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氏的详细历史
殷姓的来历
网上skype聊天遇到,一个姓殷的韩国人,很小的时候他就想自己是不是一千年前中国的贵族后代。
呵呵
因此我就查了这个姓氏的来历,翻译成英语给他。
一个劲的鼓励他学习中文,呵呵。
韩国人不懂中文的还是很少的。
为了更多了解他的前辈,我相信他会努力学习中文的。
因为在韩国同样姓“殷”的人少之又少。
寻根溯源 殷姓来源有三:1、出自子姓,为契之后。
据《风俗通》、《元和姓纂》及《通志·氏族略》等所载,盘庚自奄(故城在今山东曲阜)迁到殷(故城在今河南安阳西北),故称殷商。
周武王灭纣,封纣王庶兄微子启于宋,子孙不得封者,以故国名为氏,称殷姓。
2、以居地所临之水为氏。
据《通志·氏族略》和《姓氏急就篇》所载,河南禹州有殷水,居者以水为氏。
3、出自他族改姓。
清满洲八旗姓音佳氏后改为单姓殷;今彝、回等民族均有此姓。
我国的殷姓,正如《世本》所记载的“周武王克纣,子孙分散,以殷为氏”,是殷商王室的后代。
当然,“殷”虽然是始见于3300多年前的盘庚之后,但是往上推溯,后世的殷姓人士自然也是传自以仁德见称的子姓成汤了。
关于殷姓的姓氏来源,《姓纂》上还有一段更为详尽的记述说:“殷姓,成汤国号也,22代,44王,629年,为周所灭,子孙以国为姓,汝南。”周武王灭纣,是在公元前1122年,换言之,后世的殷姓,是在距今3100年以前就出现了的,他们的最初发源地,也在北方的河南和河北一带。
另外,还有一支殷姓,也是发源于河南境内。
这是根据汉代史游所著《急就篇》姓字注所说的“殷水在颖川,居之者以为氏。”这批“以地命氏”的殷姓人士,使后世殷氏的阵容,坚强庞大不少。
殷商被武王所灭以后,虽然“子孙分散,以国为氏”,但是,根据后来其子孙的活动情况,他们主要仍繁衍于我国的北方,因为,从汉代以迄唐宋的漫长时期,在历史上著名的殷姓人士,几乎完全都是北方人,其中以又以河北长平的殷家最为出类拔萃,古时的长平,就在今河北省的西华县东北。
长平殷家的出人头地,是开始于晋代曾官至光禄勋的殷羡。
殷羡的字洪乔,曾经创造出一个有名的成语“付诸洪乔”,使他的大名在我国民间更加流传不断。
原来,殷羡的性格十分耿介正直,当他被任为豫章太守赴任时,京城里有许多人托他带书函转达,数日多达100余封,可是当他走到石头城的时候,竟把所有的书函统统丢进河里,并且说:“沈者自沈,浮者自浮,殷洪乔不为致书邮。”于是,后世就把寄书遗失者,泛称为“付诸洪乔”或“洪乔之误”了。
发源于北方的殷姓,后来传到山东一带,曾经蜕变成为另外一个姓氏“衣”。
这段渊源,《康熙字典》上记载得十分清楚说:“齐人言殷,声如衣,今姓有衣者,殷之胄,见礼记注疏。”换言之,现在的衣姓,是由于读音相近而从殷姓分出来的,姓衣兴姓殷的人,本来是一家人呢。
我国的殷姓,正如《世本》所记载的“周武王克纣,子孙分散,
以殷为氏”,是殷商王室的后代。
当然,“殷”虽然是始见于3300多年前的盘庚之后,但是往上推溯,后世的殷姓人士自然也是传自以仁德见称的子姓成汤了。
关于殷姓的姓氏来源,《姓纂》上还有一段更为详尽的记述说:“殷姓,成汤国号也,22代,44王,629年,为周所灭,子孙以国为姓,汝南。”周武王灭纣,是在公元前1122年,换言之,后世的殷姓,是在
距今3100年以前就出现了的,他们的最初发源地,也在北方的河南和河北一带。
另外,还有一支殷姓,也是发源于河南境内。
这是根据汉代史游所著《急就篇》姓字注所说的“殷水在颖川,居之者以为氏。”这批“以地命氏”的殷姓人士,使后世殷氏的阵容,坚强庞大不少。
殷商被武王所灭以后,虽然“子孙分散,以国为氏”,但是,根据后来其子孙的活动情况,他们主要仍繁衍于我国的北方,因为,从汉代以迄唐宋的漫长时期,在历史上著名的殷姓人士,几乎完全都是北
方人,其中以又以河北长平的殷家最为出类拔萃,古时的长平,就在今河北省的西华县东北。
长平殷家的出人头地,是开始于晋代曾官至光禄勋的殷羡。
殷羡的字洪乔,曾经创造出一个有名的成语“付诸洪乔”,使他的大名在我国民间更加流传不断。
原来,殷羡的性格十分耿介正直,当他被任为豫章太守赴任时,京城里有许多人托他带书函转达,数日多达100余封,可是当他走到石头城的时候,竟把所有的书函统统丢进河里,并且说:“沈者自沈,浮者
自浮,殷洪乔不为致书邮。”于是,后世就把寄书遗失者,泛称为“付诸洪乔”或“洪乔之误”了。
发源于北方的殷姓,后来传到山东一带,曾经蜕变成为另外一个姓氏“衣”。
这段渊源,《康熙字典》上记载得十分清楚说:“齐人言殷,声如衣,今姓有衣者,殷之胄,见礼记注疏。”换言之,现在的衣姓,
是由于读音相近而从殷姓分出来的,姓衣兴姓殷的人,本来是一家人呢。
姓氏起源——殷姓
姓氏起源
上古商朝开国君王商汤,传到第十代君主盘庚时,将国都迁于殷(在今河南安阳小屯村),后称殷商。
武王伐纣以后,盘庚的子孙分散,有些就以国都的地名为姓,世代相传姓殷。
聚集地
堂号
汉上蔡县地,元、明、清为汝宁府治,现在河南省汝南县。
据《姓氏考略》记载:系出子姓。
契后,武王克纣,子孙分散,以殷为氏。
见《世本》。
望出汝阳。
历史名人
殷兆镛——字补金,号谱经。
江苏吴江人。
道光年间进士。
英法联军侵陷大沽,进犯天津,他力主抗战,屡次上疏,请“黜邪谋,决大计”。
著有《齐庄中正堂集》。
殷希彭——原名同寿,字希彭。
河北安国人。
保定河北医学院毕业后,赴日本留学,获病理科医学博士学位。
回国后,任河北医学院病理科教授。
抗日战争爆发后,参加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
解放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副部长。
被授予少将军衔。
1974年12月5日在北京病逝。
终年74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