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综合改革的“3+2+1”模式是什么意思
发布者:刘原2020-07-29
还记得最原始的高考吗?
我们当时考高,简单粗暴,分为文科和理科,每一科有六门课程。
除了大家都考的语数外,文科生需要考的另外三门是政治历史地理,简称文综。理科生需要考物理化学生物,简称理综。
等我们考完了,一场改革也来了,当时盛传的一句话就是,高中不分文理科了!然后,在一片改革春风中,我们迎来了3+3模式。
前面的3依旧指的是语数外,后面的3指的是从六门课(政史地,物化生)中选择三门。
这可是给了考生极大的自由组合权,按照排列组合原理,我掐指一算,我的天,有20种配比任你选择。
很快,这种制度的弊端就暴露了。
很多人选择了简单的地理,而物理就成了倍受冷落的科目,因为难呀!可是这样下去不行呀,全国学生都去学地理了,谁去研究物理?
在一片建议声中,我们又迎来了一阵改革春风,正是我们现在看到的,3+2+1模式。
同样的,前面的3依然是语数外,不同点在于,后面的3被拆成了2+1。2指的是在政治、地理、化学、生物中选择两门,1指的是在物理和历史中选择一门,这样一来,每个考生的选择方案降低到了12种。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在3+2+1的方案中,物理+化学+地理的组合法的可报专业比例达到了99.4%,而且,因为强制规定了物理与历史的二选一,这也就避免考生选择一些不合理的组合。
比如,历史+政治+地理,或者物理+化学+历史等。
总的来看,3+2+1的模式相比于3+3还是有一定的优势,但各省份选择不同,比如山东省,就没有顺风改变,依然采用3+3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