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
教育是使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并形成良好道德的过程,而教育的目的之一是使学生的心理向健康的方向发展,并最终成为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人才。
可是,现在的学校,有些孩子看上去壮壮实实,可坐在课堂上就是怎么也集中不起精神来;有的不停地玩玩具,把玩具都拿走后又玩起自己的手来;有的眼神迷离,自控能力差,老是做“白日梦”;有的学习成绩很好,可偏偏怕考试,一考试就头疼或肚子疼……可见,我们的教育效果跟“完美的人格、健康的心理”还是有距离的。
我们应从学生的学习生活现实出发,将良好心理素质的培育和引导,综合地渗透在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试图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现结合实践,谈谈我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体会。
一、给学生一个目标,使他们乐于学习,积极进取
教育教学活动是智慧与情感相互交融的活动。
我们的学生大部分时间在学校度过的,他们接触较多、信得过的是老师,平易近人、体贴学生、学识渊博、经验丰富、赋予爱心的老师,学生是非常喜欢的。
因此,老师要真正尊重和爱护学生,多发掘学生的优点,多以爱心平等地与之交流,多给学生表达的机会,在处理与后进生、性格孤僻学生的关系中,老师的态度显得尤为重要。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经常发现一些这样的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总是觉得自己能力不足而不敢表现自己;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总感到自己要受忽视而常有孤立之感;在有竞争性的教学活动中,更是惟恐失败而百般推辞和躲避……由于他们经常自我否定,心里就形成了“我不好”、“我不行”等自我否定意识。
针对这种情况,我试图利用各种方式,帮助他们全面地评价自己,使之培养起“别人行,我也行”等自我肯定的意识。
如在分组学习的时候,我尽可能多让那些性格孤僻的学生分配在关系融洽、随和的小组。
同时让小组成员根据各人的爱好与能力,主动分担不同的组织角色,如主持人、汇报人、记录人……每人每次“轮流负责”,让每个都能尝试、体验主持的快乐感和责任感,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学会了赏识别人,也学会了赏识自己,从而提高了自信心,增强了合作意识;在一些游戏活动中,我特意请这些学生来当裁判,让他们在和谐欢快的教学气氛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有利于发展其乐观向上的精神。
二、给孩子一些方法和指导,让他们学会珍惜自己,自立自强
小学生心理发展是儿童心理发展的重大转折时期,这个时候的孩子自我意识还是模糊、不大自觉和被动状态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加上他们知识的积累,他们也会产生“成人感”,也有自主、自治的要求,因此,老师应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和促进其主动发展,形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和正确的自我评价。
在教学过程中,我是这样做的:
1、创设民主、和谐,宽松、愉悦的数学学习环境,引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
教师使自己处于与学生平等的地位,尊重学生的言行,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内心世界,使学生“安全”地敞开心扉,“自由”地参与活动,彻底进入良好的心理状态,尽情地释放自我,以达到陶冶身心的目的。
同时良好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爱与被爱的温暖,使他们自身具有的知识、能力被大伙承认和重视,增强了他们的安全感和自信心。
2、选择有针对性的、富有教育意义的内容作为教育材料,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
小学阶段的教育重点在学习和自我方面,如“怎样集中注意力”、“学会查找自己的优缺点”等,需要教师帮助他们学会自我控制,正确地认识自己。
因此在上统计课的时候,我先搜集到班上学生常见的课堂违规现象,如:不交作业、课堂争吵、东张西望、传纸条、交头接耳等,让学生统计各有多少这样的人,并将其转换成相应的表演情境让学生表演,帮助学生自我反省,自我分析,了解自己某方面的不足,激发学生提升自己心理素质的强烈愿望。
三、给孩子一片空间,让他们喜欢合作,珍惜友情
“未来的世界是充满竞争的世界,也是合作交流的世界。”由于小学生年龄小,有好合群的特点,他们十分愿意和伙伴们在一起玩耍,做一些他们乐意做的事情,因此建立学习小组,和同学之间友好相处,合作交流,既有利于儿童心理健康发展,也有利于合作意识的培养。
1、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
培养合作精神。
责任感、合作精神、理解等都不能通过说教强行“教”给孩子,只能让他们在实践交流中去感悟。
因此教师应根据心理知识、创设特定情境,组织相应的活动,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获得心理体验,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如教学“5的乘法口诀”时,开展“竞赛与合作”的游戏活动,几组学生进行编口诀比赛,要求同组同学共同编写乘法口诀和相应的乘法算式,看哪个小组编得最完整,书写最美观,在活动中引导学生思考、体验、帮助他们理解“合作与竞争”的含义及关系,感悟它的重要性。
2、引导学生学会交往。
影响交往的因素很多,其中最为重要的是不能容纳别人。
要能容纳别人就要心胸开阔,宽于待人,严于律己;就要广泛团结同学,不仅与志趣相投的同学保持来往,也要与性格有差别的同学友好相处;对后进生不轻视、不冷落,对优秀生不攻击,不妒忌。
在教学上,我经常鼓励一些优秀生帮助后进生,多与他们玩游戏,在小组合作上,尽量在人数、各人水平、性格、爱好等方面安排适当,小组确定后,保持一段时间的相对稳定性,便于同学间的合作与交往。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再从新分组,使每个学生都有和班上所有的学生合作的机会。
学生在小组中面对亲密的伙伴,不再有恐惧感,可以无拘无束地发表各自的见解。
既可互相启发,又能取长补短,促进了学生的知识能力和情感的发展。
四、给孩子一片灿烂的阳光,使他们乐观开朗、情绪稳定
现在的小学生多是独生子女,备受家长的呵护,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属“温室里的花朵”耐不得严寒,但人生之路没有一帆风顺,挫折对每个人来说是在所难免的:在学习竞争中自我期望价值不能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被人重视;不良的人际关系;遭受意外刺激等都会使尚未成熟的小学生遭受心理挫折。
1、开展“耐挫”教育,增强学生耐挫力。
孩子一旦受挫,就会茫然失措、灰心丧气、失望,甚至一蹶不振。
这样自然影响了正常的学习,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
为让学生学会承受挫折,减弱偏激反应,我针对学生的特点,恰如其分地创设一些挫折环境,逐步增强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
如针对个别着急优秀的学生,适当布置一些难题,让学生能体会到成功路上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从而受到一些挫折的教育;对成绩较差的学生,则布置一些通过思考可以完成的题目,使这些学生也分享一些成功的欢喜,从中受到一些成就感方面的心理健康教育。
此外给予“不公正”的批评,“无意中”判低了分数,“忘记了”曾许下的诺言,(事后向当事人道歉或解释,以消除不良影响),使学生在不断克服困难的过程中的,锻炼和提高他们坚忍的耐挫力和意志品质。
2、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自己的优点,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如开展“寻找优点”活动,先由学生本人找自己的优点,再由其他同学找自己没有发现的优点,尽可能找出更多的优点,这样可使学生的心情愉悦,自由畅谈,连平时比较自卑、极少说话的学生也找出了不少优点,看见自身的“闪光点”,学生的自信心大大增强了。
3、理解信任学生,消除对立情绪。
对立情绪是学生受挫后的逆反心理反映。
数学老师也有工作疏忽的时候,也有无意中伤害学生自尊心的行为,这些会使学生产生对立情绪。
因此,我们应积极面对,找到根源,提高学生思想认识,增强理智。
由于每个学生都有较强的上进心和自尊心,都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信任和鼓励。
因此,遇事要征求学生的意见,维护他们的自尊心;同时,相信学生会有进步,要创设宽松和谐的环境,消除对立情绪,使他们乐观开朗、情绪稳定。
老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应该密切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对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肩负起重任,为培养跨世纪的人才而努力探索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