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百科 > 百科
  • 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

    一)结构性失衡 因为一国国内生产结构及相应要素配置未能及时调整或更新换代,导致不能适应国际市场的变化,引起本国国际收支不平衡。

    结构性因素主要体现在一国应使其生产结构适应于世界市场需求结构的变动。

    世界需求结构由于收入增长、科技革命、制度变迁、嗜好转移等众多因素而处于不断变化过程之中。

    一般说来,生产结构的变动滞后于需求结构的变动。

    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存在许多制约生产结构调整的客观因素,如科技落后、教育不发达、资金短缺、信息系统不健全、资源缺乏流动性等。

    这样、即使在贸易条件十分不利的情况下,它们仍只能大量出口初级产品或劳动密集型产品,其出口收入很难增加。

    除此之外,结构性因素也涉及一国应使其需求结构适应于世界市场供给结构的变动。

    例如,在20世纪70年代,石油输出国调整了石油产量,引起世界市场石油价格上涨数倍。

    许多国家未能及时用煤炭、核能等替代石油,导致国际收支出现巨额逆差(二)周期性失衡 跟经济周期有关,一种因经济发展的变化而使一国的总需求、进出口贸易和收入受到影响而引发的国际收支失衡情况。

    典型的经济周期具有衰退、萧条、复苏和繁荣四个阶段。

    这四个阶段各有其特征并对国际收支产生不同影响。

    例如,衰退阶段的典型特征是生产过剩、国民收入下降、失业增加、物价下降等。

    这些因素一般有助于该国增加出口和减少进口,从而可以缓解该国的国际收支逆差。

    又如,繁荣阶段的典型特征是生产和收入高速增长、失业率低、物价上升等。

    这些因素一般会刺激进口,从而容易造成贸易逆差。

    因此,经济周期会造成一国国际收支顺差和逆差的更替。

    如果各国经济周期存在非同期性,则周期性因素对国际收支差额的影响较大。

    例如,当本国经济处于繁荣阶段,而贸易伙伴处于衰退阶段,且本国是经济小国,而贸易伙伴国是经济大国时,会使本国的贸易逆差增幅较大。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济周期各阶段的特征有所变化,如危机和萧条阶段仍可能出现物价上涨。

    但是,经济周期对国际收支差额的影响仍然存在,只不过表现力度有所不同。

    (三)收入性失衡  一国国民收入发生变化而引起的国际收支不平衡。

    一定时期一国国民收入多,意味着进口消费或其他方面的国际支付会增加,国际收支可能会出现逆差。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一国收入平均增长速度越高,会使居民增加对进口生产资料的需求,导致进口商品价格上升,该国进口也会很快增长。

    因此,收入增长较快的国家容易出现国际收支逆差,而收入增长较慢的国家容易出现国际收支顺差。

    但是,如果考虑到收入增长过程中其他因素的变化,我们就需要修正上述结论。

    例如,如果一国在收入增长过程中通过规模经济效益和技术进步引起生产成本下降,那么,收入增长不仅使进口增加,还会使出口增长。

    因此,收入性不平衡以其他条件不变为前提。

    (四)货币性失衡 因一国币值发生变动而引发的国际收支不平衡。

    当一国物价普遍上升或通胀严重时,产品出口成本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下降,在其他条件不便、变的情况下,出口减少,与此同时,进口成本降低,进口增加,国际收支发生逆差。

    反之,就会出现顺差。

    例如,一国货币供应量增加,该国物价水平便会上升,即货币对内价值下降。

    物价上升会导致出口减少和进口增加,从而会引起或加剧该国的国际收支逆差。

    物价上升还会通过促进名义工资上升和生产成本增加造成贸易逆差。

    货币供应量增加有可能引起本国实际利率下降,它会通过刺激资本外逃引起该国资本项目逆差。

    当然,在物价上升过程中,银行为了防止实际利率的过分下降有可能提高名义利率。

    在这种情况下,较高的名义利率可能吸引资本流入,造成贸易逆差和资本项目顺差并存的局面。

    总体而论,一国货币供应量增长速度高于别国,其国际收支容易出现逆差。

    (五)政策性失衡一国推出重要的经济政策或实施重大改革而引发的国际收支不平衡。

    (六)偶然性失衡偶然性失衡(Stochastic Disequilibria)指一些随机因素导致的国际收支不平衡。

    例如,自然灾害可能引起国内粮食产量大幅度下降,该国被迫增加粮食进口并引起国际收支逆差。

    又如,世界性粮食减产会导致世界市场粮价上升,使粮食出口国出现国际收支顺差。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