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厉的教育好嘛

很多家长习惯性地站在成人而非孩子的角度想问题,其结果是,父母按成人标准要求孩子,希望孩子像成人那样自律有分寸。
一旦达不到要求,就认为孩子不听话,着急上火之余,教育方法难免简单化。
看问题脱离孩子的实际年龄,无异于吹毛求疵,最终必然伤害孩子的自尊和自信。
实际上,孩子有孩子的特点,他们的行为方式和思考问题的方式与成年人不一样。
这就意味着他们免不了会时时犯错误,并且是在不断犯错误、改正错误的过程中走向成熟。
教育孩子要严格,无可厚非。
但严格并不一定非得通过严厉的形式表现,实践证明,循循善诱的效果往往会更好。
少一些家长至上,多一些童心,父母和孩子的冲突和隔阂自然会大大减少。
在此提醒家长,教育孩子不妨降低一下标准,最好多想想自己孩提时的心理以及希望父母怎样对待自己,然后再来教育孩子。
父母不“忘本”,才会真正理解孩子。
也只有把孩子当孩子,家长才会有耐心和恒心,才会明白每个孩子都是在不断地犯错误然后改正错误的过程中学会做人做事的。
虽然严厉的惩罚确实具有某种程度的吓唬作用,有时候也确实比平和的说服教育见效快,但它却往往使孩子受到强烈的情感压抑。
它不仅难以让孩子心悦诚服,还会导致孩子产生焦虑情绪,压抑个性的健康发展。
惩罚还往往使孩子对父亲失去信任感和安全感,长此以往还会对父亲产生怨恨甚至报复心理。
当然,孩子也可能会疲于被惩罚,听任惩罚,不加反抗,自暴自弃。
所以,在一般情况下,父亲教育孩子,最好不要轻易用惩罚的手段。
即便要惩罚,也要在孩子能承受的范围内,以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只有这样,惩罚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