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百科 > 百科
  • 苏轼诗词全集小学生诗配画

    一、饮湖上初晴后雨的古诗配画

    如图: 出自:《饮湖上初晴后雨》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作品。

    原文: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代: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译文: 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微波粼粼,波光艳丽,看起来很美;雨天时,在雨幕的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也显得非常奇妙。 若把西湖比作古美女西施,淡妆浓抹都是那么得十分适宜。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苏轼于1071年—1074年(宋神宗熙宁四年至七年)任杭州通判,曾写下大量有关西湖景物的诗。这组诗作于熙宁六年(1073年)正、二月间。

    赏析: 从诗题可知,诗人在西湖饮酒游赏,开始时阳光明丽,后来下起了雨。两种不同的景致,让他都很欣赏。

    他说:天晴之时,西湖碧水荡漾,波光粼粼,风景正好。 下雨时,西湖周围的青山,迷蒙苍茫,若有若无,又显出另一番奇妙景致。

    “潋滟”,波光闪动。“空蒙”,烟雨迷茫。

    这两个词都是叠韵词,增强了诗歌语言的音乐性。 这里,诗人既写了湖光,又写了山色;既有晴和之景,又有雨天之韵,可以说内容是很多的。

    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又很笼统,因为这两句并非只适用于西湖。 其实,这正是诗人笔法高妙之处。

    西湖很美,但究竟美在哪里,怎样美法,恐怕没人说得清。如果具体地描绘景物,可能会有个别精彩之句,但总失之太实、太具体。

    不能传达出西湖给人的整体印象。苏轼这两句有高度的艺术概括性,同时又很形象、很传神,想象空间很大,将“西湖即是美”这一人们共有的感受用诗的语言表述出来。

    同时,这两句也反映出诗人开阔的胸襟与达观自适的性情。这首诗概括性很强,它并不是描写西湖的一处之景、一时之景,而是对西湖美景的全面评价。

    作者介绍: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

    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

    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 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受诬陷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

    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 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

    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苏轼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并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苏轼的文学思想是文、道并重。

    他推崇韩愈和欧阳修对古文的贡献,都是兼从文、道两方面着眼的。但是苏轼的文道观在北宋具有很大的独特性。

    首先,苏轼认为文章的艺术具有独立的价值,如“精金美玉,文章并不仅仅是载道的工具,其自身的表现功能便是人类精神活动的一种高级形态。 其次,苏轼心目中的“道”不限于儒家之道,而是泛指事物的规律。

    所以苏轼主张文章应像客观世界一样,文理自然,姿态横生。 他提倡艺术风格的多样化和生动性,反对千篇一律的统一文风,认为那样会造成文坛“弥望皆黄茅白苇”般的荒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饮湖上初晴后雨。

    二、古诗卜算子咏梅的诗配画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黄金樽 梅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足雪 ,为有暗香来。

    与薛肇明弈棋赌梅花诗输一首 ·王安石 华发寻春喜见梅, 一株临路雪倍堆。 凤城南陌他年忆, 香杳难随驿使来。

    忆梅 ·李商隐 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华。 寒梅最堪恨,长作去年花。

    十一月中旬至扶风界见梅花 ·李商隐 匝路亭亭艳,非时袅袅香。 素娥惟与月,青女不饶霜。

    赠远虚盈手,伤离适断肠。 为谁成早秀?不待作年芳。

    梅花绝句(之—) ·陆游 闻道梅花圻晓风, 雪堆遍满四山中。 何方可化身千亿, 一树梅花一放翁。

    梅花绝句(之二) ·陆游 幽谷那堪更北枝, 年年自分着花迟。高标逸韵君知否, 正是层冰积雪时。

    梅花绝句(之三)·陆游 雪虐风号愈凛然, 花中气节最高坚。 过时自会飘零去, 耻向东君更乞怜。

    早梅 ·南朝·谢燮 迎春故早发,独自不疑寒。 畏落众花后,无人别意看。

    江梅 ·唐·杜甫 梅蕊腊前破,梅花年后多。 绝知春意好,最奈客愁何? 雪树元同色,江风亦自波。

    故园不可见,巫岫郁嵯峨。 早梅 ·唐·齐己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映春台。 唐·王维 ·杂诗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倚窗前,寒梅著花未? 杂咏 ·唐·王维 已见寒梅发,复闻啼鸟声。 心心视春草,畏向玉阶生。

    忆梅 ·唐·李商隐 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华。 寒梅最堪恨,长作去年花。

    江上梅 ·唐·王适 忽见寒梅树,花开汉水滨。 不知春色早,疑是弄珠人。

    庭梅咏寄人·唐·刘禹锡 早花常犯寒,繁实常苦酸。 何事上春日,坐令芳意阑?夭桃定相笑,游妓肯回看! 君问调金鼎,方知正味难。

    梅花·唐·崔道融 数萼初含雪,孤标画本难。 香中别有韵,清极不知寒。

    横笛和愁听,斜技依病看。 逆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

    梅花·唐·庾信 当年腊月半,已觉梅花阑。不信今春晚,俱来雪里看。

    树动悬冰落,枝高出手寒。 早知觅不见,真悔著衣单。

    雪里觅梅花·唐·萧纲 绝讶梅花晚,争来雪里窥。下枝低可见,高处远难知。

    俱羞惜腕露,相让道腰羸。定须还剪采,学作两三技。

    梅花 ·唐·蒋维翰 白玉堂前一树梅,今朝忽见数花开。 几家门户重重闭,春色如何入得来? 梅花 ·宋·陈亮 疏技横玉瘦,小萼点珠光。

    一朵忽先发,百花皆后春。欲传春信息,不怕雪埋藏。

    玉笛休三弄,东君正主张。 冬日杂兴 ·宋·张耒 空山身欲老,徂岁腊还来。

    愁怯年年柳,伤心处处梅。 绿蔬挑甲短,红蜡点花开。

    冰雪如何有,东风日夜回。 再和杨公济梅花·宋·苏轼 。

    ..赠岭上梅 ·宋·苏轼 。

    ..墨梅 ·宋·朱 。

    。.题杨补之画 ·宋·楼钥 。

    .雪梅·宋·卢梅坡 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梅俗了人。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香。

    雪梅 ·宋·卢梅坡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从张仲谋乞腊梅 ·宋·黄庭坚 闻君寺后野梅发,香蜜染成宫样黄。 不拟折来遮老眼,欲知春色到池塘。

    钓雪舟倦睡 ·宋·杨万里 小阁明窗半掩门,看书作睡正昏昏。 无端却被梅花恼,特地吹香破梦魂。

    寒夜·宋·杜耒 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古梅 ·宋·萧德藻 湘妃危立冻蛟背,海月冷挂珊瑚枝。 丑怪惊人能妩媚,断魂只有晓寒知。

    瓶梅 ·宋·张道洽 寒水一瓶春数枝,清香不减小溪时。 横斜竹底无人见,莫与微云淡月知。

    红梅·苏东坡 年年芳信负红梅, 江畔垂垂又欲开。 珍重多情关伊令, 直和根拨送春来。

    早 梅 柳宗元 早梅发高树,回映楚天碧。 朔风飘夜香,繁霜滋晓白。

    欲为万里赠,杳杳山水隔。 寒英坐销落,何用慰远客。

    新栽梅 白居易 池边新栽七株梅, 欲到花时点检来。 莫怕长洲桃李嫉, 今年好为使君开。

    墨梅 赵秉文 画师不作粉脂面, 却恐傍人嫌我直。相逢莫道不相识, 夏馥从来琢玉人。

    白梅 元 王冕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墨梅 元 王冕 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梅花 元·王冕 三月东风吹雪消,湖南山色翠如浇。一声羌管无人见,无数梅花落野桥。

    立春日赏红梅之作 ·元·元淮 昨夜东风转斗杓,陌头杨柳雪才消。 晓来一树如繁杏,开向孤村隔小桥。

    应是化工嫌粉瘦,故将颜色助花娇。青枝绿叶何须辨,万卉丛中夺锦标。

    忆梅 ·元·段克己 姑射仙人冰雪肤,昔年伴我向西湖。 别来几度春风换,标格而今似旧无。

    西湖梅 ·元·冯子振 苏老堤边玉一林,六桥风月是知音。任他桃李争欢赏,不为繁华易素心。

    鸳鸯梅 ·元·冯子振 并蒂连技朵朵双,偏宜照影傍寒塘。只愁画角惊吹散,片影分飞最可伤。

    题画墨梅 ·元·陶宗仪 明月孤山处士家,湖光寒浸玉横斜。 似将篆籀纵横笔,铁线圈成个个花。

    阳山道中 ·元·释善住 雨余春涧水争分,野雉双飞过古坟。眼见人家住深坞,梅花绕屋不开门。

    春晚杂兴 ·元·方回 芳草茸茸没屦深,清和天气润园林。 霏微小雨初晴处,暗数青。

    三、关于诸城历史文化的诗配画(苏轼的诗)

    登常山绝顶广丽亭》作者 苏轼 朝代 宋代 体裁:无 西望穆陵关,东望琅邪台。

    南望九仙山,北望空飞埃。相将叫虞舜,遂欲归蓬莱。

    嗟我二三子,狂饮亦荒哉。红裙欲先去,长笛有余哀。

    清歌入云霄,妙舞纤腰回。自従有此山,白石封苍苔。

    何尝有此乐,将去复徘徊。人生如朝露,白发日夜催。

    弃置当何言,万劫终飞灰。 宋神宗熙宁七年的秋天,39岁的苏轼由杭州通判调任密州知州,并于当年12月3日到达任所。

    密州当时下辖诸城、安丘、高密、莒县、胶西5县(相当于现在我省的诸城、安丘、高密、胶州、胶南、日照、五莲、莒南、莒县等9个县市),苏轼到任时恰值北方连年大旱、蝗灾泛滥。 天灾固然严重,人祸亦十分深远。

    当时王安石等人极力推行的新法在实施过程中由于用人不当、操之过急等原因,给百姓带来了更大的伤害。在天灾人祸交加的情形下,密州出现了“岁比不登,盗贼满野,狱讼充斥”(《超然台记》)的局面,百姓们更是“比岁饥殍凋残之余,不复堪命”(《祭常山神祝文》)。

    目睹此情此景,苏轼不禁发出了“民病何时休,吏职不可越”、“平生五千卷,一字不救饥”的感叹。 为了拯救百姓于水火之中,苏轼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有效的救助措施:到任后不久即上书韩丞相,如实反映当地的灾情,为民请命,要求朝廷选差官员下来视察灾情,体量放税,或者给予补助(见《上韩丞相论灾伤手实书》)。

    他从访问农夫野老中吸取生产经验,主张用火烧、用泥深埋的办法坚决铲除蝗害,并且动用部分仓米来奖励捕蝗的人,使百姓“荷锄散掘谁敢后,得米济饥还小仆”(《次韵章传道喜雨(祷常山而得)》)。他还亲自加入到捕蝗救灾的劳动中,并写了《和赵郎中捕蝗见寄》诗以纪其事:“麦穗人许长,谷苗牛可没。

    天公独何意,忍使蝗虫发。驱攘著令典,农事安可忽。

    我仆既胼胝,我马亦款矻。飞腾渐云少,筋力亦已竭……”由于连年饥馑,百姓生命难继,许多人不得不忍痛把嗷嗷待哺的儿女抛弃道旁。

    为此,苏轼心情非常沉重,经常“洒涕循城拾弃孩”(《次韵刘贡父、李公择见寄》)。针对当地“盗贼渐炽”的情况,苏轼及时作《论河北京东盗贼状》,上书朝廷,对盗贼产生的根源做了精辟的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治盗之策。

    在《上韩丞相论灾伤手实书》中,他还陈述了方田均税及手实法给当地百姓带来的危害。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密州的各种灾情基本得到控制。

    诗词游踪 苏轼在密州期间经常于公务之暇登山临水,遍览密州境内的名胜古迹,了解当地的风土民情、历史文化,并留下大量相关的诗词文赋。 位于诸城城南10公里处的常山是苏轼当年经常登临的地方,在此他曾写有《登常山绝顶广丽亭》诗。

    在密州大旱期间,他还曾遵照当地的民风习俗,亲率州、县官员赴常山祈雨,并作《祭常山祝文》五首、《祭常山神文》一篇,还亲自将位于常山北坡山溪西侧的一处古泉命名为“雩泉”(古代祈雨曰“雩”),“斫石为井”,加以保护。此外,熙宁八年他还在常山北麓建“雩泉亭”,并作《密州常山雩泉记》。

    苏轼在密州期间还多次到位于常山东南的黄茅冈一带会猎习射,并留下了《祭常山回小猎》诗和著名的《江城子(密州出猎)》词。二者均描写了会猎的壮观场面,表达了词人忠心报国、愿亲赴西北边疆抗击侵略者的豪情壮志,而《江城子》一词被公认为是苏轼的第一篇豪放词代表作。

    黄茅冈附近的铁沟(当地人亦称之为“铁水”)亦是苏轼当年多次涉足之所。在到密州任上后不久,他曾写有《铁沟赠乔太博》诗。

    此外,他还曾与梅户曹会猎于铁沟东岭,并作诗《和梅户曹会猎铁沟》一首。 位于诸城东南13公里处的卢山(因秦代博士卢敖曾在此隐居而得名),也是苏轼多次登临之所。

    这从《游卢山次韵章传道》及《卢山五咏》等诗中可以得到印证。《卢山五咏》前四首吟咏的对象分别是卢山的“卢敖洞”、“饮酒台”、“圣灯岩”和圣灯岩下的“三泉”,而第五首吟咏的则是位于诸城东南25公里处的障日峰(亦名障日山),因该诗的诗题中有(障日峰)“其状类峨眉,但小耳”之句,后世人遂称此山为“小峨眉山”。

    苏轼在《出城送客,不及,步至溪上》(二首)诗“东望峨眉小,卢山翠作云”中所说的“峨眉”亦是指此山,该诗后亦有自注云:“郡东卢山,绝类峨眉而小。” 除此之外,位于常山西南的马耳山(因山上有二石并举,望齐马耳,故名)、位于五莲县城东南16公里处的九仙山、位于胶南境内的琅琊台等亦是苏轼当年曾经登临之所。

    在《次韵周邠寄雁荡山图二首》中,他曾称赞九仙山云:“二华行观雄陕右,九仙今已压京东。”诗后自注曰:“九仙在东武,奇秀不灭雁荡也。”

    苏轼在知密州期间还曾于熙宁八年鸠工“伐安丘、高密之木,以修补破败”,修葺了位于密州故城北城墙上的城台,并请当时在济南任掌书记的胞弟苏辙为之题名“超然”。台成之后,苏辙、苏轼的好友文同、宦友李清臣(邦直)及苏辙的学生张耒均作《超然台赋》寄之,元老重臣文彦博也作《寄题密州超然台》诗、司马光后亦有《超然台寄子瞻学士》诗。

    此后,曾相继有无数文人墨客登临此台,并留下众多的相关诗。

    四、有关春天竹子(林)女的古诗我要画诗配画配花的话是这个, 爱

    1) 一节呼龙万里秋,数茎垂海六鳌愁。

    更须瀑布峰前种,云里阑干过子猷。《竹十一首?其九》 2) 燕燕雏时紫米香,野溪羞色过东墙。

    诸儿莫拗成蹊笋,从结高笼养凤凰。《竹十一首?其八》 3) 玄圃千春闭玉丛,湛阳一祖碧云空。

    不须骚屑愁江岛,今日南枝在国风。《竹十一首?其十一》 4) 玄冥气力薄,草木冬犹绿。

    谁肯湓浦头,回眼看修竹。《浔阳三题?湓浦竹》 5) 啸入新篁一里行,万竿如瓮锁龙泓。

    惊巢翡翠无寻处,闲倚云根刻姓名。 《竹十一首?其三》 6) 小书楼下千竿竹,深火炉前一盏灯。

    此处与谁相伴宿,烧丹道士坐禅僧。《竹楼宿》 7) 潇洒城东楼,绕楼多修竹。

    森然一万竿,白粉封青玉。 《东楼竹》 8) 潇洒碧玉枝,清风追晋贤。

    数点渭川雨,一缕湘江烟。不见凤凰尾,谁识珊瑚鞭。

    柯亭丁相遇,惊听奏钧天。《题竹》 9) 昔我十年前,与君始相识。

    曾将秋竹竿,比君孤且直。《酬元九对新栽竹有怀见寄》 10) 问君移竹意如何,慎勿排行但间窠。

    多种少栽皆有意,大都少校不如多。《问移竹》 11) 万枝朝露学潇湘,杳霭孤亭白石凉。

    谁道乖龙不得雨,春雷入地马鞭狂。《竹十一首?其二》 12) 晚坐松檐下,宵眠竹阁间。

    清虚当服药,幽独抵归山。《宿竹阁》 13) 迸玉闲抽上钓矶,翠苗番次脱霞衣。

    山童泥乞青骢马,骑过春泉掣手飞。《竹十一首?其五》 14) 不厌东溪绿玉君,天坛双凤有时闻。

    一峰晓似朝仙处,青节森森倚绛云。《竹十一首?其一》 15) 布裘寒拥颈,毡履温承足。

    独立冰池前,久看洗霜竹。 《洗竹》 16) 苍梧千载后,斑竹对湘沅。

    欲识湘妃怨,枝枝满泪痕。《斑竹》 17) 常爱辋川寺,竹窗东北廊。

    一别十馀载,见竹未曾忘。 《竹窗》 18) 穿篱绕舍碧逶迤,十亩闲居半是池。

    食饱窗间新睡后,脚轻林下独行时。《池上竹下作》 19) 翠叶才分细细枝,清阴犹未上阶墀。

    蕙兰虽许相依日,桃李还应笑后时。抱节不为霜霰改,成林终与凤凰期。

    滨若更征贤相,好作渔竿系钓丝。《竹》 20) 帝子苍梧不复归,洞庭叶下荆云飞。

    巴人夜唱竹枝后,肠断晓猿声渐稀。《竹枝曲》 21) 高簳楚江濆,婵娟含曙氛。

    白花摇凤影,青节动龙文。叶扫东南日,枝捎西北云。

    谁知湘水上,流泪独思君。《竹》 22) 几时红烛下,闻唱竹枝歌。

    《忆梦得》 23) 瞿唐峡口水烟低,白帝城头月向西。 唱到竹枝声咽处,寒猿暗鸟一时啼。

    《竹枝词四首?其一》 24) 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色侵书帙晚,隐过酒罅凉。

    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但令无翦伐,会见拂云长。

    《咏竹》 25) 丘壑谁堪话碧鲜,静寻春谱认婵娟。 会当小杀青瑶简,图写龟鱼把上天。

    《竹十一首?其十》 26) 寺前新笋已成竿,策马重来独自看。可惜班皮空满地,无人解取作头冠。

    《头陀寺看竹》 27) 一顷含秋绿,森风十万竿。气吹朱夏转,声扫碧霄寒。

    《题竹》 28) 须题内史琅玕坞,几醉山阳瑟瑟村。剩养万茎将扫俗,莫教凡鸟闹云门。

    《竹十一首?其六》 29) 不用裁为鸣凤管,不须截作钓鱼竿。千花百草凋零后,留向纷纷雪里看。

    《题李次云窗竹》 30) 穿桥迸竹不依行,恐碍行人被损伤。 我去自惭遗爱少,不教君得似甘棠。

    《别桥上竹》 31) 本因遮日种,却似为溪移。历历羽林影,疏疏烟露姿。

    《栽竹》 32) 任客看花醉,随僧入竹行。《题禅定寺集公竹院》 33) 京兆小斋宽,公庭半药阑。

    瓯香茶色嫩,窗冷竹声干。《暮秋会严京兆后厅竹斋》 34) 旧溪千万竿,风雨夜珊珊。

    白首来江国,黄金买岁寒。乍移伤粉节,终绕着朱栏。

    会得承春力,新抽锦箨看。《移竹》 35) 植物之中竹难写,古今虽画无似者。

    萧郎下笔独逼真,丹青以来唯一人。人画竹身肥拥肿,萧画茎瘦节节竦。

    人画竹梢死羸垂,萧画枝活叶叶动。不根而生从意生,不笋而成由笔成。

    《画竹歌》 36) 雨后龙孙长,风前凤尾摇。心虚根柢固,指日定干霄。

    《题画竹》 37) 移床避日依松竹,解带当风挂薜萝。 《池上即事》 38) 一溪云母间灵花,似到封侯逸士家。

    谁识雌雄九成律,子乔丹井在深涯。《竹十一首?其七》 39) 懒穿幽径冲鸣鸟,忍踏清阴损翠苔。

    不似闭门欹枕听,秋声如雨入轩来。《对竹》 40) 篱外清阴接药栏,晓风交戛碧琅玕。

    子猷没后知音少,粉节霜筠漫岁寒。《竹》 41) 领得溪风不放回,傍窗缘砌遍庭栽。

    须招野客为邻住,看引山禽入郭来。幽院独惊秋气早,小门深向绿阴开。

    谁怜翠色兼寒影,静落茶瓯与酒杯。《竹》 42) 龙髯凤尾乱飕飕,带雾停风一亩秋。

    待取满庭苍翠合,酒尊书案闭门休。《移松竹》 43) 露涤铅粉节,风摇青玉枝。

    依依似君子,无地不相宜。《庭竹》 44) 茅舍竹篱边,雀噪晚枝时节。

    一阵暗香飘处,已难禁愁绝。 《好事近》 45) 前松后修竹,偃卧可终老。

    《玩松竹二首》 46) 青岚帚亚思吾祖,绿润偏多忆蔡邕。长听南园风雨夜,恐生鳞甲尽为龙。

    《竹十一首?其四》 47) 青冥亦自守,软弱强扶持。味苦夏虫避,丛卑春鸟疑。

    轩墀曾不重,翦伐欲无辞。幸近幽人屋,霜根结在兹。

    《苦竹》 48) 青溪绿潭潭水侧,修竹婵娟同一色。徒生仙实凤不游,老死空山人讵识。

    《绿竹引》 49) 清风枝叶上,山鸟已栖来。根别。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