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百科 > 百科
  • 简述学前儿童性别角色社会化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学前儿童性别角色社会化的定义:

    在谈学前儿童角色社会化的时候我们不可回避的是角色社会化的概念;个体在社会生活过程中逐渐学会按照自己的性别角色规范行事的过程。

    “男人”和“女人”的角色是性别角色,是指由于人们的性别不同而产生的符合一定社会期望的品质特征、思想方式和一定行为模式。

    性别角色的特征与社会文化有密切关系。

    学前儿童性别角色社会化又称性别角色化,是指在特定的文化中,儿童获得适合于某一性别的价值观,动机行为的过程。

    学前儿童性别角色是在其性别角色社会化的过程中获得与发展的。

    二、重视学前儿童性别社会化的必要性:

    可以说性别角色化是学前儿童社会化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内化性别观念,学习性别态度,形成性别关系,形成性别行为的过程!掌握正确的性别角色教育方法对幼儿今后的活动兴趣、建立社会关系、形成性别价值取向等方面都有重要影响。

    幼儿并非生来就认识到性别存在差异性,在幼儿的性别发展过程中,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等各方面给予正确的引导与陪伴。

    儿童在社会化过程中一旦将性别角色规范内化,就会自动地按照适合自己的行为方式来认识思考行动,造成性别角色心理差异,而这种心理差异对于儿童今后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收盘将产生深远影响。

    三、家庭对学前儿童性别角色社会化的影响:

    在社会系统中,家庭是儿童社会化的第一场所,也是无可比拟的第一社会环境。

    家庭为儿童提供了第一次人际交往,第一种人际关系,第一项社会规范,第一个社会角色。

    从儿童学步时,父母就采用性别分化的方式对待子女。

    随着孩子的不断长大,他们开始对孩子进行性别角色的指导。

    儿童正是从父母对他们的态度和行为要求中获得性别认同进而达到性别角色分化的。

    四、家长对学前儿童性别角色社会化过程中的误区:

    在日前社会的大环境下,有些父母为了提高子女的社会竞争力,一些女孩被当成男孩来抚养,导致其性格越来越强悍,一些男孩则被当作女孩来抚养,性格上越来越具女孩气质,从而导致性格缺陷以及心理障碍,并进一步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

    五、家长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选择适当的教育方式: 在幼儿认知的形成过程中,父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父母要经常查看自己的语言与行为是否有性别认识偏差,并随时纠正,以免自己的语言传递给孩子消极的信息。

    (1)父母应全面、充分地理解孩子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除了关注孩子的生理发展的同时,也要更多的关注孩子的心理活动。

    在父母与孩子沟通时,除了运用语言外还要运用身体、面部表情等。

    (2)家庭的教育观念要一致 现在的家庭大都是四个或是六个家长照顾一个孩子。

    对于教育子女的问题上,孩子的父母之间、与外祖父母之间有时很难取得一致的意见,容易对孩子过于溺爱,不讲原则会造成孩子生活不愿自理,男孩变的柔弱。

    这都会阻碍儿童性别角色认知的正常发展。

    (3)采用适当的教育方式 社会学习理论强调后天习得的重要性,指出了儿童对自己的性别具有一定看法。

    儿童能够对自身的发挥水平运用并积极做出选择,所以父母要尊重他们的意见和看法,在对他们无伤害的前提下,鼓励孩子做出自己的选择。

    在对待不同性别的幼儿时,父母的奖惩措施也存在不同,具体采取什么样的措施,要看孩子的性别,还要注意孩子的个体差异性。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