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思维导图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是小学阶段的基础学科,不仅在考试中占有较大比重,还对学生其他学科的学习有关键性影响。
从数学学科的内容特点来看,数学知识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和抽象性,对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通常需要依靠大量的计算练习,有一定的枯燥性。
尤其是高年级阶段的数学课程,难度明显提升,学生在学习时感到吃力,容易产生数学学习的畏惧感,从而对数学学习产生厌烦。
因此,数学学习兴趣培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十分重要,必须不断探索提升小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措施。
思维导图的应用可以强化各种教学方法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效果,利用其较强的组织、分析能力,帮助学生降低数学学习难度,建立数学学习信心,从而爱上数学学习,取得更好的数学学习效果。
一、思维导图简述
思维导图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是由英��教育学家Tony提出的一种帮助理解和记忆的思维工具。
思维导图自提出以来,受到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并得到广泛应用,目前已成为西方许多国家小学教育的常用辅助手段。
思维导图的绘制通常使用色彩丰富的线条,标注上必要的文字,从一个核心点出发,对知识结构进行层级梳理,使知识结构脉络清晰,各个知识点之间建立起较强的联系,有助于人的理解和记忆。
思维导图在广泛的实践中,被证明是一种有效的思维工具,能够切实帮助人们提高思维能力。
目前,思维导图在我国各个学科的教学中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应用,但大多集中在语文、英语、地理等文科类学科,在理科类学科的应用较少,尤其是在小学数学学科的应用。
从思维导图自身的作用和小学数学学科的特点来看,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同样适用。
二、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特点
从小学四年级开始,数学教学难度明显提升,虽然主要内容还是数与代数、图形、概率统计等内容,但在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上都有明显提高。
比如,在整数计算方面加入了大数的认识、三位数与两位数的乘法、除数为两位数的除法等,还开始学习小数计算,包括小数加减法和小数乘除法,计算难度明显提升,学生非常容易出错。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开始认识角,学习垂直与平行的概念,还有较为抽象的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总体来说,数学学科的学习难度上升了一个新的台阶。
而且,经过前三年的学习,学生的数学学习差异已经形成,数学基础好的学生理解这些难度更高的知识可能还会容易一些,而数学基础差的学生就会感觉非常吃力,从而难以跟上数学教学进度。
基于这种情况,思维导图在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对知识结构直观、清晰地展示,帮助学生降低理解难度,加深对基本概念原理的记忆,从而熟练应用于计算、解题过程中。
学生的数学学习信心得到提高,自然会产生数学学习兴趣,从而进一步提高数学学习效果。
三、利用思维导图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方法策略
1.利用思维导图优化知识结构,使数学知识直观、形象地展示在学生面前
新课改对小学数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小学数学教学的目的不仅是让学生掌握基础的数学知识和计算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
这就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作用,采用丰富的教学形式和有效的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过程,帮助学生充分挖掘数学知识,并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提高自己的各项能力。
思维导图的应用在这些方面可以起到关键性作用,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将分散的知识点联系在一起,帮助学生建立一个系统全面的知识体系,使学生更好地领略数学知识严谨、缜密的特点和魅力。
比如,在讲解两位数乘法时,课程内容涉及多种形式的口算乘法、笔算乘法及其应用,在每一个知识点的讲解过程中,还要进行一些习题演练,随着课堂进度的前进,讲解的知识点越来越多,做得习题也越来越多,容易给学生造成混乱。
这种情况下,教师如果能巧妙利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建立整堂课的知识结构框架,就能将课堂教学内容有效联系起来,系统、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
学生对课堂知识内容有了清晰的认识,自然能够保持头脑清醒,一步步跟随教师的进度,完成每个知识点的学习,从而掌握两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与此同时,学生也会感觉到自己对课堂的掌控能力得到显著提升,体验到做课堂主人的快乐,从而提升数学学习兴趣。
2.利用思维导图突破概念难点,帮助学生降低理解难度
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还处于形成阶段,对难度较大、抽象性较强的知识概念的理解较为吃力。
而小学四年级的许多概念都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在这种情况下,若教师再采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对难度较高的知识概念进行生硬地讲解,学生就更难以理解了。
容易造成概念混淆,导致在计算、解题过程中用错思路,准确率不高。
利用思维导图对单个知识点进行剖析,可以使该知识点的各种逻辑关系清楚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帮助学生降低理解难度,同时深化记忆。
还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对一系列的知识概念进行梳理,并将容易混淆的概念进行对比,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区分。
比如,在讲解认识多边形时,教师可以从多边形出发,绘制思维导图,将学生接触过的多边形作为第一层延伸,比如三角形、四边形等,然后再根据每种图形的分类进行第二层延伸,比如三角形还可以分为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等,四边形则可以分为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
分类之后再进行第三层延伸,具体探讨每种图形的性质,比如长方形对边相等、四角相等等。
这样的知识体系划分和梳理可以有效降低学生理解记忆的难度,从而增加学生的数学学习信心、激发数学学习兴趣。
3.利用思维导图辅助教育活动,强化学生的自主探究过程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得到明显改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开展情境创设、组织学生开展自主探究学习或合作探究学习。
这些新颖的教学形式的应用目的是切实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的课堂参与,从而使学生思维活跃,强化学习效果。
但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有限,需要教师在一旁提供指导和帮助,从而保证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
思维导图的应用可以从一定程度上代替教师的辅助作用,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只需要找到一个核心点,从这个核心点出发,逐层延伸,就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整个方法。
在合作探究学习过程中,小组成员各抒己见,也可以利用思维导图记录小组的合作探究过程,避免有些学生的意见被遗漏,最后对小组讨论的结果进行总结,得到最完善的解决方案。
比如,讲解认识平行与垂直、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小�M讨论,探讨平行四边形与梯形的异同点,并研究它们与正方形、长方形的关系,最后画出思维导图来阐述研究结果。
这时学生就会从平行与垂直的知识出发,探究平行四边形、梯形、长方形、正方形的特点,并把有相同特点的图形进行归类,明确它们的从属关系,最终画出能体现四边形体系结构的思维导图。
该思维导图的正确画法是从四边形出发,第一层分为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平行四边形又可以引申出较为特殊的长方形,进而引申出最为特殊的正方形。
画思维导图的过程就是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的过程,也可以通过回顾思维导图快速回想其在课堂上学习的内容,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知识结构体系,并深刻记忆。
总而言之,思维导图在小数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降低数学理解难度,从而提升数学学习效果。
数学学习成绩的提升又会促进学生学习信心的提升,进而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