且用的 是“如玉”这个相当陈旧的比喻,乍看无奇,——这正是在“病其苦'可是只要你细心品味下去,那 么洒在绿叶红花上的月影,伴着挺拔修竹的月光,罩在诚斋上的月的阴影,今夜的月,十五十六的 月,便都会成为一幅幅各具特色的月光图。
人们能够反复品味这些图,因而全篇也就表现出咀嚼无 滓、久而知味的艺术效果。况且全词采用的手法为白描,用这种引而不发的方式启人想象,任何言 语与这种表达力相比都会逊色。
比如,词中说“如今才是十三夜,月色已如玉。未是秋光奇艳,看十 五十六”,十五十六的月色自然好极了。
但怎么个好法呢?不论形容它的字眼多么优美,其他任何 言语相较之都会逊色。——凡此种种,又是本篇“苦未既,而不胜其甘”的地方。
不过,这首词的透脱处还不仅在此。你如果继续品读,就知道词人看似写月,但又不全在写月, 事实上,他是在借月写人。
不然,月光朗照之下为何偏要写他的园、他的竹、他的斋呢?所以说,这 些环境表现了词人的生活情趣,也是他自己精神世界的窗口。 花的芬芳,竹的正直,书斋所象征的 博学,以及用来作比喻的玉的坚和洁都透露出其审美趣味高贵而雅洁,而清寒如玉的月光也就寓有 了更丰富的人格象征意义。
五、好事近 渔父词 的赏析
摇首出红尘,醒醉更无时节。活计绿蓑青笠,惯披霜冲雪。 晚来风定钓丝闲,上下是新月。千里水天一色,看孤鸿明灭。
朱敦儒曾作渔父词六首,这首是其中之一。
绍兴二年,朝廷“访求山林不仕贤者”(《二老堂诗话》),作者被召,回到临安,先后任秘书省正字,兼兵部郎官及两浙东路提点刑狱等官职。后又被劾,罪名是“专立异论,与李光交通”。(《宋史?朱敦儒传》)李光反对议和,为秦桧所忌,而遭排斥,朱敦儒也因此止仕。陆游说他“居嘉禾,与朋侪诣之,闻笛声自烟波间起,倾之,棹小舟而至,则与俱归。”(周密《澄怀录》)他自己也有词《好事近》记道:“失却故山云,索手指空为客,莼菜鲈鱼留我,住鸳鸯湖侧……”过着远离世俗的生活。
这首词的开头“摇首出红尘,醒醉更无时节”,写出作者自由自在,无拘无束,潇洒疏放的襟怀。“活计”两句,勾勒出一位渔父的形象。
在词作中描写渔父的形象,在敦煌曲子词中就有了。如:“倦却诗书上钓船,身披蓑笠执渔竿。棹向碧波深处,几重滩。”(《浣溪沙》),这实际上是徜徉山水的隐士生活的写照。
这里的渔父形象,实际就是作者晚年的写照。他长期住在嘉禾,过着远离俗世的生活,所谓“醒醉无时”、“披霜冲雪”,都是指安闲自得,自由自在。
下片写的晚景,更是景色迷人。请看,夜晚来临,一轮新月升起在天空,月光洒满大地,水天一色,万籁俱寂,只有孤鸿的身影时隐时现。在这样一幅山水画中,一位渔夫,也是作者自己,在静静地垂钓……。
作者所描绘的鸳鸯湖,即浙江嘉兴南湖,那儿“波平岸远,酒酽鱼肥”,渔舟泛浪,萎荷沁香,引得许多画家、文人讴歌之。唐人张志和有渔父词,元代画家吴镇曾“笔之成图”,并写下八首《酒泉子》,“鸳湖春晓”,即其中一景:
湖合鸳鸯,一道长虹横跨水。涵波塔影见中流。终日射渔舟。彩云依傍真如墓。长水塔前有奇树。雪峰古甃冷于秋。策杖几经过。
与这些词作相比,朱敦儒的这首渔父词,当然是上乘的山水风物词。只是词人退隐之后,对于国事的关切逐渐淡漠,这是很可惋惜的。他曾月夜泛舟吴江垂虹亭,留连忘返:“放船纵棹,趁吴江风露,平分秋色。帆卷垂虹波面冷,初落萧萧枫叶。万顷琉璃,一轮金鉴,与我成三客。碧空寥廓,瑞星银汉争白。”(《念奴娇》)进一步表示要“洗尽凡心,相忘世尘”。而不再是当年在“南海西头”时,“无酒可销忧,但说皇州……今夜只应清汴水,呜咽东流”(《浪淘沙》)那种痛心中原沦陷敌手的悲恨心情了。
六、秦少游诗词赏析
《点绛唇·醉漾轻舟》
作者:秦观
醉漾轻舟,信流引到花深处。
尘缘相误,无计花间住。
烟水茫茫,千里斜阳暮。
山无数,乱红如雨,不记来时路。
注释赏析:
此词当为秦观于谪徙途中所作。词中借刘义庆《幽明录》载刘晨、阮肇入天台故事,隐寓向往仙境而天涯无路的苦境。
首二句本自《桃花源记 》的开篇 :“醉漾轻舟,信流引到花深处 ”,把人带到一个优美的境界,这儿几似乎是桃源的入口。人在醉乡,且是信流而行,这眼前一片春花烂漫的世界当是个偶然发现。一种愉悦的心情也就见于如此平淡的语言之外,而同时却又有一阵深切的遗憾:“尘缘相误,无计花间住。”“尘缘”自是相对灵境而同时而言的,然而联系到作者的坎坷身世,可见此中另有所寄托。此处只说“尘缘相误”,隐去尘缘的具体内容,便觉空灵蕴藉,词情摇曳生姿。
“烟水茫茫,千里斜阳暮”却钩勒出一幅“斜阳外 ,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满庭芳》)一般的黄昏景象。“千里”、“茫茫”尤给人天涯飘泊之感 。紧接一句“山无数 ”,与“烟水茫茫”呼应,构成“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境界,这就与上片“尘缘相误”二句有了内在的联络 ,上下片意脉不断 。值此迷惘之际 ,忽然风起茫落 ,只见“乱红如雨”。一句一景,蝉联而下,音节急促,恰状出人情之危苦 。合起来,这几句又造成一个山重水复、风起花落 、春归酒醒、日暮途远的浑成完整的意境。虽然没有明写欲归之字,而欲归之意在在皆是。结句却又出人意外转折出欲归不得之意 :“不记来时路。”只说“不记”,却使人感到其情蕴深,因为曲折地反映出作者备受压抑而不能自解的悲愁。
词之上片起笔寓情于景,境界清丽,接着忽而转折,情辞悲苦,下片先承上深入,浑化无迹,景色惨淡,继又景语淡出,情辞凄楚。全词以轻柔优美的笔调开端,以景语情语的笔法收篇,写来寓情于景,情蕴意深,委曲含蓄,耐人寻味。
七、诗歌鉴赏《好事近渔父词》
您好!原句:摇首出红尘,醒醉更无时节。
活计绿蓑青 笠,惯披霜冲雪。晚来风定钓丝闲,上 下是新月。
千里水天一色,看孤鸿明灭。朱敦儒曾作渔父词六首,这首是其中之一 。
绍兴二年,朝廷“访求山林不仕贤者”(《 二老堂诗话》),作者被召,回到临安, 先后任秘书省正字,兼兵部郎官及两浙东 路提点刑狱等官职。后又被劾,罪名是“ 专立异论,与李光交通”。
(《宋史朱敦 儒传》)李光反对议和,为秦桧所忌,而 遭排斥,朱敦儒也因此止仕。陆游说他“ 居嘉禾,与朋侪诣之,闻笛声自烟波间起 ,倾之,棹小舟而至,则与俱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