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百科 > 百科
  • 学校对新上岗教师培训怎样评价

    对于这个培训项目,大部分学校和老师都认为是有必要的,但是依然有许多建议和意见

    您看看这篇文字,是有亲身经历的老师写的,希望看过之后,大家能了解,老师和学校对这个培训的看法和建议

    对新上岗教师培训的几点建议

    安徽省无为县教师进修学校(238300)汪文华

    新上岗教师是中小学教师队伍中的特殊群体,他们处于准备期(学生)向适应期(教学新手)跨进的起始阶段(或者称为“适应前期”)。

    在准备期,他们应积累了一定的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知识和技能,初步了解了教育教学工作的专业性,取得了教师资格证书。

    新上岗教师具有以下几个明显特点:

    1、没有教育教学经验。

    由于对教师角色刚由想象进入参与,他们往往凭借着学生时代教师给予他们的教育教学上的直观感受,进行机械的模仿。

    他们“育”不作为、“教”不得法,使得他们有强烈的焦虑感。

    2、不了解学校常规工作。

    虽然他们掌握了教育教学常规工作的理论知识,但是他们各自所在的学校有着自己的具体规定和要求。

    对工作的不适应,往往导致出错较多。

    这使得他们易于产生失败心理和很重的失落感。

    3、难以及时适应新环境。

    由于初来乍到,没有和其他教师形成和谐的同事关系。

    由于刚从学生时代的集体生活步入个体生活,生活上会遇到许多困难。

    两者之间的差异往往引起他们的孤独和寂寞情绪。

    因此,新上岗教师的培训应该针对这几个特点来设计与操作。

    一、培训目标和内容定位在“四基”

    通过集中培训和岗位研修,掌握基本的教育教学技能,掌握基本的教育教学常规,掌握学校的基本情况,获取教师群体的基本认同。

    1、基本的教育教学技能:学生教育、班级管理和课堂教学的准备、实施、评价和研究的基本技能。

    这些是新上岗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功,成为其专业成长的基础,并在实践中积累实践性知识。

    2、基本的教育教学常规:学校教育和教学活动的基本内容、一般过程及其要求。

    这些是新上岗教师实现由学生向教师角色转变、逐步胜任工作的关键,还是他们顺应学校、适应群体的必然要求。

    3、学校的基本情况:学校的规章制度,学校的特色和文化,以及本校的学生和家长等。

    这些是新上岗教师适应校园文化和工作环境的必修课,其意义在于帮助他们通过对学校、学生和家长的熟悉,定位自我角色和价值。

    4、群体的基本认同:参加学校的主题教育活动和教育教学研究活动等。

    通过参加这些活动,在交往中被他人逐步了解、主动接受,在活动中表现自我、建立自信,在过程中寻找到归属和位置,从而调适心理、缓解压力。

    “四基”的目标指向,不仅仅立足于专业上的准备,而且关注新上岗教师的行为准备和心理准备。

    因而,其培训的过程是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一个全面发展的过程。

    二、培训方法和手段定位在“两位”

    由于新上岗教师已是正式的教育工作者,其角色决定了他们要满足学生及其家长对教师的一般要求,要尽快胜任教育教学工作,成为一名合格教师。

    他们既是教师(工作上),也是“学生”(专业上);既要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也亟需通过培训发展自我。

    因此,新上岗教师的培训,从培训所应起到的作用上看,一是“归位”,二是“岗位”。

    (一)归位

    通过短期集中的学习,使新上岗教师了解当前新课程改革的基本情况及其对教师素质、课堂教学等方面的基本要求,了解本地(如,县教育局、乡镇中心校)对教育教学常规工作的基本要求。

    短期的集中,可由县级教师培训机构组织实施,也可由乡镇中心校组织实施。

    这是前提。

    其目的有二:一是进行“补课”,缩短职前教育与教育实践之间的差距;二是引导“中规”,能够按照规范要求开展教育教学工作。

    既归专业之位,又归操作之位。

    (二)岗位

    通过岗位上的实践研修,使新上岗教师由“了解”到“掌握”,顺应学校环境,能够基本胜任教育教学工作,适合教育教学要求。

    为此,要引导他们参加学校的主题教育活动,观察活动,写活动记录和活动思考。

    参加学校等教学研究活动,观察课堂,写听课笔记和评课意见。

    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设计教育活动方案,组织活动,并进行反思;上公开课,陈述教学设计,撰写课后小结。

    三、实践案例带来的几点启示

    目前,对于新上岗教师的培训有两种基本取向,一是“岗前”培训,二是“岗位”培训。

    前者,本着“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后者坚守岗位“练兵”的理念,各有此独特的作用。

    【案例一】安徽省2009年特岗教师岗前培训

    1、培训内容

    教育法律法规,教师职业道德与规范要求,新课程理念与教学改革,备课、上课、评课常规与教学基本技能,班主任工作和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2、培训形式

    采取人员集中、专题讲授、案例分析、模拟演练的方式。

    3、培训时间

    8月26-28日集中培训。

    4、培训地点

    本着“方便教师、就近学习、厉行节俭”的原则,划片集中进行培训,由安徽师范大学、合肥师范学院、阜阳师范学院、皖西学院等四所高师院校承担培训任务。

    【案例二】上海市实验学校“入门见习期(1—2年) ”校本培训

    (一)目标:

    建立新教师培训制度,建立专业行为。

    (二)实施:

    1、新教师拜师,由资深教师传授职业基本规范。

    2、双月谈心,由校长、教导和带教老师负责定期倾听沟通。

    3、完成见习“汇报课”(半年一次,每人两次)。

    4、专题研讨学习学校提供的《给新教师的建议》。

    5、到本校、外校、名校听课交流。

    【分析】

    “案例一”实施的是短期(3天)的院校集中培训,其内容分为三个方面:职业素养、教学工作、教育工作。

    这是根据当下对新上岗教师的一般要求设计的“岗前”培训,具有统一规定性。

    “案例二”实施的是长期(1—2年)的校本培训,其关注的是新教师的专业行为养成,同时也关注他们心理成长。

    它具有很强的“校本”性(基于学校、为了学校)和“岗位”针对性。

    “案例一”偏重的是理论知识的告知,“案例二”则诉求实践能力的提高。

    因此,两种培训模式应该结合起来:集中——校本、岗前——岗位、理论——实践、理念——行动。

    【启示】上述两则案例给我们的启示很多,其要点如下:

    (一)要旨归于教师发展,这是长远目标。

    也就是说,要引导新上岗教师在心理、行为和专业上有充分的准备,促进新教师素质整体结构的全面成长。

    (二)要从专业的角度规划,这是新上岗教师成长的关键。

    也就是说,要突出专业行为的养成和专业理想的建立,为他们专业成长打下扎实的根基。

    (三)短期集中与校本培训要有机结合。

    也就是理论引领、示范引路要落位在自主学习、实践研修中。

    其中,资深教师、骨干教师和学校管理人员责无旁贷。

    四、需要解决好的几个主要问题

    由新上岗教师的特点及其培训的特殊性生发出的以下几个主要问题,需要予以比较合理的解决,以发挥应有的作用。

    (一)职业道德规范的熏陶和专业理想的培育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是对中小学教师应有的道德品质和职业行为两个方面的基本要求,是调节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学校、教师与国家、教师与社会相互关系的基本行为准则。

    这是新上岗教师的必修课。

    除了通过专题讲座、师德报告和文本阅读等方式进行职业道德规范的熏陶外,校长、教导和带教老师要负起对新上岗教师职业行为的观察、指导责任。

    通过榜样示范、“现身说法”、行为矫正、肯定激励等方式,培育其专业理想,即事业心、责任感和积极性,以形成追求专业发展,并献身教育工作的动力。

    (二)基本常规的顺应和基本技能的具备

    基本常规和基本技能包括教学工作常规和班级工作常规两个基本组成部分。

    作为新上岗教师,一方面要熟悉本地本校对教学工作(备教批辅考研)的一套制度,能够按照有关规定要求实施学科教学工作,并随时得到指导和帮助。

    一方面要在协助班主任组织、管理班级活动的过程中,逐步掌握班级工作的常规内容和要求,奠定担当班主任的基础。

    因此,学校应给予新上岗教师“地位”——班主任的副手,创设岗位训练的“平台”——在班主任的指导下组织班级活动。

    这是作为教育者的新上岗教师在培训上的必然选择。

    (三)环境的基本适应和群体的基本认同

    新上岗教师所处的环境,不仅是物质上的,如办学条件、食宿条件等,还包括地理位置、人文环境和学校的文化氛围、人际环境等。

    作为学校管理者,对群体中新成员的关心照顾不能仅留在生活上,更为重要的是心理上的关照。

    多与新上岗教师谈心,不定期与他们共餐;引导他们参与学校集体活动、文化体育活动等,带着他们参加家访和社区活动;宽容他们的“错误”,多鼓励多表扬;给予“抛头露面”的机会,等等。

    通过这些让他们被集体认同,成为群体必不可少的重要成员。

    这其实也是一种“培训”,但却常被忽视。

    综上所述,新上岗教师的培训要本着解决他们面临来自学生、家长、同事和校长的,来自制度、规章、学校文化和专业诉求的挑战;要在他们基本专业行为形成和专业理想塑造的关键期,不停位于眼前(“岗前”培训),而“远视”于他们将来的专业成长。

    参考资料:http://news.cersp.com/DFJY/sSszj/200910/13527.html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