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百科 > 百科
  • 松江董其昌诗词

    一、董其昌的诗词及生平

    董其昌(1555-1636年)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上海松江人。

    董其昌出身贫寒之家,但在仕途上春风得意,青云直上。公元1589年,(万历十七年)三十四岁的董其昌举进士,开始了他此后几十年的仕途生涯。

    当过编修、讲官,后来官至南京礼部尚书,太子太保等职。他对政治异常敏感,一有风波,他就坚决辞官归乡,几次反复起用。

    董其昌才溢文敏,通禅理、精鉴藏、工诗文、擅书画及理论。他是海内文宗,执艺坛牛耳数十年,是晚明最杰出、影响最大的书画家。

    董其昌的绘画长于山水,注重师法传统技法,追求平淡天真的格调,讲究笔致墨韵,墨色层次分明,拙中带秀,清隽雅逸。《画史绘要》评价道:“董其昌山水树石,烟云流润,神气俱足,而出于儒雅之笔,风流蕴藉,为本朝第一。”

    董的绘画对明末清初的画坛影响很大,并波及到近代画坛。一直以来,董其昌的作品都是海内外大收藏家寻觅的目标。

    董其昌精收藏,曾珍藏董源4幅山水《潇湘图》、《溪山行旅图》、《龙宿郊民图》、《夏山图》,并以“四源堂”名斋,还有精选李思训《蜀江图》、《秋江待渡图》,董源《征商图》、《云山图》、《秋山行旅图》,巨然《山水图》,范宽《雪山图》、《辋川山居图》,李成《着色山图》,郭忠恕《辋川山居图》,江贯道《江居图》,赵大年《夏山图》,赵子昂《洞庭二图》、《高山流水图》,王蒙《秋山图》,《宋人册页》等18幅。从中可以看出,董其昌的收藏足以令其傲视当代。

    董其昌的书法成就也很高,董的书法以行草书造诣最高,他对自己的楷书,特别是小楷也相当自负。董其昌虽处于赵孟、文征明书法盛行的时代,但他的书法并没有一味受这两位书法大师的左右。

    他的书法综合了晋、唐、宋、元各家的书风,自成一体,其书风飘逸空灵,风华自足。笔画园劲秀逸,平淡古朴。

    用笔精到,始终保持正锋,少有偃笔、拙滞之笔;在章法上,字与字、行与行之间,分行布局,疏朗匀称,力追古法。用墨也非常讲究,枯湿浓淡,尽得其妙。

    书法至董其昌,可以说是集古法之大成,“ 六体”和“八法”在他手下无所不精,在当时已“名闻外国,尺素短札,流布人间,争购宝之。”(《明史·文苑传》)。

    一直到清代中期,康熙、乾隆都以董的书为宗法,倍加推崇、偏爱,甚而亲临手摹董书,常列于座右,晨夕观赏。康熙曾为他的墨迹题过一长段跋语加以赞美:“华亭董其昌书法,天姿迥异。

    其高秀圆润之致,流行于褚墨间,非诸家所能及也。每于若不经意处,丰神独绝,如清风飘拂,微云卷舒,颇得天然之趣。

    尝观其结构字体,皆源于晋人。盖其生平多临《阁帖》,于《兰亭》、《圣教 》,能得其运腕之法,而转笔处古劲藏锋,似拙实巧。

    ……颜真卿、苏轼、米芾以雄奇峭拔擅能,而要底皆出于晋人。赵孟尤规模二王。

    其昌渊源合一,故摹诸子辄得其意,而秀润之气,独时见本色。草书亦纵横排宕有致,朕甚心赏。

    其用墨之妙,浓淡相间,更为绝。临摹最多, 每谓天姿功力俱优,良不易也。”

    据说,康熙还亲自临写董书,致使董书得以风靡一时,出现了满朝皆学董书的热潮。一时追逐功名的士子几乎都以董书为求仕捷径。

    在康熙、雍正之际,他的书法影响之深,是其他书法家无法比拟的。董其昌的书法,历来评说褒贬不一。

    褒者倾其溢美之词,清代著名学者、书法家王文治《论书绝句》称董其昌的书法为“书家神品”。谢肇称其“合作之笔,往往前无古人”。

    周之士说他“六体八法,靡所不精,出乎苏,入乎米 ,而丰采姿神,飘飘欲仙”。但对董其昌的批评者也很多,包世臣、康有为最为激烈。

    包世臣云:“行笔不免空怯”。康有为《广艺舟双楫》讽刺道:“香光(董其昌)虽负盛名,然如休粮道士,神气寒俭。

    若遇大将整军厉武,壁垒摩天,旌旗变色者,必裹足不敢下山矣!”董其昌走上书法艺术的道路,出于一个非常偶然的机会。起因是在考试时书法不好,遂发愤用功自成名家。

    这在他的《画禅室随笔》有所记述,其中还自述学书经过:他在十七岁时参加会考,松江知府衷贞吉在批阅考卷时,本可因董其昌的文才而将他名列第一 ,但嫌其考卷上字写得太差,遂将第一改为第二,同时将字写得较好些的董其昌堂侄董源正拔为第一。这件事极大地刺激了董其昌,自此钻研书法。

    董其昌回忆说:“郡守江西衷洪溪以余书拙置第二,自是始发愤临池矣。初师颜平原 (真卿)《多宝塔》,又改学虞永兴(世南),以为唐书不如魏晋,遂仿《黄庭经》及钟元常(繇)《宣示表》、《力命表》、《还示帖》、《丙舍帖》。

    凡三年,自谓逼古,不复以文征仲(征明)、祝希哲(允明)置之眼角。”这段话中可以看出董其昌几乎学习研究了以前绝大部分名家,从钟王到颜、柳,从怀素到杨凝式、米芾,直至元代的赵孟。

    董其昌没有留下一部书论专著,但他在实践和研究中得出的心得和主张,散见于其大量的题跋中, 董其昌有句名言:“晋人书取韵,唐人书取法,宋人书取意。”这是历史上书法理论家第一次用韵、法、意三个概念划定晋、唐、宋 三代书法的审美取向。

    这些看法对人们理解和学习古典书法,起了很好的阐释和引导作用。董其昌一。

    二、有关于上海松江的古诗词句有没有呀

    【松江独宿】刘长卿

    洞庭初下叶,孤客不胜愁。

    明月天涯夜,青山江上秋。

    一官成白首,万里寄沧洲。

    久被浮名系,能无愧海鸥。

    【登松江驿楼北望故园】刘长卿

    泪尽江楼北望归,田园已陷百重围。

    平芜万里无人去,落日千山空鸟飞。

    孤舟漾漾寒潮小,极浦苍苍远树微。

    白鸥渔父徒相待,未扫欃枪懒息机。

    【早春松江野望】窦巩

    江村风雪霁,晓望忽惊春。

    耕地人来早,营巢鹊语频。

    带花移树小,插槿作篱新。

    何事胜无事,穷通任此身。

    【题松江馆】羊士谔

    津柳江风白浪平,棹移高馆古今情。

    扁舟一去鸱夷子,应笑分符计日程。

    【松江怀古】张祜

    碧树吴洲远,青山震泽深。

    无人踪范蠡,烟水暮沈沈。

    【泊松江(一作许浑诗,题作夜泊松江渡寄友人)】杜牧

    清露白云明月天,与君齐棹木兰船。

    南湖风雨一相失,夜泊横塘心渺然。

    【泊松江渡(一作南游泊船江驿)】许浑

    漠漠故宫地,月凉风露幽。

    鸡鸣荒戍晓,雁过古城秋。

    杨柳北归路,蒹葭南渡舟。

    去乡今已远,更上望京楼。

    【夜过松江渡寄友人】许浑

    清露白云明月天,与君齐棹木兰船。

    南湖风雨一相失,夜泊横塘心渺然。

    【晚泊松江驿】李郢

    片帆孤客晚夷犹,红蓼花前水驿秋。

    岁月方惊离别尽,烟波仍驻古今愁。

    云阴故国山川暮,潮落空江网罟收。

    还有吴娃旧歌曲,棹声遥散采菱舟。

    松江早春】皮日休

    松陵清净雪消初,见底新安恐未如。

    稳凭船舷无一事,分明数得鲙残鱼。

    晚泊松江】吴融

    落日停桡古渡边,古今踪迹一苍然。

    平沙尽处云藏树,远吹收来水定天。

    正困东西千里路,可怜潇洒五湖船。

    如何不及前贤事,却谢鲈鱼在洛川。

    【渔父】张志和

    松江蟹舍主人欢,菰饭莼羹亦共餐。

    枫叶落,荻花干,醉宿渔舟不觉寒。

    …………

    三、有关于上海松江的古诗词句有没有呀

    【松江独宿】刘长卿洞庭初下叶,孤客不胜愁。

    明月天涯夜,青山江上秋。一官成白首,万里寄沧洲。

    久被浮名系,能无愧海鸥。【登松江驿楼北望故园】刘长卿泪尽江楼北望归,田园已陷百重围。

    平芜万里无人去,落日千山空鸟飞。孤舟漾漾寒潮小,极浦苍苍远树微。

    白鸥渔父徒相待,未扫欃枪懒息机。【早春松江野望】窦巩江村风雪霁,晓望忽惊春。

    耕地人来早,营巢鹊语频。带花移树小,插槿作篱新。

    何事胜无事,穷通任此身。【题松江馆】羊士谔津柳江风白浪平,棹移高馆古今情。

    扁舟一去鸱夷子,应笑分符计日程。【松江怀古】张祜碧树吴洲远,青山震泽深。

    无人踪范蠡,烟水暮沈沈。【泊松江(一作许浑诗,题作夜泊松江渡寄友人)】杜牧清露白云明月天,与君齐棹木兰船。

    南湖风雨一相失,夜泊横塘心渺然。【泊松江渡(一作南游泊船江驿)】许浑漠漠故宫地,月凉风露幽。

    鸡鸣荒戍晓,雁过古城秋。杨柳北归路,蒹葭南渡舟。

    去乡今已远,更上望京楼。【夜过松江渡寄友人】许浑清露白云明月天,与君齐棹木兰船。

    南湖风雨一相失,夜泊横塘心渺然。【晚泊松江驿】李郢片帆孤客晚夷犹,红蓼花前水驿秋。

    岁月方惊离别尽,烟波仍驻古今愁。云阴故国山川暮,潮落空江网罟收。

    还有吴娃旧歌曲,棹声遥散采菱舟。松江早春】皮日休松陵清净雪消初,见底新安恐未如。

    稳凭船舷无一事,分明数得鲙残鱼。晚泊松江】吴融落日停桡古渡边,古今踪迹一苍然。

    平沙尽处云藏树,远吹收来水定天。正困东西千里路,可怜潇洒五湖船。

    如何不及前贤事,却谢鲈鱼在洛川。【渔父】张志和松江蟹舍主人欢,菰饭莼羹亦共餐。

    枫叶落,荻花干,醉宿渔舟不觉寒。…………。

    四、跪求关于松江的诗词文化历史.会追加150分

    松江 上海市松江区(原松江镇): 松江,上海历史文化的发祥地。

    历史上曾享有“苏松税赋半天下”和“衣被天下”之称。境内水网纵横,九峰竞秀,构成了“山谷水肤”的旖旎风光,孕育了陆机、陆云、赵孟俯(頫)、陶宗仪、徐阶、董其昌、陈继儒、陈子龙、夏完淳、张祥和、张照等一批文人雅士。

    据史载,明至清松江进士达521人。历经数代遗留,区内文物胜迹璀璨,方塔、李塔、西林塔、护珠塔、修道者塔五塔耸立;佛教、道教、天主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五教并存;唐经幢、清真寺、醉白池、天文台、远东第一大教堂交相辉映,形成了一批人文资源和自然景观之最。

    松江镇位于本区中部,为沪杭铁路要站。镇区东至新洞泾港,南至沪杭铁路,西至古浦塘与东浜交会处,北至生生桥西北。

    四周和华阳桥、仓桥、五里塘3乡接壤。东西长约5。

    6公里,南北最宽处约2。5公里,总面积约8。

    4平方公里。1985年,镇属乐都路村有耕地1208亩,镇内县苗圃有果园109亩。

    她,秦建镇、唐置县、元升府、明清为全国纺织业中心,唐天宝十年(751年)至清末,华亭县、华亭府、松江府、娄县均设治于此。民国时期,松江县政府及江苏省第三、第四区专员公署皆设于此。

    解放后,为松江行政区专员公署(1958年撤)、松江县人民政府驻地。 今镇人民政府设在人民北路。

    民国初期,该镇名华亭市、松江市,后改称城厢区、城区。民国36年(1947年)撤区,由县直辖。

    解放初,设松江市(隶苏南行政区松江专员公署),辖华阳、中山、岳阳、永丰4镇。1949年8月1日,松江市、县合并为松江县,松江市改为县辖市。

    11月撤市,建立城区人民政府,辖中山、岳阳、永丰3镇。1963年改设城厢镇,1980年12月改今名。

    1984年划入五里塘乡8个生产队,建立乐都路大队(后改村)。1985年,松江镇有中山、岳阳、永丰3个街道办事处,48个居民委员会,654个居民小组,1个行政村,8个村民小组。

    解放初,全镇计39559人,其中女性18870人。1985年,有居民23793户,76063人,其中女性36613人;农业户口1207人;水上户口1145人;回、满、蒙等少数民族共195人。

    加上市属单位等常住人口,全镇共约10万人。1985年,全镇人口出生率为10。

    07‰,自然增长率为3。13‰;60岁以上9352人,占总人口12。

    3%。 该镇自唐宋以来,手工业、商业日益兴盛。

    明代,米粮业和纺织业十分发达,运输和加工等业随之发展。清末民初,米商云集秀野桥、仓桥、跨塘桥“三滩”和北门外、白龙潭畔一带,粮食年上市量达60~70万石(约5万吨)。

    镇上商业繁荣,抗日战争爆发后,屡遭日机轰炸,继又被纵火焚烧,十里长街大半变为瓦砾。解放后,城市面貌日渐改观,特别是1978年后,市貌更日新月异。

    1985年,县供销社在该镇设有15个专业公司、1个贸易中心和1个食品厂,有商业、服务门市部216个,职工2470人,年营业额8188万元。 县物资局下设7个专业公司、1个贸易中心和2个门市部,有职工391人,年销售额8876万元。

    镇粮管所设有10个粮油供应站,职工175人,年供应平、议价粮食1472。5万公斤,食油95万公斤,其他农产品46万公斤,年营业额731万元,其中平价650万元。

    此外,还有其他系统和乡村集体开办的商店企业。80年代起,个体商贩迅速增加,至1985年,已登记营业的有835户,934人,年营业额452万元。

    全镇设6个农贸市场,副食品购销旺盛,年成交额978万元。该镇商业网点,以中山中路自谷阳路至人民路一段最为密集。

    规模较大的服务业单位有松江饭店、县府招待所、红楼宾馆。 该镇手工业历来发达。

    近代工业始于清末,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本县第一家采用机织的勤益毛巾厂在西门外寿安街开设。此后,先后开设针织、纺织、碾米、轧花、电机、机械、日用品等工厂,其中碾米厂最多。

    抗日战争时期,工厂、作坊大多被毁,后虽有恢复,但仍凋敝不堪。解放前,工业生产在城市经济中的比重很小。

    解放后,工业逐步发展。1959年,市区工厂陆续迁入、兴建。

    县办、镇办工业也有显著发展。1985年,镇内有市、县、镇属工厂73家,其中镇办14家;职工26357人,其中镇办2839人。

    是年,工业产值达56166万元,其中镇办3028万元。此外,尚有部队、乐都路村、3个邻乡在境内所办工厂16家。

    清末起,先后出现火车、汽船和汽车。解放后交通运输发展迅速,1985年,境内除沪杭铁路外,公共汽车有郊区线路10条,通上海、闵行、青浦及县内7个乡镇。

    镇内有公交东玉线自东门至玉树路,全长4。5公里。

    公共汽车日均客流量约5万人次。镇上有4万余辆自行车。

    解放后,在镇内修筑、延伸、新辟沥青、水泥道路15条,长13。5公里,构成方格网络;另有铺设弹石或水泥路面的巷弄百余条,长约24公里。

    通波塘、人民河、大涨泾、古浦塘、洞泾港、沈泾塘等8条县级航道流经镇区。 市河和护城河道在70年代基本填平。

    全镇现有石桥12座,水泥桥、石座水泥桥41座。1985年,水路客运仅存松江至金山、平湖一线。

    该镇供水有日产5万吨的自来水厂,供电有低压线44公里,1985年供电13813万度,其中工业用电8364万度,照明用电4208万度,。

    五、董其昌的《秋日》的诗句内容是什么

    董其昌的《秋日》的诗句内容是:

    帆前送目四天无,长泖云涛接具区。

    不以盈虚随海月,直于伯仲□江湖。

    澄鲜空水通禅观,浩荡烟波混钓徒。

    莫道行吟惟泽畔,采华幽兴未能孤。

    作者:

    董其昌(1555~1636)

    ①明代画家,书法家,绘画理论家。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华亭(今上海松江)人。曾任庶吉士、南京礼部尚书、太子太保,卒赠太子太傅,谥文敏。

    ②其人霸道,横行乡里,为地方一霸。但富文艺才能,工诗文书画。其画长于山水,主要师法董源、巨然、黄公望、倪瓒等,并加以变化。作画长于用墨,意趣简淡,层次分明;用笔多皴、擦、点、染互施,丰富多变。设色则青绿、浅绛兼用,或鲜丽而不妖妍,或简淡而又沉着。画面布局多取近坡树、中水、远山的三段法,缺少变化。画风天真秀润,幽淡简远。书法长于行、草、楷诸体,能广泛师法唐宋诸家,其书结构巧妙,笔致率易自然,墨色有浓淡变化,结体秀媚攲侧,书风疏宕秀逸。

    ③其绘画有《赠稼轩山水》、《岚容川色图》、《林和靖诗意图》、《昼锦堂图》等;书法有墨迹《月赋》、《三世诰命》、《临柳公权兰亭诗》、《临张旭古诗帖》及大量的题跋等传世。

    六、董其昌的七绝诗轴什么意思

    董其昌(1555~1636) %D%A 明代画家,书法家,绘画理论家。

    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华亭(今上海松江)人。

    曾任庶吉士、南京礼部尚书、太子太保,卒赠太子太傅,谥文敏。其人霸道,横行乡里,为地方一霸。

    但富文艺才能,工诗文书画。其画长于山水,主要师法董源、巨然、黄公望、倪瓒等,并加以变化。

    作画长于用墨,意趣简淡,层次分明;用笔多皴、擦、点、染互施,丰富多变。设色则青绿、浅绛兼用,或鲜丽而不妖妍,或简淡而又沉着。

    画面布局多取近坡树、中水、远山的三段法,缺少变化。画风天真秀润,幽淡简远。

    书法长于行、草、楷诸体,能广泛师法唐宋诸家,其书结构巧妙,笔致率易自然,墨色有浓淡变化,结体秀媚攲侧,书风疏宕秀逸。其绘画有《赠稼轩山水》、《岚容川色图》、《林和靖诗意图》、《昼锦堂图》等;书法有墨迹《月赋》、《三世诰命》、《临柳公权兰亭诗》、《临张旭古诗帖》及大量的题跋等传世。

    %D%A他的一生,为后人留下大量的书画作品和题跋识语。由于勤奋和高寿,在明代美术家中,据著录所载,董其昌传世作品之多,仅有文征明可与之媲美。

    %D%A董共昌年青时跟随莫如忠,发愤学习书法。出仕之后,又得以观赏许多古代名家法帖墨迹,他的书法,运笔以颜真卿为师,遒劲有力,兼蓄东晋二王之秀、%D%A北宋苏米之犷,博采众长,自成一家。

    行楷书尤为潇洒秀丽,不仅在当时已驰名四方,流传四方,为中外文化交流增辉;而且,清代书法家,如康熙、乾隆二帝,张照、刘墉等,均以“董书”为楷模,济风退应,绵延不绝。如果说,元初赵孟蹈复二王之%D%A古,叼起于苏、黄、米、蔡之后,以其圆秃妖媚的“松雪体”影%D%A响元明书法几三百年:那东,荒其层则另附路径,以自然刚健之%D%A姿、报际超逸之态,左右明末乃至消化近三百年的书法,在我国%D%A书法史上,也行若开—“代风气的显著地位。

    %D%A 董其吕的绘四以山水见长,亲王维、董源、巨然、二米和%D%A“元四家”,1J墨钩幽雅、意境深邃取胜,而不求形似。他作画%D%A构图严谨却落墨放纵,逸笔草革之小,生趣盎然。

    董其昌不仅长期%D%A生活在秀色可径的汀南,而且还到过湘、鄂、闽、赣、晋、京等%D%A地,湃峰经细的武夷,云雨矩幻的浦湘,苏拭行吟兴叹的赤壁,%D%A米莆植连忘返的余山,都给董其副t6lJ作提供了良好的艺术土壤。%D%A他箔于用略为夸张的笔法,去捕捉访动的大气,描绘多变莫2Bd的%D%A乙烟雾雨,使得缔丽多姿的山水,更富有浪漫主义的色彩。

    又往%D%A往于村堵沙泽、痰水小桥、沧舟孤庐、蛛峦层林的秀润简谈的景色%D%A个,寓以抒情的诗意和丰富的暇思。他创作的[Il水,兼书、诗、%D%AM之美,成为文人画的典范。

    杨文骆、项圣搓、王时效均受到%D%A贸共只的有接茧染,浆出其门下而纷呈异彩。董其昌追求笔墨钧%D%A吠和复/i的倾向,还对消初“四王”及明退民画家起到一定的影%D%A响。

    亦柳哈花明、跌岩起伏的明代画坛中,他被尊为“松江派”%D%A的泰斗,而继“吴门派”之后,领一时风骆,树帜艺苑。%D%A 在美术理论上,蓖其且最大的特点是:一、讲求神似,似拙%D%A肿巧,轻视华拟蹈袭;强调宜抒己意,仿肃人而变古人。

    二、闯%D%A发“南北宗”测点,对“匠气”与“士气”、“名家”与“虎%D%A家”的画风分野及艺术源渊作了总结,并且扬丙抑北。三、以弹%D%A宗么秘与“顿悟”的理论去融会书画的技法修养。

    虽然这些看法%D%A历来毁誉不一,但董其昌所著《画旨》、《书旨》、《丽惮室随笔》等,却代表当时美术理论的主要梳派,绘丰富绚丽的历史:%D%A增添了变化多端的形象。他在美术史上所占的一席之地却是不容%D%A抹煞的。

    %D%A 此外,董其昌宦游南北,出入内廷,迫交名流,为各地书画%D%A商人、收藏家鉴赏法书名纹,题跋甚富。这些题跋既反映了明后%D%A叫的美术思潮,也对我们了解古文物的聚散提供了参考。

    他还改%D%A孜不倦地搜集、整理一些历代珍贵法帖,刊刻《戏鹤堂帖》、%D%A《宝鼎斋帖》、《来仲楼帖》等行世,保存了古代的书法遗产。%D%A童共吕劳诗赋,好文史,辑有《神洒留牛奏琉汇要》、《万历%D%A事实纂要》,著《容台集》、《学科考略》,参修万历、泰昌、%D%A天启三朗实录,对明代学术文化的发展,作出一定的贡献。

    %D%A 万过茧共吕毕竟是封建官僚地主,虽然在纺坛倾轧酌朝廷竞%D%A争lf,他摆出一付与世无争的面孔,从而官运亨通。但是对于松%D%A江的农民,甚至小小地主,他却是欺凌备至,暴露贪婪与狰狞的%D%A本性,以至激起乡愤,爆发轰动江南的“民抄董宦”事件。

    固然%D%A政治活动与艺术活动不能简单地划上等号,然而在全面评价或研%D%A究董其昌时,对此却是需要加以注意。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