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快速找到海外博后位置
来美国5个月,回想当初申请博后位置的种种辛酸,的确有必要发个贴子,让后来人少走弯路...个人经验之谈,若转载,请注册本贴出处,请尊重作者劳动成果,谢谢...
申请海外博后,尤其是国内刚毕业没有任何工作经验的博士,的确是运气和实力相结合的结果,两者缺一不可。
即使你实力强大,但如果你申请的那个时间段没有实验室需要招人(特指你专业方向),那么你也只能空等,除非你另开辟路,申请洪堡、JSPS等博后基金,由对方国家政府给你埋单。
相反,就算你实力一般,文章不多,CV不够精彩,但如果你申请的时候刚好有你专业方向的实验室急着招人,而碰巧你又主动联系到他们了,那么恭喜你,你离迈出第一步不远了。
因此,首先你要认清你个人的实力,自已的水平处于同行当中什么层次?文章多的,有高影响力的,而且时间充裕的,当然建议直接找人合作申请洪堡,JSPS等博后基金,或者直接申请国外top学校top实验室的牛导,但我认为大部分像我一起在小木虫上逛的都是只处于中等水平的芸芸众生,文章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而且时间耗不起,因此,如何利用自己仅有的成果,在短时间内打开海外博后的大门吗?这里面其实有很多技巧…
首先,该准备的材料,你都得准备好吧,CV,Cover Letter等等。
在这方面材料的技巧就不用多说了,如何做一个出彩的CV,如何写一封让人印象深刻的Cover Letter,因为每个专业每个方向都不一样,因此该突出的地方也不尽相同,总之就要力求专业,要把你的强项突出来,有的可能是Publications比较多比较好,有的可能海外经历、出国交流或会议等比较多,有的可能掌握的实验技能或仪器操作或系统软件等比较突出...
其次就是要做一个本专业的海外专家list,这个可能有点费时费力,但绝对是最受用的,我当时是用Excel整理的,具体怎么整理呢?你要看本专业的权威期刊,当然不是纸质版,要看网络版(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期刊数据库),要从最新的刚发表的论文开始往后看,然后把通信作者的姓名,单位,电子邮箱(这个很重要),一一列在excel表格上,当然,文章很多,有很多都是不是我们所需要的,那么我们就要精简的看,比如关键词输入国家名,那么就只看某个国家发表的文章,美国人发表在美国的期刊人家可能不输入国家(United States),那么只能一个一个州的输入(比如New York, California…), 通过这个方法,我基本建立了这个海外教授的excel, 当然有几页,每一页是一个国家(美国,德国,加拿大,澳洲,日本…当然还涉及到新加坡,新西兰,北欧小国等),其实有经验后,一看到文章的通信作者的email地址我就知道是哪个国家的了,比:.edu(美国高校),.gov(美国政府部门,很可能是美国国家重点实验室),.org(美国机构组织,一些研究所,医院,植物园等),.de(德国),.ca(加拿大),.au(澳洲),.jp(日本),.se(瑞典),.sg(新加坡),.be(比利时),.nz(新西兰).fr(法国),.uk(英国)等。
重要一点,如果是.com结尾的基本上是在公司里呆的,一般不会招博后,可以把他们forget掉。
一般来说,每个期刊我只看最新的两年就足够,因为其实有很多是重复的…
其次要对你所做的海外专家list做一些标注,因为,现在你只有教授的姓名,学校单位(实验室),email等,你还要对该教授做一些你想要的一些评价,我当时做了两个评价,一个是学术水平,另一个是研究方向的相关性,由于我属于化学,这两个我都是通化学数据库SciFinder来查寻的,只要在SciFinder上按作者找寻,把教授的First name, Last name等输入,基本可以看到他所发表的文章以及会议等的收录,我当时是记录了他们的文章数量,一般来说,文章少于20的我觉得可能就是博士刚毕业的最多只是个讲师或助理教授,文章处于50-100的可能是个副教授,文章100-200可能是教授了,大于200的基本是牛人了,有些人可能觉得这个数值有点大,其实SciFinder收录的有可能是重复的文章,也有可能只是个会议论文(记得我博士刚毕业的时候这个数值都达到11了),具体数值的介定各个专业各个方向可以自我进行调整。
其实,在看他们的收录的文章的时候是可以看到文章的题目的,这个可以在短时间里判断这个教授是否与自己是同一方向或是自己感兴趣的方向,比如我的list就会标上“偏分析”“偏合成”“偏生化”“偏药理”等字样。
还有些情况也可以标注,比如我发现有一两个老板竟然大部分文章都挂的是一作,这时候我就标注了,因为我觉得这些老板人品可能有问题,像其它的一些标注大家也可以加,比如“中国人”,“女教授”等等…
上面所说的海外专家list基本做好了之后,基本上,心里就有点了,这时候你就要开始从你感兴趣的国家,从你感兴趣的教授可能投CV和Cover Letter,这里面也有一些技巧。
在这里,我强调的快速找到海外博后位置的途径就是两个字“海投”,可能有的人认为这不是一种好方法,但我认为对于一个只想找一个过得去的海外的博后位置,而自身条件并不是我们所说的“牛人”的话,这无疑是一个好方法,还是那句话,找海外博后,运气的成份至少占30%以上,还是那句话:如果你不让别人知道你正在找博后位置,是绝对没有哪个教授老板会找你找上门的!虽然可能那个老板那个实验室可能很急的想招你这个方向的博士,因此,海投是王道,你投得多,知道你想找博后的人就多,那天说不定某个教授手下的博后要回国了或找下家了,这个教授手下立马缺人了,那么,他可能就想到正在找博后位置的人,那么幸运的你可能就不经意经获得了一个面试的机会…至少我就是通过这个方法找到我现在的位置的。
然后海投之前要做什么呢?邮箱问题,首先gmail, Hotmail, yahoo(美国的,非中国的),我一直推荐gmail, 感觉很好用(下面会提到)。
一般来说,一天投个5-10封差不多了,投太多管理不过来(而且很快会投完),太少了可能不会收到回应,投完之后,记得记得在你的专家的list后面再加一个标注“已投”“已发”“已联系”等字,提醒自己该教授已发过信,千万千万不要短时间里多次发信给同一个老板,这是大忌,切记,因为很可能你的邮箱地址很可能就会被对方列为黑名单了,以后你再给任何信件给他他都收不到,这一点gmail有记忆功能(可能别的邮箱也有),只要是你投过的邮箱地址,你输入的时候他就会有提示,这一点帮助很大。
关于信的标题也有技巧,很多人可能标题会直接写明想要找博后啥的,让人一看标题就知道你的来意,当然,正常的邮件交往很适用这个,但我个人觉得找博后的话,还是要收敛一下,可以以简单的一个“Inquire”作为标题,因为如果标题你说得用意太清楚的话,可能对方就根本连打开都不打开看你邮件的内容,直接就删除掉了,甭管你的CV多精彩,因为海外的教授每天都几乎收到来全世界的上十上百封的类似的求博后的邮件,他们不可能每封每封的看,但如果你的标题比较另类,他们可能会打开看看,既使打开看了你的来意后可能没有要招你的意愿(大部分都可以暂时没位置),但至少他打开看了,一般这种情况下,打都打开了,对方是会给你一个回复,希望保持联系或是啥的,这可是我亲身经历感受出来的,头一批发的信10封可能只有一两封或者根本没有回应,后面换的邮件的标题后,我能感受到的是基本上都有找开看了我的信,10封基本都有6-7封都给我有回应,有的没钱甚至还把我转发给他的同事看,让我感动不已…同时发邮件的内容也有技巧,一般我的Cover Letter是直接写上邮件上的,让对方一找到就能看到,CV当然只能附件了,还有如果你有牛文章,建议直接也是附件附上,如果对方感兴趣,对方会下来看看,然后至少会对你留有印象,有的人有很牛的文章,但只在CV上看到,对方教授是没有空余的时间去数据库下载下来然后慢慢看的,你帮他下载好,让看起来也方便,我现在的教授就是因为看了我的一篇文章才对我感兴趣的。
PS: 在此,并不鼓劲大家都用“Inquire”作为标题,如果是那样的话,说不定以后国外的教授见到“Inquire”估计都删了…大家可以自己想一个普通的标题的就行了…
另外,上面也说了,一天有规律的投5-10封信,然后天天有空的时候就刷邮箱,这基本上是每个申请博后的人天天都要干的事情,在国内的话大家可以利用gmail的转发功能,转到自已的139邮箱,然后就会以短信方式收到邮件到达提示(只适用中国移动)。
收到对方教授的回信的话,也要及时更新你的list,比如说:大部分我联系的教授都是退休了(这就是为什么要整理最新的文章的原因),我就会在他们的名字后面标准“retire”,然后以后就不要再骚扰他(她)了…有的情况是,对方的回复可能会有其它的信息,有的可能说让你几月份的时候现联系他,这样子的就你要list上也要标明,免得以后忘记了,有的可能说要你申请国内的CSC,你也可以注明(如果不想申请CSC,也可以把它忽略)…
就这样反反复复,可能,一个月左右,我说的是可能,可能全世界的你专业方向的海外教授都让你联系过一篇(当然,你可能有你的联系标准:比如对我来说非发达国家不联系,南非韩国等也不联系等等…),期间,你可能收到很多拒信,也有可能有很多潜在的offer,这时候你就要好好的整理,拒信先可忽略,有兴趣的老板可以继续发信沟通沟通,如果运气好的话可能就有老板要求你发推荐信了,或者有的老板给你面试机会的,这样子的话,恭喜你,你有迈出了一大步了,所以的辛苦都将获得回报…关于面试的技巧,就不在本贴讨论的范围了。
说一下运气不好的情况,如果真的全世界都联系过了,确实没找到有潜在的offer,这时候就要分析原因,是个人实力确实没到达水平呢?还是别的原因,个人实力是一个逐渐累积的过程,不管任何时候都是努力累积,不断提升你的CV,以后肯定会有属于你的offer,这种情况下,前面也说了,你不能短时间里发邮件给同一个老板询问,那么隔多久可以再发一次呢?一般来说,个人觉得,至于要三个月以上,也就是说,如果你list的专家都发了一遍,仍然没找到属于你的offer,那么,你可以隔三个月至半年的时候再发一次进行询问,这个过程中,你也要不段的提升自已,找自己该发的的文章都发的,好好升级CV,力求在第二次撒网的时候能收获你的offer…
PS: 为什么要隔三个月呢? 隔的时候太短,对方会觉得你烦,据我所知,海外有的教授的邮箱都已经不接受中国发过来的邮件的,这就是为什么有的时候我会遇到发不出去的情况,再且,中国人实在太多了,大家都频繁的发的话,确实是对人家的工作造成影响,对后来人也不好,所以大家都在珍惜每一次的发邮件,在此,提醒一点,不要千篇一律的同一模板发出去,更不能用群发功能,切记!印度人就喜欢这样干,所以美国的老板对此就很反感,希望同胞们要自律,发邮件的时候除了对方的名字要准确外(这个的重要性就不用我说了),还要根据对方教授的研究方向,说一些你的兴趣,或者就跟他说,你看了他在某某期刊上发表的什么什么文章,对他的研究方向很有兴趣什么什么的,总得有些跟他有关的话说说,让他觉得你是很诚恳的,对你留下的印象很好。
还有,之所以是隔三个月后可以再发,是因为我听说美国的老板,一般招博后的方式职除了贴广告后,他们还喜欢在自己的历史邮件中寻找合适者,他们会让他们的秘书把近三个月的找博后的邮件都打出来,然后从中挑选,所以三个月后大家是可以再发一次的,增加被选中的机率…
最后,希望大家都能如愿如偿,在新的一年里都能找到自己满意的offer…
海投有技巧,切记太频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