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理答记者问是否事先准备好的提前安排谁提问怎么回答
![](http://www.9jiaoyu.com/skin/jiaoyu/picture/logo_mini.png)
当然要事先作好充分的准备,做足功课。
总理的智囊团和研究团队会进行沙盘演练,研究出总理答问可能遭遇的若干方面问题,包括新常态下宏观调控政策、反腐、改革、区域发展、互联网经济、环境保护、对港政策、两岸关系、中美、社会民生等方面,每一个方面又可以衍生诸多热点问题,都必须了熟于心。
由于总理记者会参加的人数实在是多,因此,在选择记者提问时,会有一些筛选,如国内记者、港台记者和国际媒体都要兼顾到。
但总理答记者会的难度仍是不可想像的。
主要表现在:
一难在记者会本身。
一般来讲,有新闻发布会、政策通气会、记者招待会这样几种形式。
记者会是最难准备的。
新闻发布会发布比答问多,政策通气会沟通和提要求多。
记者会,那是纯粹的你问我答,有点像考试。
考题随机多变,现场不可琢磨。
二难在问题包罗万象。
在宏观调控政策、反腐、改革、区域发展、互联网经济、环境保护、对港政策、两岸关系、中美、社会民生等方面,每一个方面又可以衍生诸多热点问题。
每一个问题出现的形式、时间、顺序都无法掌控,唯一可以掌控的是把自己的大脑变成一个超强运行能力的计算机。
三难在关注度实在太高。
现场聚光灯下,全场目光聚焦于一身,眉头一皱都是新闻,一个简单的动作,一个无意间流露的表情,都会被镜头解读放大。
记者会全国聚焦,全球瞩目,每一句话都要准确无误。
作为全国“两会”的规定动作,虽然安排在闭幕之后进行,但无疑人们会把它和“两会”的成功举行紧密联系在一起。
四难在无新不立。
记者会,是给记者开的。
记者是冲着总理来的,也是冲着新闻来的。
谁都想从总理这里“挖出”点独家新闻。
从一个专业角度来品评,一个记者招待会没有新闻,成功就无从谈起。
所以,没有新闻,绝对不行。
有新闻,还需要把握好分寸,又是难上加难了。
五难在没有“无可奉告”。
总理记者会是没有“无可奉告”的。
没有了这个新闻发布的万能盾牌,记者会的难度指数再次爬升。
至于新闻传播方面的技巧难题,在这里就算不得什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