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学习高中历史(岳簏版)
以下是一些口诀,学习历史就是要背诵,下面的比较容易记!!!还有很多,要的话加分给我!!!我还有世界史的!物化生的!!!
高中历史速成歌诀(精华版)
第二部分 中国近现代史(上册)
第一章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19世纪60年代)
第一节 鸦片战争(1840-1842)
一、背景
1、列强方面
①政治 鸦片战争多原因,西方制度早变更。
英法革命美独立,经济发展好环境。
②经济 工业革命①英先行,列强紧随工厂兴。
倾销商品争原料,拓展市场指大清。
2、清朝方面
①经济 清朝衰落地兼并,资本主义渐初萌。
经济自给又自足,。
封建经济为统领。
②政治 政治腐败朋党争,军备落后窘财政。
残暴统治民难忍,攻打皇宫有林清②。
③外交 愚昧无知称“上国”,闭关锁国梦未醒。
3、禁烟运动[1839]
①起因 中英贸易英亏本,扭转逆差起祸心。
走私鸦片掠白银,林黄③上书情词恳。
银荒兵弱帝震惊,林邓④禁烟似风行。
②措施 缉拿烟贩缴鸦片,整顿海防防英军。
虎门销烟惊英美,反抗侵略显决心。
二、概况
1、第一阶段 中华禁烟英军侵,封锁珠江犯天津⑤。
(1840下半年) 道光妥协易钦差,琦善谈判英又侵。
2、第二阶段 强占港岛⑥又北犯,抗英将领多牺牲。
(1841-1842) 沙角大角陈连升,天培殉国在虎门
三元里民抗英军,自发斗争显精神。
浙江定海三总兵⑦,镇海裕谦惜牺牲。
吴淞御敌陈化成,镇江抵抗有海龄。
英占镇江断漕运,南京下关订协定。
3、胜负因素 中英胜负两分明,清朝落后是根本。
英国先进久备战,船坚炮利败清军。
三、影响
1、战后条约 《南京条约》不平等,侵华特权略说明。
①《南京条约》 赔款二千一百万⑧,割占香港一部分。
协定关税低税率,五口通商⑨达四省。
②宁约附件⑩ 片面最惠国待遇,领事裁判权归英。
租地造屋住洋人,建立租界起申城⑾。
③《望厦条约》 宁约特权美继承,权益扩大略说明。
兵船巡查各商埠,开设医院教堂兴。
④《黄埔条约》 英美特权法继承,权益又增令人恨。
自由传教各商埠,清护教堂守墓坟。
2、战争影响
①经济方面 鸦片战争影响深,半殖半封初形成。
封建经济初解体,商品经济有促进。
倾销商品夺原料,世界市场有大清。
②政治方面
a社会性质 战后条约不平等,各项主权遭巨损(12)。
独立自主遭破坏,半殖半封渐初萌。
b主要矛盾 列强封建双压迫,主要矛盾有变更。
c革命任务 反殖反封双任务,民主革命近代兴。
③思想方面 战争促使民觉醒,学习西方启航程。
则徐魏源新主张,师夷长技制夷人。
[注释]
①工业革命:指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中期从英国开始的机器生产代替工场手工业的技术革命。
②林清:天理教首领,1813年,领导农民起义军到北京攻入皇宫。
③林黄:指湖广总督林则徐和鸿胪寺卿黄爵滋。
④林邓:指钦差大臣林则徐和两广总督邓廷桢。
⑤天津:指天津的白河口。
⑥港岛:指香港岛。
⑦三总兵:指葛云飞、郑国鸿、王锡朋。
⑧二千一百万:指赔款2100万银元。
⑨五口通商:指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
⑩宁约附件:指《南京条约》附件《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
⑾申城:指《上海租地章程》,英国最早在上海建立租界。
⑿各项主权:指领土、领海、司法、关税、贸易等主权
第二节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
一、背景
1、列强方面 西方经济又跃进,工业革命达峰顶。
商品在华销量小,扩大市场目标明。
三国①修约遭拒绝,扩大权益谋战争。
2、清朝方面 清朝腐败定国策,维持现状望“调停”。
3、侵华借口 西林教案亚罗号,英法借口战争兴。
二、概况
1、第一阶段(1856-1858) 英侵广州战争兴,次年联军占羊城。
俘获总督叶名琛,傀儡柏贵遗骂名。
①路 线 建立联军委员会,殖民统治四秋春。
联军北上占天津,美俄“调停”亦随军。
四国胁迫清政府,《天津条约》忙签定。
②《天津条约》 公使进驻北京城,舰船长江自由行。
内地经商又传教,十口通商②有南京。
赔款英法六百万,值百抽五③后确定。
2、第二阶段(1859-1860) 大沽清军败联军,英法增兵取津京。
奕欣议和咸丰遁,火烧圆明订协定。
《北京条约》 增开天津为商埠,《天津条约》续承认。
掠夺华工为劳工,割占九龙增赔银④。
3、俄国侵华 英法美俄侵华异,俄占领土最典型。
瑷珲岭南六十万⑤,江东四十自北京⑥。
勘分西北四十四⑦,西北七万后议定⑧。
三、影响
1、政治方面 半殖半封初加深,丧失主权惊国人。
投靠列强成工具,中外镇压太平军。
清朝政局有变动,洋务运动保大清。
2、经济方面 西方势力遍沿海,伸向内地倾商品。
封建经济渐解体,民族工业将诞生。
3、思想方面 洋务运动学西方,宗教侵略渐加深。
[注释]
①三国:指法国、美国和英国。
②十口通商:指琼州、淡水、营口、汉口和南京等十处通商口岸。
③值百抽五:《天津条约》附件规定值百抽五的原则,即列强进出口中国海关的货物,中国最多只能收5%的关税。
④增赔银:指《北京条约》清对英法两国赔款各增至800万两白银。
⑤瑷珲岭南六十万:指《瑷珲条约》割占中国东北外兴安岭以南6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
⑥江东四十出北京:指《北京条约》割占乌苏里江以东4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
⑦勘分西北四十四:指《勘分西北界约记》和《北京条约》割占中国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44万平方公里的领土。
⑧西北七万后议定:指中俄《改订条约》和五个勘界议定书割占中国西北7万平方公里的领土。
第三节 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
一、背景
1、政治因素
①封建统治 鸦片战后清赔款,搜括人民赋税增。
勒索百姓民困苦,矛盾激化民抗争。
②列强侵略 列强侵华新灾难,双重压迫民更困。
2.思想因素 秀全创立上帝教,著书立说①反清。
“赤子”信仰皇上帝,击灭“阎罗”求平等。
中西思想②巧结合,号召人民反清廷。
3.组织因素 云山组织上帝会,紫荆山区民贫困
挣断束缚毁神庙,领导核心初形成。
万人参加上帝会,争取自由去参军。
4、直接原因 两广民苦天灾频,广西桂平起义兴。
二、概况
1、走向全盛(1851-1856)
①进军南京 太平天国金田兴,东乡称王为首领。
永安建制③初建权,北上冯萧惜④牺牲。
攻克两湖赣皖苏,定都天京又进军。
②北 伐 林李⑤北伐趋北京,推翻清朝目标明。
敌我悬殊征战苦,孤军深入全牺牲。
北伐虽败牵敌军,有利天国东西征。
③西 征 天国西征赖汉英,进军两湖遇湘军。
翼王湖口显神威,巩固天京大本营。
天国东征秦日纲,攻破清军北大营。
④东 征 秦石会师破南营⑥,太平天国达全盛。
2、转折复兴(1856-1860)
①天京事变 天京变乱盛衰分,东王逼封激矛盾。
北王滥杀翼出走,小生产者局限性。
“朝中无将”清反扑,重建两营围天京。
②军政举措 天国后期新举措,重用陈李⑦掌军政。
干王颁布新纲领,《资政新篇》图振兴。
陈李合力破两营,三河大捷歼湘军。
3.走向败落(1860-1864)攻取江浙李秀成,英法上海袭义军。
安庆英王尘战激,退守庐州旋牺牲。
清军三路⑧攻义军,湘军攻破天京城。
4、《天朝田亩制度》(1853)
①内 容 太平天国颁纲领,土地制度图变更
a分配土地 天下田归天下人,原则无处不均匀。
按户分田依年龄,平均分地民欢腾。
b分配产品 无私物物归上主,留足口粮圣库行。
c目的 方案无处不均匀,理想社会民欢欣。
②评 价 天国革命新纲领,革命局限两面性。
a革命性 废除封建私有制,反封思想达峰顶。
b局限性 战乱分田缺环境,绝对平均难施行。
5、失败原因
第四节 新思想的萌发(19世纪四五十年代)
一、背景
1、清朝思想 战前理学①压人民,反清思想遭查禁。
控 制 乾嘉学派②唯考据,莫论国事夜沉沉。
2 鸦片战争 鸦片战后危机深,封建志士渐觉醒。
影 响 揭露腐败挣枷锁,经世致用除弊政。
强国御侮探新知,学习西方思想兴。
二、地主阶级的新思想(四十年代)
1、林则徐 则徐广东设译馆,编译书籍为抗英。
《各国律例》《四洲志》,仿制战船说海军③。
“师夷长技”第一步,学习西方第一人。
2、魏源 《海国图志》魏源著,师夷长技制夷人。
西方史地最详实,探索救国启后人。
3、其他 《康輶纪行》为姚莹,西藏边防提防英。
《瀛环志略》④说史地,军器书籍专家新。
三、农民阶级的新思想——《资政新篇》(1859)
1.内容 干王建国新方案,改革内政举措新。
①政治 以法治国统政令,舆论监督选举兴。
②经济 发展工商学西方,兴办保险奖发明。
③文教 新式学校设医院,鸦片人贩全查禁。
④外交 中外通商广交流,自由独立求平等。
2、评价 天国后期纲领新,进步局限两分明。
①进步性 救国救民新方案,资本主义最鲜明。
②局限性 救国纲领太先进,农民利益未反映。
社会条件欠具备,战事紧急难施行。
第二章 中国资本主义兴起和半殖民半封建社会形成
(19世纪60年代初-1901)
第一节 洋务运动(19世纪60-90年代)
一、背景
1、政治因素 二鸦战后政局新,中外“和好”设衙门①。
农民起义列强侵,内忧外患困清廷。
2、派系因素 汉族督抚初掌权,学习西方两派分。
列强赏识洋务派,慈禧暂助保大清。
3、科技因素 西方科技传中华,机器生产初引进。
4、直接因素 湘军占领安庆城,兴业镇压太平军。
二、概况
1、军事工业 “师夷长技以自强”,洋务运动三十春。
(60年代) 前期“自强”办军工,安庆军械榕船政②。
上海江南制造局,崇厚创业在天津③。
2、民用工业 后期“求富”兴民用,轮船招商矿开平④。
(70年代后) 汉阳铁厂鄂织布⑤,辅助军工谋利润。
3、兴办海军 日侵台湾海防兴,十年初建三海军。
(70-80年代) 北洋南洋与福建,海军衙门清设定。
4、新式教育 新式学校育才俊,出国深造留学生。
三、影响
1、失败原因 洋务失败多原因,封建落后为根本。
①主 观 举措未改封建制,洋务分散无核心。
②客 观 洋匠挟技谋私利,顽固⑥阻挠事难成。
2、评价 ①性质 封建洋务来领导,维护统治最鲜明。
②政治上 洋务富强梦未成,中华落后受欺凌。
③经济上 引进外技育贤能,近代工业初勃兴。
④外交上 经济侵略遭抵制,强国御侮有海军。
第二节 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19世纪六七十年代)
一、中国资本主义工业的兴起(19世纪六七十年代)
1、条件 ①历史因素 民资产生多原因,萌芽①明清已产生。
②外来因素 西方侵华断萌芽,世界市场一部分。
③市场因素 封建经济渐解体,商品劳力市场兴
④技术因素 外企刺激传技术,近代工业初引进。
⑤资本因素 官僚地主与商人,投资工业获利润。
2、概 况 上海发昌机器厂,贻来牟坊在天津③。
广东南海继昌隆,女工缫丝多艰辛。
3、影 响 民族工业初诞生,资产阶级初产生。
①政治方面 中国民资两面性,压迫束缚要革命。
力量弱小又妥协,社会性质④是根本。
②经济方面 民族工业初诞生,经济结构有变更。
资本主义新工业,产生发展多艰辛。
③思想方面 维新思想亦产生,阶级要求初反映。
二、中国无产阶级的产生(19世纪四五十年代)
1、背 景 无产阶级早诞生,外商企业⑤招工人。
洋务民资新企业,产生工人数万人。
2、特 点 中外工人有共性,近代工业联系紧。
①三大共性 远大理想觉悟高,组织纪律超前人。
②三大特点 中国工人新环境⑥,三大优点是特征。
a革命性强 三重压迫⑦特贫困,中国工人最革命。
b工农联盟 出身农民来乡村,便于联盟败敌人。
c高度集中 人数虽少但集中,宣传组织利抗争。
③早期斗争 经济斗争为主体,香港罢工反外侵⑧。
第三节 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
一、背景
1、日本方面 明治维新日强盛,市场狭小民抗争。
对外侵略转危机,“大陆政策”早制定。
2、列强方面 英美侵华需帮手,列强纵容助日本。
德法乘机夺权益,俄国“中立”存戒心。
3、清朝方面 清朝腐败望调停,“万寿庆典”求和平
避战求和定国策,消极抵抗败局定。
4、直接原因 近邻朝鲜兴义军①,清军赴朝日增兵。
二、概况
1、第一阶段(94、7—9)丰岛牙山袭清军,中日甲午兴战争。
①平壤战役 平壤御敌左宝贵,志超狂逃到国境。
②黄海战役 黄海战役起风云,重创日舰主力存。
致远经远沉碧海,民族英雄②照汗青。
舰队受命退威海,黄海海域日逞能。
2、第二阶段(94、10-95、4)战火燃烧到国境,两大半岛炮声声。
①辽东战役 辽东御敌聂土城,日军占领九连城。
敌寇登陆花园口,占领大连屠旅顺③。
②威海战役 威海提督④求歼敌,鸿章军令违军心。
北洋舰队全军没,洋务富强梦未成。
3、胜负因素 甲午战败多原因,封建落后为根本。
①主观 避战求和望调停,将领溃逃乱军心。
②客观 日本先进久备战,日军残暴装备新。
三、影响
1、《马关条约》 《马关条约》李伊⑤订,割占三岛⑥赔白银⑦。
(1895、4) 开设工厂免收税,苏杭沙渝⑧泊日轮。
2、条约影响
①政治方面 割让领土给日本,中国主权不完整。
刺激列强来瓜分,民族危机渐加深。
②经济方面 巨额赔款民负增,便利列强经济侵。
开设工厂输资本,民族工业遇敌人。
内地口岸通航运,列强势力内地申。
③总体方面 分割世界输资本,社会性质⑨又加深。
3、三国干涉还辽 远东态势大变更,日本强盛三国惊。
干涉还辽俄法德,日本勒索[10]苦国民。
4、台湾人民反割台抗争(1895-1945)
①原 因 条约割台给日本,台湾人民发檄文。
反对割台建义军,誓与台湾共亡存。
②战 役 抗日领袖刘永福,大甲溪边战日军。
义军彰化鏖战急,嘉义大摆地雷阵。
徐骧殉国曾文溪,清朝封锁日占领。
抗敌五月百余战,歼敌三万立功勋。
③意 义 维护统一爱国情,反对侵略显精神。
英勇斗争五十年,争取回归久抗争。
第四节 戊戌变法(1898年)
一、背景
1、政治因素— 甲午战后遭瓜分,民族危亡终来临。
民族危机 资产阶级维新派,救亡图存去抗争。
2、经济因素 戊戌变法多原因,民资发展为根本。
①民资发展 民资壮大初登台,阶级基础已奠定。
②发展因素 民资发展两原因,列强侵略双面刃。
自然经济又分解,民族危机达峰顶。
清朝政策亦变更,民间设厂财税增。
3、理论因素— 维新思想早产生,代表王韬郑观应。
早期维新思想 发展工商又商战,倡导西学学校兴。
君主立宪废旧制,民资利益全反映。
4、思想宣传 康梁宣传方式频,万木草堂说维新。
①著书办学 东西思想巧结合①,著书“二考” ②新理论。
封建理论遭冲击,维新思想入人心。
《变法通议》梁启超,宣传变法为生存。
②上书办报 “公车上书”反日本③,爱国救亡运动兴。
《中外纪闻》强学会,报馆学会似春笋。
③两派论战 封建势力反维新,两派论战大辩论。
君主立宪要变法,倡导西学利维新。
西方思想广传播,思想解放民觉醒。
5、组织因素 《应诏统筹全局折》,变法施政有纲领。
①保国会 领导机构保国会,百日维新用新人。
②变法结构 总理衙门上行走,南海④参政拟法令。
大学译书⑤梁担任。
起草诏书四章京⑥。
皇帝重用维新派,光绪下诏⑦举措新。
二、概况(1898、6、11-9、21)
1、举措 ①政治 官民上书机构精,旗人寄生特权禁。
②工 商 保护工商⑧奖发明,改革财政设邮政。
③军 事 精练陆军裁绿营,实行征兵添海军。
④文 化 新式学堂⑨废八股⑩,译书报馆留学生。
2、评价 ①进步性 百日维新影响深,维新志士得参政。
民资发展倡西学,封建官僚一度惊。
②局限性 政治主张⑾未施行,策略妥协未可论。
3、失败原因①主观方面 变法失败多原因,民资局限为根本。
脱离民众靠帝君,基础薄弱事难成。
②客观方面 人事任免由慈禧,直隶总督⑿控京津。
各省官员⒀反变法,世凯出卖祸降临。
太后政变害六君⒁,封建势大根基深。
4、教 训 阶级时代局限性,改良之路难通行。
三、影响
1、性质 民资上层来领导,改革运动最典型。
2、功绩①政治上 逐步改变封建制,君主立宪目标明。
②经济上 资本主义要发展,与时俱进要肯定。
③对外上 国难当头图存亡,激发国人爱国心。
④思想上 倡导西学兴民权,思想启蒙促觉醒。
[注释]
①东西思想巧结合:指康有为将西方政治学说和东方儒家思想结合起来,宣传维新变法。
②“二考”:指康有为代表作《新学内经考》、《孔子改制考》。
③反日本:1895年“公车上书”,反对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提出改革迁都等主张。
④南海:康有为,广东南海人,百日维新期间在总理衙门章京上行走,准许专折奏事。
⑤大学译书:指光绪帝委任梁启超办理大学堂和译书局的事务。
⑥四章京:指光绪帝任命谭嗣同、刘光第、杨锐、林旭为军机章京。
⑦下诏:指1898年6月,光绪帝颁有《定国是诏》。
⑧保护工商:指百日维新期间在京师设立铁路矿务局和农工商总局,保护农工商业的发展。
⑨新式学堂:指京师大学堂和各地中小学堂。
⑩废八股:废除八股取士,改试策论(内容为中国史事、清朝政治)。
⑾政治主张:指设议院、开国会、定宪法等君主立宪主张。
⑿直隶总督:指慈禧亲信荣禄。
⒀官员:只有湖南巡抚陈宝箴在百日维新期间支持变法。
⒁六君:指谭嗣同、刘光第、杨锐、林旭、杨深秀、康广仁,史称“戊戌六君子”。
第五节 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898-1900)
一、背景
1、政治原因— 九十年代列强侵,民族危机达峰顶。
民族危机 救亡图存各阶层,农民阶级亦抗争。
日英德国①侵山东,齐鲁大地起风云
2 直接原因— 侵华侦探传教士,勾结官府欺百姓。
传教士暴行 洋教遍布山东省,教会猖厥民抗争。
二、概况
1、兴 起 山东冠县旗帜明②,攻打教堂杀洋人。
(1898-1899) “扶清灭洋”声震天,反帝爱国最鲜明。
有利争取各阶层,盲目排外不防清。
2、发 展 山东反帝列强惊,清朝镇压③民赴京。
(1900年春夏) 运动受挫赴直隶,席卷津京震清廷。
东交民巷西什库④,处处杀敌快人心。
清朝改剿为“招抚”,对外宣战八国侵。
3、高 潮 八国联军⑤兴战争,廊坊杨村败敌人。
(1900年夏) 联军增兵犯天津,联合御敌聂士成。
保卫天津立功勋,德成攻打紫竹林⑥。
中外争夺老龙头⑦,殖民统治设衙门⑧。
北京陷落慈禧遁⑨,八国联军多罪行⑩。
4、失败原因 运动失败多原因,农民局限为根本。
中外联合齐镇压,运动虽败功绩存。
5、历史功绩 农民反帝新高峰,粉碎列强谋瓜分。
觉得好,记得加分,找这些要很久的,还有的写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