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百科 > 百科
  • 中国近现代文化教育的演变

    中国近现代文化教育的演变

    (1)半殖半封开始时期:太平天国后期纲领《资政新篇》在文化教育方面提出,反对迷信,兴办学校、医院和慈善,禁卖人口、吸鸦片。

    (2)半殖半封形成时期:洋务运动中,培养人才主要采取办新式学校和选派留学生两种形式,是中国教育近代化的开端。

    戊戌变法时期,康有为在广州创办万木草堂。

    湖南巡抚陈宝箴聘请梁启超任长沙时务学堂总教习。

    变法法令规定,创办京师大学堂,各地设中小学堂,兼习中西各科,废除八股,改考策论(中国历史、清朝政治),开设经济特科(特别开设的经国济世的实际学问),设译书局、报馆、学会,选派留学生。

    (办学废八股译馆留)(1905年清政府宣布正式废除科举考试)

    (3)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南京临时政府在教育方面规定不读四书五经,教科书必须符合共和民国宗旨。

    (4)北洋军阀统治时期:袁世凯在文化领域掀起尊孔复古逆流,具有民主思想的知识分子(资产阶级激进派)掀起了新文化运动。

    (5)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在占领区推行奴隶化教育。

    在学校教育方面,延长初等教育年限,教科书以“中日亲善”、“共存共荣”、“大东亚新秩序”为基本思想,日语定为必修课,不挂中国地图,不用“中华”字样。

    在社会教育方面,利用报刊、图书、广播等进行奴化宣传和反共宣传。

    (6)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1977年邓小平恢复工作,号召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召开全国科学大会,扭转对知识分子“左”的政策(如“臭老九”、“反动学术权威”等),恢复了在“文革”中被废弃的高考制度。

    现在,“普九”教育、希望工程等,正在提升我国的国民素质。

    “科教兴国”已经成为提高我国综合国力的一项重要战略。

    近现代文化教育的一些规律总结

    1.中国古代史上的文化教育制度,本质上是为了维护统治阶级利益。

    2.应该用辩证的和发展的观点看待中国古代史上重要的文化教育制度与思想。

    如辩证看待从秦国到秦朝的重法教育;又如发展地看待从隋朝到明清时期的科举制。

    3.中国近代史上的文化教育制度,本质上是教育近代化(资本主义化)的产物。

    这些制度的时代性和阶级性都很强。

    4.新中国的人民教育,为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培养了大量的建设人才。

    “文革”给中国教育事业带来严重破坏。

    “文革”结束后,中国教育重新获得生机。

    “科教兴国”战略极大推动着中国教育的持续发展。

    5.世界近现代史上的文化教育制度,曾经有为侵略扩张服务的不光彩一面;但二战后,重视科技和教育,这是人们共同认识到的强国必由之路。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