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百科 > 百科
  • 关于莲花的诗词出淤泥

    关于莲花的诗词出淤泥

    一、描写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的诗句

    (宋)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①,可爱者甚蕃②。

    晋陶渊明独爱菊③。自李唐来④,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⑤,濯清涟而不妖⑥,中通外直,不蔓不枝⑦,香远益清⑧,亭亭⑨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①①也;牡丹 ①②,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①③者也。

    噫①④!菊之爱①⑤,陶后鲜有闻①⑥。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①⑦众矣。

    注释 ①爱莲说:选自《周元公集》。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说”,是古代论说文的一种体裁,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论述道理。

    ②蕃(fán):多。 ③晋陶渊明独爱菊: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东晋浔阳(现在江西省九江县)人,东晋著名诗人。

    他独爱菊花,常在诗里咏菊,如《饮酒》诗里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向来称为名句。 ④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唐朝以来,人们很爱牡丹。

    李唐,指唐朝。唐朝的皇帝姓李,所以称为“李唐”。

    世人,社会上的一般人。唐人爱牡丹,古书里有不少记载,如唐朝李肇的《唐国史补》里说:“京城贵游,尚牡丹……每春暮,车马若狂……种以求利,一本(一株)有直(同“值”)数万(指钱)者。”

    ⑤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我单单喜欢莲花,喜欢它从污泥里生出却不被沾染。予,我。

    淤泥,池塘里积存的污泥。 ⑥濯(zhuó)清涟而不妖:经过水播的。

    濯,洗涤。清涟,水清而有微波的样子,这里指清水。

    妖,美丽而不端庄。 ⑦不蔓不枝:不牵牵连连的,不枝枝节节的。

    ⑧香远益清:香气越远越清。益,更,越。

    ⑨亭亭:耸立的样子。亭亭净植,笔直的洁净的立在那里。

    ⑩亵(xiè)玩:近前把玩。亵,亵渎不尊重. ①①隐逸者:隐居的人。

    封建社会里,有些人不愿意跟统治者同流合污,便隐居避世。 ①②牡丹,花之富贵者也:牡丹是花中的“富人”。

    ①③君子:道德高尚的人。 ①④噫(yī):叹词,相当于“唉”。

    ①⑤菊之爱:对于菊花的爱好。 ①⑥鲜(xiǎn)有闻:很少听到。

    鲜,少。 ①⑦宜乎:宜,应当,这里和“乎”连用,有“当然”的意思。

    译文 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晋朝的陶渊明唯独喜欢菊花。

    自唐朝以来,世人很喜欢牡丹。我则惟独喜爱莲——莲从淤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泥的沾染;它经过清水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内空外直,没有(缠绕的)蔓,(也)没有(旁逸的)枝;香气远播,更显得清芬;它笔直地洁净地立在水中,(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啊。

    我认为,菊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是花中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

    对于莲的爱好,像我一样的还有谁呢?对于牡丹的爱,那当然是有很多的人了。 “说”,古代文体之一,它往往借描绘事物以抒情言志。

    周敦颐的《爱莲说》正是这种托物言志的文体中一篇不可多得的传世佳作。 赏析 莲花,是古往今来文人笔下高歌咏叹的对象,但大多数文人都是惊叹于它的清姿素容,并将其形诸笔端;而这笔散文精品却独辟蹊径,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坚贞的品格,从而也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和洒落的胸襟。

    从内容上看,这篇文章可明显分为二部分:前一部分对莲花高洁的形象极尽铺排描绘之能事;第二部分则揭示了莲花的比喻义,分评三花,并以莲自况,抒发了作者内心深沉的慨叹。 文章的前一部分,写出了莲花之美就在于其一个“洁”字。

    首先,“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写出了莲花身处污泥之中,却纤尘不染,不随世俗、洁身自爱和天真自然不显媚态的可贵精神;其次,“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写出了它里外贯通、外表挺直、表里如一、不牵扯攀附的高尚品质;再次“可远观而不可亵玩”,写出了莲如傲然不群的君子一样,决不被俗人们轻慢玩弄。 前文所说的一切,事实上是作者人格的写照,是作者心志的自明,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从文章的第二部分得到明证。

    正如作者所说:“莲之爱,同予者何人?”其间的潜台词就是感慨于象他一样具有莲花之洁的人实在太少了。 在写法上,《爱莲说》具有“说”这一文体的共同特点,即托物言志。

    文章从“出淤泥而不染”起,以浓墨重彩描绘了莲的气度、莲的风节,寄予了作者对理想人格的肯定和追求,也反射出作者鄙弃贪图富贵、追名逐利的世态的心理和自己追求洁身自好的美好情操。同时,文章还运用了对比,反衬的手法,在文中几次以菊、牡丹反衬莲之美;还把菊花的隐逸,牡丹的富贵和莲花的高洁相对比,使“爱莲”之一主题得以加深,没有空洞的说教,而是通过三种形象的对比,起到了突出中心,加深立意的作用,手法可谓高明之极。

    而且,文章以一个“爱”字贯通全文,使得文章结构谨严。在文章结尾,作者一叹真正隐逸的高士极少,二叹品格高尚的君子罕见,三叹贪慕富贵的俗人很多,耐人寻味,发人深省。

    这首诗在语言上也同样富有特色,那就是优美简练,的确是如莲之美——“不枝不蔓”,没有多余的无用之语 其重点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这是全文的中心题意。 古人写文一般都是借物抒怀。

    二、关于描写莲花的诗词歌赋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李白《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

    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

    西洲在何处?两桨桥头渡。

    日暮伯劳飞,风吹乌臼树。

    树下即门前,门中露翠钿。

    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

    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

    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

    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

    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

    楼高望不见,尽日栏杆头。

    栏杆十二曲,垂手明如玉。

    卷帘天自高,海水摇空绿。

    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

    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

    ——《西洲曲》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汉乐府民歌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王昌龄《采莲曲》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古诗十九首》

    荷风送香气,

    竹露滴清响。——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

    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三、求2句描写莲花的古诗词

    <;赏莲>>

    炎夏雨后月,

    春归花寂寞;

    满塘素红碧,

    风起玉珠落。

    <<;咏莲>>

    池塘一夜风雨,

    开起万朵红玉;

    怜君自来高格,

    爱莲谁若敦颐。

    <<;问莲>>

    花中君子来哪方

    婷婷玉立展娇容

    暖日和风香不尽

    伸枝展叶碧无穷

    纵使清凉遮炎夏

    为甚委靡躲寒冬

    既然不愿纤尘染

    何必立身淤泥中

    <<;赞莲>>

    陆上百花竞芬芳

    碧水潭泮默默香

    不与桃李争春风

    七月流火送清凉

    <<;梦莲>>

    京北秋来风景异,

    天高云淡雁迷离;

    踏破铁岭无觅处,

    寻遍荷塘空水遗;

    无可奈何秋睡去,

    仙衣胜雪倾心起;

    何故幽叹无缘见,

    夏风十里一潭碧。

    四、关于莲花的诗句作为题记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题记。

    周敦颐的《爱莲说》流传至今,它文章里的一句话更是深深的印在我的脑海里,“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吧。它的文章里记述了菊、牡丹、莲花三者之间的关系,菊是隐逸者,牡丹是富贵者,莲花是君子,前二者都是为了衬托莲花,衬托莲花的清纯、高洁、脱俗、正直、娴静等品质。

    这次到泸州来,听说新修了一个莲花池,所以我和我的亲戚朋友今天才慕名而来,欣赏这流芳百世的莲花。

    一走进莲花池,我就被这景观惊呆了。发现绿盖擎天,红花映日,把一个不算小的池塘塞得满而又满,几乎连水面都看不到了.

    游客们拍照的拍照,欣赏的欣赏,络绎不绝。

    虽然今天的阳光十分刺眼,但是大家都抱着欣赏几千年来被文人雅士所赞扬的心态,就是再热也都不怕了。莲蓬参天碧绿,一下子就吸引了我的眼球。有的莲花在莲蓬下,就像母亲呵护自己的小孩,仿佛又像一把伞帮莲花遮挡住太阳的光辉。在风雨中,莲蓬就是莲花的庇护所。不管风有多大,雨有多大,莲蓬都是在默默地保护着莲花,它不受风吹袭的干扰,也不怕雨滴在它身上活蹦乱跳的乱舞,所以在此,我认为莲叶也是值得赞美的,因为它的无私奉献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放眼望去,都是莲叶,在莲叶与莲叶之间也夹着莲花,看到此景,我不经意间吟起一位古人的诗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莲花有的是红的,红得像苹果一样,恨不得去咬上它一口。也有的是白的,白的像雪,好像这里才下过雪一样,只不过还有些雪没有融化。有的是粉红色的,粉红色的像霞,像朝霞一样再细看,还有青蛙在莲花旁停留,仿佛它也在欣赏莲花,欣赏它的美,欣赏它的不慕荣利的高尚品德,当游客一来,它又“扑通”一声跳入了水中。它们有的正含苞欲放,它们看见别的莲花都开了,唯独它们自己没开,它们看起来有些着急了,心想:我开了一定要跟它们比比美,看谁更美丽。莲花们争先恐后地开放着,仿佛都想和自己的同类决一高下,看看谁开的莲花最好,最受游客们的喜爱。我看到了罕见的并蒂莲,所谓并蒂莲,也就是莲花并排在一起,吸引了很多游客前来驻足观赏,我也过去看。它们两朵莲花就像亲兄弟一样,花瓣触碰着花瓣,就像手拉着手,代表它们是密不可分的好朋友。

    莲花就是这样,因它的品质而得名,因别人的歌颂、赞扬而得名,因目睹了它的真容感慨万千而得名。此次观赏莲花,更让我对周敦颐的《爱莲说》的这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认识。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