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两万里》创作背景
创作背景
波兰人民反对沙皇独裁统治的起义遭到残酷镇压是凡尔纳创作《海底两万里》的一个导火索。
他在小说中塑造了尼摩船长这个反对沙皇专制统治的高大形象,赋予其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人道主义精神,以此来表达对现实的批判。
创作之初,凡尔纳和出版商赫泽尔(Piere-Jules Hetzel)之间就书中的主人公鹦鹉螺号船长尼摩的特征展开了一场争论。
赫泽尔认为该把尼摩描写成为奴隶贩卖交易的死敌,为他对某些海上船只的无情攻击提供清晰而理想的辩护。
但凡尔纳却希望尼摩是位波兰人,他永不宽恕地把仇恨直指向俄国沙皇(他曾血腥镇压了一场波兰人的起义)。
不过赫泽尔担心他引起外交上的分歧,使该书在有利可图的俄国市场上遭禁。
最后,作者和出版商逐渐妥协了,他们认为尼摩的真正动机应当弄得模棱两可才有吸引力,尼摩应当被大致定位为自由的拥护者和反压迫的复仇者。
简介
《海底两万哩》(法语:Vingt mille lieues sous les mers),或译为《海底历险记》、《海底六万哩》,法国科幻小说家儒勒·凡尔纳的代表作之一,是一部出色的悬念小说、科幻小说。
扩展资料:
书名
海底两万“哩”的“哩”,并不是一般定义的“英里”(英语:Mile),它法文原文是Lieue(英语:League),中文正式翻译为“里格”(或称为“古海里”)。
里格是古代欧洲国家惯用的长度标准之一,但却没有统一解释,在不同国家公制中各有不同。
这个距离单位在作者凡尔纳的家乡法国,早已废弃不用,即使在使用期间也缺乏标准(它分别代表过10,000、12,000、13,200、或者14,400法制呎,约莫3.25千米到4.68千米)。
由于英制的“里格”等于3英里,所以也有人将本作名称译为《海底六万哩》。
20,000Lieue指的是在海下行进的距离,而不是深度,因为20,000Lieue超过地球直径的六倍,并且几乎是地球周长的两倍。
故事梗概
1866年,一些国家船只发现神秘海怪,猜测是巨型一角鲸。
美国政府在纽约城召集探险队,寻找并刺杀海怪。
叙述人皮埃尔·阿罗纳克斯(Pierre Aronnax)教授是位法国海洋生物学家,当时恰好在纽约,搭上探险末班车。
加拿大捕鲸人,鱼叉高手内德·兰德(Ned Land)和教授忠仆孔赛伊(Conseil)也上了船。
探险从布鲁伦启程,乘美国海军护卫舰亚伯拉罕·林肯号向南经合恩角入太平洋。
军舰在长期搜索后发现海怪,准备进攻,但船舵遭到反击。
三名主人公跌入水中,惊奇发现海怪原来是艘潜水艇,远超当时技术水平。
他们被俘,带入内舱,见到神秘的造船者、司令尼莫船长(Captain Nemo)。
主人公余下的故事都在潜水艇鹦鹉螺号里进行,它被秘密建造,如今摆脱了地上政府在海洋里自由翱翔。
尼莫船长的动机既是出于科学探索的热忱,也是对人类文明的报复(自我流放)。
尼莫解释道他的潜水艇是电力驱动,可以完成先进的海洋生物学研究。
他因能与专家阿罗纳克斯交流感到十分高兴,但为了保密,不让他们离开。
阿罗纳克斯和孔赛伊对海底探险着迷,但内德·兰德只想逃走。
他们到访海洋各地,有的是真实存在,有的则是想象的。
旅行者们看到了红海珊瑚、维哥湾海战遗骸、南极洲冰盖、跨大西洋电报线、以及想象中的亚特兰蒂斯。
他们也使用潜水服和空气枪来捕猎鲨鱼及其它海鱼。
鹦鹉螺号船上发生意外,导致一名水手丧生。
大家为他举行海底葬礼。
当鹦鹉螺号重返大西洋时,一群大章鱼袭击并要了一名水手的命。
原来国内暴乱后尼莫家人遇难,以致船长通篇自我流放。
在遇到章鱼后不久,尼莫对阿罗纳克斯忽然变脸,躲躲闪闪。
阿罗纳克斯感到不对,开始倾向内德·兰德。
末了,鹦鹉螺号遭到某国战舰攻击。
尼莫船长愤怒,无视阿罗纳克斯求情,誓言报复。
阿罗纳克斯认为尼莫是个憎恶天使,后者还击,在吃水线下猛撞,将战舰撞入海底,阿罗纳克斯惊恐地看着战舰坠入深渊。
事后,尼莫在妻儿相片前伤感鞠躬。
随后几天,主人公环境有所改变。
潜水艇上似乎无人,鹦鹉螺号漫无目的航行。
内德·兰德更加沮丧,让孔赛伊担心,阿罗纳克斯对尼莫的所作所为感到震惊,也惶惶不可终日。
一天晚上,内德·兰德说逃跑的机会来了。
虽然阿罗纳克斯也想走,但镇定住要看尼莫最后一眼。
但他自己心里清楚,便没有去面对面。
在逃跑前,阿罗纳克斯偷看尼莫最后一眼,听见他说:“万能的上帝啊!够了!够啦!”阿罗纳克斯立即回到朋友身边,准备逃离。
当他们解开救生艇时,发现鹦鹉螺号正在游向大漩涡(Moskenstraumen)。
一行人逃生及时,来到挪威海岸附近的小岛上,鹦鹉螺号命运未知。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海底两万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