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不食肉糜诗词

一、求文言文的意思《何不食肉糜》
何不食肉糜 典故。
出处:《晋书.惠帝纪》:“。
及天下荒乱,百姓饿死,帝曰:‘~’?” 释义:肉糜就是肉粥。晋惠帝在位时天下曾经暴发大饥荒,导致全国不少地方都出现了老百姓被活活饿死的情况。
可晋惠帝司马衷生性呆傻,养尊处优,体会不到民间疾苦。当有人向他报告已经饿死了很多人时,他竟然惊异地说:“老百姓没有粮吃,为何不去吃肉粥呢?” 同义词:饱汉不知饿汉饥。
含义:如果听见别人对自己说出“晋惠帝曰:‘~’?”这种话来,那一定是在说自己的处境比对方优越,说话不切合实际,体谅不到对方的难处。含有讽刺、批评之意。
原文: 帝尝在华林园,闻虾蟆声,谓左右曰:“此鸣者为官乎,私乎?”或对曰:“在官地为官,在私地为私。”及天下荒乱,百姓饿死,帝曰:“何不食肉糜?”其蒙蔽皆此类也。
二、何不食肉糜的意思
语出《晋书》卷四,惠帝纪
“帝之为太子也,朝廷咸知不堪政事,武帝亦疑焉。尝悉召东宫官属,使以尚书事令太子决之,帝不能对。贾妃遣左右代对,多引古义。给事张泓曰:「太子不学,陛下所知,今宜以事断,不可引书。」妃从之。泓乃具草,令帝书之。武帝览而大悦,太子遂安。及居大位,政出群下,纲纪大坏,货赂公行,势位之家,以贵陵物,忠贤路绝,谗邪得志,更相荐举,天下谓之互市焉。高平王沈作《释时论》,南阳鲁褒作《钱神论》,庐江杜嵩作《任子春秋》,皆疾时之作也。帝文尝在华林园,闻虾蟆声,谓左右曰:「此鸣者为官乎,私乎?」或对曰:「在官地为官,在私地为私。」及天下荒乱,百姓饿死,帝曰:「何不食肉糜?」其蒙蔽皆此类也。后因食饼中毒而崩,或云司马越之鸩。”
糜:粥也
肉糜:肉粥的意思
实指人昏聩到了愚蠢至极,饱汉子不知饿汉子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