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百科 > 百科
  • 挺进大别山诗词选

    一、千里跃进大别山上句诗

    这不是诗句。

    1947年8月7日,刘伯承、邓小平发出命令:勇往直前,不要后方,不向后看,千里跃进大别山!这是一次路途诸多险阻的进军,是一次全靠意志和勇敢才能取胜的进军。经过20多天的艰苦跋涉和激烈战斗,刘邓大军以锐不可当之势,战胜数十万敌人的围追堵截,先后越过陇海路、黄泛区、沙河、涡河、汝河、淮河等一道又一道障碍,于1947年8月27日胜利到达大别山区。

    尔后,陈(毅)粟(裕)大军挺进豫皖苏,陈(赓)谢(富治)大军挺进豫西,三军构成品字形,协同作战,共同创建新的中原解放区。后来用“狭路相逢勇者胜”(语出《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来形容此次进军的艰险。

    二、大别山雪景诗句

    1、《送王端公充荆湖北路转运》宋夏竦

    锦衣骢马好还家,大别山边汉水斜。霜简位高增意气,金章恩重有光华。

    几程蛮徼云藏驿,一棹荆江月照沙。多少朝簪鬓成雪,愿君休访楚山茶。

    2、《天柱一峰擎日月》唐白居易

    天柱一峰擎日月,洞门千仞锁风雷。玉光白桔香争秀,金翠佳莲蕊斗开。

    3、《天柱山》唐李白

    奇峰出奇云,秀水含秀气。青冥皖公山,巉绝称人意。

    大别山座落于中国安徽省、湖北省、河南省交界处,位于安徽省六安市霍山县境内,大别山西接桐柏山,东延为霍山(也称皖山)和张八岭,东西绵延约380公里,南北宽约175公里。西段呈西北—东南走向,东段呈东北—西南走向,长270千米,一般海拔500~800米。

    大别山山地主要部分海拔1500米左右,是长江与淮河的分水岭,以白马尖(海拔1777米)为核心景点的大别山主峰景区是国家AAAA级景区和国家地质公园,亦是整个大别山区的核心旅游景区。

    大别山西望武汉,东守南京,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得其对民国首都南京和中心城市武汉具有重要的军事价值,这也是当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地理前提,大别山区是我国著名的革命老区之一,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全国第二大革命根据地—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区域。

    三、挺进大别山

    挺进大别山 1947年(民国36年)8月,在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中,人民解放军刘邓大军向国民党统治地区大别山实施进攻的战略性行动。

    刘邓大军强渡黄河后,国民党军统帅蒋介石为堵住其黄河防线的缺口,乘刘邓所部集结在鲁西南休整之机,调集8个整编师共18个旅、14万人的兵力,分别由菏泽、定陶、嘉祥、袁口等地,分进合击,企图围而歼之。晋冀鲁豫野战军司令员刘伯承、政治委员邓小平,根据中国共产党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毛泽东的既定方针和当面敌情,以及国民党军企图利用连日大雨,黄河水位陡涨,破堤放水淹没解放军等情况,当机立断,决心不要后方,直出大别—山。

    7日晚,在晋冀鲁豫野战军第11纵队于黄河渡口进行佯动,以及华东野战军5个纵队于郓城以东地区钳制国民党军整编第5、第85师等部西进的配合下,刘、邓率4个纵队经巨野、定陶间先期跳出合围圈南进。11日,越过陇海路,以第1纵队并指挥中原独立旅为右路,第3纵队为左路,第2、第6纵队掩护中共中原局、野战军指挥机关为中路,向大别山疾进。

    这时,蒋介石错误地认为刘伯承、邓小平所部是“北渡不成而南窜”,即以12个旅为第1梯队、以8个旅为第2梯队,先后尾追刘邓大军;另以4个旅在许昌、漯河等地侧击,以2个整编师及1个交通警察总队布防于柘城、鹿邑地区,企图围歼刘邓大军于黄泛区。宽20多公里的黄泛区,遍地淤泥,积水没膝,深处及脐,荒无人烟,行军、食宿均十分困难。

    17日,刘邓大军战胜困难,胜利通过黄泛区。18日,又渡过沙河。

    20日,部队轻装向汝河急进。至23日,第3、第l、第2纵队在击退国民党军沿途少数阻击部队后,均渡过汝河,逼近淮河。

    当第6纵队和中原局、野战军直属队到达汝河北岸时,经平汉路赶来截击的国民党军整编第85师已占据了汝南埠等渡口,且后有迫兵3个整编师仅距20余公里。据此,刘伯承、邓小平亲自察看渡口,指挥部队强渡汝河。

    24日夜,第6纵队一部在炮火掩护下,渡过汝河,夺取子渡口,掩护纵队主力及领率机关安全渡河。至27日,刘邓大军已全部渡过淮河,分别占领固始、潢川等县城,完成了挺进大别山的任务,象一把利刃插进国民党军的战略纵深。

    此战共歼敌8500人,其中俘敌4400人,毙伤4100人。 但是刘邓大军也受到了很严重的损失,军队伤亡过半,并且失掉了所有的重武器. 点评:此战,是解放战争的一个伟大转折,在这一历史转折关头,中共中央军委以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组成战略突击队,在各解放区军民的策应和后面两路大军的配合下,采取无后方的千里跃进的进攻样式,直捣国民党军统治的大别山区,创建了大块革命根据地,威胁其首都南京和武汉两大重镇,为转入全国性的战略进攻奠定了基础。

    这一创造性的战略决策、独特的战略进攻样式和丰富的作战经验,给毛泽东军事思想增添了新的内容。 在此次军事行动之前,毛泽东,邓小平及刘伯承曾经反复研究过,这是一次大胆的军事冒险,甚至赌博.在出发前的誓师大会上,邓小平提出了这次行动的三种可能:一,部队到不了大别山;二,部队到大别山后站不住脚;三,部队扎根大别山.他继续提出,要坚决避免第一,二种结果,努力实现第三种结果.因为第一种的结果是,刘邓大军被消灭,第二种结果是,返回根据地打游击.。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