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及利亚学校教育什么样
一、开展礼仪教育,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态度定势:
教师把道德行为准则传授给学生,学生对教师教诲与要求,能不能接受,在多大程度上 接受,取决于许多因素,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学生对教师所持的态度或态度定势。
这种态 度定势,常常支配了一个人对事物的评价,从而影响了接受有关信息的数量和质量。
如俄国 心理学家符·施巴林斯曾做过这样一个试验:他把进修班学生分成四组,请一位副教授分别 向他们作关于“阿尔及利亚学校教育情况”的讲演。
讲演者虽用同样的讲稿和相同的教态, 但每次穿不同的衣服,以不同的身份出现。
在第一组以副教授的身份出现,第二组以“中学 教师”的身份出现,第三组以参加过阿尔及利亚国际赛“运动员”的身份出现,每四组以“保 健工作者”的身份出现,结果发现学生对讲演效果的评价有显著差别。
由于学生有“不是专 家就讲不清教育问题”的定势,所以第三、四组的学员反映,讲演者语言贫乏,内容枯燥无 味,教态沉不住气,甚至有人埋怨“白费时间”。
而第一组学员都普遍地给以好评,认为讲 演者“学识渊博”,对问题及其特点研究得很细致,而且语言生动活泼,教态落落大方,因而感到颇有收获。
由此可见,如果学生对老师持有消极的态度定势,对老师的要求就会听不 进去,更不会认真执行,甚至还会跟教师发生冲突。
相反,如果学生对老师积极的态度定势, 对老师的一切教诲和要求,不仅会顺利地接受,而且还会努力地去执行,甚至对老师的缺点 也能给以谅解。
所以帮助学生形成对老师、对集体的积极的态度定势,是学生接受德育的前 提,也是培养学生尊敬老师、热爱集体的良好品德的开端。
因此,在“礼仪教育”中,我们要特别重视对学生进行“尊敬老师”的教育。
要求学 生无论何时何地见到老师都要主动问侯,特别是每天第一次见到老师时,要一边问“老师, 您早!”、“老师,您好!“,一边恭恭敬敬地行鞠躬礼,以表示对老师的尊敬。
在每节课上下 课时,每个同学都要直立站好,两眼注视老师行注目礼,并齐声问候“老师好!”或“老师 再见!”以表示对老师辛勤劳动的感谢。
在每天离校时,要与老师道别,并主动道“老师, 再见!”并鞠躬致敬。
总之,要在学生的心灵中树立老师那高大地形象,使学生产生对老师 积极的态度定势,以促进学生品德发展。
二、开展礼仪教育,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
道德认识是道德行为的基础。
一般说来,符合道德要求的行为,是受正确的道德认识 支配的。
一些学生之所以做出不符合道德要求的行为,不是由于他头脑中有错误的观念,就 是由于他不了解具体的道德行为准则。
因此,要使学生具有良好的品德,就必须首先使学生 形成正确的道德认识。
1、利用思想品德课对学生进行礼仪教育
思想品德课是我们对学生进行礼仪教育的重要形式,它具有为其它途径所不能代替的 独特作用。
我们在利用品德课对学生进行礼仪教育时,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用易懂的语 言讲清道理,要让学生讨论、分析某种行为,分辨是非,从而掌握正确的道德观。
2、将礼仪教育渗透于各门文化课教学
在各门文化课教学中渗透礼仪教育是开展礼仪教育的最经常、最基本的途径。
我们要 自觉地、有意识地掌握教材中的教育因素,在组织教学中时刻注意思想品德教育的任务。
比 如:在教学《金色的鱼钩》这篇课文时就可以对学生进行关心集体、助人为乐的教育。
在教 学教程中,要通过分析老班长的语言、动作和神态去体会他的内心世界。
在那茫茫的草地上, 严重缺粮,饥饿威胁着他们。
看到这种情况,老班长整夜整夜地合不拢眼。
他费尽心计,让 三个病号喝上了热气腾腾的鲜鱼野菜汤,而他自己吃的却是草根和别人吃剩的鱼骨头。
这种 舍己为人的精神正是他关心别人的具体表现,正是团结友爱精神的真实写照。
在此,我们要 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关心别人正是礼貌待人的具体要求,要关心别人就要把方便让给别人,把 困难留给自己,就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3、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开展礼仪教育,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观念
少年儿童活泼好动,正处于从以游戏为主到以学习为主的过渡时期。
在他们的一切活 动中,兴趣仍起主导作用。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对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 因此,只有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最大限度地满足学 生的心理需要,才能使学生能够比较独立自主地学习和探索,获得丰富的知识和信息,才能 为学生生动活泼、健康地成长提供广阔的场所。
3月5日是毛主席发表“向雷锋同志学习”纪念日。
在这一天我们可以开展讲故事比赛 , 让学生讲述“我们身边的雷锋”那动人的事迹。
为了在学生幼小的心灵上播下“关心他人助 人为乐”的种子,我们就组织学生参观彭明强烈士纪念馆,去缅怀英雄的事迹,学习他为救 落水儿童而献身的精神。
在过节日时,我们要引导学生开展庆贺节日的活动,如“三八”妇 女节,启发学生给妈妈赠送一点小礼物;教师节,为老师制作一张贺卡,来表达自己的美好 祝愿;我们也要充分利用体育活动对学生进行礼仪教育,如组织学生观看“亚动会”、“奥动 会”等电视节目,以学习我国体育健儿热爱祖国,为国拼搏的精神。
我们还可以开展“夏令 营”活动,以培养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磨练他们的意志,陶冶他们团结友爱的情操。
为了 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使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公益性劳动, 组织学生开展“周末义务服务日”活动,为孤老、残疾、军烈属服务;组织“护绿小组”, 在春暖花开的季节为花草树木捉虫除害、施肥浇水;建立“红领巾卫生街”,定期清扫街道; 在校门口建立“义务打气站”,给骑车的人带来方便。
通过这些社会服务性劳动,不仅培养 了学生的劳动观念,同时也增强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4、利用少先队给学生进行礼仪教育
少先队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共产主义教育为核心,培养少年儿童全 面发展,立志做共产主义接班人。
我们要利用“队日”活动,对学生进行国旗教育,使他们 认识到五星红旗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人民深受帝、官、封三座大山的剥削和压榨,灾 难深重。
五星红旗升起来了,代表中国人民推翻了反动统治,翻了身,站起来了。
在少先队 的活动中,我们经常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举行“可爱的家乡”、“做新时代的小主人”等 主题队会;举行“读报会”、“时事讲演会”;经常开展“雷锋在我心中”、“为了集体的荣誉” 等活动。
三、开展礼仪教育,培养学生的道德意志力:
一般说来,道德动机和道德行为是一致的,然而在实际情况中并不完全都是这样,尤 其在小学儿童身上比较容易看到,他们虽然有良好的道德动机和愿望,但由于他们不善于恰 当地组织自己的行为方式,常常使自己的行为越出常轨,甚至违反了道德准则。
如,小学儿 童看见两位同学打架,本想自己上前劝阻,结果自己也参与其中动手打了人。
这种道德动机 和道德行为不一致的情况说明:在儿童的品德培养中,仅仅提高儿童的道德认识是不够的, 还需要帮助儿童学会善于组织自己的行为方式。
为了使学生切实掌握道德行为方式,除了教师直接指导外,还可以通过教师的示范, 或组织学生结合课文、结合现实生活、结合文艺作品中的范例,展开分析讨论,然后由教师 作出结论,从而使学生了解在什么情况下,采取什么样的行为方式,才是符合道德行为准则 的道理。
当学生掌握了一定的道德行为方式后,有时还不能坚持相应的道德行为,甚至会出现 明知故犯的现象。
如:在课堂上违反纪律,在课下打架、骂人的不文明举动。
这种现象的出 现,多半是由于学生缺乏意志力造成的。
所以还需要培养学生的道德意志力。
为了培养学生的道德意志力,我们要向学生作有关“困难及其克服因难的必要性”方 面的讲话,组织学生学习课本中有关英雄模范的事迹,听取先进人物的报告等,使学生获得 道德意志方面的概念,在儿童心目中树立起道德意志的生动榜样。
我们还要组织学生参加有 关的道德实践,从而客观地了解学生道德意志的表现,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锻炼和提高学生 的意志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