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百科 > 百科
  • 无无明亦无无明尽是什么意思

    1、这句话出自《般若菠萝蜜多心经》,意思就是如果没有烦恼的话,自然就没有烦恼来扰乱自我。

    2、这个是佛家的一种修养境界,也就是看穿看透烦恼,也就没有烦恼的意思。

    3、“无明”为烦恼之别称。

    不如实知见之意;即暗昧事物,不通达真理与不能明白理解事相或道理之精神状态。

    亦即不达、不解、不了,而以愚痴为其自相。

    泛指无智、愚昧,特指不解佛教道理之世俗认识。

    为十二因缘之一。

    又作无明支。

    俱舍宗、唯识宗立无明为心所(心之作用)之一,即称作痴(梵moha )。

    扩展资料

    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

    "无明",指痴暗的意思。

    为十二因缘中的一支。

    十二因缘又称"十二缘生"。

    是佛教"三世轮回"中的基本理论。

    这十二支为:无明、行、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生、老死,称"十二支"。

    据《俱舍论》卷九说,十二支的关系是:

    1. 无明缘行,"谓诸愚夫于缘生法不知唯行"。

    由于不懂得佛教缘生法,所以起惑造业。

    2. 行缘识,"由引业力,识相续流,如火焰行,往彼彼趣,凭附中有,驰赴所生结生有身。

    "前支的思想行为,作为引导力量,使识凭附中有,而向与其相应的投生处转生。

    3. 识缘名色,"于此趣中有名色生。

    "此"趣"指六趣中的诸"趣",善恶一共六道。

    此"趣",亦即"结生"一刹那之"有身",谓此"有身"于母胎中之心(名)、身(色)得到发育。

    4. 名色缘六入,"如是名色渐至成熟时,具眼等根,说为六处。

    "即胎儿由心身之混沌状态发育至有认识器官的分工。

    5. 六入缘触,"次与境合便有识生,三和故有顺乐等触。

    "六入,或六处与外境相合而生识,称为三和,触觉由此发生,此相当于幼儿的阶段。

    6. 触缘受,"依此便生乐等之受。

    "由有触觉便生苦乐及不苦不乐等受,此相当于所谓童年阶段。

    7. 受缘爱,"从此三受,引受三爱。

    "由有感受,引生贪爱。

    三爱,指对世俗世界的执爱,这相当于所谓青年阶段。

    8. 爱缘取,"从欣受爱,起欲等取。

    "由有贪爱,便生出狂热的对世俗种种享受的追求,此相当于成年阶段。

    9. 取缘有,"由取为缘,积聚种种招后有业,说名为有。

    "由贪爱执取等思想行为,必然招致后世果报,就此能招后世果报言,这些思想行为总称为"有"。

    10. 有缘生,"有为缘故,识相续流,趣未来生。

    "由"有"产生后世之果报的思想行为,必然导致"来世"之再生。

    11.

    生缘老死,"以生为缘,便有老死。

    "此下二支为一个总的因果循环链条,每两支间顺序成为一对因果关系,而配合过去、现在、未来三世;又可以概括为两重因果:由无明、行两支作为过去因,识、名色、六入、触、受五支则成为现在果;由爱、取、有三支作为现在因,行、老死则为未来果。

    此称三世两重因果。

    佛教认为,任一有情生命个体,在未来得到解脱之前,均依此因果链条的力量在三世和六趣中间流转,永无终时;而人类社会中的一切不平等现状,也都可以从这一因果系列得到根源性的说明。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般若菠萝蜜多心经》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