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百科 > 百科
  • 柳宗元简介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河东郡(今运城永济)人,世称“柳河东”、“河东先生”。

    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柳愚溪”,汉族,祖籍河东(今山西省运城市永济、芮城一带),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

    他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为“韩柳”。

    与刘禹锡并称“刘柳”。

    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

    与唐代的韩愈、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和曾巩,并称为“唐宋八大家”。

    “千古文章四大家”之一。

    唐德宗贞元九年(793年)中进士,五年后又考取博学宏词科,先后任集贤殿正宇,蓝田县尉和监察御史里行(即见习御史)。

    唐顺宗永贞元年(805年),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政治革新运动。

    革新失败后,王叔文被杀,柳宗元也从中央贬到了地方先是贬为绍州刺史,未及任又被贬为永州(现属湖南)司马。

    十年后,又贬为柳州刺史。

    819年病死于柳州任上。

    扩展资料:

    柳宗元虽然只活到了46岁,却在文学上创造了光辉的业绩,在诗歌、辞赋、散文、游记、寓言、杂文以及文学理论诸方面,都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柳宗元的集子,为刘禹锡所编,题《河东先生集》,宋初穆修始为刊行。

    《四库全书》所收宋韩醇《诂训柳先生文集》45卷、外集 2卷、新编外集 1卷,为现存柳集最早的本子。

    柳宗元的诗,共集中140余首,在大家辈出、百花争艳的唐代诗坛上,是存诗较少的一个,但却多有传世之作。

    他在自己独特的生活经历和思想感受的基础上,借鉴前人的艺术经验,发挥自己的创作才华,创造出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代表当时一个流派的杰出诗才。

    柳诗现存140多首,均为贬谪后所作。

    前人把他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

    另外,柳诗还有以慷慨悲健见长的律诗《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为唐代七律名篇,绝句《江雪》在唐人绝句中也是不可多得之作。

    在游记、寓言等方面,柳宗元同样为后世留下了极其优秀的作品。

    《永州八记》已成为中国古代山水游记名作。

    这些优美的山水游记,生动表达了人对自然美的感受,丰富了古典散文反映生活的新领域,从而确立了山水记作为独立的文学体裁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因其艺术上的成就,被人们千古传诵、推崇备至。

    除寓言诗外,柳宗元还写了不少寓言故事,《黔之驴》、《永某氏之鼠》等,也已成古代寓言名篇。

    “黔驴技穷”,已成成语,几乎尽人皆知。

    有的寓言篇幅虽短,但也同他的山水记一样,被千古传诵。

    柳宗元的论说包括哲学、政论等文及以议论为主的杂文。

    笔锋犀利,论证精确。

    《天说》为哲学论文代表作。

    《封建论》、《断刑论》为长篇和中篇政论代表作。

    《晋文公问守原议》、《桐叶封弟辩》、《伊尹五就桀赞》等为短篇政论代表。

    他的哲学思想中具有朴素的唯物论成分,在《天说》《天对》《非国语》《封建论》中集中反映了他的唯物主义思想。

    其政治思想主要表现为重“势”的进步社会历史观和儒家的民本思想。

    但也受佛教影响,尤是政治失意时,往往向佛教寻找精神上的解脱。

    他的传记继承了《史记》、《汉书》传统,又有所创新。

    代表作有《段太尉逸事状》、《梓人传》、《河间传》、《捕蛇者说》等。

    有些作品在真人真事基础上有夸张虚构,似寓言又似小说。

    如《宋清传》、《种树郭橐驼传》、《童区寄传》。

    柳宗元的“九赋”和“十骚”,确为唐代赋体文学作品中的佳作,无论侧重于陈情,还是侧重于咏物,都感情真挚,内容充实。

    《惩咎赋》、《闵生赋》、《梦归赋》、《囚山赋》等,均用《离骚》、《九章》体式。

    或直抒胸臆,或借古自伤,或寓言寄讽,幽思苦语,深得屈骚精髓。

    《天对》、《晋问》两巨篇,则为另一种类型,形式仿照《天问》、《七发》,造语奇特深奥。

    此外,柳集中也有不少有关佛教的碑、铭、记、序、诗歌等作品,对禅宗、天台宗、律宗等学说有所涉及。

    柳宗元的游记最为脍炙人口,均写于被贬后,以永州之作更胜。

    典范之作为《永州八记》:《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鉧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

    这些作品,既有借美好景物寄寓自己的遭遇和怨愤;也有作者幽静心境的描写,表现在极度苦闷中转而追求精神的寄托。

    以《小石潭记》最为著名,作者通过他的笔向人们描述出了一个清幽宁静的小石潭风景。

    文章引人入胜,隽咏无穷。

    开头用未见其形,先闻其声的写法展示小石潭。

    以鱼写潭,则潭水之清澈可以想见;以鱼写人,则人羡鱼乐之情溢于言表。

    作者状形、传神、布影、设色,笔墨经济,手法高超。

    结尾以清寂幽邃之境写凄寒悄怆之感,情景交融。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柳宗元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