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百科 > 百科
  • 育民育才超常班的两种培养模式有什么不同

    他们的信息处理速度要快于普通孩子。

    所谓超常,有广义狭义之分,狭义的超常是指具有常人不具备的某种神奇能力,比如过目不忘之类的,狭义的超常儿童在天赋异禀的同时往往伴随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他们的教育属于特殊教育的范畴;广义的超常则是指某一方面的能力在人群中的分布处于前2~3%。

    教育理论谈超常儿童教育一般是指后者,在香港称为zy儿童。

    国际上针对超常儿童的教育主要有两种方式——加速式和扩充式。

    加速式即缩短学制,让zy的孩子提前学完小学课程,提前上中学上大学等等。

    我国对超常儿童的教育,比如我们知道的八中少年班或者少年大学生什么的,主要是采用这种教育方式,育民超常班也是采用加速式的培养模式,与中科院心理所合作开展实验年头也比较长了,早先是小学六年的课程四年完成,然后与八中少年班对接(最近听说改为五年了,与中科院和八中的关系据说也不密切了,具体待考)。

    扩充式教育是近年来才在我国流行的超常儿童教育模式。

    中科院心理所从2005年开始与育才合作的实验班采用这种模式,在不缩短学制(小学到高中12年制)的前提下,让这部分能力较强的孩子发展更全面的能力,即所谓的“博雅教育”,初衷甚至是要让他们在小学规定的课程之外学习琴棋书画诗词歌赋等等,但条件所限,据说目前能做到的是每周一天校外实践。

    虽说两种模式的理论听起来差异很大,但事实上学校在操作层面也并非我们想象的截然不同。

    比如我所知道的八中少年班并非让孩子死读书,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一样开展得有声有色,少年班的孩子不是只会书本知识和考试,各方面的素质能力丝毫不逊色,由此可以推想育民的超常班必定也是很注重孩子的素质教育的,同时,孩子的素质在那里摆着,毕竟不是那种偏才怪才,学习能力强,其它方面也是有很高的相关性的,所以说,基本上不可能出现加速式培养的孩子只会学习了或者扩充式培养的孩子只会玩不会学了之类的情况。

    两所学校的超常班培养模式不同,至于那种培养模式更好,这是个见仁见智的问题,并没有定论。

    以前有家长反映过参加这两个学校超常班测评的结果截然不同,这完全有可能,首先两个学校测评的方面不同,据我了解,育民超常班考查的是孩子知识的深度和广度,育才超常班考查的是孩子的思维能力(类似于考智商),另外,任何测评都有误差。

    事实上,目前这种家长报名学校测评的方式选拔出来的并不一定是严格意义上的超常儿童,只不过是通过测评将学习能力较强的这部分孩子安置在一个班级里进行教育。

    因此,一方面没有必要妖魔化这种超常班,仿佛超常班的孩子就怎么样了,或者将来一定也要怎么样才名副其实;另一方面,在选不选择超常教育方面,我个人认为,两种孩子适合去试一试,第一,孩子有一些令您惊奇的能力,比如对某一方面特别敏感,不用教就显现出超凡的能力,但是在幼儿园常常被老师认为是问题儿童,要么好动不听话要么与其他孩子交流不太好,那么这样的孩子安置在超常班可能对他(她)是有好处的,超常班的老师可能会比较宽容也比较善于处理这方面的问题,而普通学校普通班级的老师可能对纪律或者学生的一致性强调得更多一些;第二,很多没有门路的家长苦于难以给孩子找一个好学校,又觉得自己的孩子学习能力还不错,那么超常班也算是为这部分孩子留了一条门缝。

    最后,想说说经常有人提起的超常儿童后来平庸了这个话题。

    人的一生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每个人的各个方面发展的速度并不是均匀的,而是有的阶段快有的阶段慢,就像人的身高增长有几年快些有几年慢些,而不同的人在不同的阶段发展的速度也是不同的。

    所谓超常只是说在目前这个阶段,比同龄的孩子发展得相对更好一些,那么将来的某个阶段,他(她)的发展缓慢了,其他孩子赶上了,他(她)不那么超常了,这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