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三女中的学校历史
市三女中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881年由美国圣公会女牧师艾玛·琼斯(Emma Jones)建立的圣玛丽女中(St.Mary's Hall)。
该校前身为1851年,创办于虹口文监师路和百老汇路口(今塘沽路和大名路口)圣公会救主堂(Episcopal Cathedral)后的文纪女塾,初办时仅招收出生基督徒家庭的女学生。
1881年,圣公会接管了因资金问题而难以为继的吉列特女校(Gillette School),该校由美国女牧师伊莉莎·吉列特(Eliza Gillette)于1850年建立,为沪上首所女子学院。
同年6月,文纪女塾和吉列特女校合并后后,改名为圣玛利女校。
“圣玛丽”一名为上海圣约翰大学(St. John's College)创办者施约瑟(Samuel Isaac Joseph Schereschewsky 1831-1906)所提议的新校名。
随后,圣玛利新校舍搬迁至梵王渡圣约翰大学后面,与大学仅一墙之隔;学校的学制则定为8年。
由于当时圣约翰大学并未男女合校,圣玛丽女校的学生时常会受到圣约翰大学的男学生的不当影响。
时任大学校长卜舫济(Francis Lister Hawks Pott 1864-1947)深感不安并希望能将女校迁至他处。
由于资金问题,该提议一直被搁置。
直至1923年,卜舫济在白利南路(公共租界在沪西的越界筑路,今长宁路1187号)修建了新校舍,圣玛丽女校才迁至此处并改名圣玛利女子中学。
占地面积64000平方米。
由于学费昂贵,就读于圣玛丽女中的学生多为中上等家庭的女孩子,故圣玛丽女中被称为贵族教会女校。
学校的特色学科为英文、家政和音乐舞蹈,培养出来的女学生大都谙熟社交礼仪、通晓英文,富于文学艺术的修养。
自1881年建校至1951年解散之间,圣玛丽女中一直为沪上最顶尖的女子学校之一。
1882年,采用双语教学的中西书院(McTyeire School)于上海成立。
书院原定招收男女兼收,最终却不收女学生。
尔后,书院的成功促使监理会教士林乐知(Young John Allen,1836-1907)加紧创办一招收女学生的同类学校。
1885年,林乐知与同属监理会的女传教士海淑德(Laura Haygood,1845-1900)合作,海淑德负责筹集25,000美元,在华举办女校。
同年6月,监理会女布道会开会,海淑德在华办学的计划引起了巨大反响。
1952年,上海市教育局接管了圣玛丽女中和中西女中,把两校合并成为上海市第三女子中学。
原圣玛利亚女中的校址办起了上海纺织专科学校。
1999年,该校被并入东华大学,成为东华大学纺织学院长宁分校区。
过去的一个多世纪里,学校培养了一大批杰出的女性,有众多的科学家、医学专家、艺术家、实业家、社会活动家等。
孙中山夫人,中华人民共和国荣誉主席宋庆龄、蒋介石夫人宋美龄、孔祥熙夫人宋霭龄、著名作家张爱玲、美国俄勒冈州副议长邓稚风、前中国科学技术部部长朱丽兰、中国科学院院士黄量、中国工程院院士陈亚珠、闻玉梅、艺术家顾圣婴、黄蜀芹、郑佩佩、汪明荃、沈殿霞等都毕业于该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