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百科 > 百科
  • 什么制度的改革是落实素质教育的必要条件

    高考制度改革是落实素质教育的必要条件。

    改革路线:

    高考改革路线图的内容包括:一,实施把普通本科高考改革方案和高等职业教育入学考试分开的人才选拔方式;二,完善高中学业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引导学生学好各门课程,克服文理偏科现象;三,部分科目实行一年多考,减轻学生高考压力;四、完善高考招生名额分配办法,清理规范升学加分政策,维护考试招生公平公正;五,加快建立多渠道升学和学习立交桥,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多次选拔机会。

    改革意义:

    一是科学选拔人才。

    二是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三是维护社会公平。

    高考改革方案:

    (一)改进招生计划分配方式。

    1.提高中西部地区和人口大省高考录取率。

    综合考虑生源数量及办学条件、毕业生就业状况等因素,完善国家招生计划编制办法,督促高校严格执行招生计划。

    继续实施支援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在东部地区高校安排专门招生名额面向中西部地区招生。

    部属高校要公开招生名额分配原则和办法,合理确定分省招生计划,严格控制属地招生比例。

    2017年录取率最低省份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从2013年的6个百分点缩小至4个百分点以内。

    2.增加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人数。

    继续实施国家农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由重点高校面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

    部属高校、省属重点高校要安排一定比例的名额招收边远、贫困、民族地区优秀农村学生。

    2017年贫困地区农村学生进入重点高校人数明显增加,形成保障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的长效机制。

    3.完善中小学招生办法破解择校难题。

    推进九年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完善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的具体办法,试行学区制和九年一贯对口招生。

    改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方式。

    实行优质普通高中和优质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名额合理分配到区域内初中的办法。

    进一步落实和完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学和升学考试的政策措施。

    (二)改革考试形式和内容。

    1.完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学业水平考试主要检验学生学习程度,是学生毕业和升学的重要依据。

    考试范围覆盖国家规定的所有学习科目,引导学生认真学习每门课程,避免严重偏科。

    学业水平考试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按国家课程标准和考试要求组织实施,确保考试安全有序、成绩真实可信。

    各地要合理安排课程进度和考试时间,创造条件为有需要的学生提供同一科目参加两次考试的机会。

    2014年出台完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指导意见。

    2.规范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综合素质评价主要反映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情况,是学生毕业和升学的重要参考。

    建立规范的学生综合素质档案,客观记录学生成长过程中的突出表现,注重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主要包括学生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兴趣特长、社会实践等内容。

    严格程序,强化监督,确保公开透明,保证内容真实准确。

    2014年出台规范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指导意见。

    各省(区、市)制定综合素质评价基本要求,学校组织实施。

    3.加快推进高职院校分类考试。

    高职院校考试招生与普通高校相对分开,实行“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评价方式。

    中职学校毕业生报考高职院校,参加文化基础与职业技能相结合的测试。

    普通高中毕业生报考高职院校,参加职业适应性测试,文化素质成绩使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

    学生也可参加统一高考进入高职院校。

    2015年通过分类考试录取的学生占高职院校招生总数的一半左右,2017年成为主渠道。

    4.深化高考考试内容改革。

    依据高校人才选拔要求和国家课程标准,科学设计命题内容,增强基础性、综合性,着重考查学生独立思考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改进评分方式,加强评卷管理,完善成绩报告。

    加强国家教育考试机构、国家题库和外语能力测评体系建设。

    2015年起增加使用全国统一命题试卷的省份。

    (三)改革招生录取机制。

    1.减少和规范考试加分。

    大幅减少、严格控制考试加分项目,2015年起取消体育、艺术等特长生加分项目。

    确有必要保留的加分项目,应合理设置加分分值。

    探索完善边疆民族特困地区加分政策。

    地方性高考加分项目由省级人民政府确定并报教育部备案,原则上只适用于本省(区、市)所属高校在本省(区、市)招生。

    加强考生加分资格审核,严格认定程序,做好公开公示,强化监督管理。

    2014年底出台进一步减少和规范高考加分项目和分值的意见。

    2.完善和规范自主招生。

    自主招生主要选拔具有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的优秀学生。

    申请学生要参加全国统一高考,达到相应要求,接受报考高校的考核。

    试点高校要合理确定考核内容,不得采用联考方式或组织专门培训。

    规范并公开自主招生办法、考核程序和录取结果。

    严格控制自主招生规模。

    2015年起推行自主招生安排在全国统一高考后进行。

    3.完善高校招生选拔机制。

    高校要将涉及考试招生的相关事项,包括标准、条件和程序等内容,在招生章程中详细列明并提前向社会公布。

    加强学校招生委员会建设,在制定学校招生计划、确定招生政策和规则、决定招生重大事项等方面充分发挥招生委员会作用。

    高校可通过聘请社会监督员巡视学校测试、录取现场等方式,对招生工作实施第三方监督。

    建立考试录取申诉机制,及时回应处理各种问题。

    建立招生问责制,2015年起由校长签发录取通知书,对录取结果负责。

    4.改进录取方式。

    推行高考成绩公布后填报志愿方式。

    创造条件逐步取消高校招生录取批次。

    改进投档录取模式,推进并完善平行志愿投档方式,增加高校和学生的双向选择机会。

    2015年起在有条件的省份开展录取批次改革试点。

    5.拓宽社会成员终身学习通道。

    扩大社会成员接受多样化教育机会,中等职业学校可实行注册入学,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实行弹性学制、宽进严出。

    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参加考试提供服务。

    探索建立多种形式学习成果的认定转换制度,试行普通高校、高职院校、成人高校之间学分转换,实现多种学习渠道、学习方式、学习过程的相互衔接,构建人才成长“立交桥”。

    2015年研究出台学分互认和转换的意见。

    (四)改革监督管理机制。

    1.加强信息公开。

    深入实施高校招生“阳光工程”,健全分级负责、规范有效的信息公开制度。

    进一步扩大信息公开的内容,及时公开招生政策、招生资格、招生章程、招生计划、考生资格、录取程序、录取结果、咨询及申诉渠道、重大事件违规处理结果、录取新生复查结果等信息。

    进一步扩大信息公开的范围,接受考生、学校和社会的监督。

    2.加强制度保障。

    健全政府部门协作机制,强化教育考试安全管理制度建设,构建科学、规范、严密的教育考试安全体系。

    健全诚信制度,加强考生诚信教育和诚信档案管理。

    健全教育考试招生的法律法规,提高考试招生法制化水平。

    3.加大违规查处力度。

    加强考试招生全程监督。

    严肃查处违法违规行为,严格追究当事人及相关人员责任,及时公布查处结果。

    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五)启动高考综合改革试点。

    1.改革考试科目设置。

    增强高考与高中学习的关联度,考生总成绩由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个科目成绩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3个科目成绩组成。

    保持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科目不变、分值不变,不分文理科,外语科目提供两次考试机会。

    计入总成绩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由考生根据报考高校要求和自身特长,在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科目中自主选择。

    2.改革招生录取机制。

    探索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的多元录取机制。

    高校要根据自身办学定位和专业培养目标,研究提出对考生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报考要求和综合素质评价使用办法,提前向社会公布。

    3.开展改革试点。

    按照统筹规划、试点先行、分步实施、有序推进的原则,选择有条件的省(市)开展高考综合改革试点。

    及时调整充实、总结完善试点经验,切实通过综合改革,更好地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增加学生的选择性,分散学生的考试压力,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2014年上海市、浙江省分别出台高考综合改革试点方案,从2014年秋季新入学的高中一年级学生开始实施。

    试点要为其他省(区、市)高考改革提供依据。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