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就不要考试了吗
素质教育就不要考试了吗?
当我们在谈论问题的时候,我们要清楚我们谈论的到底是什么。
不清楚这一点,可能就鸡同鸭讲各说各的,进行不下去。
比如,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这是当前比较热的一个话题。
我们说到教育,前面的定语马上就跟着出来,素质还是应试?这样谈论的潜意识,是把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对立起来了,接着就又变成素质教育和考试的对立。
话题一再翻转,丁家穿井得一人。
然而,是这样吗? 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是矛盾的吗? 素质教育就不要考试了吗?
那就有必要追问一下,到底什么是素质教育?什么是应试教育?
查《现代汉语词典》,对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是这样解释的。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人的素质为根本宗旨的教育。
在教育的各个环节中,全面实施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应试教育是“以单纯培养学生应对考试的能力为主要目的的教育。”
可以看出,从感情色彩上,两个概念就不同。
素质教育是褒义,应试教育是贬义。
这没有什么错误,但须注意,它们并不是截然对立的反义词。
素质教育也要考试而不是不要考试,考试也是素质教育之一种,是素质教育题中应有之意,只是素质教育不单纯培养学生考试的能力。
学者杨江南在《教学反思:高分与素质并重的学习方法》中指出:素质教育的真正障碍不在考试的存在,而在于师资、文化与人们对素质教育的认识;素质教育能够应付好考试,而且会比单纯的应试教育做得更好,因为它能通过综合素质的提高来从长远的角度提高考试成绩。
厘清了这些,我们对一些争论、意见或建议就比较容易判别了。
那些把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对立起来的观点,那些认为素质教育就不要考试的观点,听起来好像是那么回事,实际上细一想是多么的荒诞无稽。
在1月29日深圳政协六届二次会议上, 年仅13岁的深圳实验学校初中部学生柳博作为列席委员列席会议。
他提出,“不要让一张考卷来决定未来我们的未来”,一时间洛阳纸贵。
有道理吗?有。
人生无处不青山,不只是一次考试一张试卷。
但作为攻击考试制度的炮弹就错了。
考试就是应试教育了?考试就不是素质教育了? 在刚刚结束的两会上,作家莫言在3月4日政协分组讨论时发言建议,目前我国学前教育到研究生教育时间太长,基础教育占比太大,建议中小学学制从12年改成10年,并取消“小升初”和中考。
可以建议可以讨论,只要本着解决问题的态度。
问题不是不要考试,而是在于,怎么考、考试的时间、考试的次数,等等。
事实上,这么多年来,尽管“素质教育轰轰烈烈,应试教育扎扎实实”,还是有很大的改革的。
比如,关于中小学作息时间的安排、作业量的规定、高考分春季和夏季考试两次,保送推荐制度一直就存在。
真的取消考试会怎样?这是需要直面的。
那些把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混为一谈的,那些以讹传讹偷换概念认为不要考试就是素质教育的鼓吹者究竟意欲何为?
从文化发展史来看,诗歌、文学、哲学出现得早,而绘画比较晚,钢琴是舶来品,更晚了。
为什么?绘画、钢琴是贵族化的玩意,是奢侈品,高大上啊。
现在一说素质教育,好像就是去学绘画了钢琴的古筝了,但穷人家的孩子都能玩得起吗?不要考试了,穷人家的孩子那什么去跟人家比?出路何在?富家子弟在拼爹,进好学校,上培训班,请家庭教师;穷人家的孩子呢?拼不起爹,只能上差学校,天天又“快乐”,不学习,不考试。
其实,这样的“素质教育”违背了社会公平精神,优质资源向城市向富人集中,穷人是继承父辈代际贫穷。
这就形成了恶性循环,富者恒富穷者恒穷,长此以往,国将不国。
穷人家的孩子也有精英,但阶层固化,流动性小了,向上的通道被堵死了,问题是很大的。
从历史上看,魏晋以来的九品中正制,门阀制度等级森严,穷人没有出路。
隋唐开启科举考试,给了穷人通过刻苦读书参加科考向上攀登改变命运的机会。
欧阳修、范仲淹,莫不如是。
到后来,科举制度弊端越来越明显了,尤其是明清的八股取士。
有学者研究表明:明朝早期的时候,进士出身于精英家庭的比例只有20%,然后随着时代的推延,这个比例一直上升到60%,万历时期80%的进士出自精英家庭。
黄巣、洪秀全都是科举的牺牲品,失意的精英,后来怎么了?都清楚的。
我们现在的高考制度也存在着这样的问题,北大、清华等名校,来自农村和穷苦人家的孩子越来越少。
钟莉2006年的一项研究指出,1990年中国城镇和农村适龄人口高等教育入学率分别是2.6%和0.9%,前者约是后者的三倍,而2003年分别为26.5%和2.7%,二者差距扩大到了近十倍。
杨东平2006年的研究指出,重点高校中农村学生的比例呈现下降趋势,清华大学2000年农村学生的比例为17.6%,比1990年减少4.1个百分点,北京大学1999年农村学生比例为16.3%,比1991年减少2.5个百分点。
名校大门朝哪开?难道真是有分无钱莫进来?
我在《学习的快乐从哪里来》中说过,快乐来自本心,不是真正读书学习的外人是无从体会的。
但不是不要考试不要压力不要竞争,只图个外在的傻乐。
走上社会,不管你承认还是否定,一切都是存在那里的。
所谓“素质教育”论者,常以西方为师以美国为师,说什么美国教育好孩子们学得轻松快乐。
我一同事一上小学三年级的小孩,一张嘴就是这话,我大吃一惊。
教育从娃娃抓起,这样的教育很恐怖。
说美国教育好孩子们学得轻松快乐,对吗?没错,但要做点区分。
据笔者有限的了解,美国教育研究生阶段可以说是一流的,要说好,当指这个阶段。
基础教育阶段,私立学校也一点不轻松,是公立教育学时缩短了,一点半就放学,黑人的小孩一点半以后就在街上玩儿,很轻松很快乐。
但有钱人家的小孩呢?如同我们的富人们一样,是忙着上各种补习班培训班。
再看看我们邻近的韩国、日本和新加坡,学生学习之苦甚于中国。
套用一句名言,考试不是最好的制度,但不是最坏的制度。
说素质教育没错,但素质教育也要考试,光听“素质教育”论者兜售的走样的理论就很成问题了。
警醒吧,各位孩子的家长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