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百科 > 百科
  • 如何教育即将犯罪的孩子?

    首先是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

    目前,中小学生在理想情操、道德风貌、行为习惯、法纪观念等方面存在着不少值得重视的问题。

    我们发现侵犯财产的犯罪中,许多未成年人并不是因为生活所迫被逼无奈走上犯罪道路,更多的是不能正确对待物质生活中存在的差异,讲排场,比阔气,盲目攀比,一旦达不到目的就寻找歪门邪道,盗窃、抢劫以满足各种物质欲望,同时,未成年人处于青春期,生理、心理都在发育,对各种新鲜事物充满了好奇,但是由于经验、阅历的缺乏,是非判断能力及抵制诱惑的自制力差,他们或是在成年人的教唆下共同参与犯罪,或是几个辍学生,不读书又没有正当职业,聚集一块吸烟、赌博、看黄色录像,从而引发各类犯罪。

    家庭教育的不完善和教育方法的失当同样是导致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之一。

    家庭结构失调、家长不良言行的熏染以及教育方法不当,都极可能导致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据对60例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案件剖析,有87.5%的家庭在教育方面存在严重问题。

    学校教育重智轻德,教育方式陈旧,片面追求升学率,忽视品德教育,不顾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对成绩较差的学生教育管理不力,也成为把差生推向社会、使差生再受感染走向犯罪的负作用力。

    要使孩子在身体、智力、品德、人格等诸方面得到全面发展,需要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近年来,我国陆续制定了《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

    市综治委主办的《为了明天——厦门市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展览》自去年10月17日开展以来,已有125所学校和6万多名师生及社会各界人士参观了展览。

    通过大力开展打击校园违法犯罪和“清钱”活动,整顿和治理校园周边“三室二厅”和“网吧”,净化校园治安环境。

    选派了186名优秀政法干警到全市中小学担任综治副校长,开展了“学生带法回家”和20万名中小学生“远离毒品”宣誓签名活动。

    但是如何采用多种多样、生动有效的方式,把法制观念真正植根于孩子心中;学校、家庭、社会如何互相配合,密切联系,建立起青少年法制教育的网络,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社会、家庭、学校还应充分注意到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现在的中小学生绝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他们优点突出,但也有很多人任性、脆弱、独立精神差,承受挫折的能力差,遇到失败,容易灰心丧气,甚至自暴自弃,破罐破摔,走上报复社会、与社会对抗的违法犯罪道路。

    这些需要靠心理健康教育来解决。

    培养健康的心理不仅是预防之本,而且可以使孩子受益终生。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