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百科 > 百科
  • 文化促进会诗词

    文化促进会诗词

    一、弘扬中华文化的诗句帮帮我哪

    一 中华世纪坛赋 作者:魏明伦 ★朗朗乾坤,堂堂中华。

    高龄五千岁,繁衍百亿人。铁肩挑五岳,巨手开三峡。

    腰环万里长城,脚跨九曲黄河。高擎文明圣火,穿越世纪风云。

    火熊熊薪传百代,光灿灿彪炳千秋。 ★浩瀚青史,概括于坛内;辉煌文化,浓缩于眼前。

    徐行三百米平坦甬道,遥想五千年坎坷长途。论英雄不计成败,数风流可鉴兴亡。

    浪淘何物?劝归谁家?文化乃长青树,科学乃聚宝盆。创造人间福址,推动历史车轮。

    ★驶至近代,国难当头。百年忧患,敌忾同仇。

    聚散沙成铁塔,变弱者为健儿。 东方巨人如睡狮惊醒,民族魂魄化火凤涅磐。

    挽狂澜于既倒,建广厦于废墟。转国运蒸蒸日上,升国旗冉冉凌空。

    ★登坛了望,乾旋坤定。天行健,地包容。

    前可见古人,后可见来者。对比幽州台,激发冲霄志。

    哀兵必胜,中华必兴。日月为我祖国作证,风霆为我民族壮行。

    踏星斗飞过世纪之交,驾神舟立于强国之林。二、中华世纪坛赋 作者:雪川 ★设坛祭祖,乃尘海茫茫,意会圣贤、神通经典之盛事。

    古今异格,赋颂不已。且喜京华世纪之交,日融乎比,月裁乎兴。

    凡人间山水草木,潇潇然如卞子采玉,琢就长安街西令惊鸿游目骋怀之杰作,坛名中华世纪。 ★此坛也,非教化空动之吟咏情性。

    森森万象,寓九州绵乎八极之道;冥冥造化,藏四海生于六经之名。岂肯淡忘文韬武略,长留阶前玉树临风;不为摹写雕龙画凤,重铸坛顶神眼照人。

    ★昔者岁星由北而东,南巡西走,左行于地。 其率领诸神统正方位之状,天何言哉!后世凡筑墙垒垣,出师讨贼,开拓封疆,均祭祀于大荒之中,掐玄机以扣天门。

    今物示于极,民动于心,泱泱华夏鼎新革故之伟业,璨然若炬。天之人望如金声玉振。

    负道义,垂华表,转国运,济沧桑!天下百姓再竭斯坛,莫不寄言盛世中华,披肝沥胆,以怀珞握瑜之妙笔,画衔才佩德之重彩也。 ★嗟乎神坛长在,盛世长在。

    区区辞约意简之赋,盖踯躅于阙伯难成岁首,改用实沈之意蕴美而成。笔路荒芜处,窃望披阅者视若写物图貌之省净文体也。

    是为辞缘。魏明伦的赋主要表现的是中华文明的历史跨度、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气势磅礴;与前者相比,雪川的赋更多的是展示中华文明和中国历史厚度,文采飞扬。

    二、为弘扬诗歌传统文化做些什

    弘扬优秀传统民族文化 加强大学生审美教育 审美教育又称“美育”,它与德育、智育、体育一起构成我国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

    相比较而言,审美教育是一种超越性、综合性教育。它强调的是“陶冶”,是主体的主动参与和全身心的投入,让人体验美好,体验成功,体验快乐,体验崇高,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对美的感受力、鉴赏力、创造力及自我完善的能力。

    加强 大学生审美教育的手段和途径是多种多样的,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就是其中之一。中国作为一个传承5000多年的文明古国,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灿烂辉煌的传统文化,也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教育素材和许多成功的审美教育范例。

    一、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把“养浩然正气”作为审美教育的重要目标 孟子曰:“吾善养吾浩然之气。 ”这种“气”是一种主观的精神状态,“至大至刚”,“塞于天地之间”,由内心“集义所生”(集义,犹言积善,指事情皆合于义。

    见《孟子·公孙丑上》朱熹注),不待外求。后人把“浩然之气”理解为一种最高的正气和节操,爱国主义正是这种正气和节操的集中体现。

    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爱国历来是被看作一种“大节”。“见义勇为”、“杀身成仁”、“当仁不让”、“舍身取义”等等,崇尚气节,讲求情操,培育了中国人的正义感和是非心,形成了民族的浩然正气,并逐步凝结巩固起了对祖国的深厚情感和民族气节。

    爱国主义这个概念虽然是近代才有的,但爱国的思想和行为却早就成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内容之一。 早在先秦时期,我们的祖先就把“廓然大公”等作为价值理想,就是要求社会成员奉公尽忠。

    孟子所谓“乐以天下,忧以天下”,荀子所谓“成天下之大事”等,都表现了胸怀天下的道德信念。这种信念经过一代代人的充实提高,到了宋代的范仲淹、明末的顾炎武分别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名言,对之做了精辟总结,表达了中华儿女以天下为己任,忧国忧民,爱国爱民的豪情壮志和浩然正气。

    一个心中有大爱的人,才能成就未来。把我们的大学生们培养成如此有大爱的人,正是我们教育的目标。

    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把“修身立德”作为审美教育的重要途径 。

    三、中国诗词大会能不能推动传统文化发展

    中国诗词大会能推动传统文化发展。

    中国诗词大会从第一季到第二季,突然之间火爆异常,这表示越来越多的人正在以自己的方式活出诗意人生的精彩。

    中国古诗词浩如烟海,泽被深远。事实上,中国诗词能够传递思想、抒发情感,诗词中的情味意味韵味更是饱含汉语文字的特有魅力,从文化传承的角度而言,传承古诗词刻不容缓。

    诵读古诗词,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滋养心灵,生活确实不止是鸡零狗碎,还有诗和远方。

    中国古诗词影响深远,选手中不泛有外国友人,他们有的对答对流,有的一知半解,只为淌徉中国诗词文化的百花园里,感受诗词文化带来的意境。

    四、“诗词中国”传统诗词创作大赛不仅促进中华文化的繁荣发展,而且传

    一、韩信 韩信落魄的时候,一个漂母给他饭吃,韩信离开她的时候,告诉她以后一定来报答她。

    后来韩信做了楚王,不忘旧恩,奉黄金千两以漂母 二、宋庆龄 宋庆龄有一次与一所小学约定去看望小学生,可是到了约定日期,天下起了大雨,同学们都以为宋庆龄奶奶不能来了,但宋庆龄依然冒雨前去赴约,这让同学们很感动 三、诚信的故事五则 1. 晏殊信誉的树立 北宋词人晏殊,素以诚实著称。在他十四岁时,有人把他作为神童举荐给皇帝。

    皇帝召见了他,并要他与一千多名进士同时参加考试。结果晏殊发现考试是自己十天前刚练习过的,就如实向真宗报告,并请求改换其他题目。

    宋真宗非常赞赏晏殊的诚实品质,便赐给他“同进士出身”。晏殊当职时,正值天下太平。

    于是,京城的大小官员便经常到郊外游玩或在城内的酒楼茶馆举行各种宴会。晏殊家贫,无钱出去吃喝玩乐,只好在家里和兄弟们读写文章。

    有一天,真宗提升晏殊为辅佐太子读书的东宫官。大臣们惊讶异常,不明白真宗为何做出这样的决定。

    真宗说:“近来群臣经常游玩饮宴,只有晏殊闭门读书,如此自重谨慎,正是东宫官合适的人选。”晏殊谢恩后说:“我其实也是个喜欢游玩饮宴的人,只是家贫而已。

    若我有钱,也早就参与宴游了。”这两件事,使晏殊在群臣面前树立起了信誉,而宋真宗也更加信任他了。

    2. 华盛顿与尼克松、克林顿的对比 华盛顿用小斧头砍倒了他父亲的一颗樱桃树。父亲见心爱的树被砍,非常气愤,扬言要给那个砍树的一顿教训。

    而华盛顿在盛怒的父亲面前毫不避地承认了自己的错误。父亲被感动了,称华盛顿的诚实比所有樱桃树都宝贵得多。

    同样是美国总统尼克松因在“水门事件”中撒谎败露而被迫引咎辞职;克林顿也因为不光彩的绯闻案中撒谎而险遭弹劾。一个因诚实而受到爱戴和尊敬,两位因撒谎而在政史上留下污点。

    3. 立木为信与烽火戏诸候的对比 春秋战国时,秦国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变法。当时处于战争频繁、人心惶惶之际,为了树立威信,推进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金十两。

    围观的人不相信如此轻而易举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赏赐,结果没人肯出手一试。于是,商鞅将赏金提高到50金。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终于有人站起将木头扛到了北门。商鞅立即赏了他五十金。

    商鞅这一举动,在百姓心中树立起了威信,而商鞅接下来的变法就很快在秦国推广开了。新法使秦国渐渐强盛,最终统一了中国。

    而同样在商鞅“立木为信”的地方,在早它400年以前,却曾发生过一场令人啼笑皆非的“烽火戏诸侯”的闹剧。 周幽王有个宠妃叫褒姒,为博取她的一笑,周幽王下令在都城附近20多座烽火台上点起烽火——烽火是边关报警的信号,只有在外敌入侵需召诸侯来救援的时候才能点燃。

    结果诸侯们见到烽火,率领兵将们匆匆赶到,弄明白这是君王为博妻一笑的花招后又愤然离去。褒姒看到平日威仪赫赫的诸侯们手足无措的样子,终于开心一笑。

    五年后,酉夷太戎大举攻周,幽王烽火再燃而诸侯未到——谁也不愿再上第二次当了。结果幽王被逼自刎而褒姒也被俘虏。

    一个“立木取信”,一诺千金;一个帝王无信,戏玩“狼来了”的游戏。结果前者变法成功,国强势壮;后者自取其辱,身死国亡。

    可见,“信”对一个国家的兴衰存亡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4. 《郁离子》中记载了一个因失信而丧生的故事 济阳有个商人过河时船沉了,他抓住一根大麻杆大声呼救。

    有个渔夫闻声而致。商人急忙喊:“我是济阳最大的富翁,你若能救我,给你100两金子”。

    待被救上岸后,商人却翻脸不认帐了。他只给了渔夫10两金子。

    渔夫责怪他不守信,出尔反尔。富翁说:“你一个打渔的,一生都挣不了几个钱,突然得十两金子还不满足吗?”淦夫只得怏怏而去。

    不料想后来那富翁又一次在原地翻船了。有人欲救,那个曾被他骗过的淦夫说:“他就是那个说话不算数的人!”于是商人淹死了。

    商人两次翻船而遇同一淦夫是偶然的,但商人的不得好报却是在意料之中的。因为一个人若不守信,便会失去别人对他的信任。

    所以,一旦他处于困境,便没有人再愿意出手相救。失信于人者,一旦遭难,只有坐以待毙。

    5. 季布“一诺千金”使他免遭祸殃 秦末有个叫季布的人,一向说话算数,信誉非常高,许多人都同他建立起了浓厚的友情。当时甚至流传着这样的谚语:“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

    (这就是成语“一诺千斤”的由来)后来,他得罪了汉高祖刘邦,被悬赏捉拿。结果他的旧日的朋友不仅不被重金所惑,而且冒着灭九族的危险来保护他,缍使他免遭祸殃。

    一个人诚实有信,自然得道多助,能获得大家的尊重和友谊。反过来,如果贪图一时的安逸或小便宜,而失信于朋友,表面上是得到了“实惠”。

    但为了这点实惠他毁了自己的声誉而声誉相比于物质是重要得多的。所以,失信于朋友,无异于失去了西瓜捡芝麻,得不偿失的。

    (以上详见《青少年思想品德教育读本》 中央文献出版社) 6诚信的故事 早年,尼泊尔的喜马拉雅山南麓很少有外国人涉足。后来,许多日本人到这里观光旅游。

    五、传承民俗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诗

    一 中华世纪坛赋 作者:魏明伦 ★朗朗乾坤,堂堂中华。

    高龄五千岁,繁衍百亿人。铁肩挑五岳,巨手开三峡。

    腰环万里长城,脚跨九曲黄河。高擎文明圣火,穿越世纪风云。

    火熊熊薪传百代,光灿灿彪炳千秋。 ★浩瀚青史,概括于坛内;辉煌文化,浓缩于眼前。

    徐行三百米平坦甬道,遥想五千年坎坷长途。论英雄不计成败,数风流可鉴兴亡。

    浪淘何物?劝归谁家?文化乃长青树,科学乃聚宝盆。创造人间福址,推动历史车轮。

    ★驶至近代,国难当头。百年忧患,敌忾同仇。

    聚散沙成铁塔,变弱者为健儿。东方巨人如睡狮惊醒,民族魂魄化火凤涅磐。

    挽狂澜于既倒,建广厦于废墟。转国运蒸蒸日上,升国旗冉冉凌空。

    ★登坛了望,乾旋坤定。天行健,地包容。

    前可见古人,后可见来者。对比幽州台,激发冲霄志。

    哀兵必胜,中华必兴。日月为我祖国作证,风霆为我民族壮行。

    踏星斗飞过世纪之交,驾神舟立于强国之林。 二、中华世纪坛赋 作者:雪川 ★设坛祭祖,乃尘海茫茫,意会圣贤、神通经典之盛事。

    古今异格,赋颂不已。且喜京华世纪之交,日融乎比,月裁乎兴。

    凡人间山水草木,潇潇然如卞子采玉,琢就长安街西令惊鸿游目骋怀之杰作,坛名中华世纪。 ★此坛也,非教化空动之吟咏情性。

    森森万象,寓九州绵乎八极之道;冥冥造化,藏四海生于六经之名。岂肯淡忘文韬武略,长留堦前玉树临风;不为摹写雕龙画凤,重铸坛顶神眼照人。

    ★昔者岁星由北而东,南巡西走,左行于地。其率领诸神统正方位之状,天何言哉!后世凡筑墙垒垣,出师讨贼,开拓封疆,均祭祀于大荒之中,掐玄机以扣天门。

    今物示于极,民动于心,泱泱华夏鼎新革故之伟业,璨然若炬。天之人望如金声玉振。

    负道义,垂华表,转国运,济沧桑!天下百姓再竭斯坛,莫不寄言盛世中华,披肝沥胆,以怀珞握瑜之妙笔,画衔才佩德之重彩也。 ★嗟乎神坛长在,盛世长在。

    区区辞约意简之赋,盖踯躅于阙伯难成岁首,改用实沈之意蕴美而成。笔路荒芜处,窃望披阅者视若写物图貌之省净文体也。

    是为辞缘。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都把新桃换旧符。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曹植《白马篇》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病起书怀》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示儿》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关于爱国的古代诗句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晏殊和尚的诗句“:契阔死生君莫问,行云流水一孤僧。

    无端欢笑无端哭,纵有欢肠已成冰。”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曹植《白马篇》1、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 ——《管子·牧民》2、临患不忘国,忠也。

    ——《左传·昭公元年》3、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4、苟利国家,不求富贵。

    ——《礼记·儒行》5、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6、烈士之爱国也如家。

    ——葛洪《抱朴子·外篇·广譬》烈士:有抱负.有作为的人。7、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岳阳楼记》8、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病起书怀》9、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示儿》10、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11、精忠报国。

    ——《宋史·岳飞列传》12、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麦孟华《论中国之存亡决定于今日》13、唐·李梦阳: 向北望星提剑立,一生长为国家忧。

    14、明·于谦: 一片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忠家。15、宋·陆游: 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

    16、三国志: 忧国忘家,捐躯济难。17、唐·李白: 中夜四五叹,常为大国忧。

    18、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病起书怀》一、端午:1.五月五日 (梅尧臣) 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

    何尝奈谗谤,徒欲却蛟龙。 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后踪。

    沅湘碧潭水,应自照千峰。 2.和端午 (张耒)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二、重阳: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三、清明:杜牧《清明》。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